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印發煉化一體化及新材料產業鏈集群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河北省印發煉化一體化及新材料產業鏈集群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7-17 點擊:次
為促進煉化一體化及新材料產業鏈集群化、區域化發展,實現創新突破和鏈條再造,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開辟一條行業低碳化、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的綠色轉型升級新路徑,科學應對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布署,堅持集約化發展理念,以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為引領,以延鏈、補鏈、強鏈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安全、環保、能耗、質量等標準倒逼機制,全面增強煉化一體化及新材料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發展質量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努力建成產業鏈條化、項目大型化、產品差異化、技術高端化、工藝綠色化、管理智能化、生產安全化的新型產業格局。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高端發展。對標國內外先進化工園區和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兩化融合”,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積極引導產品向功能化、鏈條化、集群化發展,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園區向循環化、智慧化發展。
2.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動環境保護治理與化工產業發展互補融合。按照“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嚴格標準剛性約束,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重點污染物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新型、高效、低碳技術工藝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3.堅持智能發展。在產品研制、智能管控、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及關鍵環節,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綜合集成應用水平,建設一批智能化工廠;推進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研發設計、物流采購、生產控制、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全鏈條融合,提高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
4.堅持集約發展。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要求,統籌園區企業上下游協同、基礎設施共享,提升園區產業耦合聯動發展水平,實現產業鏈集群化發展。
5.堅持創新發展。以創新驅動為動力,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分析研判疫情發展趨勢,積極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加速推進石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的競爭能力。
(三)工作目標
力爭通過三年努力,煉化一體化及新材料產業鏈集群化發展體系基本建成,推動現有煉廠由“燃料型”向“原料型”轉型,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完善,補齊化工新材料“短板”,整體競爭能力進一步提升。
產業布局更加合理。曹妃甸石化產業基地、渤海新區新材料基地初具規模,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產業鏈逐步完善,任丘石化基地轉型延鏈基本完成,冀南特種電子氣體材料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形成4+1的煉化一體化及新材料產業鏈集群化發展格局,為全省石油和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到2022年,煉化一體化及新材料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到2025年達到2500億元。
“互聯網+”廣泛應用。生產過程控制優化、計算機模擬仿真、電子商務、商業智能等應用基本普及。研發設計、數據分析、質量控制、環境管理、集成應用、協同創新等薄弱環節得到明顯加強。“互聯網+”思想成為企業戰略決策、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常態。
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研發經費(R&D)占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骨干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比達到2%以上。
二、重點任務
按照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總體要求,綜合統籌我省化工要素資源,立足產業技術升級和延鏈、補鏈、強鏈,圍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優化調整石化產業布局。把曹妃甸石化產業基地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以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延伸烯烴、芳烴產業鏈條,重點發展合成橡膠、合成樹脂產品;采用甲醇制烯烴、輕烴加工制烯烴等先進工藝技術,重點發展PTA、改性聚酯、差異化聚酯纖維、乙二醇、苯乙烯、環氧丙烷、丙烯腈、有機玻璃、ABS樹脂等,打造國際一流的臨港石化產業基地。依托渤海新區和河北任丘經濟開發區,以煉化一體化和煤鹽化工為龍頭,重點發展TDI、MDI、聚氨酯、聚氯乙烯、己內酰胺、尼龍、PC、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合成材料及中間體,形成以PVC、己內酰胺(尼龍)、TDI、MDI(聚氨酯)、聚丙烯、聚酯為主的合成材料產業集群,打造我國北方重要的合成材料生產基地。加快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轉型發展,強化芳烴深加工、輕烴綜合利用,為延伸尼龍6、C4及苯乙烯、丙烯深加工產業鏈,發展新材料提供原料支撐,打造循環化、綠色化石化生產基地。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技術研發能力,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打造冀南特種電子氣體產業集群。
