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發力“十三五”重點領域加大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22 點擊:次
從2015年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來看,各家銀行在投放對象、產業、區域和期限等方面不斷調整優化,更加突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將“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作為服務重點,同時繼續加強對“三農”、小微企業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事業的金融服務。

加大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一向是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從2012年開始,銀行業就舉全行業之力加大對這些領域的支持力度,到今年前三季度,多家銀行已取得較大進展。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9 月末,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已達16.67萬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余額的比例達到30.4%。
以北京銀行為例,截至三季度末,該行小微企業公司貸款余額2350億元,較年初增加375 億元,增幅19%,增速高于同期全行貸款平均增速近8個百分點,增量較上年同期多12 億元,并實現“三個不低于”。其中,科技金融貸款余額709 億元,較年初增長11%;文化金融貸款余額325 億元,較年初增長47%;綠色金融貸款余額248 億元,較年初增長35%。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將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融入到小微信貸、供應鏈金融等各項業務,普遍將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借助互聯網為普惠金融插上快速發展的翅膀。
今年前三季度,平安銀行積極應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技術進行業務創新,強化數據平臺建設,迅速提升數據運用能力,強化精準化營銷和模型化風險管理;創新全流程遠程業務管理平臺,實現基于PAD端的遠程面簽和客戶自助申貸及預審批功能,為廣大小微企業提供全線上、最專業、更全面的小微金融服務。
助推國家戰略實施落地
專家認為,銀行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將有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也可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加快推進新常態下銀行自身的轉型發展。
2015年以來,商業銀行緊跟國家戰略布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金融創新積極對接“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不斷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全力支持國家發展戰略的有序實施。
中信銀行聯合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等多家中信集團下屬公司投融資7000多億元助力“一帶一路”,其中,中信銀行提供超過4000億元融資支持。
浦發銀行宣布已啟動65個“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的服務推進工作,為其中17個項目提供近百億元專項金融支持。該行還針對“一帶一路”戰略下企業跨境行為進行了多維度深度分析,推出了內容涵蓋結算、投融資、并購、擔保、資金管理、風險控制、境外上市、境外發債、財務顧問等眾多領域,對企業“一帶一路”戰略項下“走出去”實現全流程、全方位、跨層次、跨市場、跨幣種的跨境跨界金融服務。
“銀行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將有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也可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加快推進新常態下銀行自身的轉型發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
今年前三季度,華夏銀行加強京津冀三地分行信息共通共享,積極與政府部門及企業對接,加大產品服務支持力度。該行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同城通”服務體系,京津冀協同卡三季度新增12.41萬張,累計近46萬張。與此同時,制定了服務京津冀產業轉移信貸政策,進一步暢通授信審批“綠色通道”,成立京津冀“碧水藍天”定向資管計劃,啟動京津冀專項信貸資產證券化項目,推進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世行轉貸款工作。截至三季度末,該行共梳理京津冀協同發展儲備項目29個,金額合計207億元,實現投放107億元。
重點領域仍需發力
采訪中多位銀行業人士表示,下一階段,商業銀行應該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加大資源傾斜力度、主動配合、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為普惠金融發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銀監會日前提出,“十三五”期間,銀行業的發展應更加注重以下六個方面:創新與改革、普惠金融發展、全面推進綠色信貸、雙向開放、金融的安全和協調合作。
“未來,銀行業信貸投放必須與國家促進節能環保、綠色經濟,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保持高度一致。具體而言,應制定適合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政策,提早布局,深入挖掘業務機會,全面評估風險,搶先介入,并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采取差異化的信貸策略。”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
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是提升我國金融業整體競爭力和穩健程度的現實需要,也是更好地統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有效路徑。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包括“走出去”和“請進來”兩個方面。前十年,我國金融業在引入戰略投資者、放寬外資金融機構準入門檻等“請進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經濟競爭逐漸成為大趨勢,中國本土金融機構也迫切需要走出國門,為客戶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務。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金融機構海外業務的比重和貢獻度將顯著提高,通過參股控股海外金融機構、自建機構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全球化的服務網絡。”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