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解讀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來源:未知 日期:2015-09-01 點擊:次
打造融入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力引擎——解讀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近日研究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正在實行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轉變,已經出現了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三頭”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堅持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是著眼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大戰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沿線國家可以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營造出更加有利于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率先開放,招商引資和“三來一補”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支撐。如今,國內出現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等新情況,部分產能需要走出去,部分資源需要引進來,而廣袤的西部地區也需要更好的發展。在這種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應運而生,恰逢其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
“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契合點很多,應當充分挖掘潛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劉華芹說,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各國都在尋找新的增長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比較現實的選擇。而且可以通過這類合作,非常明顯地改善當地老百姓生活,中國企業也可以獲得收益。
劉華芹舉例說,比如吉爾吉斯斯坦南部電網改造項目實施前,當地老百姓很多用不上電。中國企業過去實施電網改造后,當地老百姓用上了電,當地經濟發展條件改善了,而中國企業也獲得了收益。
“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強烈的需求,而我們有外匯儲備、技術水平和施工隊伍的優勢。我們的優勢和他們的需求結合,既能帶動他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又能幫助國內消化產能、調整結構,這是互利互惠、牢固長遠的。”劉華芹說。
宏大戰略要靠實打實的措施一步步實現。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成為利用我國資金實力直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力推手。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此前表示,亞投行是支持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正確選擇。亞投行的成立,也將為亞洲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是多贏之舉。
基礎設施建設的特殊性,決定了光靠銀行信貸資金是不夠的。王軍說,絲路基金的設立,使得一些互聯互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了項目本金,項目本金和銀行信貸資金結合起來,才能讓相關建設如魚得水。這方面的運作應當實現市場化,以保持可持續性。
“古人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輝煌的漢唐盛世,我們有信心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更好地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