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5-08-19 點擊: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關系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及長遠持續發展的重大任務。“十二五”時期是突破關鍵技術、夯實產業基礎、營造發展環境、加速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精神,結合我省特點和區域優勢,為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制定本規劃。

  一、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一)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具備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許多有利條件。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國內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科技創新能力的增強以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迅速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十一五”以來,我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科技投入,推動了新興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技術、產業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1.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新能源已形成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發電為主的多元發展格局。截至2011年年底,新能源發電廠122個,發電裝機容量為379.4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18%。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為255.3萬千瓦,水電裝機容量為95.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為28.59萬千瓦;光伏發電正處于起步階段,國家“金太陽”工程安排我省6個光伏發電示范項目正在組織建設。2011年,新能源發電量71.9億千瓦時,占發電總量的8.6%。其中水電為15.7億千瓦時,風電為43.9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量為11.9億千瓦時,垃圾發電量為0.3億千瓦時。

  我省新能源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5個省區之一,全省僅風功率密度在300瓦/平方米且風速在6.4米/秒以上的風能資源豐富區就達到8.3萬平方公里,風能資源潛力約為2.3億千瓦;水能資源也比較豐富,境內河流縱橫,水力資源理論蘊藏總量為9878兆瓦,居東北地區之首,全省0.5兆瓦以上水電站技術可開發量為8328兆瓦。我省是農業和林業大省,農作物秸稈總量超過5500萬噸,林業生物質潛在利用量為960萬噸,畜禽糞便約為1.1億噸,可生產沼氣60億立方米;我省太陽能資源豐富,資源總儲量約為2.30×106億千瓦時,相當于750億噸標準煤;我省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松遼盆地北部,按可采系數1%測算,可采資源量410億立方米,折合標準煤2.12億噸。

  2.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新材料產業已經積累了較雄厚基礎。2011年,規模以上新材料生產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約占全省工業企業的4.4%。已發現各類礦產132種,占全國已發現234種的56%,已查明儲量的礦產有81種,占全國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總數的37.7%,為發展新材料產業提供了資源支撐。我省有較強的科技和人才優勢,哈爾濱工業大學有3個與材料科研有關的學院,還有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4個系和分析測試中心以及20個研究所、室。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大慶化工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在新材料領域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可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依托。我省擁有良好的先進制造業基礎,“十二五”期間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提速,將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我省光伏新材料產業尚處起步發展階段,特點是產業集聚度相對較高、外來投資項目生成較快。綏化市光伏產業園已聚集了寶利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晶硅領域前期提純與初加工企業;黑河市光伏產業園已有合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駐;牡丹江市旭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2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及金日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00兆瓦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項目正在建設,達產后可實現年收入37億元;雙鴨山市漢能集團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已開工建設。

  3.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2011年生產企業達到205戶,主營業務收入約占全省工業企業的5.3%,形成了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長安哈飛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等一大批國內知名企業集團。重型數控機床行業,主導產品大多數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產量居世界第一。電站設備行業,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是全國三大發電設備集團之一,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大型鑄鍛件行業,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在總體裝備方面處于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水平。飛機行業,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直升機、輕型多用途飛機、新型支線客機的研發、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國長安哈飛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我國汽車骨干企業,擁有較強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鐵路貨車行業,齊齊哈爾軌道交通公司是行業的排頭企業。高端工量具軸承、功能部件行業,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哈爾濱第一工具有限公司等企業具有明顯優勢。以上企業都有很強的研發隊伍和研發實力。農機產業雖然發展相對滯后,但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巨大的市場潛力,黑龍江農業機械研究院是國內研發能力最強的省級研發機構,迪爾佳聯公司、常發佳聯公司、一拖(黑龍江)東方紅工業園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發展勢頭迅猛。目前我省高端制造產品占裝備制造產品的1/3左右,通過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一般產品中約有25%應當上升為高端裝備制造產品。“十二五”期間高端裝備制造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1)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核電、燃氣輪機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礎雄厚,是國家重要的核電、燃氣輪機裝備制造三大基地之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了核工業產品的研制工作,曾為巴基斯坦恰希瑪30萬千瓦核電站提供了核主泵機組、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等核島主設備及鍛件,為國內秦山、嶺澳等核電站提供了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及大量輔機設備。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現已經具備AP1000和二代加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主設備制造能力,在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及輔機成套制造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在核島壓力容器、核島鍛件、常規島鍛件方面的業績和制造能力居全國第一位,市場占有率達到80%。在核電站用鋼冶煉、大鍛件制造及焊接工藝技術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初步具備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目前,我國開展第三代核電國產化工作。這為我省核電裝備制造產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我省發展燃氣輪機產業優勢明顯,產品涵蓋了從微型燃機、中小型燃機到重型燃機完整系列。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合作,完成了除熱通道部件以外的F級(25萬千瓦級)重型燃氣輪機國產化工作,正開展F級中低熱值燃氣輪機關鍵技術和整機研制工作。中航工業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唯一的微型燃氣輪機生產基地,先后改型研制了10多種型號的工業燃氣輪機和應急備用電源。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是國內唯一的艦船和工業用燃氣輪機專業研究所,并建成了國內最大、水平最高的艦船和工業用燃氣、蒸汽動力研發實驗基地。特別是國家確定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牽頭、聯合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開展30兆瓦燃壓驅動機組國產化攻關和產業化制造,將有力地推進我省燃氣輪機產業跨越式發展。

  我省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具備一定研發和制造能力,正在形成以中國兵裝集團牡丹江北方工業園、黑河慶華新能源戰略產業園等整機制造園區和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哈爾濱風華有限公司、大慶大豐科技集團等配套企業的風電設備產業鏈。

  (2)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農機應用基礎較好。農機裝備制造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哈爾濱東金農業裝備集團、佳木斯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北大荒農機公司、勃農興達機械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在大中型谷物聯合收割機、玉米聯合收割機、大中型整地機械、精密播種機、植保及中耕機械、馬鈴薯種植收獲成套裝備、水稻插秧收獲成套設備、種子加工處理成套設備、糧食處理及烘干成套設備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和特色。

  在我省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和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我省農民購買先進農業機械持續升溫,市場需求強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已形成以省農機研究院為骨干,以東北農業大學、佳木斯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等大學、科研院所為支撐的技術研發體系,其中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是國內規模最大、研發能力最強的省級研發機構,有科研成果上百項。目前,已經成立由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牽頭,26家科研單位、學校和企業參加的農機裝備制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研制開發農機新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全省擁有一批農機生產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為農機工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2010年,省政府下發了《黑龍江省加快發展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實施方案》,為推動全省農機制造產業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業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中航工業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直升機傳動系統的專業研制生產飛機制造業基地。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哈爾濱東安三菱發動機有限公司擁有汽車用4G1和4G9兩大系列發動機、自動變速器和手動變速器制造技術和產品。中國北方車輛工業集團公司在我省擁有齊齊哈爾、哈爾濱兩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是中國鐵路貨車、鐵路起重機設計制造主導企業和出口基地,國內市場占有率在20%以上。我省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產業研發實力雄厚。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在直升機、鐵路貨車研發制造業方面居全國前列。直升機、通用飛機研發和試驗技術、復合材料結構設計、試驗技術及制造國內領先。我省交通裝備產品特色突出,有鐵路貨車、直升機、航空復合材料、航空發動機、直升機傳動系統、微型汽車、經濟型轎車、新能源轎車、汽車發動機、輕卡、皮卡等產品。“十二五”期間,我省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是做大做強的關鍵時期。該產業具有加快發展的產業基礎,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4.生物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生物產業具備較好的基礎。2011年,全省生物領域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工業企業的5%。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為主的生物產業形成一定產業規模。哈藥集團有限公司營銷規模已躋身世界制藥50強行列,并連續3年名列全國制藥百強之首。獸用疫苗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10%。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等企業整體實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建成全國最大的黑木耳栽培基地。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生物乙醇在國內同行業中排名前三位。綏化市生物制造產業已經形成了集群發展態勢。“十一五”期間,全省建立了10個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縣),15個省級農業示范區。

  我省生物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具備發展生物產業的科技人才優勢。有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高校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這些單位原始性創新成果豐碩。全省現有生物產業公共服務平臺28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國家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碩士點11個。全省申報生物技術專利450余項。有生物技術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5名。我省有豐富的植物、動物、生物質和中藥材資源。共有高等植物2532種,野生脊椎動物599種,中藥材物種85種,還有豐富的農業秸稈、林業和木業剩余物以及大量畜禽糞便可供利用。以上這些有利條件為我省發展生物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近年來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在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制造、軟件、信息服務、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服務外包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省信息產業產值達到26億元。以汽車電子、機械電子、電力電子等電子產品制造業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哈爾濱海格集團公司、哈爾濱益仁電子有限公司、光宇國際集團公司、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四海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志陽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集團快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加速了與其他產業融合,促進了數字產業發展,數據加工處理、動漫基地建設、數字廣播電視設備制造、網絡增值業務等數字產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和規模,帶動了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俄信息產業園區(哈爾濱園區、牡丹江園區、俄遠東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基本完成,具備企業入駐條件。

  我省信息產業發展空間較大,工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在加速,為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十二五”期間汽車、航空、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產業將有較大發展,為應用電子產品提供市場。東南沿海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加速向西部轉移,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

  6.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節能環保產業起步較晚,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但“十一五”以來,節能環保工作空前加強,節能環保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規模以上的節能環保企業主要集中在哈大齊工業走廊,有顯著的聚集特征,初步形成了規模優勢,涌現了一批骨干企業。目前,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產值103.3億元,規模以上企業59戶,主要集中在節能技術和裝備等領域。

  我省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在節能環保領域實力雄厚,黑龍江省環境保護科學院、黑龍江省節能技術服務中心等一大批科研單位從事節能環保產業。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國家工程中心、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寒區低碳建筑黑龍江省工程研發中心等研發平臺。僅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就有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際水科學院終身院士。以上智力優勢和研發及轉化平臺為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

  國家將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實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且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為我省進一步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帶來了壓力和機遇。

  (二)制約因素。

  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差距,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自主創新發展能力相對薄弱,在投融資體系、市場、環境、體制改革等方面還不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求。一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形成。高校與研發機構較多,但是研發資源整合不夠,研究方向與地方經濟發展銜接差,致使一些重點領域的研發難以突破。企業自主創新和系統集成的能力相對薄弱,高水平成果少,難以支撐產業層次快速提升和產業創新能力持續加強。二是體制機制問題突出。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導致科研與生產脫節,科技與經濟脫節,小試研究與中試研究及產業化脫節,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脫節。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機制尚未形成,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還不能適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三是產業總體規模偏小,骨干企業不多。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產業總體規模小,中小企業居多,龍頭企業少,企業整體實力不強,多數產業集中度較低,產業規模效應難以發揮。四是產業投資不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大、風險高,社會資本對新興產業投資熱情不高,風險投資少,政府資金支持有限,企業研發投入和技術改造資金嚴重不足,導致一些優秀項目融資困難,資金瓶頸制約明顯。五是發展環境有待優化。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支持等方面滯后,缺少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有影響力的技術市場尚未形成,投融資市場沒有建立。在財政、金融、稅收、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方面扶持政策還有待加強和完善。六是資源優勢的帶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我省有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等產業的資源優勢,但原字號產品多,初加工產品多,高端產品少,產業鏈短,產業化程度低,資源優勢沒有體現出來。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科技研發優勢、產業基礎優勢、資源優勢為支撐,以高端化、規模化、集聚化、國際化為方向,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和“十大重點產業”建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的突出位置。按照“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市場主導、引領發展”的要求,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高起點構建新興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提升自主發展內生動力。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培育一批新興產業龍頭企業集團,優化產業布局,打造新興產業集聚區。搶占未來經濟技術競爭制高點,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機制創新與市場推動。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促進資源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加強政府引導,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設立新興產業引導資金和風險投資基金,集中支持重大產業創新工程和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地區集聚,營造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環境。

