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十三五”時期中國交通服務戰略展望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2 點擊:

  交通服務體系建設是綜合運輸發展的重要目標,在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完善綜合運輸體系、推動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和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必須以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高品質、高效率的運輸需求為核心,構建交通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多種運輸方式的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有效降低運輸成本,著力綜合運輸整體效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運輸需求,更好地服務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中國交通服務的現狀與問題
  
  從運輸供給上看,一是綜合運輸客貨運輸量持續增長;二是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三是節假日旅客運輸保障能力增強;四是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運輸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在四川蘆山地震、甘肅岷縣漳縣地震以及云南魯甸等重大搶險救災工作中,公路交通運輸保障組織及時有力有序,承擔了絕大部分傷員轉運和救災物資運輸工作,發揮了“生命線”作用,為救災工作高效圓滿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客運出行形式多樣上看,一是城市公共交通快速發展。全國有22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每年客運量超過100億人次。二是旅客出行換乘便捷化逐步改善。三是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形式快速發展。
  
  從貨運融入現代物流上看,一是甩掛運輸試點深入。車輛平均里程利用率提高,基本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如網絡型、多式聯運型、聯盟型等先進甩掛模式。部分省市陸續開展了地方性試點,甩掛運輸綜合效益顯現。二是鄉村配送集約化發展。探索農村物流集約化組織模式,主動與郵政、供銷、商務等部門合作,著力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形成了一批典型農村物流發展模式。三是多式聯運初見成效。鐵路貨運組織化改革,鐵路貨物快運、高鐵快遞、電商專列等快速起步發展,多式聯運的基礎條件得到改善。四是市場主體集約化。中小企業抱團取暖的目的,涌現出多種聯盟發展模式,運輸資源橫向整合的勢頭迅猛。
  
  從裝備信息化作用上看,一是公路車輛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十二五”時期末與2010年相比,大型車輛比例和--專業化車輛比例均有較大比例的提高,客車平均座位、貨車平均噸位、中高級客車及專用貨車比例增加,為旅客聯程聯運、貨物多式聯運奠定了良好的裝備條件。二是綜合運輸裝備條件改善。鐵路、高鐵、重載列車、船舶、遠洋大型化,內河船型標準化,為旅客聯程聯運、貨運多式聯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裝備基礎條件。三是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省際聯網取得重大突破,網上受理、網上許可已經普及。“十二五”時期末,在3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建成公共交通智能調度和監控中心。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在26個省區市推行。公交車載信息終端和智能調度管理系統得到規模應用。400余個城市建設和開通了公共交通“一卡通”應用系統。行業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功能逐漸顯現,車聯網、智能跟蹤在物流領域體驗和應用,以互聯網技術支撐的貨運物流組織平臺逐漸推開。
  
  從安全生產上看,一是“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受益。實施“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以來,全國道路客運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了17%。二是重點營運車輛的聯網聯控見效。全國安裝車載衛星定位終端并入網的重點營運車輛58.81萬輛,占清理出基礎數據的78.61萬輛重點營運車輛的74.8%。三是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顯著。注重軌道交通運營、危險貨物運輸、公共交通的安全監管。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客運行車事故從2008年的21起下降到2013年的11起,死亡人數從346人下降到148人。
  
  從綠色低碳交通發展看,一是實施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黃標車、老舊車輛更新報廢速度加快,促進了車輛生產企業的技術進步。二是天然氣車輛和新能源車輛的推廣應用。“十二五”時期,全國擁有公共汽電車運營車輛52.82萬標臺,其中新能源車輛占比也有所增加。推廣電動汽車、LNG車船、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等新裝備和新技術,技術性節能減排力度加大。三是組織節能駕駛大賽,開展綠色維修活動。發展城市公交、甩掛運輸,鼓勵支持城市共同配送等集約化運輸組織模式,城市配送車輛的節能減排效率更加顯現。
  
  從體制機制改革上看,一是綜合運輸大部門體制格局初成。基本形成由交通運輸部負責管理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的交通運輸大部門管理架構格局,初步建立起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相適應的大部門體制機制。二是職能轉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通過減政放權,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三是交通服務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交通運輸改進和服務的若干指導意見》《促進道路運輸行業集約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出臺。
  
  “十二五”時期交通服務成績顯著,但綜合運輸業服務體系建設仍面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為:一是交通服務體系總體上還不健全,運輸結構不夠合理,綜合運輸區域和城鄉差異較為突出;二是各種交通基礎設施銜接不夠順暢,鐵路與公路、港口間無縫銜接問題仍較突出,各種運輸方式基礎設施布局不夠協調、網絡銜接不夠緊密;三是跨運輸方式一體化組織發展緩慢,不同運輸方式間未實現聯程聯網售票,貨物多式聯運總體發展步伐緩慢,形式單一、覆蓋面小,交通服務的能力、水平與現實需求還存在較大差異;四是科技創新基礎支撐能力嚴重不足,設施裝備技術標準和運行管理規范體系尚未統一,各種運輸方式信息平臺缺乏互聯互通;五是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形勢依然嚴峻,軌道交通運營、危險貨物運輸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壓力很大;六是綜合運輸行業治理體系亟待完善,個別地方基層執法不規范等問題比較突出,重審批輕監管的現象依然存在。
  
  分析問題的原因,一是交通服務的理念還未深入,交通運輸領域長期以來重建輕運的傳統觀念還未有效轉變;二是交通服務銜接協調的體制機制保障不足,各種運輸方式各自發展的狀況依然存在;三是綜合運輸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建設銜接不足,市場化發展水平不夠均衡。面向“十三五”時期,交通服務發展任重而道遠。   二、中國交通服務的戰略目標
  
  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較完備的交通服務體系,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水平大幅提高,旅客聯程聯運、貨物多式聯運取得組織模式創新和設施裝備改進的重大突破,綜合運輸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務的多樣化形式更加豐富,交通運輸支撐現代物流高效運作的基礎和主體作用更加凸顯,交通服務的社會感知度和公眾滿意度顯著。體現在:運輸協同化、設施一體化、組織集約化、服務便民化、裝備標準化、信息智能化、安全常態化、發展低碳化。
  
  三、中國交通服務的戰略重點
  
  (一)綜合運輸通道服務能力

  
  一是實施綜合運輸通道線網布局優化工程。建立通道運輸服務需求調查分析及評估機制,強化資源整合,優化通道內各方式運輸線網結構,促進各方式有機融合,抓緊提升重點客流、物流通道服務能力。對新興城鎮化地區、重要產業園區等客貨運集聚地區的通道連接及運輸保障,提高交通服務網絡化。支持鐵路、民航客運能力和效率,提高鐵路和水路貨運比重,推動各方式運量的合理分擔。
  
  二是啟動綜合運輸通道組織模式創新工程。發展旅客聯程運輸、貨物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高效的干線一體化運輸組織模式。優化干線兩端短駁和集散運輸組織,強化道路運輸對其他運輸方式的服務對接,推廣末端集約化配送模式,強化干支運輸服務銜接。支持“空鐵通”、高鐵快遞等多種運輸方式密切協作、高度融合的服務模式創新。鼓勵民航企業發展支線貨運,支持探索推廣貨物空空中轉、航空快件中轉集拼等業務,提升運輸組織效率。
  
  三是著力推動通道運輸協同管理。逐步建立覆蓋全國主要運輸通道的客貨流監測監控體系,及時評估各通道運輸服務能力,推行精細化通行管理模式。建立區域間運輸服務協調聯動機制,改善執法管理,完善出行信息服務,探索建立主要通道跨區域聯動保暢機制,完善應急預案。政策創新,逐步建立完善不同運輸方式間運費清算機制和管理辦法,規范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管理。全國ETC聯網運行服務,完善貨車不停車稱重系統,促進貨運車輛使用ETC,探索高速公路貨運車輛不同時段路段差異化收費政策。鐵路市場化改革,充分釋放通道內鐵路運輸能力,促進鐵路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競合融合。
  
  (二)綜合運輸樞紐運行效能

  
  一是開展交通服務示范城市創建活動。每年選取10個左右的城市開展交通服務示范城市創建活動,以城市為載體,重點是客運樞紐示范建設、城市貨物集疏運中心示范建設、運輸服務信息共享示范建設、綜合運輸組織模式示范建設、交通服務工作機制示范建設和交通服務標準示范建設,著力基礎設施、運輸組織、綜合管理等一體化。力爭到“十三五”時期末,打造一批高質量的交通服務示范城市。
  
