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產業規劃布局及產業策略研究
園區產業規劃布局及產業策略研究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7-26 點擊:次
『 田園綜合體的多元產業融合 』
田園綜合體包括農業、文旅、旅居(地產)三個產業。
它強調要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農民能夠充分參與并從中受益;在產業內容上是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三個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在這三個大的產業基礎上進行功能和業態上的細分,可以分為四個產業:核心產業、支撐產業、配套產業、衍生產業。
核心產業:
以特色農產品和園區為載體的農業生產和農業休閑活動;
支撐產業:
直接支持休閑農產品的研發、加工、推介和促銷的企業群及金融、媒體等企業;
配套產業:
為創意農業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的產業群,如旅游、餐飲、酒吧、娛樂、培訓、田園地產等;
衍生產業:
以特色農產品和文化創意成果為要素投入的其他產業群。
『 田園綜合體的選址要點 』
田園綜合體是多元產業的融合,也就決定了其多元的特點,對于其選址,也需要綜合考慮,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1、良好的自然條件:
開發地的自然生態條件要優良,有山、有水、有田,或者兼具其中之二,簡言之,自然環境要極致。有山、有水是要求好的環境氛圍,便于旅游活動的展開;有田是提供農業生產及農業休閑活動的場所。
2、優越的基礎設施:
開發地要有便捷的交通,較好的通達性,完備的環衛、電力等基礎設施,滿足消費者的度假需求以及休閑農產的生產、研發、銷售。
3、較好的經濟條件:
開發地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利于休閑農業企業的引進,同時使得當地居民更好更多的參與旅游開發過程,最大化的實現農旅帶動效應。
4、其他應考慮因素:
如好的交通區位、巨大的田園鄉村旅游消費市場;開發地居民優良的素養、精神風貌及服務意識等等,都有利于農業生產、農業休閑、農業創意、田園休閑度假等項目業態的加載。
『 田園綜合體的規劃布局 』
(一)規劃布局要點
1、創新性
首先,田園綜合體包含多元產業,規劃要創新性的滿足各個產業的功能要求,讓各個產業在規劃布局中合理展開;
其次,要從田園旅游者的消費需求出發,創新合理的布局各個功能片區,以滿足日益更新的市場需求。
2、主題性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對于田園綜合體亦然,其規劃要考慮布局的文化性、主題性;可以從生態、地域文化、風俗民情、地方特色節慶中找尋文化的主題。在文化引領下的規劃布局,更能迎合市場及時代的需求。
3、生態性
任何的旅游開發都離不開生態的基底,生態為先的規劃理念也是田園綜合體規劃要著重考慮的要點之一。
4、特色性
田園綜合體落地在某一個地方,必須要與當地的特色相結合,地方特色性是區別于其他同類型項目業態的最大競爭力。
(二)規劃布局手法
1、產業構成上的規劃布局
由于產業的多元性,對于其規劃布局的也要針對不同的產業性質及功能需求進行各產業片區的規劃布局:
農業產業片區:
農業產業片區是大的田園景觀背景區,也是展開農業耕作、農業休閑的承載區。規劃布局要做到三件事:
一是要滿足現代農業生產型產業園的功能要求;
二是要預留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的活動空間;
三是要配備CSA(社區支持農業)的菜園(菜田)空間。
文旅產業片區:
文旅產業片區要考慮功能配搭、規模配搭、空間配搭,以多樣的業態規劃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加載豐富的文化生活內容,打造符合自然生態型的旅游產品以及度假產品的組合。
地產及村舍片區:
尊重原有的村落風貌,打造村落肌理,近似于還原一個“本來”的村子,同時需要布局管理和服務區塊,構建完整的村舍服務功能。
2、功能片區上的規劃布局
基于田園綜合體多產業融合,可將其在布局上分為不同功能片區,每個片區的規劃布局手法會根據不同功能進行區分。
核心景觀片區——吸引人氣、提升財氣的核心田園空間
核心景觀片區的規劃布局要突出的景觀主題,規劃主體性景觀及特殊的游覽方式(線路、節點),給游客帶來深刻的印象。
依托觀賞型農田、名優瓜果園,觀賞苗木、花卉展示區,濕地風光區,山水風光區等自然景觀區,使游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田園風光和體會田園鄉村休閑農業的魅力。
創意農業休閑片區——滿足游客農業創意活動的休閑空間
創意農業片區的規劃要根據農業的創意活動方式,來規劃所需要的創意活動空間及設施;可以包括農家風情小筑(如莊園、別墅、木屋、傳統村居等)、鄉村節慶活動場所(特色商街、集市、主題演藝廣場等)、垂釣區等。
創意農業休閑片區是游人能夠深入體驗農業創意的特色生活空間,更深入的體驗鄉村風情活動,享受休閑創意農業帶來的生活樂趣。
農業生產片區——大田園農業生產空間
農業生產片區的規劃要有規模效應,能最大化的尊重場地肌理,滿足農作物四季種植的要求;盡量滿足機械化種植的需求;同時考慮機耕道的要求與四季產業的耕作規劃。
讓游人認識農業生產全過程,在參與農事活動中充分體驗農業生產的樂趣。還可以開展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科普教育示范、農業科技示范、市民/團體認種田等項目。
度假/居住片區——城鎮化得以實現的核心承載片區
度假/居住片區,是田園綜合體邁向城鎮化結構的重要支撐。通過產業融合與產業聚集,形成人員聚集,形成人口相對集中片區,以此建設居住組團,構建了城鎮化的核心基礎。
服務配套片區——城鎮化的主要功能支撐