  ——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發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統籌規劃、系統布局、明確發展時序,促進協調發展。發揮我省比較優勢,選擇重點發展領域,重點突破。大力發展產業集群,促進省內優勢區域率先發展。

  ——堅持自主創新帶動和產業化跟進。加快完善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聯盟,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產品,提升新興產業核心技術水平和整體競爭力,拓寬新興產業技術與產品應用領域。積極參與國內分工合作,加大引進技術力度,強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掌握相關知識產權。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化進程。

  ——堅持龍頭帶動與集聚發展。扶持壯大具有牽動作用的重點龍頭企業,加快配套企業建設,帶動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和服務體系的完善,引導中下游企業向園區和基地集中,提高新興產業集聚度。

  ——堅持立足當前與兼顧長遠。突破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問題,加快推動相關新興產業發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的支柱產業。把握科技與發展新方向,對重大前沿性領域及早部署,積極培育先導產業,保證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成為引領和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使我省成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的研發制造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之一。通過實施一批體現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方向、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對相關產業整體發展具有基礎性和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和重大市場應用示范工程,使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30%。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308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163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3%提高到8%,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6%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開發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以上。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大企業,一批產業鏈條完整、集聚程度高、特色優勢鮮明的創新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和研發中心。使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三、發展重點及主要任務

  (一)新能源產業發展重點。


  依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做大做強風電產業,加快水電開發,發展潔凈煤技術及應用和城市生活垃圾發電及相關技術,適時發展光伏產業,穩固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煤層氣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不斷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大力發展利用生物基因技術手段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加快突破光熱利用、系統集成等一批關鍵技術,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核電裝備品牌,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建設,力爭在“十二五”時期打造一批成長性好、市場競爭力強、規模化運營的新能源企業,把我省新能源產業培育壯大成為產值超千億元的新興戰略產業。到2015年,新能源發電達到1438萬千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億元,年均增長40%左右。

  1.風電。

  堅持科學開發、合理布局、統籌規劃,提高風能資源利用率和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按照“建設大風場、融入大電網”的發展方向,實現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風電裝備新技術研發,在風電運行控制,大規模并網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開展風能資源觀測評價,建立風能資源評價模型、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及數據庫,建立風電場功率預測報體系,顯著提高風電集中開發區域電網運行消納風電比例;建設風電大型基地配套外輸通道,解決風電遠距離輸送的消納問題。規劃到2015年,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水電。

  水電開發以內河資 源為主,按照“流域規劃,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堅持梯級、有序、滾動開發”的原則。在呼瑪河干流、海浪河干流、湯旺河干流、綏芬河流域(黑龍江省境 內)、牡丹江干流(蓮花水電站以下江段)等河流梯級水電站規劃的基礎上,加快開發步伐,到2015年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40萬千瓦,抽水蓄能裝機容量 達到120萬千瓦。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生物質能。

  堅持均衡總量、合理布局、重點開發、有序發展生物質直燃發電,積極推進生物質氣化及發電、沼氣等分布式生物質能應用,加強下一代生物燃料技術開發,推進纖維素制乙醇產業化。發展以廢棄油脂等為原料的液體燃料,以秸稈等為原料的生物質燃氣和成型燃料,加快突破高寒地區沼氣制取利用關鍵技術、低成本制氫技術,加快專用能源植物品種培育技術開發研究,推動生物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83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40萬千瓦。以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等為依托,建設非糧食乙醇生產示范基地、生物制氫示范基地、生物柴油生產示范基地、沼氣生產利用示范基地、生物質固體燃料和發電示范基地、能源植物種植示范基地等6個生物能源生產與應用基地,為我省生物質能源利用和提高生物質能源轉化率提供技術支撐,促進我省能源結構優化。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4.其他新能源。

  重點發展太陽能、地熱能和燃料電池。以提高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和降低光伏發電系統成本為目標,掌握太陽能發電、熱利用關鍵技術,重點開發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生產制造新工藝、新裝備,提高太陽能光伏電池轉換效率,降低電池組件成本關鍵技術;推進建筑一體化光伏發電應用,推動太陽能在供暖、制冷和中高溫工業領域的應用,推進以太陽能應用為主,綜合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城市建設。加快地源熱泵供暖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快低溫陶瓷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究開發,盡快實現產業化。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二)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

  充分發揮我省新材料資源和技術優勢以及產業基礎作用,突破關鍵技術,開發成套裝備,生產航空航天材料、道路交通裝備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生物材料、環境與節能材料等高端產品。加快建設產學研結合緊密,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性能化、輕量化、綠色化的新材料產業創新體系和標準體系。重點發展特種金屬新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光電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生物材料、納米新材料、石墨材料和新型建材、高性能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產業。集中建設哈爾濱國家鋁鎂合金材料產業化基地、哈大齊化工新材料產業帶、牡丹江特種陶瓷材料產業基地、黑河和綏化硅基材料產業基地、佳木斯鈦合金產業基地等5個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著力打造以哈爾濱市為主的先進復合材料產業群、焊接材料、技術與裝備產業群、光電材料產業群,以雞西市和鶴崗市為主的石墨及深加工產業群,以中心城市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產業群等5個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群。2015年新材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年均增長43%左右。

  1.特種金屬新材料。

  加快推進高精板、帶材、中厚板材、擠壓環鍛材等高附加值鋁鎂合金產品,鈦及鈦合金深加工產品,核電用焊接材料,航空航天有色焊接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以哈爾濱國家鋁鎂合金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內骨干企業為依托,加快超大規格鋁板帶材生產線改造,鞏固高技術產品市場優勢地位,保持合金板在國內領先地位;以哈爾濱工程大學超輕金屬教育部重點試驗室為依托,加快鎂鋰合金在航天、航空、汽車、電子等領域的應用研究;以黑龍江佳泰鈦業公司海綿鈦項目為依托,加快鈦產業園建設;以機械科學研究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為技術支撐,推進與相關企業建立產學研聯盟。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

  加快推進高性能纖維規模化和低成本制備及應用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滿足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需求,開發成套設備,生產高端產品。以哈爾濱天順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中試生產線為技術依托,帶動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發展;以牡丹江金石玄武巖纖維有限公司為依托,提高玄武巖纖維工藝技術水平;以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技術依托,將哈爾濱市打造成為我國北方高性能復合材料與制品研發生產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

  加快推進聚烯烴改性材料,輻射交聯材料,聚酰亞胺等高性能工程塑料,無污染環保型膠粘劑,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低成本低污染方法制備高純度多晶硅、化學級工業硅、有機硅、無機硅制品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重點支持高端牌號塑料生產,利用大慶120萬噸/年乙烯擴建工程機遇,依托哈爾濱鑫達高分子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牡丹江市華安塑料型材有限公司等企業,將我省打造成東北地區改性塑料與制品生產研發基地;依托黑龍江中盟龍新化工有限公司7萬噸/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進行產業鏈延伸,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深加工產品、系列產品、上游原料產業(丙酮氰醇和硫酸)及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依托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的技術優勢發展高性能膠粘劑;發展有機硅單體、有機硅材料、有機硅制品、無機硅系列。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4.光伏及半導體新材料。

  加快推進高純硅材料、新型半導體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等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以哈爾濱賓西藍寶石產業園為依托,重點發展半導體及大尺寸光電窗口用藍寶石器件。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技術依托,推進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主要原料甲硅烷工業化生產及壯大磷化鍺鋅晶體生長與器件制造和砷化鎵單晶生產規模。以牡丹江東旭集團為依托,發展液晶玻璃基板材。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奧瑞德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計劃中LED產品提供所需襯底材料。以綏化市光伏產業園為依托,全力打造具有工業硅、高純硅、太陽能級多晶硅、單晶硅系列材料產品。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5.新型陶瓷材料。

  加快推進硼化硅超細微粉,高純超細石英粉,球形硅微粉,硼化物陶瓷粉體制備等核心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提升工藝技術水平,延長產品鏈條,擴大高端產品規模。以圣戈班陶瓷(牡丹江)有限公司、牡丹江金剛鉆碳化硼有限公司、哈博森(香港)實業有限公司、黑龍江寶通石英產品開發公司、雞西市遠大磨料磨具廠和雞西市丹峰磨具磨料公司等企業為依托,發展硼化硅超細微粉、高純超級石英沙、硼化物陶瓷粉體、高純硼化鈣、高純綠碳化硅等材料及制品,支持發展碳化硅及石英陶瓷材料和制品、高性能納米陶瓷粉體材料。

  6.新型石墨材料。

  加快推進高檔石墨制品深加工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鼓勵引進技術聯合開發。以鶴崗市和雞西市石墨資源為依托,引進高水平企業集團,整合資源形成戰備聯盟,重點發展球形石墨、氟化石墨、酸化(可膨脹)石墨、柔性石墨、石墨乳、石墨負級材料、天然(人造)石墨電極、石墨微粉、高碳高純石墨及高檔石墨制品。打造鶴崗市和雞西市石墨及高端產品的研發、生產、經貿、物流平臺,把石墨產業做大做強。


  7.納米材料。

  重點發展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以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為技術依托,重點研發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開展高絕緣高導熱材料、耐電暈材料、納米阻燃材料、500千伏直流電纜用交聯聚乙烯絕緣材料和半導電屏蔽材料等,將哈爾濱市打造成全國的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研發與生產基地。發展環保用納米材料與技術等其他納米材料,突破納米濾膜、納米催化降解技術,發展納米催化劑、納米抗菌劑等復合材料。


  8.生物材料。

  加快推進新型醫用生物材料,r-聚谷氨酸和新型碳吸附材料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依托哈爾濱翰邦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沛奇隆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發展醫藥生物材料,擴大安可膠、生物蛋白海綿醫用材料、新型醫用生物材料;依托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推進秸稈酶解制乙醇研發并實現產業化;依托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和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加快r-聚谷氨酸、聚ε-賴氨酸、多種淀粉樹脂、共軛亞油酸、微生物多糖、細菌纖維素、改性淀粉等研發和產業化。支持發展生物法1·3-丙二醇、PHB(聚-β-羥丁酸)、可溶解液態地膜、生物法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生產。

