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重磅!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出爐,巨鹿將迎來大發展!

重磅!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出爐,巨鹿將迎來大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7-29 點擊:

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
康養產業是為社會提供康養產品、服務的各相關產業和部門組成業態的總和,是為滿足人民群眾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需求的融合性產業,也是備受關注的新興產業。為了全面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康養產業發展的部署要求,推動邢臺市康養產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康養服務需求,特編制《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期限為2020—2025年。規劃范圍為邢臺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包括20個縣(市、區),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
一、產業發展基礎
(一)主要優勢。
自然生態環境優良。全市有林地面積60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1%。其中,太行山深山地區植被覆蓋率高達94.6%,林木覆蓋率達90.7%,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1.2萬個。全市礦物質水、地熱溫泉資源也極為豐富。這些優良的自然生態資源,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承載空間。
旅游資源富集。邢臺市山地自然資源和山地運動旅游資源富集,西部太行山區避暑避霾優勢明顯,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車、滑雪、攀巖、漂流等旅游資源豐富。現有A級以上旅游景區34家,其中4A級景區10家,3A級景區15家。這些旅游資源組合優勢,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區位交通優勢明顯。邢臺市航空、高鐵、高速公路三位一體,承東啟西、連接南北。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九鐵路、京石邯城際鐵路(規劃)縱貫南北,邢和鐵路、邢黃鐵路橫亙東西,邢臺機場的修建,大廣、邢汾、邢衡、青銀、京港澳高速(改擴建)建成通車,環城高速、太行山高速正式投入使用,大大縮減了邢臺的對外交通成本。
健康農業特色突出。邢臺市擁有涉農中國馳名商標13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7個,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6家、省級73家,各項數據指標均處于河北省中上等水平。富崗蘋果、漿水蘋果、綠嶺核桃、威梨等綠色農產品品牌形象持續提升,綜合收益不斷提高。豐饒的農業物產為京津冀地區的菜籃子、果盤子提供重要保障。
中醫藥產業形成規模。巨鹿縣是我國最大的金銀花種植區和集散地,金銀花種植面積超過11萬畝,年產干花1.1萬噸,占全國金銀花總產量的60%以上。內丘縣野生中藥材種類400余種,全縣種植規模15萬畝,其中野生酸棗年加工量18萬噸、酸棗仁4000—5000噸,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
醫養結合實踐模式不斷創新。邢臺作為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市,已建成省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13家,市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41家,覆蓋了16個縣(市、區)。2019年,全市醫養結合機構和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已達140多家。巨鹿縣縣鄉村醫養融合發展模式,邢臺愛晚紅楓集團綜合多樣化醫養模式,成為全國醫養結合典型案例。全市推行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減輕了健康養老負擔。邢臺市醫養結合工作扎實,為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存在問題。
產業發展基礎薄弱。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沒有形成集聚效應;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較少,康養產業鏈條短。以食品加工和體育產業為例,食品加工業多是農產品的種植與加工,體育產業僅圍繞體育用品的制造加工,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較少,產業鏈內部企業間的關聯度小,產業集而不聚。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邢臺市優勢醫療資源集中分布在市區,綜合醫院尤其是中、小型綜合醫院過多,專科醫院相對不足。縣及縣以上公立醫院發展較快,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隊伍不穩定,缺乏技術骨干,服務能力較弱。城鄉間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農村醫療衛生資源相對短缺,與康養產業相關的醫療配套設施不完善。
新技術應用不足。邢臺市智慧健康數據庫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醫療、移動醫療等新技術在醫養產業應用不足。高技術醫藥產品研發能力不強,新型醫藥產業、醫療器械和高端醫用設備領域產品結構單一,科技支撐相對薄弱,產品附加值不高。
(三)發展機遇。
政策環境不斷優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康養產業發展,先后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河北省加快推進康養產業發展,先后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方案》《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201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進一步加快發展社區養老和家政服務業進行了部署,決定對養老、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加大稅費優惠政策支持。同時,借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東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突出民生導向,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為康養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京津冀協同發展持續加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快速推進的背景下,京津產業不斷向河北外溢,先進的醫療、保健、康養設備等要素加速向外轉移,社會資本開始向河北康養服務領域流動。同時,作為北方地區經濟規模最大、人口最密集、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京津社會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養老服務功能加速向外疏解,這為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向發展型和享受型升級,大眾健康意識整體增強,廣大群眾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急劇增長,健康需求由單一的醫療服務向疾病預防、健康養生、保健康復等多元服務轉變。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高齡、失能、獨居和空巢老年人數量進一步增加,京津等周邊大城市退休老年人候鳥式養老養生逐漸成為趨勢,康養產業市場需求逐年遞增。
科技創新帶來新動能。隨著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與醫療健康領域的深度融合日趨緊密,遠程醫療、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等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健康養老、健康食品、“互聯網+健康”、健康旅游、體育健康等康養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康養產業發展后勁十足。
(四)面臨挑戰。
區域競爭日趨激烈。周邊各省市競相開展康養產業戰略布局,搶占市場發展先機。河南省與北大醫療等健康產業集團已展開戰略合作,山東省正在抓緊建設國家醫學科學、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秦皇島市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獲得國家批復,承德市雙灤區著手打造高端醫養健康城等。地區間競爭壓力不斷加大,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的競爭更趨激烈。
養老壓力日益增大。截至2019年底,邢臺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132萬,占總人口的17.04%,預計2020年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18%左右。老齡人口基數大,養老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養老服務內容還不豐富,服務程序不規范,服務體系不健全,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環境問題較為突出。邢臺市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歷史上形成了鋼鐵、煤炭、水泥等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格局,隨之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是制約邢臺市康養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經過近幾年環境治理,環境質量已有所改善,但大氣污染仍然存在,空氣質量排名在全國仍處于落后位次。
二、產業發展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精準對接人民群眾對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加快構建醫、養、旅、食、體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康養產業體系,不斷提升康養產品質量和水平,努力把康養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柱產業,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經濟強市、美麗邢臺作出積極貢獻。
