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中國制造2025》解讀之:推動電力裝備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5-16 點擊:

  電力裝備是實現能源安全穩定供給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包括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配電設備等。
  
  一、主要成就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近10年來,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了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
  
  (一)電力裝備產量穩居世界首位

  
  自2006年開始,我國發電設備年產量連續9年超過1億千瓦,占全球發電設備產量的50%以上;截止2014年底,我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為13.6億千瓦,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自2008年開始,變壓器年產量連續7年超過10億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為57.8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力裝備制造大國。2014年,電力裝備制造業實現的工業總產值超過5萬億,主營業務收入5.33萬億元,實現利潤3112億元,進出口總額1649億美元。
  
  (二)電力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發電成套裝備、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裝備、智能電網用成套裝備等為代表的電力裝備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具有標志性的重大技術裝備及產品包括:
  
  發電設備:1000兆瓦級超超臨界火電機組、700兆瓦及以上水電機組、1000兆瓦級核電機組等;300兆瓦 F級重型燃氣輪機。
  
  輸變電設備: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成套設備、±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成套設備、智能電網用輸變電成套設備。
  
  關鍵核心零部件: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和大型核電機組用安全閥、大型發電機組用保護斷路器、5英寸7200伏/3000安、6英寸8500伏/4000~4750安電控晶閘管、5英寸7500伏/3125安光控晶閘管、±80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直流輸電換流閥。
  
  (三)電力裝備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能力顯著增強
  
  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成功研制出一批適合我國國情、國際領先的電力裝備,并已先后應用于河南沁北600兆瓦超臨界火電工程、浙江玉環10000兆瓦超超臨界火電工程、寧夏靈武1000兆瓦超超臨界空冷火電工程、四川白馬超超臨界循環硫化床工程、三峽水電工程、溪洛渡水電工程、向家壩水電工程、嶺澳二期核電工程、三門核電工程、官廳—蘭州東±75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云南—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一批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有力地確保了國家“西電東送”能源戰略的順利實施。
  
  二、面臨的形勢
  
  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總體復蘇態勢疲弱。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因此,科學分析和認識電力裝備面臨的發展形勢,對于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一)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面臨上下雙重壓力,電力裝備制造業需要完成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避免重復建設和同質化、低水平擴張,化解淘汰過剩及落后產能,推進提質增效;堅持提高產品品質和品牌形象,大力實施產品質量控制、質量信用評價與品牌推進戰略,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價值;堅持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商業模式,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內部挖潛,縮短產品升級換代周期,努力提高企業競爭力,走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二)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向智能化轉變

  
  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蓄勢待發,智能制造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轉變的重要方向。德國發布“工業4.0”計劃,將通過互聯網、高科技、大數據、虛擬制造信息技術與實體制造技術融合,實現智能制造。美國先后發布了《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制造業促進法案》、《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主要支持清潔能源、下一代機器人、3D打印、新材料、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意在搶占新一輪產業革命主導權。歐盟將啟動“火花”計劃,到2020年將投入28億歐元用于研發民用機器人,涉及制造業、農業、醫療、交通運輸、安全等各領域,有望為歐洲創造24萬個就業崗位,為增強歐洲工業競爭力插上新翅膀。
  
  要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關鍵是要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在新能源、能源互聯網、智慧城市、電動汽車、儲能等新興領域,整合資源,集中攻關,力爭取得關鍵領域的實質性突破。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的作用,搭建產業基礎技術平臺,持續推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零部件、共性基礎技術、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的研發應用。
  
  (三)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向綠色低碳轉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長方式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要求能源生產必須走綠色低碳路線,而電力供應緩和的局面則為這一轉型提供了機遇和可能,推動火電“近零排放”、安全穩妥發展核電、加大可再生能源占比成為當今能源生產和利用的最主要方向,相關電力裝備具有較大的需求空間。
  