  二是實施綜合運輸樞紐規范化服務專項行動。建立完善綜合運輸樞紐運營管理協同工作機制,推動綜合運輸樞紐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同步建設、協同管理。制定綜合運輸樞紐基礎設施、裝備、運營服務與管理等的標準,逐步建立健全綜合運輸樞紐標準規范體系,注重與其他相關標準的銜接。納入各級財政支持的新建綜合運輸樞紐,應當符合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常態化綜合運輸樞紐績效評估考核機制,提升樞紐規范服務能力。
  
  三是拓展綜合運輸樞紐多元化服務功能。提升樞紐人性化、便捷化服務能力,完善各運輸方式自助售票取票設備,豐富面向公眾的綜合運輸信息服務,完善道路長途客運、城市交通設施與樞紐的運輸銜接,優化樞紐接駁服務,豐富客運聯程服務產品和“一票到底”的貨運服務產品。拓展創新樞紐服務功能,支持在樞紐內探索發展聯運中轉、汽車租賃、倉儲、貨物集拼、郵政快遞等服務。協調完善金融、稅務等配套服務、“一站式”服務。創新綜合運輸樞紐運營模式,運營管理一體化。
  
  (三)客運服務品質
  
  一是旅客聯程運輸。選擇典型企業、典型客運樞紐開展聯程運輸試點,強化多種運輸方式協同互動,建立運輸方式間常態化協調管理機制,因地制宜開展空鐵聯運、公鐵聯運、空巴聯運等服務,逐步實現客運“一票制”。推行機場異地值機等服務,方便旅客中轉換乘。跨運輸方式的出行信息和售票系統聯網,探索道路客運行業實行電子客票。
  
  二是“公交都市”創建。擴大“公交都市”創建范圍,發揮各種公交方式的組合優勢,優化線網布局和結構,發展大容量公交系統,提高運行效率,擴大覆蓋范圍,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以客運樞紐為依托,各運輸方式對外交通與城市內交通有機銜接。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公交智能運營和公眾智慧出行。鼓勵提高車輛裝備技術水平,發展安全性能高、乘坐舒適、節能環保的城市公共交通車輛,推廣應用大容量、低地板公交車輛和空調車。鼓勵發展慢行交通,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系統。健全公交運營服務評價機制,完善公交補貼政策,保障公交可持續發展。
  
  三是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完善城際、城市、城鄉、鎮村四級客運網絡,城鄉客運的服務銜接。鼓勵城市公交線網向郊區延伸。充分發揮軌道交通不同制式的技術經濟優勢,充分利用城市轄區中現有鐵路網資源,開行市郊列車,形成市區、市郊、城際以及長大干線軌道交通間合理分工、有機銜接的軌道交通網。支持毗鄰地區的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提高農村客運通達深度,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鼓勵發展鎮村公交。推廣農村客運的片區經營模式。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客運發展。統籌協調城鄉客運在票價、稅費、補貼、通行等方面的政策。推廣安全、實用、經濟型鄉村營運客車。
  
  四是發展多樣化客運服務。創新公共交通服務方式,探索定制公交、夜間班車、微循環公交等新型公交服務模式。發展預約出租車,推動95128全國統一出租車預約服務電話普及推廣,探索發展并逐步規范移動互聯網預約用車、異地租車還車等服務。鼓勵探索長途客運班線的節點運輸模式。發展海峽、島嶼間高速客輪、客滾運輸,延伸郵輪產業鏈條和服務功能。建設現代空管系統,鼓勵開展多樣化的航空運輸服務。
  
  (四)多式聯運發展   
     
        一是實施多式聯運示范。以完善基礎設施銜接、創新組織模式、統一服務規則、推廣快速轉運裝備技術以及信息系統與智能化建設為重點,每年組織開展數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和帶動作用的多式聯運樞紐、多式聯運組織模式、多式聯運信息系統以及多式聯運承運人,完善多式聯運標準化體系和政策法規。通過示范工程,發展集裝箱多式聯運,煤炭、礦石、糧食等重點戰略物資多式聯運,探索鐵路馱背運輸、公鐵滾裝運輸,帶動公鐵、鐵水、公水、空陸等多種聯運方式發展。
  
  二是搭建多式聯運主骨架。公路主干線、水運主通道、鐵路主動脈、港站主樞紐、口岸主平臺“五位一體”銜接協調,構建多式聯運主骨架。依托北部、東部和南部集裝箱主樞紐港區群,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發展鐵水、公水集裝箱多式聯運。依托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綏芬河和滿洲里等鐵路口岸,利用歐亞大陸橋開展對歐洲公鐵、鐵水集裝箱多式聯運。依托長江經濟帶,以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和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為節點,發展集裝箱、大宗散貨、汽車滾裝及江海中轉等多式聯運。完善三峽及葛洲壩公路翻壩轉運系統。
  
  三是優化多式聯運發展環境。支持多式聯運站場設施建設和快速轉運設施設備的技術改造,提升聯運作業效率。引導運輸企業探索創新多式聯運全程組織模式,鼓勵和支持以多式聯運產品開發為中心的跨運輸方式經營合作,引導聯運企業探索資源整合共享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研究制定統一的多式聯運規則,推行“一單制”聯運服務。建立健全多式聯運經營人管理規制,引導推動有實力的運輸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變。從運輸、包裝、裝卸、信息等各個環節,逐步建立完善多式聯運全程服務規范。整合各種運輸方式的信息資源,搭建多式聯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與國際標準銜接,促進亞歐大陸橋國際通道沿線各國運輸標準的相互銜接和協調。
  
  (五)貨運業轉型升級
  
  一是支持龍頭企業壯大。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實行強強聯合,通過參股控股、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強做大,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技術水平先進、創新能力突出的大企業集團。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延伸服務,強化多業聯動和跨界融合,發展成為供應鏈服務商。鼓勵龍頭,骨干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吸納和帶動中小企業,搭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平臺,推動大企業與小微企業的共同發展。
  
  二是鼓勵中小企業聯盟發展。鼓勵和支持中小貨運企業以業務為紐帶,發展多種形式的企業聯盟,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支持中小企業通過資產股權融合方式構建聯盟實體,促進資源共享,擴大業務范圍。規范中小企業聯盟的組織和發展,健全聯盟章程和契約制度,建立聯盟內部業務流程規范和對接,注重聯盟內部的誠信建設。支持企業聯盟的樞紐和信息平臺建設,完善聯盟發展的評估評價,引導聯盟運作機制的創新。
  
  三是開展城市綠色貨運行動。加大與商務、公安、郵政等行業的資源整合力度,合理布局城市周邊物流園區和城市內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等配送網絡,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務平臺。以京津冀地區為先行,推動實施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重點統籌規劃建設干支銜接的大型公共貨運樞紐(站場),強化干線甩掛運輸和城市共同配送的銜接組織,優化城區配送節點網絡。推動示范城市定期組織開展配送需求調查,完善配送車輛標準和便利化通行政策。鼓勵推廣應用節能環保車輛,城市配送車輛標識化管理。引導企業發展共同配送、統一配送、夜間配送等配送模式。制定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評價指標體系。
  
  四是實施農村物流示范工程。與農業、商務、供銷、郵政等行業協作,推動整合農村物流資源,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加快郵政通村設施建設。推廣農村物流集中配送模式,推廣農村“貨運班線”、農村客運班車利用貨艙承接小件快運等服務模式。拓展完善農村客運站場的物流服務功能,推廣“多站合一”的農村物流服務,引導支持農村物流經營主體與電子商務平臺融合協作。提高農產品、冷鏈等專業類物流節點設施的服務能力,培育農村物流龍頭骨干企業,支持農村物流企業通過聯合、連鎖等形式聯盟發展。
  
  五是促進專業物流發展。發展冷鏈運輸、危險品運輸、商品車運輸、大件運輸、集裝箱運輸等專業化運輸,完善專業運輸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規范體系。規范快遞業的發展,發展高鐵快遞、電商專列等業務,有序擴大全貨機規模。支持郵件甩掛運輸試點,郵政、快遞下鄉與農村客運站業務合作。
  
  六是發展甩掛運輸。優先支持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跨區域項目,以及多式聯運甩掛、企業聯盟甩掛、網絡型甩掛、干線運輸和城市配送銜接甩掛等符合甩掛運輸發展方向的項目。模塊化雙掛汽車列車在限定區域、線路上運行,協調清除相關法規標準制度障礙。完善甩掛運輸標準化場站設施,配備現代化的中轉設施,支持甩掛運輸企業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鼓勵開展“掛車池”服務,支持開展掛車租賃、掛車互換等業務。
  