(二)戰略定位。
1.區域定位。
以統一的智慧康養平臺為基礎,以全面推進醫養結合為手段,以健康養老、旅游休閑、中醫藥、生態農業與健康食品、體育健康為主要內容,構建智慧康養產業體系,打造“康養邢臺”品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康養基地,使邢臺市發展成為:全國醫養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全國扁鵲中醫藥文化康養之鄉,最綠太行森林康養基地,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智慧康養示范區,京津冀地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全省醫體融合發展康養基地。
2.發展方向。
以智慧平臺為引領,構建多產業融合發展新局面。建立全市統一的智慧康養平臺,推動跨部門、跨業務、跨層級的資源共用、信息共享。在智慧康養平臺上,推動養老、旅游、醫療、體育、食品等多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具有邢臺特色的智慧康養產業體系。
以森林康養和中醫藥康養為特色,構建具有產業縱深的康養產業體系。依托西部地區豐富的森林資源,開發特色森林康養模式。依托扁鵲中醫文化,發揮現有的中醫藥生產優勢,延伸中醫藥產業鏈,打造中醫藥康養產業體系。
以醫養結合為抓手,構建立體化養老服務新模式。按照“醫、護、養、學、研”一體化建設目標,建設一批醫養結合機構,構建覆蓋城鄉的“居家養老+社區(村)照料+機構醫養+基地多元化養老”四重養老模式。通過引領、培育、扶持等手段,促進健康養老產業集群式發展。
(三)發展目標。
圍繞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從縱向上帶動產業鏈延伸拓展,從橫向上促進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從廣度上實現區域內組團聯動,推動康養產業整體向高水平邁進,把邢臺市建設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智慧康養示范區。
到2022年,建設統一的智慧康養平臺以及養老、醫療、旅游等智慧化康養服務系統。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建設一批醫養結合示范工程,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網絡。以康養基地建設為抓手,推動養老、醫療、旅游、醫藥、食品、體育等產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完成6個國家級、大部分省級康養基地建設,核心區和西部太行山水森林康養帶建設初具規模,康養產業成為支撐邢臺市轉型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到2025年,智慧康養平臺投入使用,依托智慧康養平臺完善養老、醫療、旅游等智慧化康養服務,實現養老、醫療、旅游、醫藥、食品、體育等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基本建成“一核統領、三帶隆起、多點支撐”的康養產業空間格局。康養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服務體系基本健全,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康養邢臺”城市品牌深入人心,康養產業成為支撐邢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產業空間布局
(一)總體空間格局。
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與中原經濟區交界的區位優勢,依托西部太行山水森林資源、中部特色文化資源、東部現代農業資源,按照“整合資源、科學布局、集聚發展”的原則,整合區域內康養產業優質資源和發展要素,構建“一核統領、三帶隆起、多點支撐”的康養產業空間格局。
“一核統領”:康養產業核心區即邢臺市主城區,為統領全市康養產業發展的核心。
“三帶隆起”:西部太行山水森林康養帶,包括信都區、臨城縣、內丘縣和沙河市;中部康養產品加工制造帶,包括南和區、任澤區、隆堯縣、柏鄉縣、巨鹿縣、平鄉縣、廣宗縣;東部生態農業康養帶,包括寧晉縣、清河縣、南宮市、威縣、臨西縣。上述“三帶”聚集優勢資源,實現率先崛起。
“多點支撐”:建設一批具有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的康養基地,全面帶動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
(二)戰略開發區域。
核心區:邢臺市主城區是智慧服務、科技創新、資源配置、醫療保障、人才輸送的中心,對全市康養產業的發展具有帶動和引領作用。一是依托先進的教育、科技資源,加快建立智慧康養平臺。二是充分發揮市級優質醫療資源集聚、康養群體消費水平高的優勢,做大做強醫養結合核心示范區,在滿足市區群眾多樣化康養需求的同時,為各縣(市、區)提供平臺、醫療、技術、人才服務與建設經驗,帶動全市康養產業發展。
西部太行山水森林康養帶:依托太行山優質的森林、經濟林、中醫藥等自然生態資源,建設以旅游養老、中醫藥養生、山地健身等為重點的康養產業集群帶。以前南峪優質森林資源為基礎,建設配套森林康養設施,打造最綠太行森林康養基地。依托扁鵲中醫藥文化,以內丘縣扁鵲廟為中心,打造針灸、推拿、藥膳等一體化服務的中醫藥康養基地。
中部康養產品加工制造帶:利用原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醫藥、健康食品與康養裝備制造業。依托隆堯縣東方食品城以及南和區、任澤區、柏鄉縣糧油生產加工優勢,著力打造綠色健康食品加工制造園區。依托平鄉縣、廣宗縣自行車生產制造基礎,重點發展康養裝備制造業。依托巨鹿縣金銀花種植基地,大力推動中成藥、保健品的研發與制造。
東部生態農業康養帶:依托東部豐富的農業資源,打造集綠色農產品采摘+農業觀光+田園生活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康養區。大力發展生態林果種植業,開發適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態健康農產品。積極建設休閑農莊、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等,開展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餐飲制作體驗等活動,打造一批健康小鎮、優質健康農產品生產基地。
康養基地:立足各地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特色,找準功能定位,明確發展方向,著力打造一批環境優美、功能完善、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康養基地,其中6個國家級康養基地、6個省級康養基地、2個市級康養基地。
 
重磅!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出爐,巨鹿將迎來大發展!
四、產業發展重點領域
(一)醫療服務。
依托邢臺市人民醫院、河北省眼科醫院、邢臺市第三醫院等醫療機構,構建智慧醫療服務平臺,實現醫療服務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融合。同時,不斷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到2022年,搭建完成醫療機構服務網絡,全面建設智慧醫療服務系統;到2025年,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實現智慧醫療服務系統的全面應用。
1.健全醫療服務體系。
健全以三級綜合醫院為龍頭、二級醫院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專科醫院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化醫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合作機制。一是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依托邢臺市人民醫院、邢臺市第三醫院、冀中能源邢臺礦業集團總醫院和河北省眼科醫院,爭創國家級或省級疑難危重疾病診療中心。二是設置3個縣級綜合醫療中心,東北部區域依托寧晉縣醫院設置,中部區域依托巨鹿縣醫院設置,東南部區域依托威縣和清河縣醫院設置。三是全面提升縣級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將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
2.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按照“醫、護、養、學、研”一體化建設目標,建立一批醫養結合機構,打造全國醫養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鼓勵開通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協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置養老床位,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支撐。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等服務能力,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到2025年,全市二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科的比例達到50%以上。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完成省要求的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目標。
3.提升中醫服務能力。
發揮中醫健康醫學優勢,建成以邢臺市中醫院為龍頭,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服務體系,提供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服務。以邢臺市中醫院為重點,加強與各大中醫院合作,規范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科和中藥房設置。推行中醫“治未病”服務模式,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設立“治未病”科。到2025年,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基本實現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備與其功能相適應的中醫服務能力。
4.加快醫療康復體系建設。
在全市逐步建立分層次、分階段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支持綜合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鼓勵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整體轉型為以康復服務為主的綜合醫院或康復醫院,增加康復護理床位,推廣康復醫學適宜技術。重點加強專業康復醫療機構建設,融合中醫康復、護理康復、心理康復等領域,大力發展治愈期康復、殘疾人、兒童腦癱、老年慢性病和運動康復。以市區大醫院為龍頭,以專科醫院為骨干,融合社會辦康復醫療機構,構建區域康復醫學專科醫聯體。到2025年,力爭在全市建設1—2所三級康復醫院。