  9.新型建材。

  加快掌握一批制備新型輕質高強的新型墻體屋面材料及隔熱保溫材料、木塑復合材料、有機硅防水建材,爐渣超細粉技術等關鍵先進適用技術,實現產業化。以雙鴨山東方墻材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建設集團等企業為依托,重點發展以煤矸石、粉煤灰、爐渣等工業渣為原材料的燒結空心磚、混凝土砌塊、輕質墻板等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新型墻體材料及隔熱保溫材料;發展利用農業秸稈、林業“三剩”物(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生產的節能建筑板材、木塑復合材料、裝飾裝修材料。以黑龍江勃陶實業有限公司為依托,發展多功能彈性水泥及抗菌、多孔陶瓷材料。以哈爾濱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雪佳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恒信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等為依托,發展氟碳建筑乳液,水溶性工業漆公務用車以及有機硅防水建材等。


  (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重點。

  突破新型傳感器與智能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感知、控制裝置及其伺服、執行、傳動零部件等核心關鍵技術。面向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把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我省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重點發展深海智能探測器、海水淡化裝備、工業機器人裝備、先進高效能源裝備、大型鑄鍛件制造、重型和超重型數控機床、冶金軋制設備和石化設備、工量具及軸承和快速鐵路貨車、現代化農業裝備、天然氣液化裝備、高端食品加工裝備等。集中建設6個基地和5個中心,以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703研究所、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為依托的高效、清潔發電設備基地,以大慶瑞好集團有限公司、牡丹江北方工具公司為依托的風電制造基地,依托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建設大型鑄鍛件制造基地,依托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航工業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直升機和支線飛機制造基地,依托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建設重型數控機床制造基地,依托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七臺河市和農墾松花江農場等建設高端農機制造和高端食品加工裝備基地;依托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建設冶金軋制和石化高端設備研發制造中心,依托中國長安哈飛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大慶沃爾沃公司、黑龍江省龍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中心,依托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重載、快速鐵路貨車研發制造中心,依托雞西市和佳木斯市現有的煤礦機械企業建設高端煤機研發制造中心,依托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哈爾濱第一工具有限公司建設高端工量具、軸承和高檔功能部件研發制造中心。到2015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60億元,平均增長27%左右。

  1.新能源裝備制造。

  加快推進燃煤超臨界與超超臨界機組,重型燃氣輪機組,兆瓦級直驅式變速恒頻風電、立式風電機組,大型和巨大型水輪發電機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等設計制造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與產業化。加強核電站全范圍實時仿真技術,低溫核供熱技術的研究。培育擁有核心創新能力、主業突出、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能源裝備企業集團,建立比較完整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協作配套體系,培育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將我省建成國家重要、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新型農機裝備制造。

  依托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大慶市、七臺河市、農墾(松花江農場)6個農機產業園發展全省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哈爾濱農機產業園重點建設大馬力拖拉機和青貯收獲機生產基地;齊齊哈爾市農機產業園區重點建設大馬力拖拉機生產基地;佳木斯市農機產業園重點建設收獲機械和水稻插秧系列機械生產基地;大慶市農機產業園區重點建設大型農具生產基地;七臺河市農機產業園重點建設大中型農具生產基地;農墾(松花江農場)農機產業園重點建設水田全程機械化裝備生產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交通運輸裝備制造。

  (1)航空裝備。鞏固Z9直升機市場地位,在產品平臺上按照客戶需求改型,滿足市場需求,形成多噸位直升機產品系列和批量生產能力。延伸飛機產業鏈,提升本地配套率。抓住波音、空客等國際飛機大部件項目轉包的機遇,擴大生產量,提升制造能力、質量和管理水平。以國際合作項目為支撐,爭取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飛機復合材料生產基地。在哈南工業新城建設飛機配套產業園,促進配套企業集聚。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軌道交通裝備。

  突破空氣動力學分析、牽引傳動與制動、運行控制、軌道結構、關鍵材料及部件等核心技術,大力發展“高速重載、安全經濟、快捷便利、節能環保”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依托40噸軸重重載技術、跨裝式集裝箱平車和關節式集裝箱平車技術等國際先進技術,完善產品設計,生產制造,試驗驗證運用維護和產品標準體系,提高產品可靠性。以向白俄羅斯出口交叉支撐技術、向印度出口鋁合金車體設計技術為突破,完成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的跨越,拓展國際市場。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汽車裝備。

  支持新能源汽車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制造,盡快突破電池正極材料、電池隔膜及以鋰離子電池為主的大容量電池產業化技術、電機驅動及其控制技術,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示范和推廣力度。掌握客車、載貨車、多功能特種車、高級轎車等高端技術,依托哈爾濱飛機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重點調整優化微型汽車系列和轎車產品結構。依托大慶油田使用的測井測試系列、固井系列及勘探系列等專用特種汽車,開發中高端修井機、試井機、提撈采油工程車、固井水泥車、智能化測井儀絞車、壓裂作業車組等,重點開發生產哈飛賽豹系列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齊齊哈爾龍華新能源汽車,鞏固現有汽車發動機產品市場,發展結構緊湊、低成本的小型車用變速器。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四)生物產業發展重點。

  強化基因資源利用、轉基因、生物合成、抗體工程、生物反應器等共性關鍵技術與工藝裝備開發,加強我省生物安全研究與管理,著力提升生物制藥研制的技術能力,加快實施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急需的醫藥新產品,加快發展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和產品,大力發展生物育種,推進生物制造規模化發展,加速構建我省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現代生物產業體系。到2015年,生物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年均增長35%以上。

  1.生物醫藥。

  提高我省新藥創制能力,開發生物技術藥物,疫苗和特異性診斷試劑;推進化學創新藥研發和產業化,提高通用各藥物技術開發和規模化生產水平;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發展現代中藥;開發先進制藥工藝技術與裝備。重點建設抗感染類藥物、生物技術藥物、現代中藥、中藥材種植四大生產基地。依托哈藥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三聯藥業有限公司、哈爾濱譽衡藥業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建設抗感染類藥物基地;依托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哈爾濱世亨生物工程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福爾斯特生物工程公司、黑河小江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等企業。建設生物技術藥物基地;依托葵花藥業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中藥二廠、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烏蘇里江制藥有限公司等企業,建設現代中藥生產基地;依托大慶、大興安嶺、牡丹江等地區豐富的藥材資源,建設道地藥材、特色藥材優質種苗繁育基地和道地藥材與瀕危藥材生物繁育工程中心。依托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哈爾濱醫科大學等高校和科研單位,建設藥物非臨床研究、新藥制劑研發、生物制藥、中藥資源開發及藥材種植4個研發平臺。整合現有資源,積極推進哈爾濱利民開發區、平房開發區、牡丹江市醫藥園區3大醫藥園區建設。通過打造4個基地,建設4個研發平臺和3個園區,完成抗感染藥物、鹽酸雷諾嗪、血塞通等100項大品種藥物技術改造和擴建工程;完成苓百清肺濃縮丸、靈泰觶郁膠囊、基因重組人胰島素、秦龍苦素等一批新藥產業化;完成草酸阿福韋脂、瑞替普酶溶栓制劑、抗冠膠囊、菠蘿葉酸膠囊等一批新藥研發。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生物農業。

  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我省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高產、優質、多抗、高效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及應用。積極推進生物獸藥及疫苗、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等綠色農用產品研發及產業化。依托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黑龍江省科學院、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省農墾總局、森工總局及相關企業,重點實施農業良種化工程、林木新品種工程和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工程等3大工程。

  (1)農業良種化工程。

  以提高農產品品質、效益為目標,以高新技術為手段,選育300個至400個耐寒、早熟、優質、高產、抗逆、高效的農業新品種。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林木新品種工程。

  完善林木育種區區劃,建立林木良種科研、推廣和生產體系,選育抗病蟲、抗旱、抗適應能力強的防護林、經濟林、能源林、速生工業用材林等新品種5個至10個,使全省林木良種使用率由53%提高到63%。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工程。

  圍繞綠色農產品生產、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加快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抗病蟲草調節物質等新型高效、多功能的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的研制和產業化基地建設。開發并推廣應用重要綠色農用生物制品6個至8個。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生物制造。以培育生物基材料,發展生物化工產業和做強現代發酵產業為重點,大力推進我省酶工程、發酵工程技術和裝備創新。突破非糧原料與纖維素轉化關鍵技術,促進生物醇、酸、酯等生物基有機化工原料的產業化發展。以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齊齊哈爾大學等高校為技術依托,以豐富的玉米、馬鈴薯、大豆等生物質資源為基地,建設生物有機酸和氨基酸生產基地、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生產基地、非水體系生物催化合成制造生產基地、淀粉糖生產基地、改性淀粉生產基地、生物法制酶生產基地、精制酶制劑和復合酶制劑生產基地等7個生物制造生產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五)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重點。

  把握信息技術升級換代和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快建設我省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突破云計算服務器、智能先進傳感器和新型顯示設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信息技術創新,積極開發新一代網絡技術、終端和云計算基礎設施,加快電力、交通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積極發展關鍵性的行業應用軟件,培育新興服務業態,開發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品,強化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網絡增值服務與文化傳媒、創意產業的融合,支持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重點建設哈爾濱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哈爾濱國家云計算產業基地、數字集群通信產業基地、汽車電子產品生產基地、敏感器件生產基地、LED產業基地;重點發展高端軟件產業和服務外包產業。依托即將投入運營的中俄信息產業園,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同時,加速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對俄商品集散地建設,推動全省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產業和會展產業發展。構建物聯網基礎,主攻高端智能傳感器、智能信息處理、高端智能化、網絡化儀器、儀表及核心芯片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鏈建設,開展基于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物聯網示范應用,突破虛擬化、云計算應用支撐平臺、云安全、云存儲等核心技術,建設綠色云計算數據中心,公共云計算服務平臺,開發面向物聯網的數據存儲、共享、計算、挖掘、智能處理和智能服務技術,培育跨網絡、跨平臺一體化高端綜合集成服務能力。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軟件與服務外包收入達到200億元。

  1.數字集群通信產業基地。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安智捷科技有限公司為技術依托,建設數字集群通信產業基地。打造成為國家級的數字集群產學研基地,并實現產業化。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汽車電子產業基地。以哈爾濱平房集中區現有的汽車電子產業園,哈爾濱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中德威帝電子有限公司、哈爾濱志陽汽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固泰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等為技術依托,發展我省汽車電子產業。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敏感器件、LED產業基地。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九研究所、黑龍江敏感技術集團和相關企業為技術依托,推進我省傳感器在能源、石化、工控、生物、醫藥等方面應用,把我省打造成全國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重要生產基地。以哈爾濱半導體照明產業園區為載體,建成我省較為完善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4.高端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以大慶軟件園、省內各大專院校科技園為依托,支持一批軟件企業向“專、精、深”方向發展。推進哈爾濱市、大慶市的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加快黑龍江聯通呼叫中心外包園區、哈爾濱和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呼叫中心基地建設。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

  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環境污染防治、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產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鼓勵綠色消費,加快形成支柱產業,促進我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以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建設為依托,以提升產業裝備水平、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創新產業經營模式為重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向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整體實力。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0億元,年均增長35%左右。