  七是完善貨運市場監管。以保障運輸安全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為核心,建立和完善市場監管體系,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道路貨物運輸市場準人條件及其經營分類,突出對經營者誠信專業知識及遵守安全有關法規能力的審核把關,簡化道路貨運行業經營分類,明晰行業監管范圍,將貨運代理、無車承運人等運輸組織方納入監管范圍。調整營運車輛監管重點,強化對重型載貨汽車的監管,對總質量3.5噸以下的普通貨運車輛豁免配發道路運輸許可證、二級維護保養、技術等級評定和年度審驗等管理。建設行業誠信體系,建立和完善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信用記錄建設與共享應用,構建分類監管、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強化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強化道路運輸管理隊伍監管能力,優化和規范監管工作流程,健全監管工作規范,開展基層人員履職能力培訓,建立工作績效評價與考核機制。
  
  (六)運輸裝備標準化
  
  一是推廣現代化轉運裝卸設備。推廣標準化、集裝化、廂式化運載單元和托盤的應用。建設物流臺車、集裝袋、物流箱等集裝化單元裝卸機具,大型轉運吊裝設備、非吊裝式換裝設備,以及適應鐵路馱背運輸、公鐵滾裝運輸的鐵路專用平車、運載單元拴固設備等技術標準體系。發展貨物狀態監控、作業自動化等技術裝備,支持研發和使用大型、高效、節能環保的裝卸設備和快速轉運設備,支持運輸裝備的通用性和現代化。   二是實施運輸車輛標準化工程。從全鏈條的視角,建立健全道路貨運車輛標準體系,強化已有標準的銜接、協同、配套與整合,制定涉及汽車列車、掛車等與運輸組織化密切相關的系列標準。強化標準實施工作力度,創新部門、企業、社會協同聯動機制,形成車輛公告、生產、注冊登記、檢測與使用上下游聯系渠道、信息反饋及時、部門責任清晰、干預措施有效,實現標準實施環節工作閉環。提升交通運輸部門標準實施能力,加強公路路政與道路運政在營運車輛管理方面的工作協同,完善工作規范,加強基層管理人員培訓,建立績效考核制度。開展道路貨運車輛規范購置與使用科普活動,普及相關知識,提高車輛用戶遵守標準相關要求的自覺性。
  
  三是實施運輸車型標準化工程。建立運輸車型標準化工作的部門聯動機制。抓緊修訂完善《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l589),構建基于標準化運載單元的貨運車輛技術標準體系,完善貨運車輛結構和車型分類,制定標準車型技術與配置要求,完善汽車列車標準及廂式掛車型譜。制定掛車互換標準和規范,甩掛車型標準化建設,探索發展雙掛及多掛汽車列車。貨運車輛大型化、廂式化和專業化,鼓勵發展集裝箱、廂式、冷藏、散裝、液罐、城市配送等專用運輸車輛。創新車型標準化政策,引導市場廣泛應用標準車型,淘汰非標準車型車輛。
  
  四是發展節能環保運輸裝備。強化裝備節能標準,燃料消耗量限值管理,鼓勵老舊車船提前退出運輸市場。發展廂式化、輕量化和標準化干線公路營運貨車,推廣內河節能環保船型,建造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內河示范船,推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動力運輸裝備和機械設備應用。完善和落實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扶持政策和運營政策,以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領域為重點,推廣應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推廣應用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研究完善新能源公交車“融資租賃”、“車電分離”和“以租代售”等多種運營模式。完善加氣、充換電等配套設施。
  
  (七)保障交通安全服務
  
  一是深化駕駛員素質教育工程。推廣應用計時培訓系統和“先培后付”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服務質量,推廣大客車駕駛人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職業駕駛員。強化教練員隊伍建設,提高教練員從業準入門檻和職業地位。加強駕駛員培訓機構監管、市場準入管理,優化駕駛培訓機構的市場結構和區域布局,引導駕駛培訓機構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二是實施汽車維修質量工程。建立推廣汽車電子健康檔案系統,透明公開汽車維修記錄,為廣大車主便利修車、促進缺陷汽車召回提供依據。設立全國統一的汽車救援服務電話,建立完善全國互聯互通的汽車維修救援體系,為人民群眾便捷出行提供保障。建立實施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制度。
  
  三是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建設。提升聯網聯控系統應用水平,與公安、安監部門溝通協調,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大對道路運輸企業動態監控工作的監督檢查,切實落實企業監控主體責任。
  
  四是開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監管平臺建設。建立部、省、市和運營企業四級互聯互通的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監管體系和平臺,實現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上下聯動、協同發展、信息共享、監管有力”,著力提升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整體運營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完善設施設備運營技術準入、第三方運營安全評估、運營管理績效指標體系等制度體系,統一行業服務質量標準,開展運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五是重點領域安全管控。加強軌道交通運營、危險貨物運輸、公共交通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開展長途客運接駁運輸、源頭治超、聯網聯控等安全生產專項活動。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建設和安全監管裝備配備,公路安保、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保等工程建設。以車站、碼頭、樞紐等客貨運集散地為重點,與公安、國安、安監等部門的工作協同,健全治安聯動、違禁品聯防、信息共享、應急處置等管控制度,提高交通運輸反恐防控治理能力。
  
  六是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完善應急預案,構建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國家和省級公路水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與救援中心,建立各級道路和水路運輸應急保障運力儲備,提升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搶險打撈能力。健全公路交通氣象預報預警、高速公路交通廣播、12122高速公路救援和客服系統。完善高速公路應急救助網絡,與汽車維修救援網絡實施聯動,制定完善應對突發事件的城市公共交通應急預案。統籌節假日旅客運輸組織,根據旅客流量、流向、流時,建立運力安排和調劑機制。

  (八)服務隊伍人力資源開發
  
  以“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工程”為載體,聚焦重點難點,優化頂層設計,實化工作抓手,整合行業資源,科技支撐,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健全完善道路運輸從業資格管理制度體系,顯著提升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和信用水平,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和降低服務質量投訴,培養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榮譽感,為建設“四個交通”,改進交通服務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一是完善從業資格頂層設計。貫徹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健全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健全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考試、注冊管理、繼續教育制度。全力修訂《道路運輸條例》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制度。做好從業人員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建立涵蓋各行業門類、各從業主體的市場誠信制度,突出對經營者誠信及遵守安全有關規章能力的考核。完善行業監督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誠信考核機制和“黑名單”制度,健全從業資格退出機制,提高從業人員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
  
  二是創新從業資格管理手段。建設全國道路運輸從業人員信息化管理平臺,整合考試、注冊、繼續教育、誠信考核、證件管理等功能,與運政系統有效銜接,會同公安部門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駕駛證信息、從業信息、交通違法等從業信息源頭采集、動態更新和社會共享。從業資格證件電子化,實現全國的互查互認。部署應用集中模式的從業資格考試與繼續教育平臺,完善平臺功能并與運政系統對接,規范考試和網絡繼續教育工作,實現考試信息和繼續教育記錄共享互認。建立全國道路運輸行業職業數據庫和職業信息網,實現運輸職業信息及其人力資源信息采集、更新與查詢功能,向公眾提供服務,促進社會就業,增強行業凝聚力。   三是改進從業人員培養模式。面對日益凸顯的營運駕駛員短缺問題,引導建立3~5個示范性道路客貨運輸駕駛員培訓基地,統籌初學駕駛、從業資格培訓等功能,形成駕駛證、從業資格證直通車。遴選6~8個職業技術學院、高級技工學校,深化營運駕駛員職業教育試點,建立學歷證書、從業資格證“直通車”,鼓勵企業通過訂單培養模式,有效緩解部分崗位從業人員缺乏問題。
  
  (九)國際運輸便利化

  
  按照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總體要求,以“一帶一路”戰略為主線,與中國一東盟貿易合作、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戰略以及西部大開發等國內戰略的有機融合和相關政策的銜接協同,著力提升中國國際道路運輸互聯互通水平和服務能力。
  
  一是發展中歐國際班列。統籌整合中歐陸路集裝箱運輸班列資源,建立統一協調的平臺,優化線路資源和貨源組織,強化與上下游產業合作,規范服務標準體系,制定對外統一、靈活適應市場變化的價格運行機制,著力提高對外競爭能力。支持中國國際運輸(物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海外市場,并與國外企業競合,提高回程貨源組織能力。清理和規范收費,優化國際陸路運輸線路開發和運營市場環境。推動中外保險機構合作,開發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加強企業對經營的風險控制。
  
  二是推動國際運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結合“大湄公河次區域…‘歐亞大陸交通合作”“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便利運輸網絡、增加CBTA(便利貨物和人員運輸協定)過境站點和運輸線路。建設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跨境物流體系和走廊,推動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重點口岸城市為節點,統籌布局國際貨運樞紐,促進形成國際物流大通道。
  
