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業迎“風”而上
風電產業迎“風”而上
來源:未知 日期:2019-11-05 點擊:次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規模增長平穩,技術和商業模式穩中有進,突出問題有序解決,產業規劃業態由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面對平價上網的挑戰,風電企業也以大規模開發、技術創新等多種手段降本增效,逐步擺脫對補貼的依賴——
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展會面積6萬余平方米、中外參展企業超過600家、專業觀眾預計達到6萬余人次……近日召開的201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19)再次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全球最大風能展的紀錄。在北京新國展偌大的展區里,風電產業鏈各環節的數百家國內外廠商,展示著自己的看家產品,從巨大的電機、齒輪箱、葉片模型,到電纜、潤滑油、涂料以及各種控制系統,令人目不暇接,大國重器的風采令人震撼,中國風電的成就讓人驚嘆。
海上風電亮點頻現
在發展風電的道路上,中國從未停歇。2018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12.4萬臺,累計裝機容量2.1億千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風電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的國家。2019年,我國風電開發繼續保持穩中有進態勢。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前9個月,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1348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98億千瓦。同期,全國風電發電量28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
“風電產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主要得益于政策連續穩定,產業規模平穩增長,技術和商業模式穩中有進,突出問題有序解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
市場平穩增長的同時,風電產業結構也實現穩步調整。在2019年上半年新增并網容量中,中東南部地區占58.7%,“三北”地區占41.3%。在累計裝機方面,中東南部地區占比35.2%,同比提高近3個百分點,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飽受詬病的棄風問題企穩向好。2019年1月份至9月份,全國棄風電量為128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為4.2%,較去年同期有大幅改善,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尤其是新疆、甘肅和內蒙古西部,棄風率同比顯著下降。李創軍表示,經過多年努力,特別是電網企業加大風電等新能源跨省區外送,電力替代、提升靈活性等增強風電消納能力的措施,棄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海上風電和分散式風電的突破發展成為最大亮點。1月份至9月份,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為106萬千瓦,預計可以實現到2020年累計并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顯現出巨大潛力。“就地開發、就近利用的理念,為低風速風能資源地區探索出節本增效的好路子,隨著一批項目的落實,分散式開發在提高風能利用效率、降低社會用能成本等方面的價值初步顯現,分散式風電將成為新的增長空間。”李創軍說。
風電電價逐漸下降
具備規模效應后,中國風電即將邁入平價上網的全新時代。“在不考慮火電的環境外部性成本的情況下,我國風電產業已能夠在成本上和火電相比拼,現在我們使用風電不僅是因為它清潔,也是因為它便宜。”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說。
伴隨著多年的規模化開發,在大量技術創新的推動下,我國風電成本穩步下降,所需補貼強度大幅降低。目前,在一些資源和開發條件較好的地區,陸上風電已不需要補貼。到2021年,我國陸上風電將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市場競爭力將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正處于發展初期的海上風電所需的新增補貼規模也保持在較低水平,隨著競爭配置政策的全面實施,補貼需求會逐步縮小,有望在2025年左右實現平價上網。
平價上網的背后是我國風電技術研發的有序推進和企業實力的明顯增強。“當前,中國風電不僅具備大兆瓦級風電整機自主研發能力,而且形成了完整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制造企業的整體實力與競爭力大幅提升。”李創軍說,我國在大容量機組研發,長葉片、高塔架應用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以激光雷達為代表的新型傳感技術和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智能技術使得風電整體管理變得更加高效。
在整機出口方面,我國風電機組出口的國家數量從2007年的1個,增加到2018年的34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風電整機企業對拉動全球風電市場作出了突出貢獻。據統計,2018年,在全球新增裝機排名前十五的整機制造企業中,有8家來自中國。此外,不少開發企業紛紛選擇走出國門,對外投資逐年提升。一條覆蓋技術研發、開發建設、設備供應、檢測認證、配套服務的國際業務鏈基本形成。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俊峰指出,今年,風電迎來了平價上網,將和光伏一起改寫歷史。
走得穩才能走得遠
雖然風電在過去10年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但未來將面臨新的挑戰,到2021年風電將實現平價上網,不再有標桿電價保駕護航,真正進入市場競爭時代。
怎樣才能保證風電的高質量發展?李創軍認為,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是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風電產業的技術創新,一方面是在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上取得更大突破,另一方面是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拓寬風電的新業態、新模式。這就要求企業在堅持技術攻關的同時推動各環節的智能化與專業化發展,不斷提高發電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度電成本,共同提高產品質量與產品競爭力。
針對當前出現的一些搶工期、搶設備供應等現象,李創軍指出,風電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穩”字,其中規劃目標的引導作用非常明顯。希望企業按照“十三五”規劃和電網實際送出能力,以及環保的各項要求量力而行,客觀理性地推進項目建設進程,高質量完成每一個項目開發,不給未來留下任何風險隱患。國家也將對各地規劃執行情況加強監督,確保行業的平穩有序,避免大起大落。
在進入平價時代后,競價上網將成為常態,綠色清潔的風電能否持續快速發展,將取決于其能否深度融入人們的生活。“電力綠色化是建立生態能源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利器,必須讓終端用能高比例電氣化,提高能源效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表示,風電要發展,必須與社會生產生活深度融合。以電動汽車為例,每一輛電動汽車都是一個幾乎零成本的微型的儲能電站,會讓電力系統吸納更多的風電和光伏。
數據顯示,到2050年,以電動汽車保有量4億輛計算,理論上可以支持40億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裝機。王仲穎建議,下一步中國風電應該在西部開發大型風電基地的同時,更注重中東部分散式風電的發展。同時,建立一個完全競爭的電力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