  1.節能產業。

  以黑龍江宇輝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九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雙鍋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海格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大慶愛普照明有限公司及相關高校為依托,圍繞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重點發展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鏈條爐排分層燃燒、鏈條爐排與煤粉復合燃燒、鍋爐燃用水煤漿等燃煤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技術和裝備,高爐爐頂壓差發電(TRT)、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冶煉煙氣余熱回收等余熱壓利用技術和裝備,變頻調速、智能控制等節電技術和裝備。鋼鐵、化工、石化、建材等行業能量系統優化技術和裝備,氣化小油槍、等離子無油點火等節約替代石油技術和裝備,水源地源空氣源熱泵高效應用、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等技術裝備,節煤增效劑、電機節電器、通用變頻器等節能產品,制冷展示柜等節能商用產品,太陽能熱水器等節能家電產品,節能計算機、復印機等節能辦公產品,自鎮流熒光燈、三基色雙端直管熒光燈(T5、T8型)和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半導體(LED)等節能照明產品,加氣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節能建筑門窗等建筑節能產品,混合電動汽車等交通節能產品,新農村裝配式節能住宅、節能省地環保耐久舒適住宅。

  2.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以七臺河市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建設、牡丹江國家級循環經濟園區、伊春朗鄉林業局循環經濟園區、黑龍江省中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為依托,重點發展大慶路通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玉豐菌業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萬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國能望奎生物發電有限公司以及大興安嶺中興礦業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環保產業。

  以哈爾濱辰能工大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興安嶺海諾斯脫硫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慶功林泵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依托,重點發展城鎮污水、工業廢水、礦井水深度處理、城市交通、社區的噪聲與振動控制、鋼鐵、電力、建材、有色、化工、造紙、釀造、紡織、種植、畜禽養殖、建筑業、服務業等行業的清潔生產等技術和裝備。

  4.節能環保服務業。

  以黑龍江省工程咨詢評審中心、黑龍江省計量檢定測試院、黑龍江省節能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省電力監督檢測中心、黑龍江省輕工設計院、黑龍江省環境保護科學院等80戶節能環保咨詢服務機構以及50戶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企業為依托,整合資源,聯合重組,拓寬領域,發揮優勢,組建專業化服務公司,提升綜合實力和服務水平,提供專業化服務。充分發揮節能減排協會、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等社團組織作用,按照做精、做專、做強的目標,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咨詢、設計、施工、評估、檢測、診斷、培訓等專業服務機構。不斷完善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立充滿活力、特色鮮明、規范有序的節能服務市場。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部門協調機制,形成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合力。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相關部門在重大項目審批、政府資金投放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強化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充分發揮產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產業協作,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和信息服務。

  (二)強化政策支持引導,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完善相應科技及產業政策,對符合規定條件、經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和獎勵。制定包括財政、金融、土地、環保、政府采購、人才等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優惠政策,落實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充分利用有關專項資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引導資源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

  (三)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建立富有活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體系。統一規劃,積極引進培育戰略投資者,促進生產要素向最適宜區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科技資源的整合和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產學研創新環節的聯合與合作,以產業集群為核心,充分發揮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用,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技術研發、技術轉讓、成果推廣、項目轉化等提供全方位服務。

  (四)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面向產業發展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科技投入,科技發展專項資金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和產業發展傾斜。充分利用省產業結構調整資金,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或通過發行公司債券融資,發揮創業投資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引導創業投資資本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設立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引導資金,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市場培育、平臺建設、人才引進與培養等。建立和健全投融資擔保體系和風險投資機制,對符合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給予信貸支持,支持企業以專利技術為擔保向銀行貸款。發揮現有省級財政專項資金作用,引導各級財政專項資金和各類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發揮中小企業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作用。大力發展本地民營企業,出臺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鼓勵政策,突出解決當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融通、市場定位、信息獲取等方面的問題。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長期智力支撐。通過多種教育模式,培養各類專業人才,支持組織和建設產學研聯合研發團隊,制定吸引省外、國(境)外優秀人才和團隊的優惠政策。

  (七)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注重體制機制創新,用開發的思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完善合作機制,強化國際合作與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拓寬新渠道,盡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我省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構建一批新興產業技術聯盟、產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支持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建設一批以前瞻性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重點實驗室,以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為主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新產品新工藝研發為主的企業技術中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吸引省外、國(境)外資本和技術進入我省。強化區域互動與跨區域協作機制,探索多樣化的合作渠道與合作方式。不斷推進區域互動的深度廣度,鞏固和擴大跨區域協作的成果和范圍。加強技術產權和成果交易平臺建設,發展各類技術中介機構,重點打造科技研發平臺、資源共享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企業發展4個平臺,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便捷高效服務,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技術保障,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八)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和基地建設,發揮各類開發區特別是高新集中園區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和示范帶動作用,依托高新技術園區和產業基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高新園區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和專業園區的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園區的功能,聚集創業投資機構、技術轉移機構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利條件。

  (九)構建以高新技術園區為核心的科技產業化基地。大力發展研發、設計、信息、創業、風險投資、技術交易、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高技術服務業,為產業創新提供強有力支撐。進一步完善和創新高新區管理和運行體制,增加對高新區創業服務機構的投入。通過高新區高技術產業形成的集聚效應,增強其輻射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附件:

  “十二五”期間科技創新研發重點方向

  發揮政府的規劃導向作用,組織和動員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各類創新主體,圍繞規劃確定的科技創新研發重點方向,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攻關。堅持政府投入引導與政策措施激勵并舉,促進全社會資金更多投向科技創新,形成規劃實施的合力。

  一、新能源

  (一)超臨界及超超臨界汽輪機關鍵技術

  (二)空冷汽輪發電機關鍵技術

  (三)重型燃氣輪機關鍵部件制造技術

  (四)微型燃氣輪機關鍵技術

  (五)先進水電裝備關鍵技術

  (六)先進大型風力發電機設計制造技術

  (七)風力發電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

  (八)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

  (九)三代核電機組關鍵零部件設計與制造技術

  (十)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關鍵零部件設計與制造技術

  (十一)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工藝技術及裝備

  (十二)地熱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十三)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及其高效燃燒技術與裝備

  (十四)生物質大型氣化、循環利用技術

  二、新材料

  (一)高性能鎂合金材料制備技術

  (二)低成本高性能鈦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

  (三)高性能高合金化鋁合金材料制備技術

  (四)優質高效焊接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

  (五)高性能碳纖維制備及應用技術

  (六)PBO纖維制備及應用技術

  (七)交通及能源領域復合材料工程化技術

  (八)聚烯烴改性材料制造技術

  (九)高性能聚乙烯管材塑料制造技術

  (十)環保膠粘劑制備技術

  (十一)硅基新材料制備技術

  (十二)碳化硅、碳化硼復合陶瓷材料制備及成型技術

  (十三)高純度石墨制備技術

  (十四)高性能半導體照明材料制造技術

  三、高端裝備制造

  (一)能源裝備設計及制造技術

  (二)數控系統及其高性能功能部件與關鍵技術

  (三)數控加工技術

  (四)數字化設計與極端制造、綠色制造技術

  (五)機器人及機電一體化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

  (六)伺服控制系統與關鍵部件及其關鍵技術

  (七)大型鑄鍛件制造及加工技術

  (八)關鍵基礎元部件與加工輔具的設計與制造技術

  (九)高端軸承設計與制造技術

  (十)大軸重重載、快捷貨車制造技術

  (十一)城市大型自動化立體停車設備設計與制造技術

  (十二)交流/直流輸變電設備及其關鍵技術

  (十三)石油石化開采與監控技術裝備

  (十四)煤礦采掘裝備及關鍵技術

  (十五)重大產品和重大設施壽命預測關鍵技術

  四、生物醫藥

  (一)新型基因工程重組藥物

  (二)生物芯片技術

  (三)癌癥快速檢測試劑盒

  (四)新型疫苗技術

  (五)重組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

  (六)胰島素口服制劑制備技術

  (七)新型抗生素研究

  (八)防治耐藥病原菌感染性疾病藥物

  (九)防治呼吸系統疾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

  (十)道地、瀕危藥材生物繁育技術

  (十一)道地、特色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

  (十二)道地、特色藥材質量控制技術

  (十三)中藥新藥創制及大品種二次開發

  (十四)中藥炮制技術及養護技術

  (十五)中藥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純化技術

  (十六)精密醫療儀器設計與制造技術

  五、新一代信息技術

  (一)物聯網集成應用技術

  (二)RFID、傳感器、傳感網絡與信息通信網絡的無縫結合

  (三)基于IP化的傳感網絡以及低功耗、小體積、信息雙向傳遞、免人工維護等智能傳感網

  (四)面向智能電網的安全監控、輸電效率、計量及用戶交互的傳感器網絡

  (五)制造業與信息化融合技術

  (六)基于移動通信的硬件及軟件系統

  (七)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技術

  (八)云計算與海量信息處理技術

  (九)汽車總線技術

  (十)汽車新型傳感器技術

  (十一)面向網絡通信、數字家電、信息安全和汽車電子等領域需求的SOC集成及嵌入式軟件技術

  六、現代農業

  (一)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選育

  (二)優勢農作物及果蔬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組裝

  (三)高產田可持續利用與中低產田生產力提升及均衡增產技術

  (四)農業生態工程構建與水土資源高效利用技術

  (五)新型節水農業關鍵技術

  (六)畜禽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選育

  (七)特色水產品種選育與安全養殖技術

  (八)動物疾病防控與動物用疫苗及藥物

  (九)循環經濟模式集約化養殖技術

  (十)農林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十一)現代農業裝備及精準農業關鍵技術

  (十二)農產品及食品精深加工技術

  (十三)農產品及食品安全控制與檢測關鍵技術

  (十四)生物反應器與高效微生物產品

  (十五)農業防災減災技術與預警系統

  七、民生科技

  (一)重大疾病病因及流行機制研究

  (二)人口優生技術

  (三)黑龍江省生態系統固碳減排與碳匯建設技術

  (四)農村面源污染對水體污染的源解析與控制技術

  (五)城市污水高效脫氮除磷新工藝與新技術

  (六)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關鍵技術

  (七)森林火災監測預警和安全撲救技術

  (八)煤礦動力災害的檢測預報和治理技術

  (九)黑龍江省界江、界湖水污染防治與水質安全保障技術

  (十)三江平原退化濕地修復技術

  (十一)黑龍江省鹽堿地治理與利用技術

  (十二)土壤重金屬與農藥殘留污染的修復技術

  (十三)城區、礦區、化工區飲水安全檢測及預警技術

  (十四)藥品標準及其安全檢測關鍵技術

  (十五)重大自然災害預測預報技術和應急救災重大裝備研制

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5-08-19 來源:未知 點擊: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關系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及長遠持續發展的重大任務。“十二五”時期是突破關鍵技術、夯實產業基礎、營造發展環境、加速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精神,結合我省特點和區域優勢,為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制定本規劃。

