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中發〔2018〕44號,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建立以發展規劃(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為統領,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為支撐的規劃體系。目前“十四五”規劃編制已正式全面啟動,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如何與空間規劃進行統籌銜接,具體在編制內容上如何銜接,成為亟待明確和解決的問題。為貫徹《意見》精神,落實建立健全規劃銜接協調機制,中研智業結合工作實踐,安排開展基礎研究,旨在按照建立規劃體系要求,為科學開展有效發展規劃和空間規劃編制銜接協調提供基礎支撐。
“十四五”規劃開篇要對上個五年規劃的成就總結、發展現狀評價、發展環境分析、形勢研判、不利因素和存在問題等方面內容進行縱向、橫向,全面系統總結分析。空間規劃在發展現狀及基礎篇章,側重對區域自然本底條件、資源環境承載力、國土適宜性、空間的開發利用現狀等進行分析評價。因此,“十四五”規劃現狀總結要將空間規劃領域的此項內容銜接納入。銜接的主要內容為,站在“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視角,從國土開發保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空間布局優化、強度管控、用途管制、生態修復治理、空間治理體系和能力等方面對空間規劃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總結、評價評估,這就要求空間規劃在年度監測評估基礎上,進行五年定期評價評估,開展專題并形成評估報告,為“十四五”規劃編制提供基礎。
“十四五”規劃指導思想主要體現國家思想、發展理念、總體戰略、基本原則、政策取向、戰略布局、發展主線、發展定位、發展基調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在規劃期內的階段性部署和安排,是黨的意志的集中體現和國家戰略意圖的落實。因此,在指導思想領域,在國家關于發展思想、發展理念、總體戰略、戰略布局、發展主線等方面,空間規劃必須與“十四五”規劃保持一致。
“十四五”規劃是黨的十九大確立的中國夢—“兩步走”現代化強國目標、以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階段性落實,因此,在總體目標上,空間規劃必須與“十四五”規劃保持一致。
我國“十三五”規劃期間涉及主要4大類25項指標,形成了發展規劃的指標體系。我國空間規劃的指標體系尚未公布,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其主要指標涉及5大類25項。“十四五”規劃指標為涉及經濟社會的全面系統的指標體系,空間規劃側重空間保護、生態修復及資源節約利用方面的指標體系。因此,在指標統籌銜接上,一是“十四五”規劃與空間規劃指標涉及共同的指標必須統籌銜接一致;二是優化“十四五”規劃指標體系,增加空間開發保護類指標,將空間規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約束性)、基本農田保護比例(預期性)、生態保護紅線規模(約束性)、生態保護紅線比例(預期性)、城鎮開發邊界規模(預期性)、空間開發總強度(約束性)等關鍵性預期及約束性的指標納入“十四五”規劃指標體系,對空間規劃進行統領管控。
“十四五”規劃落實國家發展戰略意圖,考慮了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要素條件及發展水平等要素,明確了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重大戰略布局及協調發展策略。空間規劃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為主要內容,是規范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秩序、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的重要依據,空間規劃應切實在國土開發保護領域發揮基礎性作用。這就要求,一是空間規劃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重大戰略布局及協調發展策略上保持與“十四五”規劃相統一;二是“十四五”規劃強化并新增空間格局確立與管控的方面的落地性內容,將“三線”和“三區”劃定的空間格局(規模、比例)、空間重大管控措施、重大生產力要素布局納入“十四五”規劃。
發展規劃明確了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重點任務、發展要求、要素布局、重大工程及重點項目等方方面面內容。空間規劃側重明確各類要素空間落地及空間保障、空間管控落實及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內容。同時,根據空間規劃圍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政策方位,其在發展規劃主要任務篇章的內容主要體現在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篇章。因此,在主要任務銜接上,一是發展規劃要強化重點任務、發展要求、重大布局、重大工程及重大項目統籌及目錄清單管理,將空間規劃涉及的相關內容全部納入發展規劃的內容體系;二是空間規劃與發展規劃銜接,確保發展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予以落地和空間保障。
“十四五”規劃保障措施主要為規劃的年度計劃落實、監測評估及考核管理的全過程實施,及保障規劃順利實施的組織、人才、技術、資金、政策、改革、舉措等保障措施方面內容。空間規劃基本一樣,為其涉及空間規劃、國土開發保護領域的實施及保障措施。
“十四五”規劃實施保障措施,一是明確發展規劃統領、規劃體系最上位、其他各級規劃總尊循的作用、地位和職能;二是明確建立規劃目錄清單管理,將空間規劃納入目錄清單之列并進行立項審批管理;三明確是建立空間規劃與“十四五”規劃編制線上線下銜接、匯審及專家論證機制,將空間規劃審批報批納入規劃體系管理,即空間規劃在上報政府審批前,與“十四五”規劃進行編制銜接和規劃審查論證,并最終將審批成果納入目錄清單;四是明確建立“十四五”規劃的評估監測機制,將空間規劃年度監測與定期評估與發展規劃五年編制銜接起來;五是明確落實建設規劃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推動規劃標準化和數字化,利用平臺實現規劃的全流程管理。
綜上所述,“十四五”規劃編制時要全面系統與空間規劃進行銜接,銜接內容充分,各個章節內容均要實現有效銜接,繁簡得當,并發揮好發展規劃的統領和戰略導向作用。同時建議:一是“十四五”規劃除編制內容銜接之外,應在全業務流程管理中規范銜接程序,發揮好目錄清單、立項審查論證、審批發布及監測評估實施的管理職能;二是在銜接技術手段上,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功能,實現在線智能合規性監測,并輔助線下論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