-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十三五”規劃出臺 這些醫療服務業的大變局你知道么?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21 點擊:次
日前,中央出臺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其中就“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出以下幾大意見:一是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二是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三是實行分級診療,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四是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因此,在未來“十三五”期間,我們可以預見到醫療服務業的發展將會呈現出以下五大改變。
首先,興辦醫療服務業主體的提法發生改變。提法已經從“社會資本”轉變為“社會力量”,雖然只是兩字之差,但是其背后所隱含的意義已經發生重大轉變。在《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中的提法是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到了2014年1月,國務院的提法又改為《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已經悄然將“社會資本”變更為“社會”;而在此次的“十三五”規劃中,又重新定義為“社會力量”。從政府對舉辦醫療服務業主體名稱的變化中,可以看出醫療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非營利性醫院都需要堅持一定的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非營利性醫院的經營必將回歸到非營利性機構的本質與設立的初衷。尤其是許多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來經營的非營利性民營醫院來說,其未來的發展必將受到較大限制。
傳統經濟學認為,一定條件下完全競爭行業在經濟學意義上是有效率的。經濟數據表明,競爭常常會促進增長。這樣的話,僅僅在市場失靈的時候需要政府組織。按照該理論,在政府組織失靈的時候,人們轉而會需要非營利性機構。非營利性機構的最初設立是為了滿足營利性機構不能夠提供足夠的有外部正效應的商品或服務,而其創建者又往往是哪些熱衷于通過提供商品或服務為社區帶來外部收益的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存在的原因在于幫助患者鑒別醫療保健質量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消費者在不能夠辨別所購買產品的質量或數量時,非營利性機構在一種特殊的契約失靈的情形中就扮演到了一種重要的角色。因此,非營利性機構出現的本意是為了提供外部效應與降低消費風險,并非是為了享受特殊稅收政策。
其次,同等待遇的實現還需進一步明確前提條件。一是待遇的具體內容。此次“規劃”中提出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可以享受同等待遇,但是同等待遇究竟是指哪些方面卻并沒有具體表明。因此,若想實現不同醫院同等待遇,還需厘清同等待遇的邊界與具體內容。否則,在規章的制定與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問題與偏差。二是待遇的公平性。眾所周知,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在醫保定點、科研項目申報、醫務人員職稱評定、項目開展等諸多方面都受到較多制約與不平等待遇,這些問題也絕非一紙文件所能解決。三是承擔責任與義務的同等性。從法律上來說,權利與義務永遠都應是對等的。既然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實現同等待遇,那么民營非營利性醫院在社會義務與責任等方面也將比現在要承擔的更多。
再次,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將發生較大改變。公立醫院作為醫改的核心,那么醫務人員又是整個公立醫院的核心。沒有醫務人員的參與配合,公立醫院改革必將無法取得成功。在整個醫療行業全要素都已經完全市場化的前提下,依靠扭曲的人事薪酬制度,無法理順醫療的服務價格體系,也無法建立起醫務人員的激勵機制。
第四,分級診療制度的大力推進,將會改變現有醫療格局。在今年9月份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要求:未來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醫療資源將會加速向基層和農村流動,那么未來一、二、三級醫院的力量對比將會發生明顯的改變。
最后,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將會有新的變化。雖然多年來一直提倡要建立起現代化的醫院管理制度與法人治理結構。但是,一直受制于公立醫院改革的滯后與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缺失。此次,在“規劃”中將以上幾個問題同時提出來進行解決,那么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建設將會加速推進,而且,公立醫院的改革也會倒逼醫院去建立起現代化的管理制度與法人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