(二)智慧康養平臺。
整合發改、公安、民政、統計等部門的相關信息,納入統一的平臺數據庫,建立覆蓋城鄉的智慧康養平臺。整合養老、醫療、康旅、健康教育與管理等多項康養產業線上服務功能,提供高端、便捷、智慧化的康養服務。到2022年,覆蓋城鄉的智慧康養平臺搭建完成,各部門的相關信息實現統一管理。到2025年,依托平臺的各項康養服務運行順暢,各康養產業趨于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
1.建立數據共享機制。
由政府主導,建設覆蓋城鄉的智慧康養平臺,協調各部門進行數據采集和共享,向上協同開設省級、國家級相關部門數據接口,對下向各級機構開放數據共享接口,同時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互聯互通,促進各級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共享。
2.推動智慧康養系統應用。
基于全市統一的智慧康養平臺,推動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康旅、智慧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等系統的應用,為城鄉居民提供智慧化康養服務,打造智慧康養產業體系。
(三)健康養老。
堅持“醫養結合”原則,依托智慧康養平臺,搭建連接個人、家庭、社區、機構、政府公共服務的智慧養老系統,打造四重養老模式,實現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到2022年,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養老基地多元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5張,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到2025年,形成以智慧康養平臺為依托,覆蓋全體老齡人群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體系。
1.推行覆蓋全市城鄉的智慧養老服務。
以政府為主導,以醫院和醫療人員為核心,以養老機構、養老家庭為主體,以養老服務供應商、養老服務人員等第三方為輔助,搭建覆蓋養老產業體系的智慧養老系統,提供全平臺、全體老齡人口康養信息查詢、服務預約、機構審核及準入、醫療養老結算、服務評價、遠程醫療、健康教育、人才培訓及考核等服務,打造覆蓋全市城鄉的實時、快捷、高效、智能化的養老服務網絡。
2.做好基層居家健康養老服務。
以村(社區)為單位,依托本村(社區)醫療機構和醫療、護理人員,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醫養結合;以智慧康養平臺為基礎,連接養老家庭和醫療機構、養老服務商等,為居家養老提供足不出戶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商品配送、定期生存健康狀況跟蹤等“互聯網+居家健康養老”服務。到2025年,全市城鄉老齡家庭全部納入智慧養老服務系統。
3.培育基層醫養中心。
鼓勵基層社區、農村聯合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創辦農村幸福院和日間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緊急援助、健身康復、休閑娛樂、學習培訓、精神慰藉等日間服務,搭建老人“離家不離親人”的養老平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重點打造全托養護中心和短期托管中心,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醫療診治、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精神慰藉等服務。基層醫養中心依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本行政區域年滿65周歲的老年人每年免費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健康指導等健康管理服務。到2022年,實現每鄉鎮(街道)1個醫養示范中心,每村(社區)1個醫養示范點。
4.延伸醫療、養老機構服務功能。
按照“醫中有養、養中有醫、機構協作、醫護巡航”的思路,構建結構合理、配置優化、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市、縣、鄉各級醫療機構通過開設老年病科,興辦護理院、安寧療護中心等,開展健康養老服務,實現“醫中有養”;各類養老機構通過自建或引進合作提供醫療服務,延伸養老機構服務功能,做到“養中有醫”。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中醫堂,增加中醫養老服務;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托管農村幸福院,興辦老年人日間照料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22年,各縣(市、區)至少建成2家以上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各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增加養老服務功能。
5.強化養老基地創新。
整合優質生態資源,引進高端醫療資源,發掘中醫文化資源,建設一批以“高端醫療+生態健康+完善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高端養老基地,打造成為服務京津冀區域和中原經濟區的高品質養老目的地。建設一批養老基地,包括:皇寺、紅石溝、寧晉縣中醫院等3個中醫養老基地,九龍峽—前南峪、富崗—蝎子溝等2個森林運動養老養生基地,邢襄(邢臺市區)、扁鵲廟等2個慢性病療養基地,王硇—秦王湖、九龍峽—路羅、岐山湖—白云洞、綠嶺核桃小鎮等4個度假型養老養生基地。
(四)康養旅游。
結合旅游景區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建設康養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優化開發邢襄古鎮、自行車運動休閑基地、中醫藥康養小鎮、九龍峽森林公園等一批精品康養旅游項目,多元化開發康養旅游產品,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和產品體系。
1.做優森林康養旅游。
充分利用太行山森林資源優勢,以森林城市、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為依托,做優做強森林康養旅游產業。
九龍峽國家森林康養基地:以峽溝縱橫、奇峰異石、潭瀑相間、林草分異的垂直分帶景觀等資源為基礎,圍繞森林浴及森林運動兩大板塊,開發天然氧吧、霧浴、林海浴、森林運動等多類型森林康養產品。
前南峪森林康養基地:發揮板栗、蘋果、核桃等林果資源優勢,開發農業園藝旅游;將森林浴與醫療科學結合起來,打造森林醫養品牌;挖掘抗大舊址等紅色旅游資源,打造集愛國主義教育、森林療養、鄉村體驗于一體的前南峪康養度假小鎮。
天河山森林康養基地:以愛情山之七夕文化之鄉、清泉鳴箏之太行水鄉、星空深邃之云頂草原、速度激情之山間雪場等資源為核心,重點建設以峽谷養生、冰雪體驗為主題的森林康養基地。
邢臺大峽谷森林康養基地:憑借萬畝森林、遺跡眾多的資源優勢,打造以森林浴、森林瑜伽、森林太極、森林冥想、森林溫泉等項目為主打的強身健體型康養基地。
云夢山森林康養基地:圍繞云夢山、白龍溪等森林康養資源,打造以野營、垂釣、采摘、森林探險、森林音樂、森林游戲等娛樂項目為主的深度體驗型森林康養基地。
崆山白云洞森林康養基地:圍繞崆山白云洞、天臺山、岐山湖、蝎子溝等資源,開展溶洞體驗、森林影院、森林手工坊以及森林食品加工、品嘗、餐飲、采摘等一系列活動,打造體驗型森林康養基地。
2.做強中醫藥康養旅游。
扁鵲中醫藥康養基地:以扁鵲廟為資源核心區,以報子口村、神頭村、石盆村為依托區,通過扁鵲文化產業園、國家級稀缺種子種苗基地項目引領,開發中醫藥膳、中醫美容、針灸等行業所需的中醫產品,打造扁鵲文化與中醫康養體驗為一體的龍頭旅游項目,建設中醫藥康養基地。
鵲山湖濕地中醫藥療養基地:以柳林鎮為核心區,建設中醫養生膳食區、中醫養生美容區、中醫養生運動區、中醫養生咨詢區、中醫養生療法體驗區、中醫養生購物區和中醫養生文化娛樂區,開展養生酒、養生菜、養生茶系列品嘗和傳統中醫推拿按摩、經絡疏通、拔罐、針灸、艾灸等一系列中醫藥體驗活動。
邢襄古鎮中醫藥康養基地:以抱香谷為核心,以邢襄古鎮為依托區,打造集中草藥觀光、中藥養生、紅色旅游文化、誠義燕趙文化、生態農業文化體驗為一體的中醫藥康養基地。
邢棗仁康養基地:依托現有的優質酸棗仁種植基地,發展綠色有機中藥材種植業,提升中藥材品質和市場占有率,發展集種植、加工、科研、觀光、養生為一體的中醫藥康養產業。
3.開發農業康養旅游。
依托邢臺東部、南部平原區豐富的農業資源和丘陵地區豐富的林果資源,發展農業觀光采摘康養旅游,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康養小鎮和農業康養休閑區。
紅石溝農業觀光旅游基地:依托當地豐富的農林資源,建設鄉村田園休養公寓,根據不同時節開展時令果蔬培育、種植、采摘以及動物喂養等一系列體驗活動。
棘園紅生態觀光采摘園基地:以林下種植中藥材為突破口,發展產業旅游,逐步形成以旅游開發理念經營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資源開發旅游產業,以旅游產業收益提升現代農業的循環發展模式。
農業示范園區:主要有金玉莊金銀花基地、巨鹿泰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欒卸現代農業產業園、任澤區盛世合作社產業園、柳洼風情小鎮、南寺郭葡萄風情小鎮、荷塘療養基地、開元春天夢幻莊園、威縣梨園、岳莊山楂采摘—加工基地等。
4.培育溫泉養生康養旅游。
依托南宮市等地溫泉資源,培育以溫泉療養、溫泉保健等為調養手段的健康養生業態,建設一批集休閑度假、特色醫療、保健養生于一體的溫泉度假城、溫泉保健療養基地。
遠野溫泉旅游度假基地:推進溫泉與醫療結合,積極引進醫療機構及專業人才,發展溫泉療養服務。提升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及接待服務設施,打造集特色醫療、保健養生、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溫泉保健療養基地。
南湖公園溫泉基地:依托新河縣歷代名人文化和境內存有脫脫墓、劉公堤、慈明寺歷史古跡等旅游資源,打造以溫泉療養功能為主,集攝影休閑、康體會務度假、民族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溫泉休閑度假基地。
南宮湖溫泉—紅色文化養生基地:以南宮湖溫泉為核心,結合129師東進縱隊司令部舊址、冀南烈士陵園等紅色文化開發,打造以溫泉療養、紅色文化參觀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溫泉養生度假區。
(五)醫藥產業。
瞄準國內外現代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方向,精準承接京津醫藥產業轉移,對接石家莊藥都,延伸現代醫藥產業鏈。構建以中藥材現代化提取,中成藥、中藥飲片加工,大宗化學原料藥、高附加值化學藥制劑和生物藥品為重點的現代醫藥產業體系。依托邢東新區,引進國藥樂仁堂、萬邦醫藥、大眾醫藥等企業,打造集醫藥交易、配送、康養“產、學、研”一體化的國家級醫藥健康基地。
1.做大做強中藥產業。
中藥材種植提質增效。依托內丘縣、巨鹿縣、信都區等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推進金銀花、酸棗仁、銀杏等中藥材種植,鞏固并擴大市場占有率,打造全市統一的“扁鵲”中藥品牌。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繁育研究。到2025年,建立1—2個野生中藥資源培育基地和瀕危稀缺中藥種植養殖基地,在內丘縣、巨鹿縣打造2個規模化種植、產銷游一體的中藥材農業園區。
