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河北省委“十三五”規劃建議部署協調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21 點擊:次
協調,是河北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堅持協調發展,就要認識和把握中央的總體布局,正確處理全省改革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如何增強全省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通過的《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制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作出了系統部署。
《建議》提出,要大力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優化城鄉發展結構,優化兩個文明建設格局,加快形成良性互動、協調共進、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1.圍繞“精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專家眼中,對河北而言,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任務落實既是必須擔負起的政治責任,也是面臨的最寶貴歷史機遇。
立足京津冀區域整體功能定位和河北“三區一基地”定位,《建議》圍繞精準確定功能分區、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精準打造發展平臺和載體進行了部署。
建“微中心”,精準打造承接平臺
《建議》強調以“精準”原則來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政治任務,把握這一歷史機遇。建設“微中心”的思路就體現了這一原則,即支持環京津區域、沿主要交通軸線具備條件的中小城市,加強產業園區等重點承接平臺建設,建成“微中心”。

圍繞平臺打造,《建議》還提出,要合作推進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津冀蘆臺協同發展示范區等共建園區建設。
基本形成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
專家看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交通一體化具備率先實現的條件。基于同樣的認知,《建議》分別就市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公路交通網絡等作出部署。
《建議》明確,基本形成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后,構建起中心城市與衛星城半小時交通圈、京津冀核心區域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
沿海形成濱海型產業聚集帶和城鎮發展區
加快補齊河北發展短板,《建議》聚焦沿海經濟,就港、產、城發展作出部署。
其中包括,建設和提升港口運輸、疏港及貿易功能,唐山灣生態城、黃驊新城等濱海新城的建設將獲得高標準推進,以此為基礎,形成濱海型城鎮發展區。同時,要以循環經濟方式重點發展大鋼鐵、大化工、大裝備、大物流等臨港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及海洋經濟,形成濱海型產業聚集帶。
城市經濟推動產業園區向城市綜合功能轉型
補齊城市經濟發展的短板,《建議》中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要推動產業園區由單一生產功能向城市綜合功能轉型。
城市經濟,核心是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建議》分別對中心城區、老城區、新城新區城市經濟發展作出定位。
其中,中心城區要建成高端服務聚集區;老城區要升級改造,擴大城市經濟發展空間;新城新區要推進功能混合和產城融合,推動產業園區由單一生產功能向城市綜合功能轉型,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縣域經濟實施“百千萬億”行動計劃
補齊我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產業園區和民營經濟被視為重要抓手。
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增比進位,《建議》給出的思路是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和企業向園區集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現代農業園區。
《建議》還提出要對現有特色產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培育壯大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特色產業集群。
加大對縣域經濟、園區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議》提出,要實施“百千萬億”行動計劃,推動大多數縣(市、區)生產總值超過百億元,一批產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千億元,力爭形成萬億元園區(新區)。
把張家口建成國際奧運城市
《建議》專門就做好2022年冬奧會籌辦工作進行部署,主要集中在完善基礎設施和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兩個方面。前者要科學推進張家口賽區冬奧場館(地)及殘奧設施規劃建設,加快京張高鐵及崇禮支線、張家口機場改擴建等重大項目建設;后者則主要是推動冰雪產業、休閑旅游、會議會展等產業向國際水平邁進。
近日,首趟津保鐵路聯調聯試軌道檢查車駛出天津西站,天津至保定鐵路工程進入聯調聯試階段。津保鐵路全程157公里,預計將于2015年年底建成通車。
2.四大主體功能區構筑區域發展格局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之下,河北省內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也被鎖定。
勾勒河北未來發展藍圖,《建議》提出,河北的未來發展要按照主體功能區功能定位,劃分成四大區域:環京津核心功能區、沿海率先發展區、冀中南功能拓展區、冀西北生態涵養區。
在有關專家看來,這樣的發展格局,兼顧歷史與現實、區域優勢和發展愿景,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發展內涵,即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
環京津核心功能區:保定廊坊提升非首都功能承接能力
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下,保定和廊坊兩市獲得的新定位;這里也是河北對接首都的最前沿。《建議》強調,兩市要提升非首都功能承接能力。
《建議》進一步厘定了這一區域的發展方向:加快形成與京津功能互補、協調聯動、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域。
在該區域內,白洋淀科技城和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是兩個未來建設的著力點,二者分別在不同領域搭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平臺。