  三是推動陸路口岸通行便利化。建立與周邊國家的雙邊(多邊)運輸合作機制,協調各國與國際公路、鐵路運輸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消除各種非物理性障礙,推動加入有關國際陸路運輸便利公約及雙邊(多邊)運輸協定等。加強與海關、公安、外交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交通運輸部門在國際運輸和合作交流中依法履責,形成邊檢、海關、檢驗檢疫與運管一體化、一站式陸路口岸通關模式。建立完善規范、統一、透明、高效的運輸車輛及人員通關流程,啟動實施重構國際道路運輸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口岸信息化,并實現與各部門出入境車輛信息共享。
  
  (十)運輸服務智能化

  
  強化智能交通技術在交通服務領域的推廣應用,推動各種運輸方式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完善交通服務體系的信息采集、統計監測分析,逐步實現全國范圍的信息互查、誠信共管,發展智慧交通。
  
  一是綜合運輸信息互聯互通。建設交通服務公共信息平臺,建立涵蓋各種運輸方式的信息采集、交換、共享機制,推動信息標準、業務數據、業務單據交換對接。建設城市交通服務協同支持系統,協調公路、水運與鐵路、民航的數據信息共享,實行運營數據、視頻與城市交通實時路況等信息的協同開發和綜合利用,綜合運輸信息化進程,提高客流疏導、應急處置等服務效率。
  
  二是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建設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完善平臺功能和區域網絡。支持市場化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與公共服務信息互聯互通。拓展物流信息平臺功能,推廣物聯網技術,應用基于物聯網的智能調度系統,實現信息自動采集、智能調度、全程在線查詢和即時追蹤等主要功能。注重多式聯運信息采集交換、貨物狀態監控、作業自動化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提高多式聯運轉運的智能化作業水平。
  
  三是應用交通“一卡通”。“一卡通”互聯互通。支持行業政策及業務發展模式等的頂層設計,制定出臺行業發展指導政策。制定出臺技術標準,支持地方交通“一卡通”系統技術升級。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和發揮政府社會管理作用的原則,做好國家和區域清分結算平臺的建設,以及行業協會的籌建工作。拓展小額支付應用領域。實現公交、出租、公共自行車、城市軌道交通、長途客運、水上客運、鐵路、民航等多種交通方式及其他交通服務設施支付體系的互聯互通。
  
  四是城市公交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城市公交出行信息服務系統、車輛運營調度管理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和應急處置系統。完善移動支付體系建設。研究出臺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統建設指導意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IC卡業務及技術應用規范,提高城市公交一卡通應用普及率,擴大互聯互通應用覆蓋范圍。
  
  五是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建設工程。整合各地客運售票資源,建設省域、跨省域客運聯網售票系統,逐步推行電子客票,為旅客提供網上售票、電話訂票、網點售票、自動售票機售票等服務,全國客運聯網售票。與鐵路、水路和民航客運票務系統的信息共享和交換,逐步實現各種運輸方式客運票務信息一體化。
  
  六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改造工程。完善道路客運、道路貨運、駕培維修、出租汽車、國際道路運輸等管理信息系統服務功能,建設全國主體業務流程統一、信息互聯互通的道路運輸行業綜合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完善全國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國范圍內覆蓋部、省、市、縣四級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基本實現道路運輸證件電子化。建立運輸經濟運行與服務安全監測系統,加強運政管理信息系統與客運聯網售票、車輛聯網聯控、從業人員培訓與繼續教育、承運人責任險等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以及部門間相關信息系統的聯網工作,實現運輸行業數據的集中統一和基礎信息實時化、管理對象可視化、過程信息一體化。
  
  (十一)交通行政改革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市場化和法治化為導向,以深化改革為抓手,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各方面的關系,破解體制機制瓶頸,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交通服務繁榮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交通服務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簡化審批程序和環節,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充分利用深化交通運輸大部門體制改革的有利契機,建立健全各級政府、各個層面交通服務協調和融合發展的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完善與其他相關行業部門的協同配合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城市整合各種運輸方式行政資源,組建交通服務相關職能更為有機統一的專業化行業管理機構。建設交通服務領域的法規制度體系,重點是旅客聯程運輸、貨物多式聯運方面的制度和標準建設。完善交通服務重大決策的科學決策機制,擴大公眾參與,健全決策風險評估機制。   二是深化交通服務重點領域改革。改革創新旅客聯程運輸“一票制”、貨物多式聯運“一單制”、綜合運輸政務和公共信息服務“一網通”、12328交通服務監督電話“一號通”、區域公共客運交通“一卡通”、客運樞紐運營管理“一站通”等方面,統籌搭建各種形式的交通服務平臺。鐵路市場化改革,完善鐵路運輸市場化運行機制,推動鐵路運輸有效對接聯運服務。深化城市公共交通領域改革,創新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模式。道路客運班線市場化改革,適度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規范出租汽車有序發展,完善運力科學投放機制。深化汽車維修業市場化改革,實施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配件供應渠道放開等監管制度。深入傳統貨運業提質增效,促進多業聯動和跨界融合,向現代物流轉型升級。
  
  三是完善交通服務現代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清理阻礙旅客聯程聯運、貨物多式聯運以及企業規模化、網絡化發展的制度規定,推動鐵路、民航、水運等行業的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改革,放開競爭性業務,鼓勵民資進入,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交通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加快鐵路運輸、民航運輸價格改革,提高鐵路、公路、港口、公交等公益性服務的透明度并強化社會監督,建立道路運輸、水路運輸運價指數定期發布機制。切實完善交通服務的市場信用體系,建立集各種運輸方式于一體的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與公安、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信用系統的有效對接和信息共享,完善客觀公正的信用評價機制。
  
  四是運輸管理隊伍建設。按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要求,建設運政執法隊伍,改革行政執法模式,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綜合執法、統一執法、聯合執法等多種形式的運輸行政執法模式,理順各門類執法機構的條塊管理關系,減少執法層級,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多頭執法、職責交叉、重復處罰、執法擾民等問題。完善道路運輸管理人員準入條件標準,建立健全人員考試錄用、考核獎懲機制,優化隊伍結構。規范統一執法裝備,隊伍規范化建設,強化經費保障,樹立隊伍形象。強化道路運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行業文化建設。
  
  五是交通服務監督電話系統改造工程。完善12328交通服務監督電話系統平臺的服務功能,將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各個業務領域的投訴舉報、信息咨詢、意見建議受理工作納入平臺管理,完善與鐵路、民航、郵政等領域服務電話的轉接工作,妥善對接水上遇險應急救助電話。切實優化業務統一受理、及時答復、分類轉辦、實時跟蹤、回復反饋、辦結歸檔、抽查回訪、監督考核等整體工作流程,建立限時辦結、逐件回復、信息公開制度,創新運行管理和綜合保障機制、業務辦理機制、應急聯動響應機制、統計分析數據綜合利用機制、監督考核與獎懲機制。推動以電話為主渠道,以網站、微信、微博、短信、手機移動終端、電子郵件等為重要補充的12328系統全領域、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服務監督和管理體系。
  
  六是發揮社會組織的服務功能。推動交通服務領域各類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橋梁紐帶、行業自律管理、技術咨詢服務、標準規范擬訂等方面的作用,構建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系。行業協會商會等機構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創新和完善社會組織綜合監管制度。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將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辦,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為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提供空間。引導社會組織自身建設,推動完善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和民主機制,拓寬多方監管渠道。
  
  七是開展城市出租汽車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綜合應用推廣工程。推廣普及95128全國統一出租汽車預約服務電話,鼓勵引導全國地市級以上城市整合建設出租汽車運營監控指揮中心和電召中心,實現部、省、市三級聯網與數據整合,推廣出租汽車電話召車、手機召車等服務模式,開展城市出租汽車大數據分析與綜合應用示范,探索云平臺建設與監管模式創新。
  
  八是開展汽車租賃公共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探索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汽車租賃行業創新融合,建立汽車租賃信息數據庫,實現汽車租賃車輛信息、經營者信息、服務質量信譽考核信息、信用評價信息等共享查詢,數據分析和深入挖掘,促進汽車租賃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實現行業監管與服務創新發展。

 

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十三五”時期中國交通服務戰略展望

2016-01-12 來源:未知 點擊:

  交通服務體系建設是綜合運輸發展的重要目標,在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完善綜合運輸體系、推動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和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必須以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高品質、高效率的運輸需求為核心,構建交通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多種運輸方式的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有效降低運輸成本,著力綜合運輸整體效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運輸需求,更好地服務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中國交通服務的現狀與問題
  