延伸現代中藥材產業鏈。依托邢臺市現有中藥產業基礎,發揮恒利、國金、萬邦復臨、君臨、扁鵲制藥等一批重點企業的品牌效應,延伸道地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鏈,開展中藥飲片炮制技術、中藥保健品新工藝、中成藥新品種的研發攻關。加快開發功能食品、藥酒、藥妝等中藥保健產品,促進中藥與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健康農業、休閑養生等融合發展。到2025年,建成1個國家級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建成1—2個市級中醫藥工程技術中心,培育2個本地品牌中醫藥龍頭企業。
2.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化學醫藥。
加大生物醫藥研發力度。緊跟生物制藥快速發展趨勢,加快生物制造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依托石藥生物科技產業園項目,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和市場潛力大的微生物來源創新藥物品種和產業化項目;依托河北健民生產和技術優勢,增加微生物發酵藥物品種,生產附加值高的原料藥,形成新的微生物發酵藥物產業規模優勢。到2025年,生物醫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0億元。
延伸提升化學藥品產業鏈。依托現有化學制藥產業優勢,堅持原料藥和制劑并行發展,落地實施一批高附加值抗生素和維生素制劑生產加工項目。恒利、金興、玉鋒等企業加快開發特色化學藥物、高附加值化學藥物和高端醫藥配套中間體,提高面向高端市場的制劑產品比重。
(六)生態農業與健康食品。
針對有健康養生需求和有慢性病療養需求的人群,打造一批農業生產、休閑娛樂、觀光旅游的生態農業基地,形成以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為主導,功能型保健食品生產加工為特色的全域健康食品產業體系。
1.推進生態農業發展。
打造一批高效綠色林果生產基地。依托邢臺市特色林果資源優勢,搞好林果品牌建設,積極開展“三品”認證和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打造一批高效綠色林果生產基地。到2022年,建成臨城綠嶺薄皮核桃基地,內丘富崗蘋果基地,邢臺漿水蘋果種植基地,北小莊酸棗仁生產基地,沙河紅石溝板栗基地,寧晉、威縣梨種植基地,新河、廣宗紅棗基地,柏鄉、威縣葡萄基地,巨鹿杏基地,清河山楂基地。
2.加快健康食品開發。
全面提升糧食以及植物油類精深加工能力。以優質無公害小麥和核桃油、葵花油、牡丹籽油等純天然高檔油品為原料,發揮今麥郎、金沙河、五得利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針對老年人、肥胖人群、三高人群、孕婦等消費群體,重點發展低糖、低脂、低油的休閑健康食品,建立低糖休閑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精品糧油加工基地。
拓展和延伸果品加工產業鏈條。依托富崗蘋果、寧晉梨、柏鄉葡萄、臨城綠嶺核桃等資源,開發脆片、果脯、水果罐頭、NFC果汁、功能性飲料等輕糖型、混合型新產品。引進匯源等國內馳名商標,打造內丘縣富崗蘋果、臨城縣綠嶺核桃、信都區漿水蘋果和酸棗汁、柏鄉縣油用牡丹和鮮食葡萄、清河縣馬屯山楂等產品品牌。
開發和實施一批高端中藥保健食品產業化項目。圍繞增強免疫功能、營養素補充、緩解體力疲勞、輔助降血脂等功能類型,開發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以內丘縣內丘鎮為核心區,輻射官莊鎮、金店鎮等地區,重點發展中藥保健食品生產、加工,建成內丘中藥保健食品生產基地。
(七)體育健康。
以智慧康養平臺為依托,發揮運動作為康養前端關口的作用,開展體醫融合試點。借助環邢臺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和上合組織國家國際象棋國際公開賽的影響,拓展休閑體育活動和賽事體育活動,深推“悅動邢襄”全民健身活動。到2025年,建成20個縣(市、區)級體醫融合試點,全民健身參與度達到全市人口的50%以上,人均體育場館面積達到2.2平方米,城區體育組織100%覆蓋,鄉村體育組織覆蓋率達到50%。
1.建設體醫融合試點。
以智慧康養平臺為基礎,構建集體質監測、體質辨識、運動風險篩查、健身指導、運動康復和中醫診療為一體的體醫融合新模式,推動體醫融合試點工作落地見效。組建由醫療、營養、運動、體能訓練等專業人士組成的專家團隊,提供體質檢測、運動風險評估、慢病防治、運動處方開具等服務,推進城鄉統籌和常態體質測試,實現個人運動方案隨體檢病例進行動態反饋。
2.推動全民體育健身。
依托市縣體育總會、老年人體育協會、農民體育協會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重點扶持一批運行良好、積極作為的基層體育組織,因時因地因需,全面開展全民體育健身活動。以民俗文化體育傳承為主線,豐富日常體育休閑活動。加強梅花拳、太極拳專業指導與管理,提升梅花拳、太極拳、潭腿等本地非遺體育運動的普及率。
3.舉辦多樣化體育賽事與活動。
推動公共資源向體育賽事和活動開放,按照不同時令特點,舉辦操舞比賽、冬泳活動、慢跑活動、馬拉松比賽、三大球比賽、騎行比賽等多類型全民健身大賽與活動。依托環邢臺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打造體育騎行精品線路,規范和引導沿線地區開展多元化特色體育運動。依托廣宗縣—平鄉縣自行車全國第四大生產集散平臺,推動健身山地自行車的私人定制、功能組裝,打造省級康體文化康養基地。
4.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
推動全域基礎體育設施優化布局,打造城區15分鐘健身生活圈。重點建設一批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元化體育需求的健身場地,完善健身設施,構建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體育健身設施網絡。
五、品牌建設
品牌是康養產業比較優勢的外在體現,是康養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品牌建設中,依托區域資源優勢發展優勢康養產業,依托優勢康養產業促進核心品牌建設,以核心品牌建設帶動全域康養產業發展。
(一)康養邢臺。
邢臺康養品牌建設以扁鵲中醫藥文化為核心,以醫養一體化為亮點,以森林康養為特色,以體醫融合為補充,著力打造醫祖圣地、幸福家園、最綠太行、活力邢襄四個康養產業核心品牌,共同支撐建設“康養邢臺”品牌形象。
(二)品牌支撐。
醫祖圣地—扁鵲中醫藥文化之鄉。以扁鵲文化、道地藥材為核心,打造全國中醫藥文化高地,支撐醫祖圣地品牌。傳承扁鵲中醫臨床思想與懸壺濟世的行醫理念,打造中醫養生品牌,建設發展扁鵲中醫院、國醫堂、中醫養生小院等。推動扁鵲文化旅游與中醫養生相結合,打造扁鵲康養小鎮品牌。以享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枸杞示范基地”之稱的巨鹿縣、享有“邢臺酸棗甲天下”美譽的信都區、享有“酸棗仁王不留行產業大縣”稱號的內丘縣為依托,打造中國道地藥材強市品牌。
幸福家園—全國醫養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建設為基礎,在全市大力推廣巨鹿縣“醫養一體、兩院融合”的養老服務模式,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幸福家園”品牌,做大做強全國醫養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最綠太行—最綠太行山森林康養基地。依托太行山區豐富的森林資源,棧崖壁立、峽溝縱橫、峽嶺相間的瑰麗景觀,以森林氧吧、森林浴、霧浴、林海浴等核心產品為基礎,打造最綠太行觀景地品牌。以信都區漿水鎮蘋果種植基地、臨城縣鳳凰嶺薄皮核桃基地、內丘縣富崗蘋果基地、沙河市紅石溝板栗基地等特色林果基地為支撐,打造最綠太行林果之鄉品牌。
活力邢襄—河北省醫體融合發展康養基地。以邢臺市自行車制造業為基礎,通過完善騎行設施與拓展騎行運動,打造中國北方騎行運動之鄉品牌。推進體育與醫療的融合發展,以“運動處方”搭建體醫融合試點服務網絡。以兩大國際體育賽事為引領,以騎行運動為紐帶,以民俗類、趣味類、體驗類休閑體育和大眾體育賽事為補充,形成體醫結合的健康服務模式,打造體醫融合康養品牌。
六、保障措施
推進康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謀劃,強力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抓好統籌協調。
整合各方資源,形成統一高效的議事決策和協調推動機制,將康養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重大事項落到實處。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康養產業的領導,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康養產業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要發揮協調和服務作用,推進與康養相關的多行業融合發展,形成康養產業生態圈。
(二)完善政策配套,加大扶持力度。
全面梳理康養產業領域相關政策,統籌協調醫療衛生、醫藥、養老、體育、旅游等相關政策的配套實施,切實把國家、省關于發展康養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破除制約康養產業發展的政策瓶頸和路徑障礙,從財政支持、土地供應、落實稅收優惠、鼓勵技術創新等方面,加大對康養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通過財政支持,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拓展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共同支持康養產業發展。
(三)建設人才隊伍,夯實科技支撐。
通過自身培養、外部引進、合作交流、外聘借智等方式,加強康養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康養職業教育體系,健全教育培訓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利用邢臺醫專教學資源優勢,開展養老護理人員分級培訓,并做好鄉村醫生教育培訓和養老護理師資、養老護理員的專業特色培訓。制定人才落戶優惠政策,通過人才招聘等途徑,有序引進崗位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和綜合型人才。
(四)積極宣傳推介,凝聚社會共識。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新媒體等媒介,廣泛開展健康養生知識宣傳,培育健康養生消費新理念。通過環邢臺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太行山文化節、內丘縣扁鵲文化節等一批賽事展會,集中宣傳推介醫祖圣地、幸福家園、最綠太行、活力邢襄四個康養產業核心品牌,做大叫響“康養邢臺”品牌。
(五)強化監測評估,實施動態管理。
建立康養產業發展督查和評估制度,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加強動態管理和過程控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探索建立康養產業監測核算與統計信息發布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統計監測,及時掌握產業發展動態,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重磅!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出爐,巨鹿將迎來大發展!

