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5000億產業規劃推動能源革命
山西:5000億產業規劃推動能源革命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4-10 點擊:次
煤炭老大山西正在全力推動一場能源革命,勾勒出五千億的產業藍圖。
山西是中國重要的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煤炭保有儲量2700多億噸,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近5800億立方米。新中國成立70年來,累計生產煤炭190多億噸,當了58年的煤老大,有過點亮全國一半燈的光輝時刻,被譽為支撐新中國發展的脊梁。
但是,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和變遷,以及全球范圍內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關注,山西遭遇了結構失衡、經濟停滯、生態污染破壞等切膚之痛。過度依賴煤炭單一產業的山西,在經濟升級轉型及低碳發展上,面臨著既迫切又艱巨的挑戰。
今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山西承擔起為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探路的新使命。
在擔綱“能源革命排頭兵”的大背景下,山西如何推動能源革命,面臨哪些挑戰,有哪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可以借鑒?10月22日,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第四分論壇就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分論壇以“新能源發展瓶頸問題探討”為主題,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晉能集團共同主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山西能源學院協辦。近300名各界領導、專家學者共同聆聽。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出席論壇并致辭。論壇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主持。
5000億產業集群
對于如何推動能源革命,實現從“煤老大”到“排頭兵”的歷史性跨越,張復明指出,山西將在煤炭開采方式,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采掘、利用,新能源可持續發展模式,電力建設運營體制,能源消費方式,能源科技創新相關體制,能源商品流通機制以及與能源革命相關企業發展方式等八個方面進行破題性變革,著力構建清潔、低碳模式,打造能源產業良性循環新型生態圈。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山西能源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近三年來,山西風電、光伏裝機年均增速分別為16.3%和70%。截止2019年9月底,山西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2447萬千瓦,其中風電1177萬千瓦,光伏1001萬千瓦。在全國范圍內,山西的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23%,在各個省市中排在第五位。
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山西省委財辦秘書處處長柴林梁在會上透露,山西將率先在全國實現風光發電平價上網示范,大力開展新能源加儲能試點示范,鼓勵大型廠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探索可復制、可推廣商業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山西焦爐煤氣等制氫資源豐富的優勢,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開展焦爐煤氣可再生能源制氫,儲氫、加氫、用氫全產業鏈。
他還指出,山西將實施新能源全產業鏈計劃,鼓勵建設大型企業集團為龍頭的光伏、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形成向全國輻射的產業集群。未來,將不斷擴展能源及相關產業鏈條,打造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及新材料、現代煤化工、氫能源、碳纖維及石墨烯功能儲量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同時,他強調,誰掌握了未來能源發展的新技術,誰就搶得了能源發展的制高點。山西將開展重大的能源科技創新,支持能源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快能源重大技術突破和顛覆性的技術探索,將山西打造成世界能源科技創新的策源地。
作為新能源消納的瓶頸,儲能技術發展問題備受關注。會上,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韓肖清指出,由于性價比和技術指標本身不能滿足需求,現在大規模儲能還沒實現。從電網角度看,儲能的關鍵技術包括多區儲能-新能源協同規劃技術、基于儲能的新能源并網調度技術及儲能并網對系統產生的影響。
她還強調,能源轉型離不開人才。山西要成為能源革命“排頭兵”,需要在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合作上走在前面。
晉能力爭能源革命排頭兵
企業是能源革命和轉型的主體。作為山西最大、最早的省屬重點清潔能源國有企業,晉能集團也在力爭成為山西省內,乃至全國排頭兵。
據了解,清潔能源是晉能集團主業,涉及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光伏制造、光伏工程等,是山西最早開發建設運營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的企業。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全省清潔能源裝機規模、光伏制造技術和產能最大的省屬企業,集團清潔能源在役在建項目總裝機251.87萬千瓦。
目前,晉能集團投資建設了文水、晉中兩個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研發基地,構建起2GW全球前5%先進產能,產品涵蓋高效多晶、高效單晶PERC、超高效異質結等。
其中,晉能集團建設了全國首條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4.73%的全球領先的量產產異質結高效光伏電池組件產線,正在推動異質結首臺(套)重大技術示范工程。根據規劃,未來該項目年產能將達到50MW。
據晉能清潔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楊立友介紹,針對超高效異質結電池,晉能的目標是在2-3年之后,將這代產品做成一個引領行業發展的下一代的主流產品,能夠從現在的中試向吉瓦級的量產去發展。
對于未來發展目標,晉能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旭忠透露,晉能將建設新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光伏產業鏈前沿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如鈣鈦礦、背接觸(IBC)、金屬纏繞技術(MWT)、半片、疊瓦等先進的電池及組件制造技術。同時,公司將完善光伏配套產業,以控股或引進、孵化形式配套建設實施5GW產能玻璃、背板、鋁邊框制造項目,打造山西光伏產業集群。此外,晉能集團還將與行業領軍、龍頭企業在山西按照晉能集團控股模式建設逆變器、箱變等電氣設備產業園區。
能源革命經驗借鑒
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首席顧問KaareSandholt以《丹麥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為主題,分享了丹麥可再生能源發展歷程及經驗。
丹麥的能源轉型始于70年代,如今,丹麥僅有1/3的電力來自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占到2/3。
對此,KaareSandholt表示,丹麥的成績主要來自幾方面的舉措:一是堅固耐用的傳輸網絡;二是電力系統的互通互聯,這樣可以使得丹麥的電力能得到一個容量的平衡,這對規模化使用可再生能源至關重要;三是基于市場的動態的電價。在丹麥,電價的波動可以精確到每小時。
他還指出,在認識新能源發展上,重點是從最小化發展成本轉移到最大化各種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價值上。此外,透明的、人人都可以隨時獲取的大數據也非常重要。一個開放的創新的數據平臺可以讓大大小小的能源企業都找到新的商業機會。
在過去的20年間,英國在保持經濟發展的同時,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幅達到42%。英國駐華大使館能源政策主管韓杰(Jessica Henry)以《國際合作案例研究:英國能源轉型的經驗與教訓》為題發表了演講,分享了英國新能源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三個挑戰:一是可持續性,二是基礎設施體系,三是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接受度。
美國的懷俄明州的煤炭產量占到全美的40%,與山西的情況非常相似,同樣也面臨著經濟和能源轉型的挑戰。
來自該州的杰克遜霍爾全球事務中心副主席內森·溫特(Nathan Wendt)以《懷俄明的選擇:能源與經濟》為題,介紹了懷俄明州在能源和經濟方面的現狀。在天然氣價格和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的情況下,俄懷明州煤炭產業受到沖擊。其在經濟多元化的探索上主要采取了兩方面措施:一方面將經濟中心從以能源為主轉向先進制造業、農業、旅游業和戶外娛樂等領域,另一方面利用豐富的風能資源,大力發展風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