  為解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日益嚴重的霧霾問題,2014年5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的通知》中明確表示,將推動重點地區12條能源輸電通道建設。2014年9月,發改委、環保部、能源局聯合印發《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要求燃煤電廠需達到燃機排放水平。201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計劃增加,將涉及電力、清潔能源等領域一批重大工程項目,為重點解決清潔能源電力輸送,國家電網公司預計開工“六交八直”共計14條特高壓線路,建成50座新一代智能化變電站。
  
  (四)制造大國向強國轉變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正處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階段,但存在著基礎理論和材料研究不足、核心共性技術和核心工藝儲備不夠、土地和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資源和環境壓力不斷增大等問題,整體競爭力仍需要繼續提高,最大癥結主要是低端過剩,高端不足,優質增量缺乏。
  
  電力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要瞄準國際創新趨勢、特點進行自主創新;將優勢資源整合聚集到戰略目標上,力求在重點領域、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進行多種模式的創新,既可以在優勢領域進行原始創新,也可以對現有技術進行集成創新,還應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升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依托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提升自主設計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建設,發揮其在行業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加強新興領域標準體系建設,爭取國際標準話語權;加快創新人才和技能人才培養,推進管理創新,提升競爭軟實力。
  
  (五)“一帶一路”的戰略總體布局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要加快實施“走出去”

  
  我國正在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隨著“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我國將通過合作投資推動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方面的合作將立足于能源項目、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等領域,電力裝備可能以整套設備甚至工程總承包、項目運營的形式出口,未來電力設備海外市場空間廣闊。
  
  經過多年發展,電力裝備制造業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加工制造能力強,價格優勢明顯。我國已經在大型發電機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電、輸變電設備的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相差無幾,部分產品已經達到或超過國際領先水平。“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將為電力裝備制造業提供很大機遇和市場空間,同時也是化解國內電力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
  
  三、重點方向
  
  (一)發展目標

  
  到2020年,電力裝備技術水平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掌握國際標準制修訂話語權;構建涵蓋煤、水、氣、核、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在內的多元電力供給裝備研發制造體系,自主化率達到90%;輸變電成套裝備全面滿足國內電網建設需要,自主化率達到95%。
  
  到2025年,具備持續創新能力,完善產業配套,形成完整的研發、設計、制造、試驗檢測和認證體系。大型火電、水電、核電等成套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及儲能裝置市場占有率超過80%。輸變電成套裝備100%實現智能化,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自主化率達到85%。
  
  (二)發展重點
  
  1.火電裝備。掌握煤電機組環保升級改造技術,提高機組能源轉換效率,實現煤電機組超凈排放。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工程總承包,帶動火電成套裝備走出去,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重點發展:1000兆瓦超超臨界超凈排放煤電機組(含二次再熱)、600兆瓦及以上超(超)臨界燃用新疆準東煤鍋爐、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高水分褐煤取水煤電機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機、400兆瓦級G/H級重型燃機、大型火電機組控制系統等。
  
  2.核電裝備。實施核電裝備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專項,建立完善的核電裝備自主化產業體系,核電裝備安全性和先進性滿足國際標準最高要求。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工程總承包,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機組批量出口能力。重點發展:CAP1400核電成套裝備,華龍一號核電成套裝備,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釷基熔鹽堆核電機組。
  
  3.可再生能源裝備。實施智能電網成套裝備創新專項,實現大容量儲能裝置自主化,大容量儲能技術及兆瓦級儲能裝置滿足電網調峰需要,解決可再生能源并網瓶頸。風電、光伏發電、小水電、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應用形成較大規模,滿足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需要。全面掌握700兆瓦及以上大型水電機組設計和制造技術。加快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步伐,加快水電成套裝備走出去。重點發展:1000兆瓦等級超大容量水電機組、700米及以上超高水頭沖擊式水輪機組、40兆瓦及700米水頭及以上抽水蓄能機組、15兆瓦及以上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高效太陽能發電設備、5兆瓦及以上風力發電設備、兆瓦級先進大容量儲能裝置等。
  