2020-07-29 來源:未知 點擊:

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
康養產業是為社會提供康養產品、服務的各相關產業和部門組成業態的總和,是為滿足人民群眾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需求的融合性產業,也是備受關注的新興產業。為了全面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康養產業發展的部署要求,推動邢臺市康養產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康養服務需求,特編制《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期限為2020—2025年。規劃范圍為邢臺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包括20個縣(市、區),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
一、產業發展基礎
(一)主要優勢。
自然生態環境優良。全市有林地面積60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1%。其中,太行山深山地區植被覆蓋率高達94.6%,林木覆蓋率達90.7%,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1.2萬個。全市礦物質水、地熱溫泉資源也極為豐富。這些優良的自然生態資源,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承載空間。
旅游資源富集。邢臺市山地自然資源和山地運動旅游資源富集,西部太行山區避暑避霾優勢明顯,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車、滑雪、攀巖、漂流等旅游資源豐富。現有A級以上旅游景區34家,其中4A級景區10家,3A級景區15家。這些旅游資源組合優勢,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區位交通優勢明顯。邢臺市航空、高鐵、高速公路三位一體,承東啟西、連接南北。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九鐵路、京石邯城際鐵路(規劃)縱貫南北,邢和鐵路、邢黃鐵路橫亙東西,邢臺機場的修建,大廣、邢汾、邢衡、青銀、京港澳高速(改擴建)建成通車,環城高速、太行山高速正式投入使用,大大縮減了邢臺的對外交通成本。
健康農業特色突出。邢臺市擁有涉農中國馳名商標13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7個,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6家、省級73家,各項數據指標均處于河北省中上等水平。富崗蘋果、漿水蘋果、綠嶺核桃、威梨等綠色農產品品牌形象持續提升,綜合收益不斷提高。豐饒的農業物產為京津冀地區的菜籃子、果盤子提供重要保障。
中醫藥產業形成規模。巨鹿縣是我國最大的金銀花種植區和集散地,金銀花種植面積超過11萬畝,年產干花1.1萬噸,占全國金銀花總產量的60%以上。內丘縣野生中藥材種類400余種,全縣種植規模15萬畝,其中野生酸棗年加工量18萬噸、酸棗仁4000—5000噸,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
醫養結合實踐模式不斷創新。邢臺作為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市,已建成省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13家,市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41家,覆蓋了16個縣(市、區)。2019年,全市醫養結合機構和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已達140多家。巨鹿縣縣鄉村醫養融合發展模式,邢臺愛晚紅楓集團綜合多樣化醫養模式,成為全國醫養結合典型案例。全市推行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減輕了健康養老負擔。邢臺市醫養結合工作扎實,為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存在問題。
產業發展基礎薄弱。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沒有形成集聚效應;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較少,康養產業鏈條短。以食品加工和體育產業為例,食品加工業多是農產品的種植與加工,體育產業僅圍繞體育用品的制造加工,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較少,產業鏈內部企業間的關聯度小,產業集而不聚。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邢臺市優勢醫療資源集中分布在市區,綜合醫院尤其是中、小型綜合醫院過多,專科醫院相對不足。縣及縣以上公立醫院發展較快,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隊伍不穩定,缺乏技術骨干,服務能力較弱。城鄉間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農村醫療衛生資源相對短缺,與康養產業相關的醫療配套設施不完善。
新技術應用不足。邢臺市智慧健康數據庫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醫療、移動醫療等新技術在醫養產業應用不足。高技術醫藥產品研發能力不強,新型醫藥產業、醫療器械和高端醫用設備領域產品結構單一,科技支撐相對薄弱,產品附加值不高。
(三)發展機遇。
政策環境不斷優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康養產業發展,先后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河北省加快推進康養產業發展,先后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方案》《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201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進一步加快發展社區養老和家政服務業進行了部署,決定對養老、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加大稅費優惠政策支持。同時,借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東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突出民生導向,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為康養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京津冀協同發展持續加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快速推進的背景下,京津產業不斷向河北外溢,先進的醫療、保健、康養設備等要素加速向外轉移,社會資本開始向河北康養服務領域流動。同時,作為北方地區經濟規模最大、人口最密集、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京津社會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養老服務功能加速向外疏解,這為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向發展型和享受型升級,大眾健康意識整體增強,廣大群眾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急劇增長,健康需求由單一的醫療服務向疾病預防、健康養生、保健康復等多元服務轉變。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高齡、失能、獨居和空巢老年人數量進一步增加,京津等周邊大城市退休老年人候鳥式養老養生逐漸成為趨勢,康養產業市場需求逐年遞增。
科技創新帶來新動能。隨著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與醫療健康領域的深度融合日趨緊密,遠程醫療、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等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健康養老、健康食品、“互聯網+健康”、健康旅游、體育健康等康養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康養產業發展后勁十足。
(四)面臨挑戰。
區域競爭日趨激烈。周邊各省市競相開展康養產業戰略布局,搶占市場發展先機。河南省與北大醫療等健康產業集團已展開戰略合作,山東省正在抓緊建設國家醫學科學、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秦皇島市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獲得國家批復,承德市雙灤區著手打造高端醫養健康城等。地區間競爭壓力不斷加大,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的競爭更趨激烈。
養老壓力日益增大。截至2019年底,邢臺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132萬,占總人口的17.04%,預計2020年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18%左右。老齡人口基數大,養老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養老服務內容還不豐富,服務程序不規范,服務體系不健全,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環境問題較為突出。邢臺市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歷史上形成了鋼鐵、煤炭、水泥等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格局,隨之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是制約邢臺市康養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經過近幾年環境治理,環境質量已有所改善,但大氣污染仍然存在,空氣質量排名在全國仍處于落后位次。
二、產業發展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精準對接人民群眾對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加快構建醫、養、旅、食、體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康養產業體系,不斷提升康養產品質量和水平,努力把康養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柱產業,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經濟強市、美麗邢臺作出積極貢獻。
(二)戰略定位。
1.區域定位。
以統一的智慧康養平臺為基礎,以全面推進醫養結合為手段,以健康養老、旅游休閑、中醫藥、生態農業與健康食品、體育健康為主要內容,構建智慧康養產業體系,打造“康養邢臺”品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康養基地,使邢臺市發展成為:全國醫養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全國扁鵲中醫藥文化康養之鄉,最綠太行森林康養基地,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智慧康養示范區,京津冀地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全省醫體融合發展康養基地。