  從運輸供給上看,一是綜合運輸客貨運輸量持續增長;二是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三是節假日旅客運輸保障能力增強;四是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運輸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在四川蘆山地震、甘肅岷縣漳縣地震以及云南魯甸等重大搶險救災工作中,公路交通運輸保障組織及時有力有序,承擔了絕大部分傷員轉運和救災物資運輸工作,發揮了“生命線”作用,為救災工作高效圓滿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客運出行形式多樣上看,一是城市公共交通快速發展。全國有22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每年客運量超過100億人次。二是旅客出行換乘便捷化逐步改善。三是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形式快速發展。
  
  從貨運融入現代物流上看,一是甩掛運輸試點深入。車輛平均里程利用率提高,基本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如網絡型、多式聯運型、聯盟型等先進甩掛模式。部分省市陸續開展了地方性試點,甩掛運輸綜合效益顯現。二是鄉村配送集約化發展。探索農村物流集約化組織模式,主動與郵政、供銷、商務等部門合作,著力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形成了一批典型農村物流發展模式。三是多式聯運初見成效。鐵路貨運組織化改革,鐵路貨物快運、高鐵快遞、電商專列等快速起步發展,多式聯運的基礎條件得到改善。四是市場主體集約化。中小企業抱團取暖的目的,涌現出多種聯盟發展模式,運輸資源橫向整合的勢頭迅猛。
  
  從裝備信息化作用上看,一是公路車輛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十二五”時期末與2010年相比,大型車輛比例和--專業化車輛比例均有較大比例的提高,客車平均座位、貨車平均噸位、中高級客車及專用貨車比例增加,為旅客聯程聯運、貨物多式聯運奠定了良好的裝備條件。二是綜合運輸裝備條件改善。鐵路、高鐵、重載列車、船舶、遠洋大型化,內河船型標準化,為旅客聯程聯運、貨運多式聯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裝備基礎條件。三是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省際聯網取得重大突破,網上受理、網上許可已經普及。“十二五”時期末,在3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建成公共交通智能調度和監控中心。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在26個省區市推行。公交車載信息終端和智能調度管理系統得到規模應用。400余個城市建設和開通了公共交通“一卡通”應用系統。行業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功能逐漸顯現,車聯網、智能跟蹤在物流領域體驗和應用,以互聯網技術支撐的貨運物流組織平臺逐漸推開。
  
  從安全生產上看,一是“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受益。實施“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以來,全國道路客運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了17%。二是重點營運車輛的聯網聯控見效。全國安裝車載衛星定位終端并入網的重點營運車輛58.81萬輛,占清理出基礎數據的78.61萬輛重點營運車輛的74.8%。三是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顯著。注重軌道交通運營、危險貨物運輸、公共交通的安全監管。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客運行車事故從2008年的21起下降到2013年的11起,死亡人數從346人下降到148人。
  
  從綠色低碳交通發展看,一是實施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黃標車、老舊車輛更新報廢速度加快,促進了車輛生產企業的技術進步。二是天然氣車輛和新能源車輛的推廣應用。“十二五”時期,全國擁有公共汽電車運營車輛52.82萬標臺,其中新能源車輛占比也有所增加。推廣電動汽車、LNG車船、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等新裝備和新技術,技術性節能減排力度加大。三是組織節能駕駛大賽,開展綠色維修活動。發展城市公交、甩掛運輸,鼓勵支持城市共同配送等集約化運輸組織模式,城市配送車輛的節能減排效率更加顯現。
  
  從體制機制改革上看,一是綜合運輸大部門體制格局初成。基本形成由交通運輸部負責管理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的交通運輸大部門管理架構格局,初步建立起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相適應的大部門體制機制。二是職能轉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通過減政放權,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三是交通服務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交通運輸改進和服務的若干指導意見》《促進道路運輸行業集約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出臺。
  
  “十二五”時期交通服務成績顯著,但綜合運輸業服務體系建設仍面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為:一是交通服務體系總體上還不健全,運輸結構不夠合理,綜合運輸區域和城鄉差異較為突出;二是各種交通基礎設施銜接不夠順暢,鐵路與公路、港口間無縫銜接問題仍較突出,各種運輸方式基礎設施布局不夠協調、網絡銜接不夠緊密;三是跨運輸方式一體化組織發展緩慢,不同運輸方式間未實現聯程聯網售票,貨物多式聯運總體發展步伐緩慢,形式單一、覆蓋面小,交通服務的能力、水平與現實需求還存在較大差異;四是科技創新基礎支撐能力嚴重不足,設施裝備技術標準和運行管理規范體系尚未統一,各種運輸方式信息平臺缺乏互聯互通;五是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形勢依然嚴峻,軌道交通運營、危險貨物運輸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壓力很大;六是綜合運輸行業治理體系亟待完善,個別地方基層執法不規范等問題比較突出,重審批輕監管的現象依然存在。
  
  分析問題的原因,一是交通服務的理念還未深入,交通運輸領域長期以來重建輕運的傳統觀念還未有效轉變;二是交通服務銜接協調的體制機制保障不足,各種運輸方式各自發展的狀況依然存在;三是綜合運輸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建設銜接不足,市場化發展水平不夠均衡。面向“十三五”時期,交通服務發展任重而道遠。   二、中國交通服務的戰略目標
  
  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較完備的交通服務體系,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水平大幅提高,旅客聯程聯運、貨物多式聯運取得組織模式創新和設施裝備改進的重大突破,綜合運輸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務的多樣化形式更加豐富,交通運輸支撐現代物流高效運作的基礎和主體作用更加凸顯,交通服務的社會感知度和公眾滿意度顯著。體現在:運輸協同化、設施一體化、組織集約化、服務便民化、裝備標準化、信息智能化、安全常態化、發展低碳化。
  
  三、中國交通服務的戰略重點
  
  (一)綜合運輸通道服務能力

  
  一是實施綜合運輸通道線網布局優化工程。建立通道運輸服務需求調查分析及評估機制,強化資源整合,優化通道內各方式運輸線網結構,促進各方式有機融合,抓緊提升重點客流、物流通道服務能力。對新興城鎮化地區、重要產業園區等客貨運集聚地區的通道連接及運輸保障,提高交通服務網絡化。支持鐵路、民航客運能力和效率,提高鐵路和水路貨運比重,推動各方式運量的合理分擔。
  
  二是啟動綜合運輸通道組織模式創新工程。發展旅客聯程運輸、貨物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高效的干線一體化運輸組織模式。優化干線兩端短駁和集散運輸組織,強化道路運輸對其他運輸方式的服務對接,推廣末端集約化配送模式,強化干支運輸服務銜接。支持“空鐵通”、高鐵快遞等多種運輸方式密切協作、高度融合的服務模式創新。鼓勵民航企業發展支線貨運,支持探索推廣貨物空空中轉、航空快件中轉集拼等業務,提升運輸組織效率。
  
  三是著力推動通道運輸協同管理。逐步建立覆蓋全國主要運輸通道的客貨流監測監控體系,及時評估各通道運輸服務能力,推行精細化通行管理模式。建立區域間運輸服務協調聯動機制,改善執法管理,完善出行信息服務,探索建立主要通道跨區域聯動保暢機制,完善應急預案。政策創新,逐步建立完善不同運輸方式間運費清算機制和管理辦法,規范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管理。全國ETC聯網運行服務,完善貨車不停車稱重系統,促進貨運車輛使用ETC,探索高速公路貨運車輛不同時段路段差異化收費政策。鐵路市場化改革,充分釋放通道內鐵路運輸能力,促進鐵路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競合融合。
  
  (二)綜合運輸樞紐運行效能

  
  一是開展交通服務示范城市創建活動。每年選取10個左右的城市開展交通服務示范城市創建活動,以城市為載體,重點是客運樞紐示范建設、城市貨物集疏運中心示范建設、運輸服務信息共享示范建設、綜合運輸組織模式示范建設、交通服務工作機制示范建設和交通服務標準示范建設,著力基礎設施、運輸組織、綜合管理等一體化。力爭到“十三五”時期末,打造一批高質量的交通服務示范城市。
  
  二是實施綜合運輸樞紐規范化服務專項行動。建立完善綜合運輸樞紐運營管理協同工作機制,推動綜合運輸樞紐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同步建設、協同管理。制定綜合運輸樞紐基礎設施、裝備、運營服務與管理等的標準,逐步建立健全綜合運輸樞紐標準規范體系,注重與其他相關標準的銜接。納入各級財政支持的新建綜合運輸樞紐,應當符合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常態化綜合運輸樞紐績效評估考核機制,提升樞紐規范服務能力。
  
