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發展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理念。編制產業發展規劃,一是能夠為園區提供一個具有方向性和指導性的意見,便于園區開展精準招商;二是以規劃為導向,把各種優勢資源合理配置在園區,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三是通過執行規劃,提高園區產業集聚度,進而提升園區整體競爭力。
當園區處于以下五個時間點,需合理編制產業發展規劃。
1、園區起步時,應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進行詳細規劃,理清產業的發展次序,以明確園區的發展方向,為后續精準招商與產業培育提供頂層支持;
2、園區處于二次創業階段,需對(擬)進入的新領域進行解析,理清產業發展次序,明確產業對空間產品的需求特征,為園區升級改造提供決策依據;
3、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如區域發展被納入國家戰略、園區級別上升(如省級上升國家級)、園區涉及并購或重組等,政府的定位與政策導向隨之發生轉變,此時應考慮重新編制產業發展規劃;
4、原有主導產業面臨淘汰時,如老舊的化工園、「低小散」的科技園、工業園等,決策者應當機立斷,通過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梳理園區的資源稟賦與現存產業的轉型升級方向,探索新的發展道路;
5、園區發展陷入瓶頸時,如前期粗放式發展導致園區產業結構混亂,無法形成內生合力,且土地/房源基本消耗殆盡;此時應通過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思路,置換與園區產業方向不符的企業,將園區提升到新的高度上。
長短名單法,其方法就是找出可選的長名單,再結合限制性條件甄選出可供選擇的中名單,最后通過產業發展前景的評估,得到短名單。
第一步,根據區域發展情況,盡可能多的獲得當地可選擇的產業,產業長名單的來源包括但不局限于:
1、地方政府建議園區發展的產業;2、省里或者市里明確發文鼓勵發展的產業;3、區域中心城市可能轉移的產業;4、周邊行政級別較低的城市/縣/鎮的優質產業;5、現有產業基礎上可升級的優勢產業;6、與當地資源稟賦相契合的產業。
第二步,根據產業所處發展階段、區域發展情況、地方政府當下訴求等篩選標準,排除發展可能性較小的產業。
1、排除產業發展階段已屬于成熟期后期或衰退期的行業;2、排除對區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的行業(畝均產值低、高污染等);3、排除與周邊同質化嚴重的產業;4、排除當地政策限制的產業;5、排除產業發展用地需求與園區不符的產業。
第三步是建立產業評估體系,從產業價值鏈(Value-chain)和能力(Competence)、機會(Chance)、合作(Cooperation)四個維度出發,對產業發展潛力和發展優勢進行評價。
最后把所有指標加權排序,按得分高低對產業進行排序,得到產業的短名單。
先理清整個產業鏈,搜尋產業鏈的上下游,明確產業鏈各個環節及其價值占比,分析產業鏈各環節的附加值、稀缺性、市場集中度等等;再根據園區實際情況,制定發展策略。如果園區體量足夠,并且有絕對的競爭優勢,想追求利潤最大化,可以嘗試控制整個產業鏈;如園區體量不足以支撐全產業鏈發展,則抓住其中兩三個高附加值的環節即可。
通過走訪龍頭企業、訪談行業專家、分析行業研報等,明確該產業的技術路線與產品路線,以便后期針對性引進目標企業與產業平臺、產業配套。
1、通過查閱行業數據庫、咨詢報告等、梳理重點發展領域的企業名錄;走訪臨近地市政府部門(工信、發改、科技等)與龍頭企業,編制當地及周邊區域相關企業名錄;通過IT桔子、創業邦等平臺、收集整理行業創業項目名錄,在基于上述名單,繪制產業招商地圖;
2、針對產業招商地圖中的目標企業,整合相關招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行業商協會、科研院所、中試基地、高校、行業專家、系統集成商、供應商等等)
細分領域對物業空間有不同的需求,根據企業不同類型(研發、中試、生產、銷售等)、不同體量(總部、科研院所、中小企業、創業企業等)靈活安排空間產品,滿足企業定制化辦公生產需求。
根據產業階段特征和發展階段需求,合理設定目標,引導產業科學健康發展。
產業競爭表面上看是生產效率、經營成本的競爭,實際上是產業生態的競爭,產業發展規劃需要樹立生態理念,圍繞產業生態作全局的、系統的、持續的規劃,打造人才高地、技術高地、信息高地、品牌高地、金融高地、政策高地、生產要素高地和良好的企業家生態。
未來產業的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在勾勒產業藍圖時,一定要秉承創新為核的理念,圍繞主導產業,引進謀劃一批創新平臺,提高創新資源聚集的強度,在產業競爭中占得先機。
產業發展,對于政府園區而言,需要用好政府品牌信用背書和巨大的經濟平臺,倡導開放融合、編織資源網絡,整合開發鏈資源、創新鏈資源、服務鏈資源、品牌鏈資源、金融資源、企業家資源等,構建豐富的內涵和強大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