2.發展方向。
以智慧平臺為引領,構建多產業融合發展新局面。建立全市統一的智慧康養平臺,推動跨部門、跨業務、跨層級的資源共用、信息共享。在智慧康養平臺上,推動養老、旅游、醫療、體育、食品等多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具有邢臺特色的智慧康養產業體系。
以森林康養和中醫藥康養為特色,構建具有產業縱深的康養產業體系。依托西部地區豐富的森林資源,開發特色森林康養模式。依托扁鵲中醫文化,發揮現有的中醫藥生產優勢,延伸中醫藥產業鏈,打造中醫藥康養產業體系。
以醫養結合為抓手,構建立體化養老服務新模式。按照“醫、護、養、學、研”一體化建設目標,建設一批醫養結合機構,構建覆蓋城鄉的“居家養老+社區(村)照料+機構醫養+基地多元化養老”四重養老模式。通過引領、培育、扶持等手段,促進健康養老產業集群式發展。
(三)發展目標。
圍繞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從縱向上帶動產業鏈延伸拓展,從橫向上促進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從廣度上實現區域內組團聯動,推動康養產業整體向高水平邁進,把邢臺市建設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智慧康養示范區。
到2022年,建設統一的智慧康養平臺以及養老、醫療、旅游等智慧化康養服務系統。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建設一批醫養結合示范工程,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網絡。以康養基地建設為抓手,推動養老、醫療、旅游、醫藥、食品、體育等產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完成6個國家級、大部分省級康養基地建設,核心區和西部太行山水森林康養帶建設初具規模,康養產業成為支撐邢臺市轉型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到2025年,智慧康養平臺投入使用,依托智慧康養平臺完善養老、醫療、旅游等智慧化康養服務,實現養老、醫療、旅游、醫藥、食品、體育等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基本建成“一核統領、三帶隆起、多點支撐”的康養產業空間格局。康養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服務體系基本健全,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康養邢臺”城市品牌深入人心,康養產業成為支撐邢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產業空間布局
(一)總體空間格局。
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與中原經濟區交界的區位優勢,依托西部太行山水森林資源、中部特色文化資源、東部現代農業資源,按照“整合資源、科學布局、集聚發展”的原則,整合區域內康養產業優質資源和發展要素,構建“一核統領、三帶隆起、多點支撐”的康養產業空間格局。
“一核統領”:康養產業核心區即邢臺市主城區,為統領全市康養產業發展的核心。
“三帶隆起”:西部太行山水森林康養帶,包括信都區、臨城縣、內丘縣和沙河市;中部康養產品加工制造帶,包括南和區、任澤區、隆堯縣、柏鄉縣、巨鹿縣、平鄉縣、廣宗縣;東部生態農業康養帶,包括寧晉縣、清河縣、南宮市、威縣、臨西縣。上述“三帶”聚集優勢資源,實現率先崛起。
“多點支撐”:建設一批具有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的康養基地,全面帶動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
(二)戰略開發區域。
核心區:邢臺市主城區是智慧服務、科技創新、資源配置、醫療保障、人才輸送的中心,對全市康養產業的發展具有帶動和引領作用。一是依托先進的教育、科技資源,加快建立智慧康養平臺。二是充分發揮市級優質醫療資源集聚、康養群體消費水平高的優勢,做大做強醫養結合核心示范區,在滿足市區群眾多樣化康養需求的同時,為各縣(市、區)提供平臺、醫療、技術、人才服務與建設經驗,帶動全市康養產業發展。
西部太行山水森林康養帶:依托太行山優質的森林、經濟林、中醫藥等自然生態資源,建設以旅游養老、中醫藥養生、山地健身等為重點的康養產業集群帶。以前南峪優質森林資源為基礎,建設配套森林康養設施,打造最綠太行森林康養基地。依托扁鵲中醫藥文化,以內丘縣扁鵲廟為中心,打造針灸、推拿、藥膳等一體化服務的中醫藥康養基地。
中部康養產品加工制造帶:利用原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醫藥、健康食品與康養裝備制造業。依托隆堯縣東方食品城以及南和區、任澤區、柏鄉縣糧油生產加工優勢,著力打造綠色健康食品加工制造園區。依托平鄉縣、廣宗縣自行車生產制造基礎,重點發展康養裝備制造業。依托巨鹿縣金銀花種植基地,大力推動中成藥、保健品的研發與制造。
東部生態農業康養帶:依托東部豐富的農業資源,打造集綠色農產品采摘+農業觀光+田園生活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康養區。大力發展生態林果種植業,開發適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態健康農產品。積極建設休閑農莊、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等,開展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餐飲制作體驗等活動,打造一批健康小鎮、優質健康農產品生產基地。
康養基地:立足各地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特色,找準功能定位,明確發展方向,著力打造一批環境優美、功能完善、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康養基地,其中6個國家級康養基地、6個省級康養基地、2個市級康養基地。
 
重磅!邢臺市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出爐,巨鹿將迎來大發展!
四、產業發展重點領域
(一)醫療服務。
依托邢臺市人民醫院、河北省眼科醫院、邢臺市第三醫院等醫療機構,構建智慧醫療服務平臺,實現醫療服務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融合。同時,不斷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到2022年,搭建完成醫療機構服務網絡,全面建設智慧醫療服務系統;到2025年,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實現智慧醫療服務系統的全面應用。
1.健全醫療服務體系。
健全以三級綜合醫院為龍頭、二級醫院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專科醫院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化醫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合作機制。一是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依托邢臺市人民醫院、邢臺市第三醫院、冀中能源邢臺礦業集團總醫院和河北省眼科醫院,爭創國家級或省級疑難危重疾病診療中心。二是設置3個縣級綜合醫療中心,東北部區域依托寧晉縣醫院設置,中部區域依托巨鹿縣醫院設置,東南部區域依托威縣和清河縣醫院設置。三是全面提升縣級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將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
2.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按照“醫、護、養、學、研”一體化建設目標,建立一批醫養結合機構,打造全國醫養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鼓勵開通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協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置養老床位,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支撐。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等服務能力,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到2025年,全市二級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科的比例達到50%以上。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完成省要求的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目標。
3.提升中醫服務能力。
發揮中醫健康醫學優勢,建成以邢臺市中醫院為龍頭,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服務體系,提供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服務。以邢臺市中醫院為重點,加強與各大中醫院合作,規范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科和中藥房設置。推行中醫“治未病”服務模式,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設立“治未病”科。到2025年,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基本實現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備與其功能相適應的中醫服務能力。
4.加快醫療康復體系建設。
在全市逐步建立分層次、分階段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支持綜合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鼓勵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整體轉型為以康復服務為主的綜合醫院或康復醫院,增加康復護理床位,推廣康復醫學適宜技術。重點加強專業康復醫療機構建設,融合中醫康復、護理康復、心理康復等領域,大力發展治愈期康復、殘疾人、兒童腦癱、老年慢性病和運動康復。以市區大醫院為龍頭,以專科醫院為骨干,融合社會辦康復醫療機構,構建區域康復醫學專科醫聯體。到2025年,力爭在全市建設1—2所三級康復醫院。
(二)智慧康養平臺。
整合發改、公安、民政、統計等部門的相關信息,納入統一的平臺數據庫,建立覆蓋城鄉的智慧康養平臺。整合養老、醫療、康旅、健康教育與管理等多項康養產業線上服務功能,提供高端、便捷、智慧化的康養服務。到2022年,覆蓋城鄉的智慧康養平臺搭建完成,各部門的相關信息實現統一管理。到2025年,依托平臺的各項康養服務運行順暢,各康養產業趨于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
1.建立數據共享機制。
由政府主導,建設覆蓋城鄉的智慧康養平臺,協調各部門進行數據采集和共享,向上協同開設省級、國家級相關部門數據接口,對下向各級機構開放數據共享接口,同時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互聯互通,促進各級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共享。