服務于農業、休閑產業的金融、醫療、教育、商業等,統稱為產業配套。與此結合,服務于居住需求的居民,同樣需要金融、醫療、教育、商業等等公共服務,由此,形成了產城一體化的公共配套網絡。
『 田園綜合體的產業融合 』
沒有產業支撐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田園綜合體的產業內容,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三個于一體。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農民能夠充分參與并從中受益。可以分為四個產業:核心產業、支撐產業、配套產業、衍生產業。
核心產業:以特色農產品和園區為載體的農業生產和農業休閑活動;
支撐產業:直接支持休閑農產品的研發、加工、推介和促銷的企業群及金融、媒體等企業;
配套產業:為創意農業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的產業群,如旅游、餐飲、酒吧、娛樂、培訓、田園地產等;
衍生產業:以特色農產品和文化創意成果為要素投入的其他產業群。
有觀點認為,田園綜合體包括農業、文旅、地產三個產業,在這三個大的產業基礎上進行功能和業態上的細分。
『 田園綜合體貴在“綜合”? 』
1、首先田園綜合體必須“聚人氣”。依托觀賞型農田、瓜果園、觀賞苗木、花卉展示區、濕地風光區、水際風光區等等,使游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田園風光和農業魅力。
2、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例如休閑產業的商業、金融、教育、醫療等等,方便村民與游人的日常需求,形成經濟與環境一體的公共配套網絡配套設施。
3、打造綠色鄉村的生活空間,滿足游客需求:沿用古色古香的農家風情建筑,如小木屋、莊園別墅、傳統民居等作為游客歇息過夜的旅店,滿足游客對住的需求。在玩方面利用鄉村風情活動場所,如特色商街、主題演藝廣場、垂釣區等,使游人能夠深入農村特色的生活空間,體驗鄉村風情活動,享受休閑農業帶來的樂趣。
4、農事體驗。現代人很少有了解農事生產過程的,接觸過的就更少了。因此,通過設計農業生產的體驗項目,讓游客親身體驗農業生產的流程,增加顧客體驗感的同時,也給顧客在參與過程中收獲喜悅,收獲知識,還可以開展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科普教育示范、農業科技示范等項目。
『關于田園綜合體建設“七宜與七不宜” 』
旅游只是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切入點和內容之一,而不是全部內容。
重要的是,采用“旅游+”的思維和模式,以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等為基本依托,推動旅游與農業、林業、農產品加工、特色產品開發、文化、體育、康養等產業進行融合,使一二三產業在田園綜合體相互關聯、形成鏈條、融合發展,構建起一個多業并舉、有效增值的產業綜合體。
再有就是,田園綜合體建設涉及財政支農投入機制、農村金融創新、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設用地保障、經營模式創新等諸多領域,需要創新一種發展模式,有效解決相關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關于田園綜合體的內涵特點 』
1.是一個環境優美宜居的地方
這是綠色化價值取向的要求,是田園綜合體的第一特征和要義。只有優美宜居的環境,才能吸引人、留住人。
一個好的田園綜合體,就是要讓人回歸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這一點,應在規劃的有效指導和管控下,通過原汁原味的自然環境、富有個性的景觀布局、別具一格的建筑式樣、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等,去進行設計、建設和展現。
2.是一個文化根脈突出的地方
一個只有自然風光而缺乏人文氣息的地方,是難以吸引人的靈魂的。就像一個人一樣,如果只有外在的長相美而沒有精神的長相美,是令人難以信服的。
所以,建設田園綜合體,不僅要最大限度呈現所在區域的自然之美,也要深度挖掘所在區域的人文之美,從而形成兼具表里之美、給人雙重享受的地方。
為此,要在文化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對地方物質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傳說故事等進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在田園綜合體予以展示。
3.是一個休閑旅游度假的地方
從田園綜合體的服務功能來講,最直接、最基本的應當是觀光旅游。所以,必須從旅游的角度出發來打造田園綜合體,統籌考慮“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和需求,讓消費者到田園綜合體,有特色美食可吃、有鄉村民宿可住、有便捷交通可行、有優美景致去游、有土特產品可購、有好的項目去娛。
而且,要從旅游消費升級的需求出發,增加體驗性、休閑性的旅游設計,讓傳統的觀光旅游向新型的休閑度假旅游轉變。
4.是一個多業融合支撐的地方
應當說,旅游只是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切入點和非常重要的內容,而不是全部內容。要提高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含金量,保持田園綜合體發展的持續性,還需要在拓展和延伸產業鏈條上下功夫。
就是按照資源整合的理念,采用“旅游+”的思維和模式,以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等為基本依托,推動旅游與農業、林業、農產品加工、特色產品開發、文化、體育、康養等產業進行融合,使一二三產業在田園綜合體相互關聯、形成鏈條、融合發展,構建起一個多業并舉、有效增值的產業綜合體。