  三是拓展綜合運輸樞紐多元化服務功能。提升樞紐人性化、便捷化服務能力,完善各運輸方式自助售票取票設備,豐富面向公眾的綜合運輸信息服務,完善道路長途客運、城市交通設施與樞紐的運輸銜接,優化樞紐接駁服務,豐富客運聯程服務產品和“一票到底”的貨運服務產品。拓展創新樞紐服務功能,支持在樞紐內探索發展聯運中轉、汽車租賃、倉儲、貨物集拼、郵政快遞等服務。協調完善金融、稅務等配套服務、“一站式”服務。創新綜合運輸樞紐運營模式,運營管理一體化。
  
  (三)客運服務品質
  
  一是旅客聯程運輸。選擇典型企業、典型客運樞紐開展聯程運輸試點,強化多種運輸方式協同互動,建立運輸方式間常態化協調管理機制,因地制宜開展空鐵聯運、公鐵聯運、空巴聯運等服務,逐步實現客運“一票制”。推行機場異地值機等服務,方便旅客中轉換乘。跨運輸方式的出行信息和售票系統聯網,探索道路客運行業實行電子客票。
  
  二是“公交都市”創建。擴大“公交都市”創建范圍,發揮各種公交方式的組合優勢,優化線網布局和結構,發展大容量公交系統,提高運行效率,擴大覆蓋范圍,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以客運樞紐為依托,各運輸方式對外交通與城市內交通有機銜接。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公交智能運營和公眾智慧出行。鼓勵提高車輛裝備技術水平,發展安全性能高、乘坐舒適、節能環保的城市公共交通車輛,推廣應用大容量、低地板公交車輛和空調車。鼓勵發展慢行交通,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系統。健全公交運營服務評價機制,完善公交補貼政策,保障公交可持續發展。
  
  三是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完善城際、城市、城鄉、鎮村四級客運網絡,城鄉客運的服務銜接。鼓勵城市公交線網向郊區延伸。充分發揮軌道交通不同制式的技術經濟優勢,充分利用城市轄區中現有鐵路網資源,開行市郊列車,形成市區、市郊、城際以及長大干線軌道交通間合理分工、有機銜接的軌道交通網。支持毗鄰地區的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提高農村客運通達深度,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鼓勵發展鎮村公交。推廣農村客運的片區經營模式。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客運發展。統籌協調城鄉客運在票價、稅費、補貼、通行等方面的政策。推廣安全、實用、經濟型鄉村營運客車。
  
  四是發展多樣化客運服務。創新公共交通服務方式,探索定制公交、夜間班車、微循環公交等新型公交服務模式。發展預約出租車,推動95128全國統一出租車預約服務電話普及推廣,探索發展并逐步規范移動互聯網預約用車、異地租車還車等服務。鼓勵探索長途客運班線的節點運輸模式。發展海峽、島嶼間高速客輪、客滾運輸,延伸郵輪產業鏈條和服務功能。建設現代空管系統,鼓勵開展多樣化的航空運輸服務。
  
  (四)多式聯運發展   
     
        一是實施多式聯運示范。以完善基礎設施銜接、創新組織模式、統一服務規則、推廣快速轉運裝備技術以及信息系統與智能化建設為重點,每年組織開展數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和帶動作用的多式聯運樞紐、多式聯運組織模式、多式聯運信息系統以及多式聯運承運人,完善多式聯運標準化體系和政策法規。通過示范工程,發展集裝箱多式聯運,煤炭、礦石、糧食等重點戰略物資多式聯運,探索鐵路馱背運輸、公鐵滾裝運輸,帶動公鐵、鐵水、公水、空陸等多種聯運方式發展。
  
  二是搭建多式聯運主骨架。公路主干線、水運主通道、鐵路主動脈、港站主樞紐、口岸主平臺“五位一體”銜接協調,構建多式聯運主骨架。依托北部、東部和南部集裝箱主樞紐港區群,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發展鐵水、公水集裝箱多式聯運。依托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綏芬河和滿洲里等鐵路口岸,利用歐亞大陸橋開展對歐洲公鐵、鐵水集裝箱多式聯運。依托長江經濟帶,以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和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為節點,發展集裝箱、大宗散貨、汽車滾裝及江海中轉等多式聯運。完善三峽及葛洲壩公路翻壩轉運系統。
  
  三是優化多式聯運發展環境。支持多式聯運站場設施建設和快速轉運設施設備的技術改造,提升聯運作業效率。引導運輸企業探索創新多式聯運全程組織模式,鼓勵和支持以多式聯運產品開發為中心的跨運輸方式經營合作,引導聯運企業探索資源整合共享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研究制定統一的多式聯運規則,推行“一單制”聯運服務。建立健全多式聯運經營人管理規制,引導推動有實力的運輸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變。從運輸、包裝、裝卸、信息等各個環節,逐步建立完善多式聯運全程服務規范。整合各種運輸方式的信息資源,搭建多式聯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與國際標準銜接,促進亞歐大陸橋國際通道沿線各國運輸標準的相互銜接和協調。
  
  (五)貨運業轉型升級
  
  一是支持龍頭企業壯大。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實行強強聯合,通過參股控股、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強做大,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技術水平先進、創新能力突出的大企業集團。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延伸服務,強化多業聯動和跨界融合,發展成為供應鏈服務商。鼓勵龍頭,骨干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吸納和帶動中小企業,搭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平臺,推動大企業與小微企業的共同發展。
  
  二是鼓勵中小企業聯盟發展。鼓勵和支持中小貨運企業以業務為紐帶,發展多種形式的企業聯盟,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支持中小企業通過資產股權融合方式構建聯盟實體,促進資源共享,擴大業務范圍。規范中小企業聯盟的組織和發展,健全聯盟章程和契約制度,建立聯盟內部業務流程規范和對接,注重聯盟內部的誠信建設。支持企業聯盟的樞紐和信息平臺建設,完善聯盟發展的評估評價,引導聯盟運作機制的創新。
  
  三是開展城市綠色貨運行動。加大與商務、公安、郵政等行業的資源整合力度,合理布局城市周邊物流園區和城市內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等配送網絡,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務平臺。以京津冀地區為先行,推動實施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重點統籌規劃建設干支銜接的大型公共貨運樞紐(站場),強化干線甩掛運輸和城市共同配送的銜接組織,優化城區配送節點網絡。推動示范城市定期組織開展配送需求調查,完善配送車輛標準和便利化通行政策。鼓勵推廣應用節能環保車輛,城市配送車輛標識化管理。引導企業發展共同配送、統一配送、夜間配送等配送模式。制定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評價指標體系。
  
  四是實施農村物流示范工程。與農業、商務、供銷、郵政等行業協作,推動整合農村物流資源,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加快郵政通村設施建設。推廣農村物流集中配送模式,推廣農村“貨運班線”、農村客運班車利用貨艙承接小件快運等服務模式。拓展完善農村客運站場的物流服務功能,推廣“多站合一”的農村物流服務,引導支持農村物流經營主體與電子商務平臺融合協作。提高農產品、冷鏈等專業類物流節點設施的服務能力,培育農村物流龍頭骨干企業,支持農村物流企業通過聯合、連鎖等形式聯盟發展。
  
  五是促進專業物流發展。發展冷鏈運輸、危險品運輸、商品車運輸、大件運輸、集裝箱運輸等專業化運輸,完善專業運輸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規范體系。規范快遞業的發展,發展高鐵快遞、電商專列等業務,有序擴大全貨機規模。支持郵件甩掛運輸試點,郵政、快遞下鄉與農村客運站業務合作。
  
  六是發展甩掛運輸。優先支持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跨區域項目,以及多式聯運甩掛、企業聯盟甩掛、網絡型甩掛、干線運輸和城市配送銜接甩掛等符合甩掛運輸發展方向的項目。模塊化雙掛汽車列車在限定區域、線路上運行,協調清除相關法規標準制度障礙。完善甩掛運輸標準化場站設施,配備現代化的中轉設施,支持甩掛運輸企業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鼓勵開展“掛車池”服務,支持開展掛車租賃、掛車互換等業務。
  