2.推動智慧康養系統應用。
基于全市統一的智慧康養平臺,推動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康旅、智慧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等系統的應用,為城鄉居民提供智慧化康養服務,打造智慧康養產業體系。
(三)健康養老。
堅持“醫養結合”原則,依托智慧康養平臺,搭建連接個人、家庭、社區、機構、政府公共服務的智慧養老系統,打造四重養老模式,實現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到2022年,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養老基地多元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5張,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到2025年,形成以智慧康養平臺為依托,覆蓋全體老齡人群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體系。
1.推行覆蓋全市城鄉的智慧養老服務。
以政府為主導,以醫院和醫療人員為核心,以養老機構、養老家庭為主體,以養老服務供應商、養老服務人員等第三方為輔助,搭建覆蓋養老產業體系的智慧養老系統,提供全平臺、全體老齡人口康養信息查詢、服務預約、機構審核及準入、醫療養老結算、服務評價、遠程醫療、健康教育、人才培訓及考核等服務,打造覆蓋全市城鄉的實時、快捷、高效、智能化的養老服務網絡。
2.做好基層居家健康養老服務。
以村(社區)為單位,依托本村(社區)醫療機構和醫療、護理人員,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醫養結合;以智慧康養平臺為基礎,連接養老家庭和醫療機構、養老服務商等,為居家養老提供足不出戶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商品配送、定期生存健康狀況跟蹤等“互聯網+居家健康養老”服務。到2025年,全市城鄉老齡家庭全部納入智慧養老服務系統。
3.培育基層醫養中心。
鼓勵基層社區、農村聯合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創辦農村幸福院和日間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緊急援助、健身康復、休閑娛樂、學習培訓、精神慰藉等日間服務,搭建老人“離家不離親人”的養老平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重點打造全托養護中心和短期托管中心,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醫療診治、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精神慰藉等服務。基層醫養中心依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本行政區域年滿65周歲的老年人每年免費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健康指導等健康管理服務。到2022年,實現每鄉鎮(街道)1個醫養示范中心,每村(社區)1個醫養示范點。
4.延伸醫療、養老機構服務功能。
按照“醫中有養、養中有醫、機構協作、醫護巡航”的思路,構建結構合理、配置優化、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市、縣、鄉各級醫療機構通過開設老年病科,興辦護理院、安寧療護中心等,開展健康養老服務,實現“醫中有養”;各類養老機構通過自建或引進合作提供醫療服務,延伸養老機構服務功能,做到“養中有醫”。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中醫堂,增加中醫養老服務;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托管農村幸福院,興辦老年人日間照料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22年,各縣(市、區)至少建成2家以上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各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增加養老服務功能。
5.強化養老基地創新。
整合優質生態資源,引進高端醫療資源,發掘中醫文化資源,建設一批以“高端醫療+生態健康+完善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高端養老基地,打造成為服務京津冀區域和中原經濟區的高品質養老目的地。建設一批養老基地,包括:皇寺、紅石溝、寧晉縣中醫院等3個中醫養老基地,九龍峽—前南峪、富崗—蝎子溝等2個森林運動養老養生基地,邢襄(邢臺市區)、扁鵲廟等2個慢性病療養基地,王硇—秦王湖、九龍峽—路羅、岐山湖—白云洞、綠嶺核桃小鎮等4個度假型養老養生基地。
(四)康養旅游。
結合旅游景區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建設康養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優化開發邢襄古鎮、自行車運動休閑基地、中醫藥康養小鎮、九龍峽森林公園等一批精品康養旅游項目,多元化開發康養旅游產品,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和產品體系。
1.做優森林康養旅游。
充分利用太行山森林資源優勢,以森林城市、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為依托,做優做強森林康養旅游產業。
九龍峽國家森林康養基地:以峽溝縱橫、奇峰異石、潭瀑相間、林草分異的垂直分帶景觀等資源為基礎,圍繞森林浴及森林運動兩大板塊,開發天然氧吧、霧浴、林海浴、森林運動等多類型森林康養產品。
前南峪森林康養基地:發揮板栗、蘋果、核桃等林果資源優勢,開發農業園藝旅游;將森林浴與醫療科學結合起來,打造森林醫養品牌;挖掘抗大舊址等紅色旅游資源,打造集愛國主義教育、森林療養、鄉村體驗于一體的前南峪康養度假小鎮。
天河山森林康養基地:以愛情山之七夕文化之鄉、清泉鳴箏之太行水鄉、星空深邃之云頂草原、速度激情之山間雪場等資源為核心,重點建設以峽谷養生、冰雪體驗為主題的森林康養基地。
邢臺大峽谷森林康養基地:憑借萬畝森林、遺跡眾多的資源優勢,打造以森林浴、森林瑜伽、森林太極、森林冥想、森林溫泉等項目為主打的強身健體型康養基地。
云夢山森林康養基地:圍繞云夢山、白龍溪等森林康養資源,打造以野營、垂釣、采摘、森林探險、森林音樂、森林游戲等娛樂項目為主的深度體驗型森林康養基地。
崆山白云洞森林康養基地:圍繞崆山白云洞、天臺山、岐山湖、蝎子溝等資源,開展溶洞體驗、森林影院、森林手工坊以及森林食品加工、品嘗、餐飲、采摘等一系列活動,打造體驗型森林康養基地。
2.做強中醫藥康養旅游。
扁鵲中醫藥康養基地:以扁鵲廟為資源核心區,以報子口村、神頭村、石盆村為依托區,通過扁鵲文化產業園、國家級稀缺種子種苗基地項目引領,開發中醫藥膳、中醫美容、針灸等行業所需的中醫產品,打造扁鵲文化與中醫康養體驗為一體的龍頭旅游項目,建設中醫藥康養基地。
鵲山湖濕地中醫藥療養基地:以柳林鎮為核心區,建設中醫養生膳食區、中醫養生美容區、中醫養生運動區、中醫養生咨詢區、中醫養生療法體驗區、中醫養生購物區和中醫養生文化娛樂區,開展養生酒、養生菜、養生茶系列品嘗和傳統中醫推拿按摩、經絡疏通、拔罐、針灸、艾灸等一系列中醫藥體驗活動。
邢襄古鎮中醫藥康養基地:以抱香谷為核心,以邢襄古鎮為依托區,打造集中草藥觀光、中藥養生、紅色旅游文化、誠義燕趙文化、生態農業文化體驗為一體的中醫藥康養基地。
邢棗仁康養基地:依托現有的優質酸棗仁種植基地,發展綠色有機中藥材種植業,提升中藥材品質和市場占有率,發展集種植、加工、科研、觀光、養生為一體的中醫藥康養產業。
3.開發農業康養旅游。
依托邢臺東部、南部平原區豐富的農業資源和丘陵地區豐富的林果資源,發展農業觀光采摘康養旅游,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康養小鎮和農業康養休閑區。
紅石溝農業觀光旅游基地:依托當地豐富的農林資源,建設鄉村田園休養公寓,根據不同時節開展時令果蔬培育、種植、采摘以及動物喂養等一系列體驗活動。
棘園紅生態觀光采摘園基地:以林下種植中藥材為突破口,發展產業旅游,逐步形成以旅游開發理念經營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資源開發旅游產業,以旅游產業收益提升現代農業的循環發展模式。
農業示范園區:主要有金玉莊金銀花基地、巨鹿泰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欒卸現代農業產業園、任澤區盛世合作社產業園、柳洼風情小鎮、南寺郭葡萄風情小鎮、荷塘療養基地、開元春天夢幻莊園、威縣梨園、岳莊山楂采摘—加工基地等。
4.培育溫泉養生康養旅游。
依托南宮市等地溫泉資源,培育以溫泉療養、溫泉保健等為調養手段的健康養生業態,建設一批集休閑度假、特色醫療、保健養生于一體的溫泉度假城、溫泉保健療養基地。
遠野溫泉旅游度假基地:推進溫泉與醫療結合,積極引進醫療機構及專業人才,發展溫泉療養服務。提升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及接待服務設施,打造集特色醫療、保健養生、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溫泉保健療養基地。
南湖公園溫泉基地:依托新河縣歷代名人文化和境內存有脫脫墓、劉公堤、慈明寺歷史古跡等旅游資源,打造以溫泉療養功能為主,集攝影休閑、康體會務度假、民族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溫泉休閑度假基地。
南宮湖溫泉—紅色文化養生基地:以南宮湖溫泉為核心,結合129師東進縱隊司令部舊址、冀南烈士陵園等紅色文化開發,打造以溫泉療養、紅色文化參觀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溫泉養生度假區。
(五)醫藥產業。
瞄準國內外現代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方向,精準承接京津醫藥產業轉移,對接石家莊藥都,延伸現代醫藥產業鏈。構建以中藥材現代化提取,中成藥、中藥飲片加工,大宗化學原料藥、高附加值化學藥制劑和生物藥品為重點的現代醫藥產業體系。依托邢東新區,引進國藥樂仁堂、萬邦醫藥、大眾醫藥等企業,打造集醫藥交易、配送、康養“產、學、研”一體化的國家級醫藥健康基地。
1.做大做強中藥產業。
中藥材種植提質增效。依托內丘縣、巨鹿縣、信都區等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推進金銀花、酸棗仁、銀杏等中藥材種植,鞏固并擴大市場占有率,打造全市統一的“扁鵲”中藥品牌。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植物保護、繁育研究。到2025年,建立1—2個野生中藥資源培育基地和瀕危稀缺中藥種植養殖基地,在內丘縣、巨鹿縣打造2個規模化種植、產銷游一體的中藥材農業園區。
延伸現代中藥材產業鏈。依托邢臺市現有中藥產業基礎,發揮恒利、國金、萬邦復臨、君臨、扁鵲制藥等一批重點企業的品牌效應,延伸道地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鏈,開展中藥飲片炮制技術、中藥保健品新工藝、中成藥新品種的研發攻關。加快開發功能食品、藥酒、藥妝等中藥保健產品,促進中藥與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健康農業、休閑養生等融合發展。到2025年,建成1個國家級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建成1—2個市級中醫藥工程技術中心,培育2個本地品牌中醫藥龍頭企業。
2.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化學醫藥。