  4.輸變電成套裝備。全面掌握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成套裝備設計和制造技術,提升輸變電成套裝備技術水平,新型高溫超導輸變電設備實現工程應用。實施變壓器等電力裝備能效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電力裝備能源轉換效率。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工程總承包,帶動輸變電成套裝備走出去,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重點發展: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成套裝備、±800千伏及以上特高壓直流輸電成套裝備、±200千伏及以上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及成套裝置、智能電網用輸變電設備和用戶端設備、綠色環保型高效輸變電設備、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高溫超導材料及高溫超導輸變電設備等。
  
  5、關鍵零部件、材料及配套體系著力突破阻礙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瓶頸問題,開展電力裝備用關鍵零部件、材料自主研發并實現工程應用,加快電力裝備試驗驗證平臺建設,切實增強電力裝備制造業持續創新能力。建立300兆瓦及以上重型燃氣輪機設計、研發和試驗驗證體系,突破燃氣輪機高溫葉片等關鍵制造工藝;開展輸變電成套裝備可靠性和特殊環境適應性研究,形成完善標準、試驗、檢測和認證體系;建立大容量電力電子成套裝置等試驗驗證平臺,國產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滿足國內輸變電設備需要。重點發展:重型燃氣輪機壓氣機、高溫部件及控制裝置;大型核電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冷卻劑主泵、控制棒驅動機構、堆內構件,大型核電汽輪機焊接(整鍛)轉子,2000mm等級末級長葉片,大型半速汽輪發電機轉子。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釷基熔鹽堆核島關鍵主設備;1000MW等級空冷機組先進、高效、低成本空冷系統;超超臨界煤電機組用三類閥門;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發電電動機,可變速水泵水輪機轉輪,調速系統,交流勵磁及控制保護系統,太陽能大型高效吸熱、儲換熱主設備及控制系統;太陽能大型高效吸熱、儲換熱主設備及控制系統;生物質能和垃圾發電氣化裝置;大容量發電機保護斷路器;智能輸變電設備用智能組件;高電壓大電流真空滅弧室;高壓直流輸電用套管;金屬薄膜直流電容器;柔性直流輸電用高壓高功率IGBT模塊;變壓器出現裝置;絕緣材料與電工合金。
  
  四、政策建議
  
  (一)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利用轉制研究院所和用戶已經建成實驗室的基礎,加強共性技術研發。搭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打破目前存在的技術不能共享,各企業獨自為戰的局面,實現資源和成果共享。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國家已有專項計劃加大對電力裝備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完善產業布局的步伐

  
  根據電力裝備上下游配套關系,加快結構調整、企業聯合和產業重組,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塑造產業集群優勢,實現科研、設計、制造、成套服務、金融和工程施工一體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和大型企業集團。
  
  (三)完善相應財稅政策

  
  加快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完善出口退稅政策,適當提高部分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出口信貸資金投放,支持國內企業承攬國外重大工程,帶動成套設備和施工機械出口。完善節能環保產品補貼政策,對購買高效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的終端用戶給予補貼,并適當延伸高效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的制造企業。建議國家的財稅等相關政策向裝備制造業傾斜,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出臺有利于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相關財稅政策。
  
  (四)積極擴大國際交流、培育國際化品牌
  
  在滿足重大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的基礎上,加強與國外企業合作,充分發揮國外、國內兩種資源優勢,實現“借船出海”,借鑒和利用跨國公司成熟的銷售渠道和經營模式,憑借國內企業的優勢,形成利益共同體,擴大“走出去”的途徑,并逐步在國際上形成中國品牌,提高國際競爭力。


《中國制造2025》解讀之:推動電力裝備發展



 

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中國制造2025》解讀之:推動電力裝備發展

2016-05-16 來源:未知 點擊:

  電力裝備是實現能源安全穩定供給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包括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配電設備等。
  
  一、主要成就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近10年來,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了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
  
