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千億汽車年產值 常熟再發力氫能產業新高地
坐擁千億汽車年產值 常熟再發力氫能產業新高地
來源:未知 日期:2019-12-04 點擊:次
隨著環保壓力加大,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的二次能源被寄予厚望。尤其今年以來,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政府,在相關規劃和政策中“氫能”被頻頻提及,不少地方政府更是將其列為重要產業項目加緊布局,已經擁有成熟汽車產業鏈基礎的常熟便是其中之一。
依托產業優勢 打造氫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地
據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副主任顧志強介紹,目前常熟已擁有捷豹路虎、觀致兩家整車企業,同時還聚集有重塑能源、康迪泰克、法雷奧西門子、延峰安道拓、中航海力達、法國圣讓、正力蔚來等超過200家核心零部件企業,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
而在氫能源產業項目落地的常熟高新區內,已成功引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項目,當中包括豐田、三菱、西門子、大陸、上汽等27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42個,投資額超億美元以上項目30個,內外資注冊資本分別達400億元和88億美元,形成了以汽車及核心零部件、先進智能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科技服務業為特色的支柱產業。
依靠強大的傳統汽車產業鏈,積極響應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常熟在今年2月發布了《常熟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作為常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圍繞研發創新、整車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檢測評價、儲運氫設備、加氫設施、示范應用等方面,完善氫能源汽車技術鏈、產業鏈、價值鏈,目標建成長三角地區領先的氫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園。
根據《規劃》,常熟市氫能產業發展將分近期(2019-2022年)、中期(2023-2025年)、遠期(2026-2030年)三個階段:
近期目標,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和推廣示范建成一批市場優化運營的公共加氫站,推廣示范一批公交、客車、物流配送車、環衛車等應用車輛;積極申報國家試點示范城市;快速推進核心技術開發和產品攻關,積極招引國內外創新研發機構落戶;初步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
中期目標,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的重點突破,集聚5至10家領先的研發機構;實現1至2家具有影響力的整車企業量產,關鍵零部件企業達到50家以上,產業規模突破百億;建成更完善的加氫設施。
遠期目標,打造成為更具影響力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引領氫燃料電池汽車創新發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成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城市。
圍繞《規劃》目標,常熟氫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穩步推進 挺向氫能萬億藍海
據顧志強透露,目前常熟已建成18萬平米的嘉地產業園和15萬平米的平謙工業園,為企業提供高標準、多規格的廠房載體資源,企業可直接“拎包入住”,同時規劃出近1500畝地塊作為產業園今后發展區域。
據了解,截止目前,產業園已成功引進12家氫燃料電池相關企業投資的14個項目,總投資額達30億元。主要有豐田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中心等2個研發類項目、重塑科技等5個核心部件生產制造型項目、以及多個基礎設施類、大數據服務類和示范應用型項目,初步形成了氫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研發與制造、整車銷售與租賃、加氫站建設與運維、軟件開發與大數據服務等一套完整的產業規劃體系。另有電堆及控制系統、膜電極、雙極板、空氣壓縮機等20多個重點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
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目前產業園內已有1座實驗用加氫站,商用加氫站正加緊審批建設中,設計標準35MPa,預留70MPa,日加氫量可達1000公斤,預計未來五年內還將規劃建設3座加氫站。
而在市場推廣方面,據透露,豐田研發、重塑科技、金龍客車聯合開發的首批20輛氫燃料電池客車將于近期投放到常熟公交3號線作示范運行。此外,還將推出12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與京東、申通等物流公司開展戰略合作,力促氫能源物流車的商業化應用推廣。
與此同時,常熟積極融入長三角氫走廊建設,近期成功舉辦了2019長三角氫燃料電池汽車科普巡游常熟站活動,并簽署了《長三角燃料電池汽車一體化示范實施方案》的協議。
對于下一階段發展,顧志強指出,產業園將充分挖掘國內外資源,在加氫裝置核心部件、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控制系統、高能量密度大功率電堆、低鉑膜電極、雙極板、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70MPa儲氫瓶等方面進行重點布局。產業園將對上述重點項目在車輛補貼、技術研發、設備采購、專項股權基金、資源載體等方面提供一事一議的政策扶持,通過品牌企業的落戶推動產業園的深度發展。
在氫能日益火爆的當下,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有四川、廣東、北京、上海、天津等近20個省市動工氫能產業園,近14個地區出臺氫能產業政策。而在政策紅利下,大量資本正在迅速涌入,除億華通、美錦能源、厚普股份、凱龍股份、全柴股份等上市企業,國家能源集團、三峽集團、中廣核等央企也開始運籌布局。
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預測,截止2030年,氫能產業將達到萬億市場規模。在這萬億市場中,已經擁有雄厚汽車產業基礎的常熟究竟能取得何種成績?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