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等省份出臺冰雪裝備產業規劃 積極引入產業園落戶
河北等省份出臺冰雪裝備產業規劃 積極引入產業園落戶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8-12 點擊:次
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不斷推進,我國多地瞄準冰雪裝備業的新藍海爭相布局。在北京冬奧會聯合舉辦地河北發布了最新的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規劃后,據悉,截至目前,河北、黑龍江、遼寧等多個省份已經出臺引導冰雪裝備產業發展的規劃,或者積極引入相關產業園、企業等項目在當地落戶。
在業內看來,雖然當前我國冰雪裝備業已具有一定基礎,但“洋品牌”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占據著消費主流,本土企業普遍存在產業規模小、知名品牌少、產業鏈不健全、產品層次和附加值低等問題,因此,專家建議,各地和相關企業間可以盡快形成產業集群,產生“抱團”效應,消除技術力量分散的掣肘,提升產業整體競爭能力。
擁有北京冬奧三大賽區之一——張家口賽區的河北,在發展冰雪裝備產業上可謂野心勃勃。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北省教育廳等部門日前聯合印發《河北省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提出,到2022年河北要形成完整的冰雪裝備器材產業鏈,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初具規模。以張家口、承德、廊坊、唐山等市為重點,培育一批高端冰雪裝備器材制造企業,建成3-4個冰雪裝備器材研發生產基地,打造10家以上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冰雪裝備器材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
具有天然自然資源優勢的東三省,在冰雪裝備制造業方面走在了不少省份之前。早在2017年,曾擁有國內最大冰上體育運動綜合器材生產企業的黑龍江省就印發了《黑龍江省冰雪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2年)》。此外,遼寧省撫順市也明確將打造“中奧冰雪裝備產業園”,引進國際高端冰雪裝備、冰雪用品制造企業,建成集制造、研發、交易、服務于一體的冰雪裝備生產交易基地。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冰雪運動迅速大眾化,確實成為了拉動相關場館、裝備需求快速爆發的引擎,尤其是我國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舉辦權后,以冰雪裝備、冰雪旅游為代表的“白色經濟”加速壯大,更點燃了各路資本的投資熱情。據賽迪顧問機構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各地在建或擬建的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園、小鎮已多達20個左右。其中,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已建立了香坊冰雪裝備制造產業園,計劃投資20億大力發展冰雪輕重裝備;河北省冰雪裝備產業園區多達9個,當地已簽約了法國MND集團的索道生產、美國卡沃斯公司的滑雪板等20余個項目。
然而,在業內看來,目前全球冰雪裝備器材提供商仍主要集中在美國、奧地利、意大利、荷蘭等冰雪運動相對成熟的國家,如冰刀領域中荷蘭的Viking(海盜)、Maple(楓葉)等是眾多滑冰運動員的首要選擇,奧地利的Atomic(阿托米克)、Fischer(費舍)、Head(海德)等品牌占據滑雪單雙板中高端市場,SMI雪神(美國)、TechnoAlpin(意大利)、Sufag/Areco(法國)等是我國主要引進的造雪機品牌。“總體來說,我國當前冰雪運動裝備制造業還處在起步階段,主要經營形式仍為外商加工和貼牌生產,缺乏知名品牌和核心技術。”北京大學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秘書長郭斌直言。
還有專家指出,盡管東北“老字號”黑龍冰刀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年銷售額整體規模與國外知名企業尚存差距;安踏、泰山體育等傳統體育用品龍頭企業雖已布局冰雪裝備器材領域,但現有市場份額較低,多數產品仍處于研發階段。隨著國家和地方層面冰雪裝備發展規劃的出爐,相關部門和企業應集中攻克目前國內供給端的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產業體系亟待優化等深層矛盾,可以通過“抱團”形成產業集群,產生協作效應,消除技術力量分散的掣肘,提升產業整體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