  一、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一)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具備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許多有利條件。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國內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科技創新能力的增強以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迅速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十一五”以來,我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科技投入,推動了新興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技術、產業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1.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新能源已形成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發電為主的多元發展格局。截至2011年年底,新能源發電廠122個,發電裝機容量為379.4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18%。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為255.3萬千瓦,水電裝機容量為95.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為28.59萬千瓦;光伏發電正處于起步階段,國家“金太陽”工程安排我省6個光伏發電示范項目正在組織建設。2011年,新能源發電量71.9億千瓦時,占發電總量的8.6%。其中水電為15.7億千瓦時,風電為43.9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量為11.9億千瓦時,垃圾發電量為0.3億千瓦時。

  我省新能源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5個省區之一,全省僅風功率密度在300瓦/平方米且風速在6.4米/秒以上的風能資源豐富區就達到8.3萬平方公里,風能資源潛力約為2.3億千瓦;水能資源也比較豐富,境內河流縱橫,水力資源理論蘊藏總量為9878兆瓦,居東北地區之首,全省0.5兆瓦以上水電站技術可開發量為8328兆瓦。我省是農業和林業大省,農作物秸稈總量超過5500萬噸,林業生物質潛在利用量為960萬噸,畜禽糞便約為1.1億噸,可生產沼氣60億立方米;我省太陽能資源豐富,資源總儲量約為2.30×106億千瓦時,相當于750億噸標準煤;我省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松遼盆地北部,按可采系數1%測算,可采資源量410億立方米,折合標準煤2.12億噸。

  2.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新材料產業已經積累了較雄厚基礎。2011年,規模以上新材料生產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約占全省工業企業的4.4%。已發現各類礦產132種,占全國已發現234種的56%,已查明儲量的礦產有81種,占全國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總數的37.7%,為發展新材料產業提供了資源支撐。我省有較強的科技和人才優勢,哈爾濱工業大學有3個與材料科研有關的學院,還有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4個系和分析測試中心以及20個研究所、室。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大慶化工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在新材料領域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可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依托。我省擁有良好的先進制造業基礎,“十二五”期間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提速,將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我省光伏新材料產業尚處起步發展階段,特點是產業集聚度相對較高、外來投資項目生成較快。綏化市光伏產業園已聚集了寶利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晶硅領域前期提純與初加工企業;黑河市光伏產業園已有合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駐;牡丹江市旭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2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及金日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00兆瓦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項目正在建設,達產后可實現年收入37億元;雙鴨山市漢能集團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已開工建設。

  3.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2011年生產企業達到205戶,主營業務收入約占全省工業企業的5.3%,形成了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長安哈飛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等一大批國內知名企業集團。重型數控機床行業,主導產品大多數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產量居世界第一。電站設備行業,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是全國三大發電設備集團之一,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大型鑄鍛件行業,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在總體裝備方面處于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水平。飛機行業,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直升機、輕型多用途飛機、新型支線客機的研發、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國長安哈飛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我國汽車骨干企業,擁有較強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鐵路貨車行業,齊齊哈爾軌道交通公司是行業的排頭企業。高端工量具軸承、功能部件行業,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哈爾濱第一工具有限公司等企業具有明顯優勢。以上企業都有很強的研發隊伍和研發實力。農機產業雖然發展相對滯后,但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巨大的市場潛力,黑龍江農業機械研究院是國內研發能力最強的省級研發機構,迪爾佳聯公司、常發佳聯公司、一拖(黑龍江)東方紅工業園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發展勢頭迅猛。目前我省高端制造產品占裝備制造產品的1/3左右,通過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一般產品中約有25%應當上升為高端裝備制造產品。“十二五”期間高端裝備制造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1)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核電、燃氣輪機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礎雄厚,是國家重要的核電、燃氣輪機裝備制造三大基地之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了核工業產品的研制工作,曾為巴基斯坦恰希瑪30萬千瓦核電站提供了核主泵機組、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等核島主設備及鍛件,為國內秦山、嶺澳等核電站提供了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及大量輔機設備。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現已經具備AP1000和二代加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主設備制造能力,在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及輔機成套制造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在核島壓力容器、核島鍛件、常規島鍛件方面的業績和制造能力居全國第一位,市場占有率達到80%。在核電站用鋼冶煉、大鍛件制造及焊接工藝技術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初步具備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目前,我國開展第三代核電國產化工作。這為我省核電裝備制造產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我省發展燃氣輪機產業優勢明顯,產品涵蓋了從微型燃機、中小型燃機到重型燃機完整系列。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合作,完成了除熱通道部件以外的F級(25萬千瓦級)重型燃氣輪機國產化工作,正開展F級中低熱值燃氣輪機關鍵技術和整機研制工作。中航工業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唯一的微型燃氣輪機生產基地,先后改型研制了10多種型號的工業燃氣輪機和應急備用電源。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是國內唯一的艦船和工業用燃氣輪機專業研究所,并建成了國內最大、水平最高的艦船和工業用燃氣、蒸汽動力研發實驗基地。特別是國家確定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3研究所牽頭、聯合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開展30兆瓦燃壓驅動機組國產化攻關和產業化制造,將有力地推進我省燃氣輪機產業跨越式發展。

  我省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具備一定研發和制造能力,正在形成以中國兵裝集團牡丹江北方工業園、黑河慶華新能源戰略產業園等整機制造園區和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哈爾濱風華有限公司、大慶大豐科技集團等配套企業的風電設備產業鏈。

  (2)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農機應用基礎較好。農機裝備制造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哈爾濱東金農業裝備集團、佳木斯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北大荒農機公司、勃農興達機械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在大中型谷物聯合收割機、玉米聯合收割機、大中型整地機械、精密播種機、植保及中耕機械、馬鈴薯種植收獲成套裝備、水稻插秧收獲成套設備、種子加工處理成套設備、糧食處理及烘干成套設備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和特色。

  在我省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和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我省農民購買先進農業機械持續升溫,市場需求強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已形成以省農機研究院為骨干,以東北農業大學、佳木斯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等大學、科研院所為支撐的技術研發體系,其中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是國內規模最大、研發能力最強的省級研發機構,有科研成果上百項。目前,已經成立由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牽頭,26家科研單位、學校和企業參加的農機裝備制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研制開發農機新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全省擁有一批農機生產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為農機工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2010年,省政府下發了《黑龍江省加快發展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實施方案》,為推動全省農機制造產業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業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中航工業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直升機傳動系統的專業研制生產飛機制造業基地。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哈爾濱東安三菱發動機有限公司擁有汽車用4G1和4G9兩大系列發動機、自動變速器和手動變速器制造技術和產品。中國北方車輛工業集團公司在我省擁有齊齊哈爾、哈爾濱兩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是中國鐵路貨車、鐵路起重機設計制造主導企業和出口基地,國內市場占有率在20%以上。我省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產業研發實力雄厚。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在直升機、鐵路貨車研發制造業方面居全國前列。直升機、通用飛機研發和試驗技術、復合材料結構設計、試驗技術及制造國內領先。我省交通裝備產品特色突出,有鐵路貨車、直升機、航空復合材料、航空發動機、直升機傳動系統、微型汽車、經濟型轎車、新能源轎車、汽車發動機、輕卡、皮卡等產品。“十二五”期間,我省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是做大做強的關鍵時期。該產業具有加快發展的產業基礎,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4.生物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生物產業具備較好的基礎。2011年,全省生物領域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工業企業的5%。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為主的生物產業形成一定產業規模。哈藥集團有限公司營銷規模已躋身世界制藥50強行列,并連續3年名列全國制藥百強之首。獸用疫苗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10%。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等企業整體實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建成全國最大的黑木耳栽培基地。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生物乙醇在國內同行業中排名前三位。綏化市生物制造產業已經形成了集群發展態勢。“十一五”期間,全省建立了10個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縣),15個省級農業示范區。

  我省生物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具備發展生物產業的科技人才優勢。有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高校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這些單位原始性創新成果豐碩。全省現有生物產業公共服務平臺28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國家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碩士點11個。全省申報生物技術專利450余項。有生物技術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5名。我省有豐富的植物、動物、生物質和中藥材資源。共有高等植物2532種,野生脊椎動物599種,中藥材物種85種,還有豐富的農業秸稈、林業和木業剩余物以及大量畜禽糞便可供利用。以上這些有利條件為我省發展生物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近年來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在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制造、軟件、信息服務、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服務外包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省信息產業產值達到26億元。以汽車電子、機械電子、電力電子等電子產品制造業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哈爾濱海格集團公司、哈爾濱益仁電子有限公司、光宇國際集團公司、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四海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志陽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集團快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加速了與其他產業融合,促進了數字產業發展,數據加工處理、動漫基地建設、數字廣播電視設備制造、網絡增值業務等數字產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和規模,帶動了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俄信息產業園區(哈爾濱園區、牡丹江園區、俄遠東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基本完成,具備企業入駐條件。

  我省信息產業發展空間較大,工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在加速,為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十二五”期間汽車、航空、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產業將有較大發展,為應用電子產品提供市場。東南沿海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加速向西部轉移,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

  6.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有利條件。

  我省節能環保產業起步較晚,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但“十一五”以來,節能環保工作空前加強,節能環保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規模以上的節能環保企業主要集中在哈大齊工業走廊,有顯著的聚集特征,初步形成了規模優勢,涌現了一批骨干企業。目前,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產值103.3億元,規模以上企業59戶,主要集中在節能技術和裝備等領域。

  我省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在節能環保領域實力雄厚,黑龍江省環境保護科學院、黑龍江省節能技術服務中心等一大批科研單位從事節能環保產業。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國家工程中心、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寒區低碳建筑黑龍江省工程研發中心等研發平臺。僅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就有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際水科學院終身院士。以上智力優勢和研發及轉化平臺為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

  國家將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實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且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為我省進一步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帶來了壓力和機遇。

  (二)制約因素。

  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差距,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自主創新發展能力相對薄弱,在投融資體系、市場、環境、體制改革等方面還不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求。一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形成。高校與研發機構較多,但是研發資源整合不夠,研究方向與地方經濟發展銜接差,致使一些重點領域的研發難以突破。企業自主創新和系統集成的能力相對薄弱,高水平成果少,難以支撐產業層次快速提升和產業創新能力持續加強。二是體制機制問題突出。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導致科研與生產脫節,科技與經濟脫節,小試研究與中試研究及產業化脫節,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脫節。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機制尚未形成,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還不能適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三是產業總體規模偏小,骨干企業不多。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產業總體規模小,中小企業居多,龍頭企業少,企業整體實力不強,多數產業集中度較低,產業規模效應難以發揮。四是產業投資不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大、風險高,社會資本對新興產業投資熱情不高,風險投資少,政府資金支持有限,企業研發投入和技術改造資金嚴重不足,導致一些優秀項目融資困難,資金瓶頸制約明顯。五是發展環境有待優化。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支持等方面滯后,缺少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有影響力的技術市場尚未形成,投融資市場沒有建立。在財政、金融、稅收、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方面扶持政策還有待加強和完善。六是資源優勢的帶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我省有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等產業的資源優勢,但原字號產品多,初加工產品多,高端產品少,產業鏈短,產業化程度低,資源優勢沒有體現出來。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科技研發優勢、產業基礎優勢、資源優勢為支撐,以高端化、規模化、集聚化、國際化為方向,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和“十大重點產業”建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的突出位置。按照“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市場主導、引領發展”的要求,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高起點構建新興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提升自主發展內生動力。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培育一批新興產業龍頭企業集團,優化產業布局,打造新興產業集聚區。搶占未來經濟技術競爭制高點,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機制創新與市場推動。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促進資源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加強政府引導,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設立新興產業引導資金和風險投資基金,集中支持重大產業創新工程和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地區集聚,營造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環境。