  (一)電力裝備產量穩居世界首位

  
  自2006年開始,我國發電設備年產量連續9年超過1億千瓦,占全球發電設備產量的50%以上;截止2014年底,我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為13.6億千瓦,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自2008年開始,變壓器年產量連續7年超過10億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為57.8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力裝備制造大國。2014年,電力裝備制造業實現的工業總產值超過5萬億,主營業務收入5.33萬億元,實現利潤3112億元,進出口總額1649億美元。
  
  (二)電力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發電成套裝備、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裝備、智能電網用成套裝備等為代表的電力裝備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具有標志性的重大技術裝備及產品包括:
  
  發電設備:1000兆瓦級超超臨界火電機組、700兆瓦及以上水電機組、1000兆瓦級核電機組等;300兆瓦 F級重型燃氣輪機。
  
  輸變電設備: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成套設備、±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成套設備、智能電網用輸變電成套設備。
  
  關鍵核心零部件: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和大型核電機組用安全閥、大型發電機組用保護斷路器、5英寸7200伏/3000安、6英寸8500伏/4000~4750安電控晶閘管、5英寸7500伏/3125安光控晶閘管、±80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直流輸電換流閥。
  
  (三)電力裝備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能力顯著增強
  
  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成功研制出一批適合我國國情、國際領先的電力裝備,并已先后應用于河南沁北600兆瓦超臨界火電工程、浙江玉環10000兆瓦超超臨界火電工程、寧夏靈武1000兆瓦超超臨界空冷火電工程、四川白馬超超臨界循環硫化床工程、三峽水電工程、溪洛渡水電工程、向家壩水電工程、嶺澳二期核電工程、三門核電工程、官廳—蘭州東±75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云南—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一批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有力地確保了國家“西電東送”能源戰略的順利實施。
  
  二、面臨的形勢
  
  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總體復蘇態勢疲弱。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因此,科學分析和認識電力裝備面臨的發展形勢,對于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一)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面臨上下雙重壓力,電力裝備制造業需要完成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避免重復建設和同質化、低水平擴張,化解淘汰過剩及落后產能,推進提質增效;堅持提高產品品質和品牌形象,大力實施產品質量控制、質量信用評價與品牌推進戰略,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價值;堅持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商業模式,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內部挖潛,縮短產品升級換代周期,努力提高企業競爭力,走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二)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向智能化轉變

  
  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蓄勢待發,智能制造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轉變的重要方向。德國發布“工業4.0”計劃,將通過互聯網、高科技、大數據、虛擬制造信息技術與實體制造技術融合,實現智能制造。美國先后發布了《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制造業促進法案》、《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主要支持清潔能源、下一代機器人、3D打印、新材料、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意在搶占新一輪產業革命主導權。歐盟將啟動“火花”計劃,到2020年將投入28億歐元用于研發民用機器人,涉及制造業、農業、醫療、交通運輸、安全等各領域,有望為歐洲創造24萬個就業崗位,為增強歐洲工業競爭力插上新翅膀。
  
  要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關鍵是要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在新能源、能源互聯網、智慧城市、電動汽車、儲能等新興領域,整合資源,集中攻關,力爭取得關鍵領域的實質性突破。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的作用,搭建產業基礎技術平臺,持續推動重點領域、關鍵核心零部件、共性基礎技術、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的研發應用。
  
  (三)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向綠色低碳轉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長方式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要求能源生產必須走綠色低碳路線,而電力供應緩和的局面則為這一轉型提供了機遇和可能,推動火電“近零排放”、安全穩妥發展核電、加大可再生能源占比成為當今能源生產和利用的最主要方向,相關電力裝備具有較大的需求空間。
  
  為解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日益嚴重的霧霾問題,2014年5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的通知》中明確表示,將推動重點地區12條能源輸電通道建設。2014年9月,發改委、環保部、能源局聯合印發《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要求燃煤電廠需達到燃機排放水平。201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計劃增加,將涉及電力、清潔能源等領域一批重大工程項目,為重點解決清潔能源電力輸送,國家電網公司預計開工“六交八直”共計14條特高壓線路,建成50座新一代智能化變電站。
  