5.是一個創新發展模式的地方
田園綜合體建設涉及財政支農投入機制、農村金融創新、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設用地保障、經營模式創新等諸多領域,需要在規劃建設中既貫徹執行好上級的政策規定,也從實際出發進行先行先試。
所以,建設一個好的田園綜合體,也是發展模式的一種創新。通過試點示范的辦法,可以有效解決相關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建設田園綜合體的有效路徑選擇』
建設田園綜合體既是一個重大理論課題,也是一個復雜的實踐問題,如何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走出有效路徑,創出一片新天地,有這樣幾個方面非常重要,值得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加以考慮。
1.宜試點示范,不宜遍地開花
這也是“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要求。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的導向出發,田園綜合體應當是一種有質量、有品位的有效供給,而有效供給的特征在于精而不在多,只有精品才會吸引人,否則就會流于一般化。
所以,田園綜合體建設千萬不可大干快上、遍地開花,而消耗了十分寶貴的土地資源,成為無人問津的無效供給。
2.宜優選區域,不宜降格以求
通俗地講,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建設田園綜合體的,這里面存在一個條件適應性的問題。如果不講條件、隨意建設,必然導致雜亂無序、低質無效。所以,在一定的鄉村區域范圍內建設田園綜合體,應進行科學、合理、優化的選址,使田園綜合體真正建在最適應的地方。
這種適應,就是要從供給適應需求的角度出發,選擇那些“得天獨厚”的地方建設田園綜合體,既最大程度發揮所在區域的比較優勢,也最大程度吸引消費者前來消費。也就是說,每一個地區都應把最美的田園展示給外界,成為自己的形象名片。
3.宜重在田園,不宜大搞建設
顧名思義,田園綜合體,生于田園、長于田園,展現的就應當是田園之美。這一點,是建設田園綜合體始終不能偏離的方向。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堅持綠色化的價值取向,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景觀改造、文化植入和設施完善等,讓田園的地貌、形態、肌理等得以更好地提升和展示,根本上要留住田園的山、水和鄉愁。
為此,在建設田園綜合體的過程中,要堅決防止大拆大建的所謂“宏大敘事”,更不能借機搞變相的房地產開發,毀了田園的原汁原味之美。也就是說,可以讓少量的鋼筋水泥掩沒在美麗的田園之中,而不能讓大量的鋼筋水泥包圍了美麗的田園。
4.宜精心規劃,不宜放任自流
田園綜合體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導、規劃引領、規劃管控。一方面,通過規劃來確定田園綜合體的功能定位、風貌特征和實際內涵等,作出一個好的頂層設計和建設大綱;
另一方面,把規劃控制在一定的尺度范圍內,對建什么、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等,都有一個合理的界定和限制。一句話,在好的規劃指引下,才能建出一個好的田園綜合體。
5.宜彰顯特色,不宜過于同質
不同的田園綜合體,應該有不同的特色。只有彰顯特色的田園綜合體,才能符合有效供給的方向,達到吸引人的目的。
對于特色的設計和打造,可以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入手,進行個性化的展示。自然方面,應以原汁原味為基本遵循,展現一方水土的天斧神工和天生麗質,讓人看出“人無我有”的獨特性;人文方面,應將地方物質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傳說故事等元素進行有效植入,讓人同樣感受到 “人無我有”的獨特性。這種自然與人文渾然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必然是令人神之以往、留連忘返的地方。
6.宜市場主體,不宜行政指令
“中央一號”文件說,建設田園綜合體要“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
這表明,在推動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把主體擺清楚,尊重群眾的意愿,暢通民意的渠道,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來開展工作。
當然,農民合作社是市場力量的一種代表,也包含了引入一些其他投資方參與的信息。對地方政府來講,特別需要注意和防止的是,不能搞指令性計劃和拉郎配,把市場行為變為政府行為,任意大建大造田園綜合體,造成執行政策的偏差和失誤。
7.宜改革聯動,不宜短期行為
前面已經提到,田園綜合體是一個創新發展模式的地方。從理清責任的角度來講,對于田園綜合體建設中涉及的財政支農投入機制、農村金融創新、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設用地保障、經營模式創新等方面的問題,的確需要地方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有些更需要創新性地走出新路,達到最大程度惠民增收的目的。
尤其是在試點示范的過程中,更要予以精心指導、支持和呵護,有效推進體制機制方面的探索創新,讓田園綜合體建設順利起步、積累經驗、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