  ——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發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統籌規劃、系統布局、明確發展時序,促進協調發展。發揮我省比較優勢,選擇重點發展領域,重點突破。大力發展產業集群,促進省內優勢區域率先發展。

  ——堅持自主創新帶動和產業化跟進。加快完善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聯盟,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產品,提升新興產業核心技術水平和整體競爭力,拓寬新興產業技術與產品應用領域。積極參與國內分工合作,加大引進技術力度,強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掌握相關知識產權。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化進程。

  ——堅持龍頭帶動與集聚發展。扶持壯大具有牽動作用的重點龍頭企業,加快配套企業建設,帶動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和服務體系的完善,引導中下游企業向園區和基地集中,提高新興產業集聚度。

  ——堅持立足當前與兼顧長遠。突破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問題,加快推動相關新興產業發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的支柱產業。把握科技與發展新方向,對重大前沿性領域及早部署,積極培育先導產業,保證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成為引領和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使我省成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的研發制造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之一。通過實施一批體現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方向、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對相關產業整體發展具有基礎性和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和重大市場應用示范工程,使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30%。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308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163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3%提高到8%,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6%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開發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以上。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大企業,一批產業鏈條完整、集聚程度高、特色優勢鮮明的創新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和研發中心。使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三、發展重點及主要任務

  (一)新能源產業發展重點。


  依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做大做強風電產業,加快水電開發,發展潔凈煤技術及應用和城市生活垃圾發電及相關技術,適時發展光伏產業,穩固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煤層氣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不斷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大力發展利用生物基因技術手段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加快突破光熱利用、系統集成等一批關鍵技術,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核電裝備品牌,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建設,力爭在“十二五”時期打造一批成長性好、市場競爭力強、規模化運營的新能源企業,把我省新能源產業培育壯大成為產值超千億元的新興戰略產業。到2015年,新能源發電達到1438萬千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億元,年均增長40%左右。

  1.風電。

  堅持科學開發、合理布局、統籌規劃,提高風能資源利用率和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按照“建設大風場、融入大電網”的發展方向,實現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風電裝備新技術研發,在風電運行控制,大規模并網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開展風能資源觀測評價,建立風能資源評價模型、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及數據庫,建立風電場功率預測報體系,顯著提高風電集中開發區域電網運行消納風電比例;建設風電大型基地配套外輸通道,解決風電遠距離輸送的消納問題。規劃到2015年,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水電。

  水電開發以內河資 源為主,按照“流域規劃,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堅持梯級、有序、滾動開發”的原則。在呼瑪河干流、海浪河干流、湯旺河干流、綏芬河流域(黑龍江省境 內)、牡丹江干流(蓮花水電站以下江段)等河流梯級水電站規劃的基礎上,加快開發步伐,到2015年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40萬千瓦,抽水蓄能裝機容量 達到120萬千瓦。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生物質能。

  堅持均衡總量、合理布局、重點開發、有序發展生物質直燃發電,積極推進生物質氣化及發電、沼氣等分布式生物質能應用,加強下一代生物燃料技術開發,推進纖維素制乙醇產業化。發展以廢棄油脂等為原料的液體燃料,以秸稈等為原料的生物質燃氣和成型燃料,加快突破高寒地區沼氣制取利用關鍵技術、低成本制氫技術,加快專用能源植物品種培育技術開發研究,推動生物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83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40萬千瓦。以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等為依托,建設非糧食乙醇生產示范基地、生物制氫示范基地、生物柴油生產示范基地、沼氣生產利用示范基地、生物質固體燃料和發電示范基地、能源植物種植示范基地等6個生物能源生產與應用基地,為我省生物質能源利用和提高生物質能源轉化率提供技術支撐,促進我省能源結構優化。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4.其他新能源。

  重點發展太陽能、地熱能和燃料電池。以提高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和降低光伏發電系統成本為目標,掌握太陽能發電、熱利用關鍵技術,重點開發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生產制造新工藝、新裝備,提高太陽能光伏電池轉換效率,降低電池組件成本關鍵技術;推進建筑一體化光伏發電應用,推動太陽能在供暖、制冷和中高溫工業領域的應用,推進以太陽能應用為主,綜合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城市建設。加快地源熱泵供暖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快低溫陶瓷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究開發,盡快實現產業化。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二)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

  充分發揮我省新材料資源和技術優勢以及產業基礎作用,突破關鍵技術,開發成套裝備,生產航空航天材料、道路交通裝備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生物材料、環境與節能材料等高端產品。加快建設產學研結合緊密,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性能化、輕量化、綠色化的新材料產業創新體系和標準體系。重點發展特種金屬新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光電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生物材料、納米新材料、石墨材料和新型建材、高性能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產業。集中建設哈爾濱國家鋁鎂合金材料產業化基地、哈大齊化工新材料產業帶、牡丹江特種陶瓷材料產業基地、黑河和綏化硅基材料產業基地、佳木斯鈦合金產業基地等5個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著力打造以哈爾濱市為主的先進復合材料產業群、焊接材料、技術與裝備產業群、光電材料產業群,以雞西市和鶴崗市為主的石墨及深加工產業群,以中心城市為主的新型建筑材料產業群等5個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群。2015年新材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年均增長43%左右。

  1.特種金屬新材料。

  加快推進高精板、帶材、中厚板材、擠壓環鍛材等高附加值鋁鎂合金產品,鈦及鈦合金深加工產品,核電用焊接材料,航空航天有色焊接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以哈爾濱國家鋁鎂合金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內骨干企業為依托,加快超大規格鋁板帶材生產線改造,鞏固高技術產品市場優勢地位,保持合金板在國內領先地位;以哈爾濱工程大學超輕金屬教育部重點試驗室為依托,加快鎂鋰合金在航天、航空、汽車、電子等領域的應用研究;以黑龍江佳泰鈦業公司海綿鈦項目為依托,加快鈦產業園建設;以機械科學研究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為技術支撐,推進與相關企業建立產學研聯盟。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

  加快推進高性能纖維規模化和低成本制備及應用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滿足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需求,開發成套設備,生產高端產品。以哈爾濱天順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中試生產線為技術依托,帶動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發展;以牡丹江金石玄武巖纖維有限公司為依托,提高玄武巖纖維工藝技術水平;以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技術依托,將哈爾濱市打造成為我國北方高性能復合材料與制品研發生產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

  加快推進聚烯烴改性材料,輻射交聯材料,聚酰亞胺等高性能工程塑料,無污染環保型膠粘劑,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低成本低污染方法制備高純度多晶硅、化學級工業硅、有機硅、無機硅制品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重點支持高端牌號塑料生產,利用大慶120萬噸/年乙烯擴建工程機遇,依托哈爾濱鑫達高分子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牡丹江市華安塑料型材有限公司等企業,將我省打造成東北地區改性塑料與制品生產研發基地;依托黑龍江中盟龍新化工有限公司7萬噸/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進行產業鏈延伸,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深加工產品、系列產品、上游原料產業(丙酮氰醇和硫酸)及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依托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的技術優勢發展高性能膠粘劑;發展有機硅單體、有機硅材料、有機硅制品、無機硅系列。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4.光伏及半導體新材料。

  加快推進高純硅材料、新型半導體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等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以哈爾濱賓西藍寶石產業園為依托,重點發展半導體及大尺寸光電窗口用藍寶石器件。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技術依托,推進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主要原料甲硅烷工業化生產及壯大磷化鍺鋅晶體生長與器件制造和砷化鎵單晶生產規模。以牡丹江東旭集團為依托,發展液晶玻璃基板材。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奧瑞德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計劃中LED產品提供所需襯底材料。以綏化市光伏產業園為依托,全力打造具有工業硅、高純硅、太陽能級多晶硅、單晶硅系列材料產品。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5.新型陶瓷材料。

  加快推進硼化硅超細微粉,高純超細石英粉,球形硅微粉,硼化物陶瓷粉體制備等核心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提升工藝技術水平,延長產品鏈條,擴大高端產品規模。以圣戈班陶瓷(牡丹江)有限公司、牡丹江金剛鉆碳化硼有限公司、哈博森(香港)實業有限公司、黑龍江寶通石英產品開發公司、雞西市遠大磨料磨具廠和雞西市丹峰磨具磨料公司等企業為依托,發展硼化硅超細微粉、高純超級石英沙、硼化物陶瓷粉體、高純硼化鈣、高純綠碳化硅等材料及制品,支持發展碳化硅及石英陶瓷材料和制品、高性能納米陶瓷粉體材料。

  6.新型石墨材料。

  加快推進高檔石墨制品深加工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鼓勵引進技術聯合開發。以鶴崗市和雞西市石墨資源為依托,引進高水平企業集團,整合資源形成戰備聯盟,重點發展球形石墨、氟化石墨、酸化(可膨脹)石墨、柔性石墨、石墨乳、石墨負級材料、天然(人造)石墨電極、石墨微粉、高碳高純石墨及高檔石墨制品。打造鶴崗市和雞西市石墨及高端產品的研發、生產、經貿、物流平臺,把石墨產業做大做強。


  7.納米材料。

  重點發展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以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為技術依托,重點研發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開展高絕緣高導熱材料、耐電暈材料、納米阻燃材料、500千伏直流電纜用交聯聚乙烯絕緣材料和半導電屏蔽材料等,將哈爾濱市打造成全國的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研發與生產基地。發展環保用納米材料與技術等其他納米材料,突破納米濾膜、納米催化降解技術,發展納米催化劑、納米抗菌劑等復合材料。


  8.生物材料。

  加快推進新型醫用生物材料,r-聚谷氨酸和新型碳吸附材料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依托哈爾濱翰邦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沛奇隆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發展醫藥生物材料,擴大安可膠、生物蛋白海綿醫用材料、新型醫用生物材料;依托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推進秸稈酶解制乙醇研發并實現產業化;依托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和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加快r-聚谷氨酸、聚ε-賴氨酸、多種淀粉樹脂、共軛亞油酸、微生物多糖、細菌纖維素、改性淀粉等研發和產業化。支持發展生物法1·3-丙二醇、PHB(聚-β-羥丁酸)、可溶解液態地膜、生物法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生產。

