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規劃,須緊密結合新時代發展需求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4-08 點擊:次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產業規劃的理論、方法和實踐,必須順應新時代的變化。與城市規劃、土地規劃、環境規劃等不同,產業規劃更多是一種非法定規劃,更多強調的是戰略性、操作性和實用性,滿足地方政府、開發區、產業園區以及產業地產企業的現實需求,指導產業發展、招商及運營。過去的產業規劃,在方法上更加強調本地基礎和比較優勢,強調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案例借鑒,強調產業轉移和產業鏈補足,強調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這就導致了許多產業規劃要么難以適應新的形勢變化;要么路徑趨于平庸,缺乏前瞻性,屬于不用看都知道怎么干的類型。再加上產業規劃的非法定性,如果說城市規劃經常被詬病“規劃規劃,墻上掛掛”,有的時候產業規劃甚至連掛都懶得掛。然而在新時代,中國經濟的產業發展邏輯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高質量發展取代高速增長成為新的時代發展命題,中國經濟無論從規模、速度還是創新能力上,都與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許多新興的產業,國際上根本沒有過,這就導致基本上沒法找到案例進行借鑒;而很多的龍頭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在新一輪國際產業創新潮流中,正處于衰退甚至倒閉的邊緣,這就使得原來中國產業,尤其是內地某些園區依托龍頭企業擴張的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未來的產業規劃,必須緊密結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做出好用、管用、實用的規劃。
新時代的產業邏輯
未來產業規劃,須緊密結合新時代發展需求
1、突破與革命
對于產業規劃而言,選擇創新和前瞻產業面臨著兩難的抉擇。一方面,聚焦這些新興產業領域,能夠獲得國家和上級政府在政策、土地以及金融等多方面支持,贏得未來;一方面,這些領域屬于高精尖領域,對于許多地方,尤其是非沿海發達地區城市,無論在企業選擇、人才基礎乃至產品推廣都面臨前所未有的難度。
2、共享與融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一表述更加強調產業融合發展的思想。所以這幾年產業發展的重點,逐步從食品、服裝、家電、汽車、住宅為核心的個人消費品市場,轉向以高端交通設備、智慧市政設施、國防安全設備等為核心的公共品領域。而在個人消費品市場上,也出現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以及公共租賃房等以共享為主的新產品形態。這就意味著,未來的產業規劃中,一方面對于新建個人產品;在某一城市或區域完全建立自給自足的產業鏈配套思路已經不適用了,而更應該針對這些領域突出生產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爆款優勢產品或零部件,打造模塊化產業集群。
3、區域與全球
十九大以后,國家多次提到未來的城市格局是以都市圈為基礎。目前,密集的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圈的發展口號。但是,從國家都市圈里來看,會發現沿海三大成熟型都市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內地發展型都市圈之間的發展還是有很大區別。
5、生態與人文
新時代是生態文明引領的新時代,意味著“生態”+“人文”正成為這個時代新的發展特征,即使是產業發展,也必須以這兩者為前提。
新時代的產業規劃理念
未來產業規劃,須緊密結合新時代發展需求
1、戰略
未來中國核心的產業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而這一類產業的培育周期都非常長,且人才和科研顯著集中于沿海發達地區,尤其是北上廣深杭。那對于中國絕大部分城市需要怎么做呢。
在新的產業形勢下,一方面企業擴張的需求和速度在放緩,第二國家對于債務融資控制更為嚴格。這時候的核心應該是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前沿產業和企業進行布局,通過持續不斷的政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投入,獲得回報。其實,在這個階段,政策沒那么重要,金融也沒那么重要。無論對于政府、園區還是產業地產開發商而言,最重要的是,需要一顆不浮躁,安于等待,堅持不懈的強大心臟堅持5年,10年,甚至20年。
2、區位
規劃最看重的要素之一就是區位優勢,然而未來產業發展爭奪的主戰場將不僅僅是有形的自然地理世界,更重要的是無形的網絡世界。
3、產業
在未來的產業規劃中,“數字經濟”無疑將成為產業規劃的最核心內容之一。一方面在需要通過內部的產業物聯網和外部產業互聯網,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園區服務、生產管理、研發創新、產業金融、供應鏈服務、產品營銷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將一切生產活動變成數據,實現“產業數字化”;一方面在傳統制造業、服務業之外,依據自身條件大力培育數字資源制造、數字創意等基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新產業類型,強化對于已有數據的分析和利用,實現“數字產業化”。
4、動力
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在新的時代里,尤其是創新型產業領域,無疑人才成為體現競爭力最核心的要素,也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內容。
5、環境
以往的產業規劃和發展完全以無視環境為代價,這當然有失偏頗,也是對中國幾十年來的產業發展的一種非理性評價。但無疑,過去的環境是以環保的最底線為前提,就是滿足環保的最基礎要求,甚至在缺失監管的情況下有意無意去挑戰和突破底線,因此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而在生態文明時代的產業規劃和建設中,一方面要看到,環境產業本身所蘊含的巨大產業機會和能量;另一方面需要將城市及產業園區環境本身,作為吸引企業、吸引投資、吸引人才的重要舉措。
6、制度
隨著國家大部制改革的進行,“多規合一”也將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這也是擺脫傳統產業規劃無用論的重要手段。實際上,如果產業規劃不能與城市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相融合,產業規劃就將成為無水之源,根本無法落地;而產業規劃如果不能轉換成發改委系統的具體建設項目,產業規劃根本就無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