  七是完善貨運市場監管。以保障運輸安全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為核心,建立和完善市場監管體系,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道路貨物運輸市場準人條件及其經營分類,突出對經營者誠信專業知識及遵守安全有關法規能力的審核把關,簡化道路貨運行業經營分類,明晰行業監管范圍,將貨運代理、無車承運人等運輸組織方納入監管范圍。調整營運車輛監管重點,強化對重型載貨汽車的監管,對總質量3.5噸以下的普通貨運車輛豁免配發道路運輸許可證、二級維護保養、技術等級評定和年度審驗等管理。建設行業誠信體系,建立和完善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信用記錄建設與共享應用,構建分類監管、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強化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強化道路運輸管理隊伍監管能力,優化和規范監管工作流程,健全監管工作規范,開展基層人員履職能力培訓,建立工作績效評價與考核機制。
  
  (六)運輸裝備標準化
  
  一是推廣現代化轉運裝卸設備。推廣標準化、集裝化、廂式化運載單元和托盤的應用。建設物流臺車、集裝袋、物流箱等集裝化單元裝卸機具,大型轉運吊裝設備、非吊裝式換裝設備,以及適應鐵路馱背運輸、公鐵滾裝運輸的鐵路專用平車、運載單元拴固設備等技術標準體系。發展貨物狀態監控、作業自動化等技術裝備,支持研發和使用大型、高效、節能環保的裝卸設備和快速轉運設備,支持運輸裝備的通用性和現代化。   二是實施運輸車輛標準化工程。從全鏈條的視角,建立健全道路貨運車輛標準體系,強化已有標準的銜接、協同、配套與整合,制定涉及汽車列車、掛車等與運輸組織化密切相關的系列標準。強化標準實施工作力度,創新部門、企業、社會協同聯動機制,形成車輛公告、生產、注冊登記、檢測與使用上下游聯系渠道、信息反饋及時、部門責任清晰、干預措施有效,實現標準實施環節工作閉環。提升交通運輸部門標準實施能力,加強公路路政與道路運政在營運車輛管理方面的工作協同,完善工作規范,加強基層管理人員培訓,建立績效考核制度。開展道路貨運車輛規范購置與使用科普活動,普及相關知識,提高車輛用戶遵守標準相關要求的自覺性。
  
  三是實施運輸車型標準化工程。建立運輸車型標準化工作的部門聯動機制。抓緊修訂完善《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l589),構建基于標準化運載單元的貨運車輛技術標準體系,完善貨運車輛結構和車型分類,制定標準車型技術與配置要求,完善汽車列車標準及廂式掛車型譜。制定掛車互換標準和規范,甩掛車型標準化建設,探索發展雙掛及多掛汽車列車。貨運車輛大型化、廂式化和專業化,鼓勵發展集裝箱、廂式、冷藏、散裝、液罐、城市配送等專用運輸車輛。創新車型標準化政策,引導市場廣泛應用標準車型,淘汰非標準車型車輛。
  
  四是發展節能環保運輸裝備。強化裝備節能標準,燃料消耗量限值管理,鼓勵老舊車船提前退出運輸市場。發展廂式化、輕量化和標準化干線公路營運貨車,推廣內河節能環保船型,建造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內河示范船,推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動力運輸裝備和機械設備應用。完善和落實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扶持政策和運營政策,以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領域為重點,推廣應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推廣應用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研究完善新能源公交車“融資租賃”、“車電分離”和“以租代售”等多種運營模式。完善加氣、充換電等配套設施。
  
  (七)保障交通安全服務
  
  一是深化駕駛員素質教育工程。推廣應用計時培訓系統和“先培后付”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服務質量,推廣大客車駕駛人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職業駕駛員。強化教練員隊伍建設,提高教練員從業準入門檻和職業地位。加強駕駛員培訓機構監管、市場準入管理,優化駕駛培訓機構的市場結構和區域布局,引導駕駛培訓機構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二是實施汽車維修質量工程。建立推廣汽車電子健康檔案系統,透明公開汽車維修記錄,為廣大車主便利修車、促進缺陷汽車召回提供依據。設立全國統一的汽車救援服務電話,建立完善全國互聯互通的汽車維修救援體系,為人民群眾便捷出行提供保障。建立實施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制度。
  
  三是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建設。提升聯網聯控系統應用水平,與公安、安監部門溝通協調,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大對道路運輸企業動態監控工作的監督檢查,切實落實企業監控主體責任。
  
  四是開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監管平臺建設。建立部、省、市和運營企業四級互聯互通的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監管體系和平臺,實現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上下聯動、協同發展、信息共享、監管有力”,著力提升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整體運營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完善設施設備運營技術準入、第三方運營安全評估、運營管理績效指標體系等制度體系,統一行業服務質量標準,開展運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五是重點領域安全管控。加強軌道交通運營、危險貨物運輸、公共交通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開展長途客運接駁運輸、源頭治超、聯網聯控等安全生產專項活動。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建設和安全監管裝備配備,公路安保、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保等工程建設。以車站、碼頭、樞紐等客貨運集散地為重點,與公安、國安、安監等部門的工作協同,健全治安聯動、違禁品聯防、信息共享、應急處置等管控制度,提高交通運輸反恐防控治理能力。
  
  六是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完善應急預案,構建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國家和省級公路水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與救援中心,建立各級道路和水路運輸應急保障運力儲備,提升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搶險打撈能力。健全公路交通氣象預報預警、高速公路交通廣播、12122高速公路救援和客服系統。完善高速公路應急救助網絡,與汽車維修救援網絡實施聯動,制定完善應對突發事件的城市公共交通應急預案。統籌節假日旅客運輸組織,根據旅客流量、流向、流時,建立運力安排和調劑機制。

  (八)服務隊伍人力資源開發
  
  以“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素質工程”為載體,聚焦重點難點,優化頂層設計,實化工作抓手,整合行業資源,科技支撐,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健全完善道路運輸從業資格管理制度體系,顯著提升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和信用水平,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和降低服務質量投訴,培養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榮譽感,為建設“四個交通”,改進交通服務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一是完善從業資格頂層設計。貫徹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健全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健全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考試、注冊管理、繼續教育制度。全力修訂《道路運輸條例》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制度。做好從業人員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建立涵蓋各行業門類、各從業主體的市場誠信制度,突出對經營者誠信及遵守安全有關規章能力的考核。完善行業監督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誠信考核機制和“黑名單”制度,健全從業資格退出機制,提高從業人員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
  
  二是創新從業資格管理手段。建設全國道路運輸從業人員信息化管理平臺,整合考試、注冊、繼續教育、誠信考核、證件管理等功能,與運政系統有效銜接,會同公安部門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駕駛證信息、從業信息、交通違法等從業信息源頭采集、動態更新和社會共享。從業資格證件電子化,實現全國的互查互認。部署應用集中模式的從業資格考試與繼續教育平臺,完善平臺功能并與運政系統對接,規范考試和網絡繼續教育工作,實現考試信息和繼續教育記錄共享互認。建立全國道路運輸行業職業數據庫和職業信息網,實現運輸職業信息及其人力資源信息采集、更新與查詢功能,向公眾提供服務,促進社會就業,增強行業凝聚力。   三是改進從業人員培養模式。面對日益凸顯的營運駕駛員短缺問題,引導建立3~5個示范性道路客貨運輸駕駛員培訓基地,統籌初學駕駛、從業資格培訓等功能,形成駕駛證、從業資格證直通車。遴選6~8個職業技術學院、高級技工學校,深化營運駕駛員職業教育試點,建立學歷證書、從業資格證“直通車”,鼓勵企業通過訂單培養模式,有效緩解部分崗位從業人員缺乏問題。
  
  (九)國際運輸便利化

  
  按照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總體要求,以“一帶一路”戰略為主線,與中國一東盟貿易合作、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戰略以及西部大開發等國內戰略的有機融合和相關政策的銜接協同,著力提升中國國際道路運輸互聯互通水平和服務能力。
  
  一是發展中歐國際班列。統籌整合中歐陸路集裝箱運輸班列資源,建立統一協調的平臺,優化線路資源和貨源組織,強化與上下游產業合作,規范服務標準體系,制定對外統一、靈活適應市場變化的價格運行機制,著力提高對外競爭能力。支持中國國際運輸(物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海外市場,并與國外企業競合,提高回程貨源組織能力。清理和規范收費,優化國際陸路運輸線路開發和運營市場環境。推動中外保險機構合作,開發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加強企業對經營的風險控制。
  
  二是推動國際運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結合“大湄公河次區域…‘歐亞大陸交通合作”“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便利運輸網絡、增加CBTA(便利貨物和人員運輸協定)過境站點和運輸線路。建設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跨境物流體系和走廊,推動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重點口岸城市為節點,統籌布局國際貨運樞紐,促進形成國際物流大通道。
  