  9.新型建材。

  加快掌握一批制備新型輕質高強的新型墻體屋面材料及隔熱保溫材料、木塑復合材料、有機硅防水建材,爐渣超細粉技術等關鍵先進適用技術,實現產業化。以雙鴨山東方墻材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建設集團等企業為依托,重點發展以煤矸石、粉煤灰、爐渣等工業渣為原材料的燒結空心磚、混凝土砌塊、輕質墻板等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新型墻體材料及隔熱保溫材料;發展利用農業秸稈、林業“三剩”物(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生產的節能建筑板材、木塑復合材料、裝飾裝修材料。以黑龍江勃陶實業有限公司為依托,發展多功能彈性水泥及抗菌、多孔陶瓷材料。以哈爾濱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雪佳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恒信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等為依托,發展氟碳建筑乳液,水溶性工業漆公務用車以及有機硅防水建材等。


  (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重點。

  突破新型傳感器與智能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感知、控制裝置及其伺服、執行、傳動零部件等核心關鍵技術。面向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把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我省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重點發展深海智能探測器、海水淡化裝備、工業機器人裝備、先進高效能源裝備、大型鑄鍛件制造、重型和超重型數控機床、冶金軋制設備和石化設備、工量具及軸承和快速鐵路貨車、現代化農業裝備、天然氣液化裝備、高端食品加工裝備等。集中建設6個基地和5個中心,以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703研究所、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為依托的高效、清潔發電設備基地,以大慶瑞好集團有限公司、牡丹江北方工具公司為依托的風電制造基地,依托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建設大型鑄鍛件制造基地,依托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航工業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直升機和支線飛機制造基地,依托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建設重型數控機床制造基地,依托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七臺河市和農墾松花江農場等建設高端農機制造和高端食品加工裝備基地;依托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建設冶金軋制和石化高端設備研發制造中心,依托中國長安哈飛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大慶沃爾沃公司、黑龍江省龍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中心,依托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重載、快速鐵路貨車研發制造中心,依托雞西市和佳木斯市現有的煤礦機械企業建設高端煤機研發制造中心,依托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哈爾濱第一工具有限公司建設高端工量具、軸承和高檔功能部件研發制造中心。到2015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60億元,平均增長27%左右。

  1.新能源裝備制造。

  加快推進燃煤超臨界與超超臨界機組,重型燃氣輪機組,兆瓦級直驅式變速恒頻風電、立式風電機組,大型和巨大型水輪發電機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等設計制造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與產業化。加強核電站全范圍實時仿真技術,低溫核供熱技術的研究。培育擁有核心創新能力、主業突出、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能源裝備企業集團,建立比較完整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協作配套體系,培育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將我省建成國家重要、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新型農機裝備制造。

  依托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大慶市、七臺河市、農墾(松花江農場)6個農機產業園發展全省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哈爾濱農機產業園重點建設大馬力拖拉機和青貯收獲機生產基地;齊齊哈爾市農機產業園區重點建設大馬力拖拉機生產基地;佳木斯市農機產業園重點建設收獲機械和水稻插秧系列機械生產基地;大慶市農機產業園區重點建設大型農具生產基地;七臺河市農機產業園重點建設大中型農具生產基地;農墾(松花江農場)農機產業園重點建設水田全程機械化裝備生產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交通運輸裝備制造。

  (1)航空裝備。鞏固Z9直升機市場地位,在產品平臺上按照客戶需求改型,滿足市場需求,形成多噸位直升機產品系列和批量生產能力。延伸飛機產業鏈,提升本地配套率。抓住波音、空客等國際飛機大部件項目轉包的機遇,擴大生產量,提升制造能力、質量和管理水平。以國際合作項目為支撐,爭取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飛機復合材料生產基地。在哈南工業新城建設飛機配套產業園,促進配套企業集聚。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軌道交通裝備。

  突破空氣動力學分析、牽引傳動與制動、運行控制、軌道結構、關鍵材料及部件等核心技術,大力發展“高速重載、安全經濟、快捷便利、節能環保”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依托40噸軸重重載技術、跨裝式集裝箱平車和關節式集裝箱平車技術等國際先進技術,完善產品設計,生產制造,試驗驗證運用維護和產品標準體系,提高產品可靠性。以向白俄羅斯出口交叉支撐技術、向印度出口鋁合金車體設計技術為突破,完成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的跨越,拓展國際市場。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汽車裝備。

  支持新能源汽車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制造,盡快突破電池正極材料、電池隔膜及以鋰離子電池為主的大容量電池產業化技術、電機驅動及其控制技術,加大新能源汽車的示范和推廣力度。掌握客車、載貨車、多功能特種車、高級轎車等高端技術,依托哈爾濱飛機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重點調整優化微型汽車系列和轎車產品結構。依托大慶油田使用的測井測試系列、固井系列及勘探系列等專用特種汽車,開發中高端修井機、試井機、提撈采油工程車、固井水泥車、智能化測井儀絞車、壓裂作業車組等,重點開發生產哈飛賽豹系列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齊齊哈爾龍華新能源汽車,鞏固現有汽車發動機產品市場,發展結構緊湊、低成本的小型車用變速器。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四)生物產業發展重點。

  強化基因資源利用、轉基因、生物合成、抗體工程、生物反應器等共性關鍵技術與工藝裝備開發,加強我省生物安全研究與管理,著力提升生物制藥研制的技術能力,加快實施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急需的醫藥新產品,加快發展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和產品,大力發展生物育種,推進生物制造規模化發展,加速構建我省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現代生物產業體系。到2015年,生物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0億元,年均增長35%以上。

  1.生物醫藥。

  提高我省新藥創制能力,開發生物技術藥物,疫苗和特異性診斷試劑;推進化學創新藥研發和產業化,提高通用各藥物技術開發和規模化生產水平;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發展現代中藥;開發先進制藥工藝技術與裝備。重點建設抗感染類藥物、生物技術藥物、現代中藥、中藥材種植四大生產基地。依托哈藥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三聯藥業有限公司、哈爾濱譽衡藥業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建設抗感染類藥物基地;依托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哈爾濱世亨生物工程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福爾斯特生物工程公司、黑河小江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等企業。建設生物技術藥物基地;依托葵花藥業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中藥二廠、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烏蘇里江制藥有限公司等企業,建設現代中藥生產基地;依托大慶、大興安嶺、牡丹江等地區豐富的藥材資源,建設道地藥材、特色藥材優質種苗繁育基地和道地藥材與瀕危藥材生物繁育工程中心。依托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哈爾濱醫科大學等高校和科研單位,建設藥物非臨床研究、新藥制劑研發、生物制藥、中藥資源開發及藥材種植4個研發平臺。整合現有資源,積極推進哈爾濱利民開發區、平房開發區、牡丹江市醫藥園區3大醫藥園區建設。通過打造4個基地,建設4個研發平臺和3個園區,完成抗感染藥物、鹽酸雷諾嗪、血塞通等100項大品種藥物技術改造和擴建工程;完成苓百清肺濃縮丸、靈泰觶郁膠囊、基因重組人胰島素、秦龍苦素等一批新藥產業化;完成草酸阿福韋脂、瑞替普酶溶栓制劑、抗冠膠囊、菠蘿葉酸膠囊等一批新藥研發。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生物農業。

  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我省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高產、優質、多抗、高效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及應用。積極推進生物獸藥及疫苗、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等綠色農用產品研發及產業化。依托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黑龍江省科學院、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省農墾總局、森工總局及相關企業,重點實施農業良種化工程、林木新品種工程和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工程等3大工程。

  (1)農業良種化工程。

  以提高農產品品質、效益為目標,以高新技術為手段,選育300個至400個耐寒、早熟、優質、高產、抗逆、高效的農業新品種。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林木新品種工程。

  完善林木育種區區劃,建立林木良種科研、推廣和生產體系,選育抗病蟲、抗旱、抗適應能力強的防護林、經濟林、能源林、速生工業用材林等新品種5個至10個,使全省林木良種使用率由53%提高到63%。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工程。

  圍繞綠色農產品生產、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加快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抗病蟲草調節物質等新型高效、多功能的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的研制和產業化基地建設。開發并推廣應用重要綠色農用生物制品6個至8個。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生物制造。以培育生物基材料,發展生物化工產業和做強現代發酵產業為重點,大力推進我省酶工程、發酵工程技術和裝備創新。突破非糧原料與纖維素轉化關鍵技術,促進生物醇、酸、酯等生物基有機化工原料的產業化發展。以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齊齊哈爾大學等高校為技術依托,以豐富的玉米、馬鈴薯、大豆等生物質資源為基地,建設生物有機酸和氨基酸生產基地、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生產基地、非水體系生物催化合成制造生產基地、淀粉糖生產基地、改性淀粉生產基地、生物法制酶生產基地、精制酶制劑和復合酶制劑生產基地等7個生物制造生產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五)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重點。

  把握信息技術升級換代和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快建設我省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突破云計算服務器、智能先進傳感器和新型顯示設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信息技術創新,積極開發新一代網絡技術、終端和云計算基礎設施,加快電力、交通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積極發展關鍵性的行業應用軟件,培育新興服務業態,開發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品,強化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網絡增值服務與文化傳媒、創意產業的融合,支持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重點建設哈爾濱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哈爾濱國家云計算產業基地、數字集群通信產業基地、汽車電子產品生產基地、敏感器件生產基地、LED產業基地;重點發展高端軟件產業和服務外包產業。依托即將投入運營的中俄信息產業園,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同時,加速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對俄商品集散地建設,推動全省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產業和會展產業發展。構建物聯網基礎,主攻高端智能傳感器、智能信息處理、高端智能化、網絡化儀器、儀表及核心芯片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鏈建設,開展基于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物聯網示范應用,突破虛擬化、云計算應用支撐平臺、云安全、云存儲等核心技術,建設綠色云計算數據中心,公共云計算服務平臺,開發面向物聯網的數據存儲、共享、計算、挖掘、智能處理和智能服務技術,培育跨網絡、跨平臺一體化高端綜合集成服務能力。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軟件與服務外包收入達到200億元。

  1.數字集群通信產業基地。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安智捷科技有限公司為技術依托,建設數字集群通信產業基地。打造成為國家級的數字集群產學研基地,并實現產業化。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2.汽車電子產業基地。以哈爾濱平房集中區現有的汽車電子產業園,哈爾濱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中德威帝電子有限公司、哈爾濱志陽汽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固泰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等為技術依托,發展我省汽車電子產業。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敏感器件、LED產業基地。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九研究所、黑龍江敏感技術集團和相關企業為技術依托,推進我省傳感器在能源、石化、工控、生物、醫藥等方面應用,把我省打造成全國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重要生產基地。以哈爾濱半導體照明產業園區為載體,建成我省較為完善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4.高端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以大慶軟件園、省內各大專院校科技園為依托,支持一批軟件企業向“專、精、深”方向發展。推進哈爾濱市、大慶市的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加快黑龍江聯通呼叫中心外包園區、哈爾濱和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呼叫中心基地建設。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

  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環境污染防治、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產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鼓勵綠色消費,加快形成支柱產業,促進我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以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建設為依托,以提升產業裝備水平、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創新產業經營模式為重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向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整體實力。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0億元,年均增長35%左右。

