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劃之前,請做一次產業鏈體檢
產業規劃之前,請做一次產業鏈體檢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3-02 點擊:次
新冠疫情教訓深刻,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諸多問題。隨著疫情緩解,有必要對我國城市公共衛生和應急管理體系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防患于未然。
國家和城市公共衛生體系需要體檢,一個城市、一個園區的產業發展也需要體檢。今年是十四五規劃年,回顧產業規劃的痛點和問題,創新規劃編制方法,建議在規劃之前,對您所在的城市、開發區、高新區,進行一次產業鏈體檢,推動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真抓實干,決勝十四五。
一、產業規劃的五大痛點
產業規劃已經成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產業園區的重要工具。一個好的產業規劃,不但要解決戰略上的問題,更要解決戰術上的問題;不但要解決當前的問題,還要對第二年、第三年甚至五年動態調整的問題。但是,當前的產業規劃熱熱鬧鬧的調研、匯報,之后絕大多數成了“抽屜里的規劃”、“掛起來的規劃”。損失規劃咨詢費影響不大,但耽誤了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真可謂是誅心之罪。因為,時間過去了,就再也追不回來了。
作為一名數十年持續深入參與國家部委政策制定,國內諸多城市、高新區、開發區規劃咨詢和產業園區投資的老兵,根據我深度參與的體會和觀察,當前產業規劃有“五大痛點”。
01
調研老套路,底數不清晰
產業規劃啟動第一步,常規動作是調研。當然了,還有很多直接上來寫規劃稿子或畫PPT的,那就真是“規劃=鬼話”了,不在我們討論之列。但是據觀察,這類騷操作并不少見,國際國內知名機構牌子越大的好像還越多,美其名曰我最權威。試問,底數沒摸清,權威管用的話,那叫算命。
回到正題,傳統調研有兩個突出問題。
一是調研方式一般是線下調研,訪談、開會座談、問卷填表等,需要時間、人員投入作保障,覆蓋面還有限。如果沒有足夠的經費和項目周期作保障,調研很容易變成“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造成調研深度不夠,底數摸不清。
二是調研范圍一般是選取規上或限上企業,對大量規模以下科技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優質低調的初創企業造成遺漏,造成調研范圍不夠,底數摸不清。
02
概念滿天飛,操作不落實
一個好的產業規劃,應該是內容大于概念和形式,概念和形式服務于內容,三者從邏輯到實施形成協調統一。現在產業規劃有個不好的趨勢,概念滿天飛,語不驚人死不休。但在產業發展實際過程中,規劃與實施兩張皮,概念型的規劃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指導不了實際操作。
產業規劃的操作性主要體現在五點。一是增量產業招商,二是存量產業升級,三是新興產業培育,四是產業要素配置,五是產業環境優化。產業規劃是否對這五點做出可操作性落實的設計,是評價規劃操作性的基本標準。
產業鏈是推動產業發展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高頻詞,產業“補鏈、強鏈、延鏈”也是各地政府和園區產業發展三板斧。但是產業鏈到底哪些環節強,哪些環節弱,哪些環節缺,以及強在哪,弱在哪?增量如何補強?存量如何提升?很少看到有精準、全面、系統的解決方案。
產業規劃只有回答了這個問題,對增量產業精準招商“補鏈”、存量企業精準升級“強鏈”、新興產業精準孵化“延鏈”做出精心設計,并圍繞“補鏈、強鏈、延鏈”精準配置產業要素、優化產業環境,規劃的操作性才能得到體現。如果回答不了這個問題,“補鏈、強鏈、延鏈”喊得再響,依然還是在紙上的概念,不能落實為行動。
03
定位同質化,針對性不強
一個城市、一個園區的產業發展,是有其產業基礎和個性特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對產業發展指出方向,但并不意味著各地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四大產業、五大產業去發展。
中國具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條,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下面有40個重點方向,174個子方向,近4000 項細分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意味著有4000個賽道。
各城市和園區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產業基礎、優勢資源,在細分領域找到自己的定位,何必要在擁擠的賽道上互相踩踏呢?但是,很遺憾。我們看到的產業規劃中,大多數產業結構同質雷同,發展措施千篇一面。
04
規劃=招商,系統性不強
中國地方政府在招商方面的競爭有多激烈,就可以想象“產業規劃=招商規劃”的誤區有多深。產業規劃的重點是招商,但是產業規劃絕非只服務于招商,它是對產業發展的從頂層到實施的總體設計,發揮“總藍圖、路線圖”的作用,既包括對外招商,也包括現有企業服務和整個產業生態的打造,是個系統性工程。
產業是融合了“點、線、面、體”的“四維生態共同體”,這個系統包括產業項目、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產業生態。“點”是企業和項目,“線”是按供應鏈上下游串聯了企業和項目的產業鏈,“面”是關聯產業鏈橫向延伸所織就的產業集群,“體”是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縱向拓展、深度耦合的產業生態共同體。