  三是推動陸路口岸通行便利化。建立與周邊國家的雙邊(多邊)運輸合作機制,協調各國與國際公路、鐵路運輸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消除各種非物理性障礙,推動加入有關國際陸路運輸便利公約及雙邊(多邊)運輸協定等。加強與海關、公安、外交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交通運輸部門在國際運輸和合作交流中依法履責,形成邊檢、海關、檢驗檢疫與運管一體化、一站式陸路口岸通關模式。建立完善規范、統一、透明、高效的運輸車輛及人員通關流程,啟動實施重構國際道路運輸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口岸信息化,并實現與各部門出入境車輛信息共享。
  
  (十)運輸服務智能化

  
  強化智能交通技術在交通服務領域的推廣應用,推動各種運輸方式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完善交通服務體系的信息采集、統計監測分析,逐步實現全國范圍的信息互查、誠信共管,發展智慧交通。
  
  一是綜合運輸信息互聯互通。建設交通服務公共信息平臺,建立涵蓋各種運輸方式的信息采集、交換、共享機制,推動信息標準、業務數據、業務單據交換對接。建設城市交通服務協同支持系統,協調公路、水運與鐵路、民航的數據信息共享,實行運營數據、視頻與城市交通實時路況等信息的協同開發和綜合利用,綜合運輸信息化進程,提高客流疏導、應急處置等服務效率。
  
  二是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建設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完善平臺功能和區域網絡。支持市場化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與公共服務信息互聯互通。拓展物流信息平臺功能,推廣物聯網技術,應用基于物聯網的智能調度系統,實現信息自動采集、智能調度、全程在線查詢和即時追蹤等主要功能。注重多式聯運信息采集交換、貨物狀態監控、作業自動化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提高多式聯運轉運的智能化作業水平。
  
  三是應用交通“一卡通”。“一卡通”互聯互通。支持行業政策及業務發展模式等的頂層設計,制定出臺行業發展指導政策。制定出臺技術標準,支持地方交通“一卡通”系統技術升級。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和發揮政府社會管理作用的原則,做好國家和區域清分結算平臺的建設,以及行業協會的籌建工作。拓展小額支付應用領域。實現公交、出租、公共自行車、城市軌道交通、長途客運、水上客運、鐵路、民航等多種交通方式及其他交通服務設施支付體系的互聯互通。
  
  四是城市公交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城市公交出行信息服務系統、車輛運營調度管理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和應急處置系統。完善移動支付體系建設。研究出臺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統建設指導意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IC卡業務及技術應用規范,提高城市公交一卡通應用普及率,擴大互聯互通應用覆蓋范圍。
  
  五是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建設工程。整合各地客運售票資源,建設省域、跨省域客運聯網售票系統,逐步推行電子客票,為旅客提供網上售票、電話訂票、網點售票、自動售票機售票等服務,全國客運聯網售票。與鐵路、水路和民航客運票務系統的信息共享和交換,逐步實現各種運輸方式客運票務信息一體化。
  
  六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改造工程。完善道路客運、道路貨運、駕培維修、出租汽車、國際道路運輸等管理信息系統服務功能,建設全國主體業務流程統一、信息互聯互通的道路運輸行業綜合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完善全國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國范圍內覆蓋部、省、市、縣四級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基本實現道路運輸證件電子化。建立運輸經濟運行與服務安全監測系統,加強運政管理信息系統與客運聯網售票、車輛聯網聯控、從業人員培訓與繼續教育、承運人責任險等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以及部門間相關信息系統的聯網工作,實現運輸行業數據的集中統一和基礎信息實時化、管理對象可視化、過程信息一體化。
  
  (十一)交通行政改革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市場化和法治化為導向,以深化改革為抓手,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各方面的關系,破解體制機制瓶頸,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交通服務繁榮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交通服務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簡化審批程序和環節,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充分利用深化交通運輸大部門體制改革的有利契機,建立健全各級政府、各個層面交通服務協調和融合發展的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完善與其他相關行業部門的協同配合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城市整合各種運輸方式行政資源,組建交通服務相關職能更為有機統一的專業化行業管理機構。建設交通服務領域的法規制度體系,重點是旅客聯程運輸、貨物多式聯運方面的制度和標準建設。完善交通服務重大決策的科學決策機制,擴大公眾參與,健全決策風險評估機制。   二是深化交通服務重點領域改革。改革創新旅客聯程運輸“一票制”、貨物多式聯運“一單制”、綜合運輸政務和公共信息服務“一網通”、12328交通服務監督電話“一號通”、區域公共客運交通“一卡通”、客運樞紐運營管理“一站通”等方面,統籌搭建各種形式的交通服務平臺。鐵路市場化改革,完善鐵路運輸市場化運行機制,推動鐵路運輸有效對接聯運服務。深化城市公共交通領域改革,創新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模式。道路客運班線市場化改革,適度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規范出租汽車有序發展,完善運力科學投放機制。深化汽車維修業市場化改革,實施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配件供應渠道放開等監管制度。深入傳統貨運業提質增效,促進多業聯動和跨界融合,向現代物流轉型升級。
  
  三是完善交通服務現代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清理阻礙旅客聯程聯運、貨物多式聯運以及企業規模化、網絡化發展的制度規定,推動鐵路、民航、水運等行業的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改革,放開競爭性業務,鼓勵民資進入,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交通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加快鐵路運輸、民航運輸價格改革,提高鐵路、公路、港口、公交等公益性服務的透明度并強化社會監督,建立道路運輸、水路運輸運價指數定期發布機制。切實完善交通服務的市場信用體系,建立集各種運輸方式于一體的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與公安、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信用系統的有效對接和信息共享,完善客觀公正的信用評價機制。
  
  四是運輸管理隊伍建設。按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要求,建設運政執法隊伍,改革行政執法模式,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綜合執法、統一執法、聯合執法等多種形式的運輸行政執法模式,理順各門類執法機構的條塊管理關系,減少執法層級,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多頭執法、職責交叉、重復處罰、執法擾民等問題。完善道路運輸管理人員準入條件標準,建立健全人員考試錄用、考核獎懲機制,優化隊伍結構。規范統一執法裝備,隊伍規范化建設,強化經費保障,樹立隊伍形象。強化道路運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行業文化建設。
  
  五是交通服務監督電話系統改造工程。完善12328交通服務監督電話系統平臺的服務功能,將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各個業務領域的投訴舉報、信息咨詢、意見建議受理工作納入平臺管理,完善與鐵路、民航、郵政等領域服務電話的轉接工作,妥善對接水上遇險應急救助電話。切實優化業務統一受理、及時答復、分類轉辦、實時跟蹤、回復反饋、辦結歸檔、抽查回訪、監督考核等整體工作流程,建立限時辦結、逐件回復、信息公開制度,創新運行管理和綜合保障機制、業務辦理機制、應急聯動響應機制、統計分析數據綜合利用機制、監督考核與獎懲機制。推動以電話為主渠道,以網站、微信、微博、短信、手機移動終端、電子郵件等為重要補充的12328系統全領域、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服務監督和管理體系。
  
  六是發揮社會組織的服務功能。推動交通服務領域各類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橋梁紐帶、行業自律管理、技術咨詢服務、標準規范擬訂等方面的作用,構建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系。行業協會商會等機構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創新和完善社會組織綜合監管制度。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將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辦,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為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提供空間。引導社會組織自身建設,推動完善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和民主機制,拓寬多方監管渠道。
  
  七是開展城市出租汽車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綜合應用推廣工程。推廣普及95128全國統一出租汽車預約服務電話,鼓勵引導全國地市級以上城市整合建設出租汽車運營監控指揮中心和電召中心,實現部、省、市三級聯網與數據整合,推廣出租汽車電話召車、手機召車等服務模式,開展城市出租汽車大數據分析與綜合應用示范,探索云平臺建設與監管模式創新。
  
  八是開展汽車租賃公共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探索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汽車租賃行業創新融合,建立汽車租賃信息數據庫,實現汽車租賃車輛信息、經營者信息、服務質量信譽考核信息、信用評價信息等共享查詢,數據分析和深入挖掘,促進汽車租賃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實現行業監管與服務創新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婷婷|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18禁无码| 8x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厨房玩丰满人妻hd完整版视频| 久久99久久99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被三个男人绑着躁我好爽视频| 久久免费看黄a级毛片| 肉蒲团春到肉蒲团冬重燃|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麻豆完整视频免费观看| 美女人妻激情乱人伦|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中文字幕美人妻亅u乚一596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区 |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国产99在线 | 亚洲|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2014av手机天堂网免费| 亚洲成a 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下载|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国产97色在线 | 国产|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国产高颜值大学生情侣酒店| 国产呦系列呦交| 无码aⅴ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