  (四)制造大國向強國轉變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正處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階段,但存在著基礎理論和材料研究不足、核心共性技術和核心工藝儲備不夠、土地和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資源和環境壓力不斷增大等問題,整體競爭力仍需要繼續提高,最大癥結主要是低端過剩,高端不足,優質增量缺乏。
  
  電力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要瞄準國際創新趨勢、特點進行自主創新;將優勢資源整合聚集到戰略目標上,力求在重點領域、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進行多種模式的創新,既可以在優勢領域進行原始創新,也可以對現有技術進行集成創新,還應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升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依托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提升自主設計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建設,發揮其在行業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加強新興領域標準體系建設,爭取國際標準話語權;加快創新人才和技能人才培養,推進管理創新,提升競爭軟實力。
  
  (五)“一帶一路”的戰略總體布局要求電力裝備制造業必須要加快實施“走出去”

  
  我國正在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隨著“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我國將通過合作投資推動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方面的合作將立足于能源項目、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等領域,電力裝備可能以整套設備甚至工程總承包、項目運營的形式出口,未來電力設備海外市場空間廣闊。
  
  經過多年發展,電力裝備制造業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加工制造能力強,價格優勢明顯。我國已經在大型發電機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電、輸變電設備的技術水平與國際水平相差無幾,部分產品已經達到或超過國際領先水平。“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將為電力裝備制造業提供很大機遇和市場空間,同時也是化解國內電力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
  
  三、重點方向
  
  (一)發展目標

  
  到2020年,電力裝備技術水平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掌握國際標準制修訂話語權;構建涵蓋煤、水、氣、核、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在內的多元電力供給裝備研發制造體系,自主化率達到90%;輸變電成套裝備全面滿足國內電網建設需要,自主化率達到95%。
  
  到2025年,具備持續創新能力,完善產業配套,形成完整的研發、設計、制造、試驗檢測和認證體系。大型火電、水電、核電等成套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及儲能裝置市場占有率超過80%。輸變電成套裝備100%實現智能化,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自主化率達到85%。
  
  (二)發展重點
  
  1.火電裝備。掌握煤電機組環保升級改造技術,提高機組能源轉換效率,實現煤電機組超凈排放。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工程總承包,帶動火電成套裝備走出去,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重點發展:1000兆瓦超超臨界超凈排放煤電機組(含二次再熱)、600兆瓦及以上超(超)臨界燃用新疆準東煤鍋爐、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高水分褐煤取水煤電機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機、400兆瓦級G/H級重型燃機、大型火電機組控制系統等。
  
  2.核電裝備。實施核電裝備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專項,建立完善的核電裝備自主化產業體系,核電裝備安全性和先進性滿足國際標準最高要求。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工程總承包,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機組批量出口能力。重點發展:CAP1400核電成套裝備,華龍一號核電成套裝備,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釷基熔鹽堆核電機組。
  
  3.可再生能源裝備。實施智能電網成套裝備創新專項,實現大容量儲能裝置自主化,大容量儲能技術及兆瓦級儲能裝置滿足電網調峰需要,解決可再生能源并網瓶頸。風電、光伏發電、小水電、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應用形成較大規模,滿足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需要。全面掌握700兆瓦及以上大型水電機組設計和制造技術。加快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步伐,加快水電成套裝備走出去。重點發展:1000兆瓦等級超大容量水電機組、700米及以上超高水頭沖擊式水輪機組、40兆瓦及700米水頭及以上抽水蓄能機組、15兆瓦及以上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高效太陽能發電設備、5兆瓦及以上風力發電設備、兆瓦級先進大容量儲能裝置等。
  
  4.輸變電成套裝備。全面掌握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成套裝備設計和制造技術,提升輸變電成套裝備技術水平,新型高溫超導輸變電設備實現工程應用。實施變壓器等電力裝備能效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電力裝備能源轉換效率。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工程總承包,帶動輸變電成套裝備走出去,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重點發展: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成套裝備、±800千伏及以上特高壓直流輸電成套裝備、±200千伏及以上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及成套裝置、智能電網用輸變電設備和用戶端設備、綠色環保型高效輸變電設備、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高溫超導材料及高溫超導輸變電設備等。
  
