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應轉向政策與市場雙驅動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2-04 點擊:次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40471輛,銷售331092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產銷量穩居全球第一。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陳清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看到中國的電動汽車取得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成績背后的隱患”。我國的電動汽車市場還是一個高度依賴政策的市場,但隨著國家激勵政策開始出現退坡,“未來應該逐漸由政策性市場向政策+市場雙驅動的方向轉變”。
陳清泰認為,巨大的產銷數字背后,是我國電動車技術的進步,電動汽車基礎技術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30多萬輛汽車如果能夠賣出去,用戶能夠去接受,表明我們的技術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具備了相當的基礎條件”,陳清泰認為,目前全社會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在提升,這也為電動汽車后續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無論是從產業發展、激發用戶、基礎設施的完善、商業模式的開拓等方面,國家都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新能源汽車推進政策體系已經比較完善和全面,而且力度空前,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產生了很強的激勵作用。”陳清泰指出,國家政策對于電動汽車市場的助力很大。
但陳清泰也指出,目前中國電動汽車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電動汽車技術還沒有達到和主流燃油車相抗衡的地步,我國的電動汽車生產企業在輕量化、智能化等方面還沒有取得很大進展。同時,產銷的快速增長也給行業發展帶來一定的隱患。“當產業快速發展的時候,很容易把生產企業的主要資源吸引到產能擴張,從而忽略了繼續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
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還是一個高度依賴政策型的市場,但這種傾向將逐步發生改變。為了鼓勵更多市場選擇和市場行為,國家對電動汽車產業的激勵補貼政策也開始出現“退坡”。陳清泰認為,這一“退坡”是非常正確的。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應該逐漸由政策性市場變成政策和市場雙驅動。
在市場導向下,會不斷有一些新的廠家試圖加入電動汽車市場。對此,陳清泰認為,政府應該進一步放開電動汽車生產的門檻,盡管這些新加入者可能動機不同,但他們最大的作用在于分散了行業試錯成本,從而更好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但為了避免短期投機行為,政府也需要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懲罰假冒偽劣和粗制濫造,規范整個市場。
目前,電動汽車的發展還存在地方保護的問題。陳清泰認為,在市場規模比較小的時候,想要使有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必須有一個開放的市場,而地方保護帶來的結果就是有競爭力的企業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國家要采取措施解決地方保護的問題。
“雖然目前我國電動汽車與主流的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有很多不足,但是在某些細分市場,電動車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可以把當前電動技術能夠支撐,靠市場化運作起來的那些產品和商業模式放開,讓這一部分細分市場依托市場自己走出來,這可能成為電動車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條道路。”陳清泰最后表示。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