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
著力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0-09 點擊:次
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新時代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形成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的重大舉措。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川渝兩地要從頂層設計、政策供給、要素配置、利益協調方面發力,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
立足國家戰略方針,促進產城融合發展。一是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整體規劃,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結合成渝地區發展階段和比較優勢,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帶動新型城鎮化,以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助推產業和人口集聚,努力實現城鄉互動、產業融合。加快出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全國性5G樞紐、制造業樞紐、科技創新中心樞紐、金融產業樞紐建設規劃,促進高科技產業極化效應形成,帶動成渝地區汽車制造、電子裝配等傳統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一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空間布局,增進成渝地區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協同創新、市場統一、制度安排等領域的互動,推進交通、能源、信息等主要基礎設施的對接;構筑以軌道交通為主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加快實現互聯互通,促進要素流動,為產業發展賦能。三是著眼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提高產業融合發展質量。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西部產業發展中的優勢,規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實現由“成渝制造”向“成渝創造”轉型,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城市群。
強化公共政策供給,提升產業協同發展水平。一是發揮好財稅政策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的引導和扶持功能。加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對產業協同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同時考慮到成渝地區間經濟實力、產業基礎和要素稟賦差異,根據各自產業定位,設立專業化的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對落戶共建園區重點區域內、有利于提升產業發展質量的企業予以扶持。稅收方面,推進涉稅數據共享,降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制度交易成本。二是依托川渝金融資源優勢,拓展金融服務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作用。鼓勵兩地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權和資本市場試點,打通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的通道,拓寬成渝地區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和擔保體系,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爭取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銀團、國際金融機構等資金支持,確保成渝地區私企與國企平等享受金融資源,為成渝地區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要積極推進PPP等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加快發展直接融資,加強與各類風險投資基金合作。對于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發區內的企業產品,政府采購時給予優先支持。
優化市場配置功能,提高要素全域配置效率。一是打破成渝地區產業融合發展的市場壁壘。實現成渝地區產業融合發展,關鍵在于實踐競爭優先理念,尊重市場作用。必須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區域市場體系,打破行政壁壘,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形成分工有序的區域良性發展機制。二是實施產業空間分區規劃指引。統籌規劃配套完善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優勢傳統產業園區等多層次、全方位的產業空間載體,促進產業集聚化、高端化發展。以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等為依托,促進在自貿區建設、口岸、物流等領域加強合作,推動國家級新區協同開放,以重點區域開放提升成渝地區資源要素利用水平。三是發揮交通物流設施在產業融合發展中的作用。聯動海關、鐵路等相關部門,促進貨源組織、口岸服務、一體通關、硬件設施共享的合作,縮短“雙核”間時空距離;共同拓展四川、重慶經廣西、云南至東盟的國際道路跨境運輸線路,降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融合發展的交易成本。
完善利益協調機制,確保雙城共享發展紅利。一是建立政府內部協作機制,破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流動壁壘。重構兩地產業價值鏈,避免產業過度同構、重復投資,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利益協調機制力度,削弱各種壁壘,加速產業資源的區域流動,提高資源市場化配置效率。二是建立區域外部聯動機制。以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為目的,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聯動,由點到面向外擴散發展,產業間彼此取長補短,避免出現同質現象,進一步深化區域之間的分工與合作,更好地實現成渝地區產業間協同發展。三是強化區域產業融合發展利益協調硬約束。產業融合的實現以相應工業園區為載體,要加強雙城經濟、產業園區等合作發展平臺建設。要加強產業融合發展利益協調,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