加大生物醫藥研發力度。緊跟生物制藥快速發展趨勢,加快生物制造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依托石藥生物科技產業園項目,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和市場潛力大的微生物來源創新藥物品種和產業化項目;依托河北健民生產和技術優勢,增加微生物發酵藥物品種,生產附加值高的原料藥,形成新的微生物發酵藥物產業規模優勢。到2025年,生物醫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0億元。
延伸提升化學藥品產業鏈。依托現有化學制藥產業優勢,堅持原料藥和制劑并行發展,落地實施一批高附加值抗生素和維生素制劑生產加工項目。恒利、金興、玉鋒等企業加快開發特色化學藥物、高附加值化學藥物和高端醫藥配套中間體,提高面向高端市場的制劑產品比重。
(六)生態農業與健康食品。
針對有健康養生需求和有慢性病療養需求的人群,打造一批農業生產、休閑娛樂、觀光旅游的生態農業基地,形成以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為主導,功能型保健食品生產加工為特色的全域健康食品產業體系。
1.推進生態農業發展。
打造一批高效綠色林果生產基地。依托邢臺市特色林果資源優勢,搞好林果品牌建設,積極開展“三品”認證和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打造一批高效綠色林果生產基地。到2022年,建成臨城綠嶺薄皮核桃基地,內丘富崗蘋果基地,邢臺漿水蘋果種植基地,北小莊酸棗仁生產基地,沙河紅石溝板栗基地,寧晉、威縣梨種植基地,新河、廣宗紅棗基地,柏鄉、威縣葡萄基地,巨鹿杏基地,清河山楂基地。
2.加快健康食品開發。
全面提升糧食以及植物油類精深加工能力。以優質無公害小麥和核桃油、葵花油、牡丹籽油等純天然高檔油品為原料,發揮今麥郎、金沙河、五得利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針對老年人、肥胖人群、三高人群、孕婦等消費群體,重點發展低糖、低脂、低油的休閑健康食品,建立低糖休閑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精品糧油加工基地。
拓展和延伸果品加工產業鏈條。依托富崗蘋果、寧晉梨、柏鄉葡萄、臨城綠嶺核桃等資源,開發脆片、果脯、水果罐頭、NFC果汁、功能性飲料等輕糖型、混合型新產品。引進匯源等國內馳名商標,打造內丘縣富崗蘋果、臨城縣綠嶺核桃、信都區漿水蘋果和酸棗汁、柏鄉縣油用牡丹和鮮食葡萄、清河縣馬屯山楂等產品品牌。
開發和實施一批高端中藥保健食品產業化項目。圍繞增強免疫功能、營養素補充、緩解體力疲勞、輔助降血脂等功能類型,開發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以內丘縣內丘鎮為核心區,輻射官莊鎮、金店鎮等地區,重點發展中藥保健食品生產、加工,建成內丘中藥保健食品生產基地。
(七)體育健康。
以智慧康養平臺為依托,發揮運動作為康養前端關口的作用,開展體醫融合試點。借助環邢臺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和上合組織國家國際象棋國際公開賽的影響,拓展休閑體育活動和賽事體育活動,深推“悅動邢襄”全民健身活動。到2025年,建成20個縣(市、區)級體醫融合試點,全民健身參與度達到全市人口的50%以上,人均體育場館面積達到2.2平方米,城區體育組織100%覆蓋,鄉村體育組織覆蓋率達到50%。
1.建設體醫融合試點。
以智慧康養平臺為基礎,構建集體質監測、體質辨識、運動風險篩查、健身指導、運動康復和中醫診療為一體的體醫融合新模式,推動體醫融合試點工作落地見效。組建由醫療、營養、運動、體能訓練等專業人士組成的專家團隊,提供體質檢測、運動風險評估、慢病防治、運動處方開具等服務,推進城鄉統籌和常態體質測試,實現個人運動方案隨體檢病例進行動態反饋。
2.推動全民體育健身。
依托市縣體育總會、老年人體育協會、農民體育協會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重點扶持一批運行良好、積極作為的基層體育組織,因時因地因需,全面開展全民體育健身活動。以民俗文化體育傳承為主線,豐富日常體育休閑活動。加強梅花拳、太極拳專業指導與管理,提升梅花拳、太極拳、潭腿等本地非遺體育運動的普及率。
3.舉辦多樣化體育賽事與活動。
推動公共資源向體育賽事和活動開放,按照不同時令特點,舉辦操舞比賽、冬泳活動、慢跑活動、馬拉松比賽、三大球比賽、騎行比賽等多類型全民健身大賽與活動。依托環邢臺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打造體育騎行精品線路,規范和引導沿線地區開展多元化特色體育運動。依托廣宗縣—平鄉縣自行車全國第四大生產集散平臺,推動健身山地自行車的私人定制、功能組裝,打造省級康體文化康養基地。
4.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
推動全域基礎體育設施優化布局,打造城區15分鐘健身生活圈。重點建設一批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元化體育需求的健身場地,完善健身設施,構建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體育健身設施網絡。
五、品牌建設
品牌是康養產業比較優勢的外在體現,是康養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品牌建設中,依托區域資源優勢發展優勢康養產業,依托優勢康養產業促進核心品牌建設,以核心品牌建設帶動全域康養產業發展。
(一)康養邢臺。
邢臺康養品牌建設以扁鵲中醫藥文化為核心,以醫養一體化為亮點,以森林康養為特色,以體醫融合為補充,著力打造醫祖圣地、幸福家園、最綠太行、活力邢襄四個康養產業核心品牌,共同支撐建設“康養邢臺”品牌形象。
(二)品牌支撐。
醫祖圣地—扁鵲中醫藥文化之鄉。以扁鵲文化、道地藥材為核心,打造全國中醫藥文化高地,支撐醫祖圣地品牌。傳承扁鵲中醫臨床思想與懸壺濟世的行醫理念,打造中醫養生品牌,建設發展扁鵲中醫院、國醫堂、中醫養生小院等。推動扁鵲文化旅游與中醫養生相結合,打造扁鵲康養小鎮品牌。以享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枸杞示范基地”之稱的巨鹿縣、享有“邢臺酸棗甲天下”美譽的信都區、享有“酸棗仁王不留行產業大縣”稱號的內丘縣為依托,打造中國道地藥材強市品牌。
幸福家園—全國醫養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建設為基礎,在全市大力推廣巨鹿縣“醫養一體、兩院融合”的養老服務模式,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幸福家園”品牌,做大做強全國醫養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最綠太行—最綠太行山森林康養基地。依托太行山區豐富的森林資源,棧崖壁立、峽溝縱橫、峽嶺相間的瑰麗景觀,以森林氧吧、森林浴、霧浴、林海浴等核心產品為基礎,打造最綠太行觀景地品牌。以信都區漿水鎮蘋果種植基地、臨城縣鳳凰嶺薄皮核桃基地、內丘縣富崗蘋果基地、沙河市紅石溝板栗基地等特色林果基地為支撐,打造最綠太行林果之鄉品牌。
活力邢襄—河北省醫體融合發展康養基地。以邢臺市自行車制造業為基礎,通過完善騎行設施與拓展騎行運動,打造中國北方騎行運動之鄉品牌。推進體育與醫療的融合發展,以“運動處方”搭建體醫融合試點服務網絡。以兩大國際體育賽事為引領,以騎行運動為紐帶,以民俗類、趣味類、體驗類休閑體育和大眾體育賽事為補充,形成體醫結合的健康服務模式,打造體醫融合康養品牌。
六、保障措施
推進康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謀劃,強力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抓好統籌協調。
整合各方資源,形成統一高效的議事決策和協調推動機制,將康養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重大事項落到實處。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康養產業的領導,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康養產業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要發揮協調和服務作用,推進與康養相關的多行業融合發展,形成康養產業生態圈。
(二)完善政策配套,加大扶持力度。
全面梳理康養產業領域相關政策,統籌協調醫療衛生、醫藥、養老、體育、旅游等相關政策的配套實施,切實把國家、省關于發展康養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破除制約康養產業發展的政策瓶頸和路徑障礙,從財政支持、土地供應、落實稅收優惠、鼓勵技術創新等方面,加大對康養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通過財政支持,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拓展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共同支持康養產業發展。
(三)建設人才隊伍,夯實科技支撐。
通過自身培養、外部引進、合作交流、外聘借智等方式,加強康養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康養職業教育體系,健全教育培訓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利用邢臺醫專教學資源優勢,開展養老護理人員分級培訓,并做好鄉村醫生教育培訓和養老護理師資、養老護理員的專業特色培訓。制定人才落戶優惠政策,通過人才招聘等途徑,有序引進崗位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和綜合型人才。
(四)積極宣傳推介,凝聚社會共識。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新媒體等媒介,廣泛開展健康養生知識宣傳,培育健康養生消費新理念。通過環邢臺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太行山文化節、內丘縣扁鵲文化節等一批賽事展會,集中宣傳推介醫祖圣地、幸福家園、最綠太行、活力邢襄四個康養產業核心品牌,做大叫響“康養邢臺”品牌。
(五)強化監測評估,實施動態管理。
建立康養產業發展督查和評估制度,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加強動態管理和過程控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探索建立康養產業監測核算與統計信息發布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統計監測,及時掌握產業發展動態,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无遮挡男女啪啪免费软件|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国产色a在线观看| 亚洲 图片 另类 综合 小说|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欧毛| 好大好硬好深好爽想要av| 欧美性videos高清精品| 无码137片内射在线影院| 免费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男生戳美女两腿中间那个视频| 日韩在线中文高清在线资源|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刺激视频|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日本十八禁视频无遮挡 |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尿失禁 | 99热精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 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免费能收黄台的直播app| 国产 成 人 黄 色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