沿海率先發展區:打造全省開放型經濟引領區和戰略增長極
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提出,河北發展不全面不平衡,沿海經濟差是其主要表現之一。全會認為,河北沿海需形成開放型經濟體系,才能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專家認為,基于這一認識,唐山、滄州、秦皇島等沿海三市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揮沿海開放優勢,主動融入環渤海合作發展大格局。
《建議》明確,秦唐滄三市要打造沿海率先發展區,打造全省開放型經濟引領區和戰略增長極。其中,在這一區域,曹妃甸區、渤海新區、北戴河新區成為未來發展的著力點。
冀中南功能拓展區:形成城鄉統籌發展重要示范區
《建議》提出,要推動石家莊、邯鄲、邢臺、衡水打造冀中南功能拓展區。專家認為,此處的“功能拓展”是就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而言的,是對京津廊保核心功能區的功能拓展。
《建議》把“先進制造業發展、科技成果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作為這一區域主打方向的同時,還強調強化“農副產品供給功能”,這充分顯示出推動這一區域加快形成城鄉統籌發展重要示范區的戰略性思考。
正定新區、冀南新區、邢東新區、濱湖新區則是《建議》明確的該區域發展和建設的著力點。
冀西北生態涵養區: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張家口、承德兩市的優勢在生態、活力在生態、潛力在生態,謀劃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建議》充分體現張承地區的這一優勢,同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議》提出,張承兩市要打造冀西北生態涵養區,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專家解讀認為,對于兩地來講,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是一項重大課題,完成這一課題,需要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
就此,《建議》明確,張承兩地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在于重點提升生態保障、水源涵養、旅游休閑、綠色產品供給等功能。
3.全國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建設明確目標路徑
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建議》提出了河北省圍繞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全國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的目標和路徑。未來的河北,將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成為《建議》中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圍繞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建議》作出了系列部署。
財政、土地支持與人口城市化掛鉤
新型城鎮化戰略,強調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這一理念,指導著《建議》中相關章節對城鄉協調發展的規劃。
《建議》首先聚焦制度和政策,提出要調整完善戶籍、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方面的制度政策,實施居住證制度,為人的城鎮化打破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建議》還進一步對基層政府拿出鼓勵性舉措,提出要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
支持環首都15縣建設特色衛星城
環首都15縣發展迎來新機遇,《建議》提出,支持它們建設特色衛星城。
專家解讀認為,這是河北在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大框架下,對城鎮布局形態的優化,目的在于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就優化城鎮布局,《建議》還明確,做大做強區域性中心城市,強化節點城市支撐作用,提升縣城建設質量和水平,還要有重點地培育發展特色小城鎮。
而作為“世界級城市群”中的“特色衛星城”,意味著進入《建議》視野中的15縣,要認真研究城市建設的國際標準,使縣城的規劃及建設上層次、出品位。
設區市將調整行政區劃,拉大城市框架
“十二五”期間,唐山、石家莊、保定、秦皇島等四市先后調整行政區劃。為全面提升設區市發展水平,《建議》明確,還要調整行政區劃,拉大城市框架,優化城市功能。
專家解讀認為,城市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區域和載體,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發展質量,因此,《建議》針對設區市作出以上部署,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但關鍵是堅持規劃引領和綠色建設理念,尤其是要落實好《建議》精神,推動主城區、新城區和產業園區聯動發展,及時研究和解決城市框架拉大之后出現的新問題。
實施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
專家指出,縣城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河北而言,要從縣多縣小的實際出發,走“小縣大縣城”的路子。
《建議》極具針對性地提出要實施“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并描繪了“美麗縣城”的基本特征: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業。
打造“美麗縣城”的必由之路是:要推動全縣域規劃、多規合一,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產城教融合。
美麗鄉村建設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綜合抓手
《建議》突破性地提出,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綜合抓手,與扶貧攻堅、現代農業發展、山區綜合開發、鄉村旅游業發展統籌推進。
就此,《建議》特別強調“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工作原則,提出對保留類村莊,一村一策、就地改造;對撤并類村莊,整合資源、有序整治;對中心村,增減掛鉤、聯村并建;對歷史文化名村和少數民族特色村,保護優先、合理開發;對貧困村,重點傾斜、精準幫扶。
作為綜合抓手,還需要用新機制覆蓋該項工作的組織領導、規劃引領、投融資、獎補激勵、民居改造政策整合、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樣式推廣、長效管護、專項考核等環節。
《建議》提出,建設富有河北特色的美麗鄉村,就是要推進城鄉等值化,做到環境美;推進農業現代化,做到產業美;推進社會治理和諧化,做到精神美;推進生產生活綠色化,做到生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