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園區產業發展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6-07 點擊:次
科技部聯合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銀行等部門,啟動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產業園區發展經歷了試點建設(2001年至2005年)、全面推進(2006年至2011年)、創新發展(2012年至今)3個階段。截至2017年底,已批準建設了246個國家級園區,基本覆蓋了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顯著的園區發展格局。
按照建設和運營主體的差異,我國農業科技園區形成了政府主導型(占87.0%)、企業主導型(占9.7%)、科研單位主導型(占3.3%)3種模式。近年來,園區基于自身發展模式和區域特色等,為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在功能定位、規劃布局上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政府主導型園區向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產城產鎮產村融合的楊凌模式發展,其他兩類園區分別向科技服務和成果應用方向發展。
未來,我國的農業科技園區將向哪些方面發展?《規劃》制定的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構建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引領,以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為基礎的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到2025年,把園區建設成為農業科技成果培育與轉移轉化的創新高地,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其服務業集聚的核心載體,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陣地,產城鎮村融合發展與農村綜合改革的示范典型。
《規劃》還提出了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完成六大重點任務。
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機制創新。通過“后補助”等方式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深入推進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加快落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完善政策、金融、社會資本等多元投入機制,著力優化投入結構,創新使用方式,提升支農效能,通過創新驅動將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
集聚優勢科教資源,提升創新服務能力。引導科技、信息、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向園區高度集聚;吸引匯聚農業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等科教資源,在園區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構,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人員創業平臺、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
培育科技創新主體,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成長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形成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群,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特色鮮明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突出“高”“新”特征,強化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使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形成現代農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新業態。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高園區雙創能力。按照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聚集一批農業領域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農業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鼓勵大學生、企業主、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自主創新創業,使各類“雙創”主體成為推動農業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鼓勵差異化發展,完善園區建設模式。按照“一園區一主導產業”,打造具有品牌優勢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建設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發展中心,形成區域優勢主導產業,探索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特色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推進園區融合發展。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探索“園城一體”“園鎮一體”“園村一體”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打造“一園一品”“一園一景”“一園一韻”,建設宜業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帶動鄉村振興。
按照這個規劃深入實施,我國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將為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新型模式和示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