  1.節能產業。

  以黑龍江宇輝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九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雙鍋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海格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大慶愛普照明有限公司及相關高校為依托,圍繞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重點發展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鏈條爐排分層燃燒、鏈條爐排與煤粉復合燃燒、鍋爐燃用水煤漿等燃煤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技術和裝備,高爐爐頂壓差發電(TRT)、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冶煉煙氣余熱回收等余熱壓利用技術和裝備,變頻調速、智能控制等節電技術和裝備。鋼鐵、化工、石化、建材等行業能量系統優化技術和裝備,氣化小油槍、等離子無油點火等節約替代石油技術和裝備,水源地源空氣源熱泵高效應用、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等技術裝備,節煤增效劑、電機節電器、通用變頻器等節能產品,制冷展示柜等節能商用產品,太陽能熱水器等節能家電產品,節能計算機、復印機等節能辦公產品,自鎮流熒光燈、三基色雙端直管熒光燈(T5、T8型)和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半導體(LED)等節能照明產品,加氣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節能建筑門窗等建筑節能產品,混合電動汽車等交通節能產品,新農村裝配式節能住宅、節能省地環保耐久舒適住宅。

  2.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以七臺河市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建設、牡丹江國家級循環經濟園區、伊春朗鄉林業局循環經濟園區、黑龍江省中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為依托,重點發展大慶路通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玉豐菌業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萬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國能望奎生物發電有限公司以及大興安嶺中興礦業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


黑龍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環保產業。

  以哈爾濱辰能工大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興安嶺海諾斯脫硫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慶功林泵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依托,重點發展城鎮污水、工業廢水、礦井水深度處理、城市交通、社區的噪聲與振動控制、鋼鐵、電力、建材、有色、化工、造紙、釀造、紡織、種植、畜禽養殖、建筑業、服務業等行業的清潔生產等技術和裝備。

  4.節能環保服務業。

  以黑龍江省工程咨詢評審中心、黑龍江省計量檢定測試院、黑龍江省節能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省電力監督檢測中心、黑龍江省輕工設計院、黑龍江省環境保護科學院等80戶節能環保咨詢服務機構以及50戶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企業為依托,整合資源,聯合重組,拓寬領域,發揮優勢,組建專業化服務公司,提升綜合實力和服務水平,提供專業化服務。充分發揮節能減排協會、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等社團組織作用,按照做精、做專、做強的目標,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咨詢、設計、施工、評估、檢測、診斷、培訓等專業服務機構。不斷完善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立充滿活力、特色鮮明、規范有序的節能服務市場。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部門協調機制,形成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合力。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相關部門在重大項目審批、政府資金投放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強化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充分發揮產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產業協作,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和信息服務。

  (二)強化政策支持引導,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完善相應科技及產業政策,對符合規定條件、經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和獎勵。制定包括財政、金融、土地、環保、政府采購、人才等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優惠政策,落實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充分利用有關專項資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引導資源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

  (三)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建立富有活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體系。統一規劃,積極引進培育戰略投資者,促進生產要素向最適宜區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科技資源的整合和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產學研創新環節的聯合與合作,以產業集群為核心,充分發揮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用,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技術研發、技術轉讓、成果推廣、項目轉化等提供全方位服務。

  (四)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面向產業發展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科技投入,科技發展專項資金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和產業發展傾斜。充分利用省產業結構調整資金,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或通過發行公司債券融資,發揮創業投資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引導創業投資資本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設立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引導資金,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市場培育、平臺建設、人才引進與培養等。建立和健全投融資擔保體系和風險投資機制,對符合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給予信貸支持,支持企業以專利技術為擔保向銀行貸款。發揮現有省級財政專項資金作用,引導各級財政專項資金和各類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發揮中小企業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作用。大力發展本地民營企業,出臺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鼓勵政策,突出解決當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融通、市場定位、信息獲取等方面的問題。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長期智力支撐。通過多種教育模式,培養各類專業人才,支持組織和建設產學研聯合研發團隊,制定吸引省外、國(境)外優秀人才和團隊的優惠政策。

  (七)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注重體制機制創新,用開發的思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完善合作機制,強化國際合作與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拓寬新渠道,盡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我省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構建一批新興產業技術聯盟、產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支持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建設一批以前瞻性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重點實驗室,以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為主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新產品新工藝研發為主的企業技術中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吸引省外、國(境)外資本和技術進入我省。強化區域互動與跨區域協作機制,探索多樣化的合作渠道與合作方式。不斷推進區域互動的深度廣度,鞏固和擴大跨區域協作的成果和范圍。加強技術產權和成果交易平臺建設,發展各類技術中介機構,重點打造科技研發平臺、資源共享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企業發展4個平臺,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便捷高效服務,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技術保障,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八)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和基地建設,發揮各類開發區特別是高新集中園區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和示范帶動作用,依托高新技術園區和產業基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高新園區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和專業園區的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園區的功能,聚集創業投資機構、技術轉移機構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利條件。

  (九)構建以高新技術園區為核心的科技產業化基地。大力發展研發、設計、信息、創業、風險投資、技術交易、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等高技術服務業,為產業創新提供強有力支撐。進一步完善和創新高新區管理和運行體制,增加對高新區創業服務機構的投入。通過高新區高技術產業形成的集聚效應,增強其輻射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附件:

  “十二五”期間科技創新研發重點方向

  發揮政府的規劃導向作用,組織和動員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各類創新主體,圍繞規劃確定的科技創新研發重點方向,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攻關。堅持政府投入引導與政策措施激勵并舉,促進全社會資金更多投向科技創新,形成規劃實施的合力。

  一、新能源

  (一)超臨界及超超臨界汽輪機關鍵技術

  (二)空冷汽輪發電機關鍵技術

  (三)重型燃氣輪機關鍵部件制造技術

  (四)微型燃氣輪機關鍵技術

  (五)先進水電裝備關鍵技術

  (六)先進大型風力發電機設計制造技術

  (七)風力發電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

  (八)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

  (九)三代核電機組關鍵零部件設計與制造技術

  (十)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關鍵零部件設計與制造技術

  (十一)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工藝技術及裝備

  (十二)地熱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十三)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及其高效燃燒技術與裝備

  (十四)生物質大型氣化、循環利用技術

  二、新材料

  (一)高性能鎂合金材料制備技術

  (二)低成本高性能鈦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

  (三)高性能高合金化鋁合金材料制備技術

  (四)優質高效焊接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

  (五)高性能碳纖維制備及應用技術

  (六)PBO纖維制備及應用技術

  (七)交通及能源領域復合材料工程化技術

  (八)聚烯烴改性材料制造技術

  (九)高性能聚乙烯管材塑料制造技術

  (十)環保膠粘劑制備技術

  (十一)硅基新材料制備技術

  (十二)碳化硅、碳化硼復合陶瓷材料制備及成型技術

  (十三)高純度石墨制備技術

  (十四)高性能半導體照明材料制造技術

  三、高端裝備制造

  (一)能源裝備設計及制造技術

  (二)數控系統及其高性能功能部件與關鍵技術

  (三)數控加工技術

  (四)數字化設計與極端制造、綠色制造技術

  (五)機器人及機電一體化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

  (六)伺服控制系統與關鍵部件及其關鍵技術

  (七)大型鑄鍛件制造及加工技術

  (八)關鍵基礎元部件與加工輔具的設計與制造技術

  (九)高端軸承設計與制造技術

  (十)大軸重重載、快捷貨車制造技術

  (十一)城市大型自動化立體停車設備設計與制造技術

  (十二)交流/直流輸變電設備及其關鍵技術

  (十三)石油石化開采與監控技術裝備

  (十四)煤礦采掘裝備及關鍵技術

  (十五)重大產品和重大設施壽命預測關鍵技術

  四、生物醫藥

  (一)新型基因工程重組藥物

  (二)生物芯片技術

  (三)癌癥快速檢測試劑盒

  (四)新型疫苗技術

  (五)重組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

  (六)胰島素口服制劑制備技術

  (七)新型抗生素研究

  (八)防治耐藥病原菌感染性疾病藥物

  (九)防治呼吸系統疾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

  (十)道地、瀕危藥材生物繁育技術

  (十一)道地、特色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

  (十二)道地、特色藥材質量控制技術

  (十三)中藥新藥創制及大品種二次開發

  (十四)中藥炮制技術及養護技術

  (十五)中藥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純化技術

  (十六)精密醫療儀器設計與制造技術

  五、新一代信息技術

  (一)物聯網集成應用技術

  (二)RFID、傳感器、傳感網絡與信息通信網絡的無縫結合

  (三)基于IP化的傳感網絡以及低功耗、小體積、信息雙向傳遞、免人工維護等智能傳感網

  (四)面向智能電網的安全監控、輸電效率、計量及用戶交互的傳感器網絡

  (五)制造業與信息化融合技術

  (六)基于移動通信的硬件及軟件系統

  (七)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技術

  (八)云計算與海量信息處理技術

  (九)汽車總線技術

  (十)汽車新型傳感器技術

  (十一)面向網絡通信、數字家電、信息安全和汽車電子等領域需求的SOC集成及嵌入式軟件技術

  六、現代農業

  (一)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選育

  (二)優勢農作物及果蔬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組裝

  (三)高產田可持續利用與中低產田生產力提升及均衡增產技術

  (四)農業生態工程構建與水土資源高效利用技術

  (五)新型節水農業關鍵技術

  (六)畜禽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選育

  (七)特色水產品種選育與安全養殖技術

  (八)動物疾病防控與動物用疫苗及藥物

  (九)循環經濟模式集約化養殖技術

  (十)農林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十一)現代農業裝備及精準農業關鍵技術

  (十二)農產品及食品精深加工技術

  (十三)農產品及食品安全控制與檢測關鍵技術

  (十四)生物反應器與高效微生物產品

  (十五)農業防災減災技術與預警系統

  七、民生科技

  (一)重大疾病病因及流行機制研究

  (二)人口優生技術

  (三)黑龍江省生態系統固碳減排與碳匯建設技術

  (四)農村面源污染對水體污染的源解析與控制技術

  (五)城市污水高效脫氮除磷新工藝與新技術

  (六)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關鍵技術

  (七)森林火災監測預警和安全撲救技術

  (八)煤礦動力災害的檢測預報和治理技術

  (九)黑龍江省界江、界湖水污染防治與水質安全保障技術

  (十)三江平原退化濕地修復技術

  (十一)黑龍江省鹽堿地治理與利用技術

  (十二)土壤重金屬與農藥殘留污染的修復技術

  (十三)城區、礦區、化工區飲水安全檢測及預警技術

  (十四)藥品標準及其安全檢測關鍵技術

  (十五)重大自然災害預測預報技術和應急救災重大裝備研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激烈床震gif动态图免费| 熟妇与小伙子matur老熟妇e |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好爽…又高潮了十分钟试看| 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 |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 日本爽爽爽爽爽爽在线观看免|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pp | 性猛交ⅹxxx富婆视频| 国产真人作爱免费视频道歉| 国产自产21区丝袜| www国产内插视频|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 黄色a级国产免费大片|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国产清纯白嫩初高生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蜜臀性色av免费|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性饥渴艳妇性色生活片在线播放 |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202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天天爽天天爽天天爽| 中文在线а天堂中文在线新版| 美丽的熟妇中文字幕|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