  5、關鍵零部件、材料及配套體系著力突破阻礙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瓶頸問題,開展電力裝備用關鍵零部件、材料自主研發并實現工程應用,加快電力裝備試驗驗證平臺建設,切實增強電力裝備制造業持續創新能力。建立300兆瓦及以上重型燃氣輪機設計、研發和試驗驗證體系,突破燃氣輪機高溫葉片等關鍵制造工藝;開展輸變電成套裝備可靠性和特殊環境適應性研究,形成完善標準、試驗、檢測和認證體系;建立大容量電力電子成套裝置等試驗驗證平臺,國產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滿足國內輸變電設備需要。重點發展:重型燃氣輪機壓氣機、高溫部件及控制裝置;大型核電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冷卻劑主泵、控制棒驅動機構、堆內構件,大型核電汽輪機焊接(整鍛)轉子,2000mm等級末級長葉片,大型半速汽輪發電機轉子。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釷基熔鹽堆核島關鍵主設備;1000MW等級空冷機組先進、高效、低成本空冷系統;超超臨界煤電機組用三類閥門;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發電電動機,可變速水泵水輪機轉輪,調速系統,交流勵磁及控制保護系統,太陽能大型高效吸熱、儲換熱主設備及控制系統;太陽能大型高效吸熱、儲換熱主設備及控制系統;生物質能和垃圾發電氣化裝置;大容量發電機保護斷路器;智能輸變電設備用智能組件;高電壓大電流真空滅弧室;高壓直流輸電用套管;金屬薄膜直流電容器;柔性直流輸電用高壓高功率IGBT模塊;變壓器出現裝置;絕緣材料與電工合金。
  
  四、政策建議
  
  (一)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利用轉制研究院所和用戶已經建成實驗室的基礎,加強共性技術研發。搭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打破目前存在的技術不能共享,各企業獨自為戰的局面,實現資源和成果共享。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國家已有專項計劃加大對電力裝備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完善產業布局的步伐

  
  根據電力裝備上下游配套關系,加快結構調整、企業聯合和產業重組,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塑造產業集群優勢,實現科研、設計、制造、成套服務、金融和工程施工一體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和大型企業集團。
  
  (三)完善相應財稅政策

  
  加快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完善出口退稅政策,適當提高部分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出口信貸資金投放,支持國內企業承攬國外重大工程,帶動成套設備和施工機械出口。完善節能環保產品補貼政策,對購買高效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的終端用戶給予補貼,并適當延伸高效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的制造企業。建議國家的財稅等相關政策向裝備制造業傾斜,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出臺有利于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相關財稅政策。
  
  (四)積極擴大國際交流、培育國際化品牌
  
  在滿足重大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的基礎上,加強與國外企業合作,充分發揮國外、國內兩種資源優勢,實現“借船出海”,借鑒和利用跨國公司成熟的銷售渠道和經營模式,憑借國內企業的優勢,形成利益共同體,擴大“走出去”的途徑,并逐步在國際上形成中國品牌,提高國際競爭力。


《中國制造2025》解讀之:推動電力裝備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国产丰满美女a级毛片|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亚洲|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成人网| 人妻av中文系列| 中文在线а√天堂官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女人夜夜春高潮爽a∨片| 成人免费毛片内射美女-百度| 无码专区丰满人妻斩六十路| 又硬又粗又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台湾成人娱乐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让韩| 熟女无套内射线观56|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春色校园亚洲综合小说| 欧洲美女黑人粗性暴交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超碰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欧美xxxxx做受vr|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 少妇一边呻吟一边说使劲视频|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成 人 h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扒开她的内裤把她摸出水口述| 两女女百合互慰av赤裸无遮挡| 岳把腿扒开让我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