其中,產業鏈是構建產業生態共同體中的核心主線,向前串聯單體企業和項目,聚企成鏈;向后與關聯產業鏈和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等要素耦合發展,聚鏈成群,構筑生態。
產業規劃要從“點、線、面、體”四個層面整體考慮,從產業鏈招商、產業鏈升級、產業鏈孵育、產業鏈生態等各維度全面設計,才能夠從戰略和戰術上指導產業發展。
05
一規管五年,缺乏動態性
我國實施五年規劃,從中央到地方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法定規劃,人大審議,中期評估,有相對完整的實施體系。
產業規劃配合五年規劃制定出臺,是下位規劃,但它非法定規劃,沒有強制性措施進行中期評估和最終的實施效果評估,客觀上造就了“抽屜里的規劃”、“掛起來的規劃”等怪相。
但從實際工作需要來看,產業規劃絕非一次性的靜態規劃,必須要進行動態評估和調整。規劃前期,進行重點產業鏈體檢,明確產業鏈缺失、薄弱和優勢環節,有針對性的制定措施。規劃出臺后,每年度做一次產業鏈動態評估,可以起到兩方面作用,一是復盤,二是預警。根據年度產業鏈評估結果動態調整和優化產業鏈招商、存量企業提升、產業孵化等舉措,捕捉機遇,防范風險。
二、產業鏈體檢解決方案
產業鏈體檢是認知科技開發的區域產業全維度評估的科學模型,基本的工作流程為:①摸清家底,基于產業知識圖譜,構建產業鏈大數據倉庫和企業、項目、研發機構畫像庫;②科學分析,基于評估模型,構建指標體系,開展產業鏈全鏈條、全要素、全生命周期360°分析,提供決策依據;③精準施策,根據投入產出,高效匹配資源要素和政策工具,引領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業鏈
什么是產業鏈?
產業鏈是某一特定產業領域內具有協作關系的上下游企業,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技術、資金、人才、空間等產業要素的集合。一般來講,一個區域的產業鏈發育較好,資源要素配置齊全,那么它的市場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創造價值的能力就越強。
產業鏈體檢
什么是產業鏈體檢?
產業鏈體檢是對特定范圍區域內某一特定產業鏈及其組成企業為主要評估對象,對產業鏈及其關聯的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及其附著的知識產權、人力資源、創業投資等各類資源要素的發育水平、貢獻能力、市場規模、發展質量、創新能力、綠色集約發展水平的全面評估。通過評估,發掘產業鏈的短板、潛力和優勢,鎖定要重點引進和培育的企業、重點轉化的知識產權、重點提升改進的各類要素對象,進而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和有針對性的政策。
在產業鏈體檢的基礎上,制定產業鏈三到五年規劃,出臺產業鏈年度精準招商、精準提升、精準孵化等行動計劃。以年為單位,每年評估實施效果,動態調整規劃和行動計劃,形成“體檢評估——產業規劃——行動計劃——效果再評估——行動再優化”的產業規劃實施落地機制。
三、產業鏈體檢的價值
針對產業規劃編制和實施中的問題和地方園區的痛點,通過產業鏈體檢,可有幫助產業規劃“問題可追溯、行動可操作、效果可評估、措施可優化”,支撐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形成一套“精準招商、精準升級、精準孵化、精準施策”的組合拳。
產業鏈體檢
價值1:幫助產業規劃實現“問題可追溯、行動可操作、效果可評估、措施可優化”
問題可追溯。制定產業規劃原則之一是問題導向,問題診斷的準不準,直接決定了產業規劃定位方向和舉措。通過產業鏈體檢,用數字說話,可以精準判定產業鏈缺鏈、弱鏈環節。
行動可操作。產業鏈體檢的給出措施建議最重要的特點是精準,根據產業鏈體檢的結果,針對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可以制定出針對性的精準招商、精準升級、精準孵育、精準施策措施。
效果可評估。每年做一次產業鏈體檢,在診斷問題的同時,可以產業規劃相關措施建議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分析解決方案的有效性。
措施可優化。利用產業鏈體檢的動態評估和預警機制,可以改進措施,對產業招商、企業培育等舉措進行動態調整。
產業鏈體檢
價值2:支撐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精準招商、精準升級、精準孵化、精準施策”
產業鏈精準招商。通過體檢,鎖定產業鏈缺失和薄弱環節,描繪企業畫像,實現精準招商補鏈。
產業鏈精準升級。通過體檢,判定產業鏈優勢環節和潛力企業,推動“小升規”、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擬上市培育,實現精準升級強鏈。
產業鏈精準孵化。通過體檢,找到有助于產業鏈價值提升的關鍵技術和科技人才,實現精準孵化育鏈。
產業鏈精準施策。通過體檢,制定有針對性的產業扶持政策,實現精準施策優鏈。
結語
疫情終將過去,春天必然到來。科技部發文,告誡科研工作者,論文要寫在中國大地上,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規劃也一樣,要寫在中國大地上。
從中央到地方,我們并不缺高大上、在云端的規劃,缺的是高質量、能落地、可實施、可動態調整優化的規劃。制定產業規劃,并不是交付一本報告,而是產業發展能力。產業鏈體檢,讓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更精準,讓產業規劃真正成為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態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