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劃定66個產業功能區核心區 規劃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
成都劃定66個產業功能區核心區 規劃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3-17 點擊:次
圍繞2020年“創新提能年”主題,聚焦“5+5+1”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力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危中尋機。16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2020年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建設工作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出爐。
《計劃》以“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為導向,聚焦疫情暴露的本地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和不足,優化14個重點產業生態圈,以成都都市圈為重點完善產業生態環境,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系統整合產業配套鏈、要素供應鏈、產品價值鏈、技術創新鏈,以主導產業上下游、左右岸為脈絡融合培育若干微觀生態鏈,以重點關聯產業功能區為載體落地集聚一批高能級產業項目,在都市圈范圍內重塑產業經濟地理。
劃定產業功能區核心區
確保產業功能區建設早見成效
《計劃》提出,聚焦產業功能區1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區。全面劃定66個產業功能區核心區,以1平方公里范圍起步,圍繞建設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推動功能區重要生產場景、生活場景、生態場景在核心起步區集中融合呈現,促進功能區重大產業化項目及關鍵核心配套項目率先在核心起步區落地投產,確保產業功能區建設早見成效。
《計劃》明確,在產業功能區核心區規劃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錨定產業生態圈創新策源地和新經濟主導產業方向,重點布局全市“11+2”中心城區和東進區域9大片區開發單元,在產業功能區核心起步區打造集研發設計、創新轉化、場景營造、社區服務等為一體的生產生活服務高品質科創空間。按增動力、優結構、強功能需要,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雙流區各布局100萬平方米科創空間;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成華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郫都區各布局50萬平方米科創空間;東進區域簡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9大片區開發單元各布局20萬平方米科創空間。
2020年12月前,全市涉及區(市)縣新開工、續建及已建成的科創空間總建筑面積不低于下達目標任務,全市總建筑面積不低于1000萬平方米。
以科創空間為主陣地培育創新生態,根據《計劃》,將以科創空間為載體,重點招引頭部企業研發機構、科創企業、行業獨角獸等新經濟企業,搶占產業鏈微笑曲線前端;在科創空間內搭建原型機建模、中試、檢驗檢測等公共技術平臺,全鏈條服務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推動產業需求與科技創新有機融合。
同時,主動塑造功能區新經濟應用場景,發布產業功能區建設機會清單。同時,打造功能區新經濟應用場景IP。聚焦“人工智能+”、“5G+”等重點領域,在成都科學城嵌入數字經濟與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在成都醫學城嵌入醫療大數據及AI應用場景,在成都新經濟活力區、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嵌入5G應用與網絡視聽等應用場景,在武侯電商產業功能區、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等嵌入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場景,構建特色鮮明的功能區新經濟生態。
加大產業社區項目招引力度
力爭2020年引進高能級產業化項目270個以上
根據《計劃》,將加大產業社區項目招引力度。圍繞“建鏈、強鏈、補鏈”,動態調整66個產業功能區“兩圖一表”,推動產業功能區項目招引清單化管理;瞄準高能級500強企業項目、細分行業領軍企業項目、核心關鍵配套項目,整合多方資源開展協同招商,力爭2020年全市產業功能區引進高能級產業化項目270個以上。
持續推進產業載體建設。細化項目清單,明確時間節點,倒排建設工期,加快推進8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工作,完成28棟專業樓宇建設目標,同步提高已建成產業載體入駐率。
多層次保障提升產業社區生活服務。深入實施產業社區人才安居工程。項目化、清單化推動人才公寓建設,完成全市年度30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設目標;完善產業社區公共服務配套。加快推進659個全市功能區教育、醫療、文化等8類18項基本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建設。
合力構建成德眉資跨區域產業生態圈
提高全球配置資源運用市場能力
《計劃》提出,合力構建成德眉資跨區域產業生態圈,以成德、成資、成眉重點合作產業功能區為承載平臺,推動成德眉資四市圍繞構建重點產業生態圈加強協同錯位耦合。發揮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等功能區的開放平臺作用,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發揮成都科學城等功能區的創新引領作用,共建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發揮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等功能區的樞紐作用,共建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
依托高能級開放平臺協同開展供應鏈服務。以成都高新航空經濟區、青白江國際鐵路港、雙流航空經濟區等陸空樞紐型產業功能區為重點,進一步發揮空鐵國際門戶樞紐生產、集貨、配置、運輸和統籌比較優勢,優化完善物流設施布局,引聚“供應鏈+”企業機構,壓縮通關時間、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提升貨物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全球配置資源運用市場能力。
同時,引導產業功能區在全省范圍梯次布局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合理推進產業轉移,重點推進成都·廣安生物醫藥協作研發成果轉化基地、成都大涼山農特產品加工貿易園區等“飛地園區”盡快建成達產。
強化產業功能區關鍵資源要素保障
探索建立天使基金投資容錯機制
《計劃》提出,強化功能區資本要素供給。精準開展市場化投融資服務。推動全市“5+5+1”產業基金與區(市)縣合作設立功能區主導產業子基金,拓寬基金募資渠道;探索建立天使基金投資容錯機制,重點投向高品質科創空間新經濟企業;推動交子金融“5+2”服務平臺下沉服務功能區企業,促進“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動計劃重點向功能區企業傾斜,持續落實產業功能區金融服務主辦牽頭行制度。
強化功能區人力資源供給。深入實施成都城市獵頭行動計劃,制定成都重點產業生態圈人才計劃,引導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落戶高品質科創空間;加強功能區技能人才引育,重點推動制造業產業功能區與在蓉職業院校加強合作,引導骨干企業開展“訂單式”技能人才培養。
此外,《計劃》還提出健全66個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統計體系,進一步細化完善不同產業生態圈、不同發展階段的產業功能區評價考核方式,重點突出對產業功能區核心起步區、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推進情況的考核。強化考核結果應用,給予考核優秀功能區財政資金、土地指標、公服配套等政策獎勵,在干部使用上優先考慮;對考核不達標的功能區果斷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