(一)重點推動曹妃甸石化產業基地建設
按照原油加工和輕烴加工兩條主線,以煉油、乙烯、芳烴一體化發展為基礎,以輕烴加工制烯烴為補充,以清潔能源、有機原料和合成材料為主體,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為特色,發展基礎煉化和石化深加工產業,最終形成4000萬噸級煉油、400萬噸級乙烯、550萬噸級PX的多產品鏈、多產品集群的大型石化產業基地。大力發展以產業耦合為特色的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建成世界一流、大型、現代的臨港石化產業基地。
加快推進唐山旭陽1500萬噸/年、350萬噸/年對二甲苯、150萬噸/年乙烯煉化一體化建設,以“減油增化”為方向延伸產業鏈,形成90萬噸/年乙二醇(EG)、2×30萬噸/年聚丙烯(PP)、50萬噸/年高密度(低壓)聚乙烯(HDPE)、45萬噸/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并為下游產業提供烯烴、芳烴原料供應。
依托唐山旭陽煉化一體化原料優勢,采取多元化原料路線,大力發展下游高端石化產品,提高產業集中度,建設40萬噸/年高密度(低壓)聚乙烯(HDPE)、50萬噸/年全密度聚乙烯(FDPE)、27/60萬噸/年環氧丙烷/苯乙烯(PO/SM)、30萬噸/年聚醚多元醇、26萬噸/年丙烯腈、5萬噸/年己二腈、30萬噸/年ABS、5萬噸/年丁腈橡膠、8萬噸/年SBS裝置,實現集群化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支持曹妃甸石化產業基地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發展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石化產品,加快推進對苯二甲酸(PTA)和瓶片、特殊化化纖、差異化特種樹脂,甲醇制烯烴(MTO)配套乙二醇(EG)、苯乙烯(SM)、環氧丙烷(PO)、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酸甲酯(MMA)、丁二烯(BD)、ABS等項目及輕烴制丙烯、丁烯和下游深加工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唐山市政府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實施滄州渤海新區合成材料基地建設
依托正元氫能科技、旭陽化工等企業,推進“煤→甲醇→烯烴(聚丙烯、聚乙烯)”產業鏈延伸,支持正元氫能科技二期煤炭高效綜合利用,建設大型氣島和氫能基地。依托中海油中捷石化、鑫海石化等企業,整合滄州市及周邊資源,發展MMA(甲基丙烯酸甲酯)、PP(聚丙烯)、聚醚、丙烯酸及酯等合成材料,構建“石油→石腦油→烯烴→合成材料”產業鏈條。采取原料多元化集聚路線,推進甲苯、PTA、PET等項目建設,促進“芳烴→乙二醇→聚酯一體化”產業鏈發展。推進旭陽化工30萬噸/年己內酰胺技改和聚酰胺彈性體項目建設,打造聚酰胺新材料生產基地。以滄州大化為基礎,加快推進80萬噸/年苯胺、50萬噸/年環氧丙烷、40萬噸/年TDI擴建、20萬噸/年雙酚A、40萬噸/年MDI、3萬噸/年ADI、20萬噸/年PC(聚碳酸酯)項目建設,建成以TDI—PC—MDI產業為核心的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園,進而延伸聚氨酯塑料、泡沫、膠黏劑、涂料、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產業鏈,形成一個完整的聚氨酯(PU)產業集群和國內化工新材料領跑者。以丙烷脫氫為龍頭,推進聚丙烯、丙烯酸(及酯)、聚丙烯酸鹽、丙烯酸酯橡膠、丁辛醇等項目建設,形成產業聚集。
推進芳烴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完善以苯為龍頭的己內酰胺-聚己內酰胺(尼龍)、苯酚/丙酮-雙酚A-聚碳酸酯項目和環氧樹脂、對二氯苯-聚苯硫醚(PPS)產業鏈;延伸二甲苯產業鏈,建設PET樹脂、PBT樹脂、滌綸纖維、芳綸纖維等產業集群;延伸苯乙烯產業鏈,加快ABS樹脂、AS樹脂、K樹脂項目、丁苯橡膠、SIS樹脂項目等廣泛應用于機械、汽車、電子電器和建筑領域的合成材料項目建設。
以滄州聚隆化工為基礎,延伸PVC深加工產業鏈,推進聚乙烯樹脂項目、聚苯乙烯樹脂項目、氯化聚乙烯項目、乙二胺等項目建設。形成以PVC、己內酰胺(尼龍)、TDI、MDI(聚氨酯)、聚丙烯、聚酯為主的合成材料產業集群。(責任單位:滄州市政府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努力做優做強任丘石化基地
以中石油華北石化為依托,聯合久久科技等企業,在不增加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的基礎上,以技改、安全環保、產業鏈延伸為目標,以“綠色工廠”“智能工廠”和“材料型工廠”建設為核心,以“減油增化”為方向,壓縮汽柴油產量,優化加工流程和裝置操作,努力增加乙烯、丙烯、二甲苯產量和石化深加工產品,加快丙烷異丁烷聯合脫氫、正丁烷異構、MTBE、尾油加氫、聚丙烯、環氧丙烷、偏三甲苯、混合戊烷分離等項目建設,實現“燃料型”煉廠向“材料型”轉型。(責任單位:滄州市政府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穩妥推進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煉化一體化發展
以石煉化轉型發展為引領,圍繞煉化一體化發展思路,堅持“強基、延鏈、拓精”,充分依托園區三苯三烯及液氨、甲醇、燒堿、氯氣、硫酸等基礎化工原料資源,為三化合一提供原料支撐。強化芳烴深加工、輕烴綜合利用,拓展高端精細化學品,為延伸尼龍工、C4及苯乙烯、丙烯深加工產業鏈,發展新材料提供服務。
積極尋求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延伸芳烴深加工產業鏈,開發以丙烯腈為原料生產己二腈技術,推進己二腈國產化步伐;推進石煉化環己酮、己內酰胺擴能,延伸尼龍產業鏈條,豐富產品品種,打造獨具特色的尼龍產業鏈。發揮園區內三苯原料優勢,加快對苯二甲酸(PTA)、聚酯(PET、PPT)、聚苯乙烯泡沬(EPS)、聚苯乙烯(PS)、ABS、PTT等合成材料開發建設步伐。
