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綠做強”新產業加速破解“產業空虛”——三峽重慶庫區產業規劃重建新觀察
“做綠做強”新產業加速破解“產業空虛”——三峽重慶庫區產業規劃重建新觀察
來源:未知 日期:2019-11-07 點擊:次
“產業空虛”曾是制約三峽庫區發展的“攔路虎”。經過奮力突圍,三峽重慶庫區產業度過由“破”到“立”的轉型期,正在進入“更綠更強”的新階段。不少地方按照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新要求,既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又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融合共促的格局正在顯現。
智能化、循環化改造讓產業“更綠、更強”
萬州區是庫區工業重鎮,但在搬遷之初,175米水位線將城區攔腰截斷,300多家企業關停并轉,工業經濟幾乎“清零”。
重新起步再發展,萬州已形成綠色照明、食品醫藥等五大產業格局。萬州提出打造長江上游“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先行示范區,重點對存量產業進行智能化、循環化改造,提升質量、效益。
以LED銅燈、射燈為主要產品的重慶三雄極光照明有限公司是萬州一家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今年智能化改造投入超過2000萬元。公司工程部經理張召烈說,我們上馬燈具智能化噴粉線,既能滿足更高的環保要求,資源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又能節約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萬州化工、煤電產業規模較大,循環經濟也有潛力可挖。在萬州經開區,利用工業廢棄物生產建材的萬州區明邦建材有限公司與化工廠、火電廠等企業一墻之隔。這家公司以這些上游企業粉煤灰、爐渣作為原料,生產增壓混凝土砌塊,年產值1億多元。
“過去有的大型火電企業,一年粉煤灰產量就有20萬噸,工業廢棄物堆積如山,沒法解決。”明邦建材副總經理左先強說,現在上游企業生產多少,我們基本就能“吃掉”多少。
在庫區,農業領域也在努力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鏈條。重慶豐都縣是養牛大縣,但也一度遭遇糞污污染的環保之痛。為此,縣里及時調整思路,圍繞肉牛產業鏈配齊生態鏈:對規模牛場按照“雨污分流、干濕分離、污水處理”的流程,實施工業化治污;對家庭牧場則補助建設沼氣發酵設施,實現生態循環……
巧挖文旅資源,讓好風景變身好產業
長江三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文化資源。近年來,庫區區縣謀策興業,努力將生態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培育發展新的增長點。
走進萬州區大周鎮五土村,一條長約10公里的濱江長廊沿長江蜿蜒鋪建。行走在長廊上,如畫般的江景一覽無余、美不勝收。一到周末,村里游人如織。擱在幾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普通移民村,群眾如何致富一直是大難題。
變革,從觀念轉變開始。五土村黨支部書記劉照說,村里離城區只有20多分鐘車程,一轉身就是“寧靜的鄉愁”,發展鄉村旅游是一種可行的新思路。他帶著村民統一規劃,調整產業規劃結構,栽種枇杷、晚熟桃樹等果樹,同時改善硬件設施,除了修建沿江步道、親水平臺,還對農房實施升級改造。
隨著游客增多,大伙兒創業積極性越來越高,農家樂發展到30多家。移民戴興武老兩口去年開起農家樂,年收入有兩萬多元。
奉節曾是重慶產煤大縣,煤炭雖能帶來短期經濟利益,但“山挖空了、水挖斷了”,到頭來還是得不償失。奉節既有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也是文化資源富集之地,近年來,奉節堅決淘汰小散弱的煤炭產業,轉而搶抓文旅轉型機遇,立足自然、人文資源,推出大型詩詞實景演出《歸來三峽》等文化旅游品牌項目,還帶動了白帝城及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
政策不求面面俱到,在關鍵處發力扶持
三峽庫區生態敏感、產業門檻高,要培育“更綠更強”的支柱產業,更需依靠市場化途徑精準施策。
記者走進萬州區平湖金龍精密銅管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三條銅材加工線正開足馬力生產,呈現一番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金龍銅管能落戶庫區,是萬州區瞄準行業動態,進行市場化并購重組帶來的結果。2015年受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金龍銅管資金鏈緊張,企業陷入困境。萬州區政府與相關企業經過仔細摸底、審慎評估后,決定推動銀企合作,對金龍銅管進行股權收購、重新盤活。
“當時決定對金龍銅管發起股權收購,一個重要考慮就是這家企業只是遇到暫時難題,本身資產是很優質的。而且其從事銅管精密加工,契合庫區產業定位和環保要求。收購后也能推動公司將部分產線轉移到萬州,并順勢滿足西南地區市場需求,實現多方共贏。”萬州經開區辦公室副主任方大坤說。
政策不求面面俱到,而在關鍵處發力扶持。不少庫區企業反映物流、用電等要素成本高,制約產業發展。為此,不少區縣以降低物流、能源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為突破口,幫助企業減輕負擔。例如,近年來,國網重慶開州供電公司就針對全區30多家用電大戶開展“一對一”服務,量身定做直供電方案,配套其他舉措,使工業企業電價降幅超過10%,減輕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