依托石煉化C4和副產丙烯資源,發展丙烯深加工及異丁烯、正丁烷產業鏈條,重點開展丙烯腈產業鏈及MTBE產品研發,為新戊二醇、聚丙烯酰胺、碳纖維、醋酸仲丁酯、特戊酸、甲代烯丙基氯、異戊醇、環氧丙烷等產業鏈條提供基礎原料,進而延伸發展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糊樹脂(PPVC)、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BS)、丁基橡膠、丁腈橡膠、聚酯粉未涂料等新興合成材料。(責任單位:石家莊市政府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打造冀南特種電子氣體材料產業集群
依托硅谷化工、鑫寶新材料等企業,重點發展聚苯醚、碳纖維、芳綸、玄武巖纖維等。充分發揮中船重工718研究所、漢光重工創新引領作用,大力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設中船重工邯鄲產業示范基地,打造特種電子氣體材料產業集群,推進特種氣體(肥鄉)產業園、半導體大宗電子氣體現場制氣成套技術及應用等一批項目建設,促進三氟化氮、六氟化鎢等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特種電子氣體研發及產業化,打造冀南特種纖維及合成樹脂生產基地和特種電子氣體材料產業集群。到2025年,形成18000噸電子氣體生產能力。(責任單位:邯鄲市政府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大力延伸化工新材料產業鏈條
擴大產業鏈下游市場應用,引導化工新材料應用市場發展,培育壯大化工新材料產業中下游市場;支持中小企業進入龍頭企業的供應網絡,提高龍頭企業的本地配套率;支持新材料首批次應用,落實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降低新材料市場應用風險,促進新材料應用的初期市場培育。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支持省內化工園區以現有企業為基礎,按照產業鏈上下游開展精準招商,完善產業鏈;加強與美國、德國、日韓等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先進國家的精準對接,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發展填補我省空白的新材料產品;推進省內企業與拜耳、巴斯夫、陶氏杜邦等行業巨頭交流合作,力爭在我省建設生產基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各有關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增強大局觀念,按照職能分工,強化整體聯動,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建立健全行業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產品質量等標準規范和制度體系。各有關地市要結合實際,把促進石化產業調整結構、優化延伸產業鏈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常抓不懈,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充分發揮現有協調機制作用,切實解決推進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責任單位:各有關市政府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金融支持
認真落實國家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各類專項資金,充分發揮各級產業發展類、環境治理類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大對石化產業煉化一體化及新材料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綠色安全生產、智能制造試點等重點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機制,積極搭建銀企對接合作平臺。鼓勵省內銀行業及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在額度、期限、利率等方面予以傾斜,合理引導各類社會金融資本集中投資重點領域。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發行短期融資劵、中期票據、企業債、公司債券、集合票據、集合債券、集合信托和私募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稅務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河北銀保監局、人行石家莊中心支行、省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要素保障
用足用好土地政策,進一步提高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和土地投入產出效益。鼓勵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方式提供用地,減輕企業用地成本。優化能耗排污指標配置,進一步完善水權、用能權等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創新人才培養、引進機制,支持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建設,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到我省發展。(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教育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技術創新
大力推動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加強企業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學化工學院、河北科技大學等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應用。鼓勵以企業為主體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針對創新鏈條的薄弱環節,加強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的統籌銜接,形成上中下游協同創新的發展環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