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政府、社會、大學、產業多方合力 強化“一號產業”創新源頭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1-12 點擊:次
日前,由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將業界的目光聚焦到了蘇州工業園區:轄區人才競爭力和含金量最高的產業競爭力雙雙位列全國第一;綜合競爭力攀升至第二位,僅次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社會、大學、產業,缺一不可。迎來“高光”時刻之余,園區也在積極謀劃環境競爭力、技術競爭力等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對此,在有著“名校走廊”美譽的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政府、社會、大學、產業等多方力量,共聚資源,聯手打造西浦慧湖藥學院。獨墅湖畔,一座集生物醫藥產業人才培養、協同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于一體的藥學院將加速崛起。
產業積累
城市戰略呼喚夯實創新底座
資源高度集聚、優質企業活躍、創新產品頻出,這一切讓園區的產業生態圈不斷完善,也讓人無法忽視作為園區生物醫藥產業核心集聚區的科教創新區:不僅擁有80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了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三大重點產業集群;還引來了中國科技大學、牛津大學等31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入駐,引進了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等14家“國家隊”科研院所,鏈起了生物醫藥產業鏈最上游的創新底座——高校和科研院所。
以“科教”立區,力促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科教創新區多年如一日忙著搭平臺、當“紅娘”,在產學研對接方面結出了果實。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與園區企業金唯智共建“SISO-金唯智生物科技學院”,學校2012級-2017級為企業累計培養學徒134人,學徒合作企業就業比例達77%至79%;東南大學蘇州研究院與園區管委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三方共建東南大學下一代半導體材料研究所,明年將招收先進材料專業研究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蘇州藥物創新研究院則導入上海藥物所、中科大、清華、北大等高校院所的優勢力量,圍繞藥物研發全產業周期提供精準服務……
當前,迎來“一號產業”全新機遇的科教創新區,主動整合高校、院所、載體、企業等優勢創新資源,謀劃起了“產教融合”的大棋。“按照蘇州目前的產業積累和城市戰略,需要一所國際化、開放型、學術實力雄厚、能夠促進催化生態建設的藥學院。我們有著企業和高校雙集聚的優勢,在科教創新區成立這樣一所學院,我們責無旁貸。”科教創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中外辦學
15年奠定機制學科等一系列優勢
2006年,園區開始以科教創新區為中心布局生物醫藥產業。同年,獨墅湖畔,承載著蘇州教育國際化夢想的西交利物浦大學正式揭牌。背靠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的雄厚積淀,如今,西交利物浦大學已成長為學科結構較為完備的綜合性大學和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學,設有43個本科專業、33個碩士專業和16個博士研究領域。
國際化程度高、開放性強、治理環境靈活又扎根本土,成立近15年來,西交利物浦大學與科教創新區同步成長,搭建了生物醫藥相關學科集群和創新平臺。據該校副校長丁憶民介紹,學校目前相關的學科集群包含生物、化學、健康等領域,在結構生物學和組學技術、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細胞信號和癌癥生物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神經科學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科研基礎。同時,實現了創新載體、技術轉移、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智庫等科研、創新平臺的搭建。“我們兩所母校在藥學領域的學術積淀也非常深厚,這都為我們成立藥學院、融入蘇州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丁憶民說。
事實上,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優勢不僅僅在于學科,更在于學校近年來實施“融合式教育”積累的豐富經驗。2017年,西交利物浦大學開始踐行這一創新型高等教育新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打破高校與政府、企業乃至社會之間的知識、科研、技術、經驗壁壘,通過大學與企業、行業與社會的深度合作,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行業教育、創業教育、管理與領導力教育融合起來,
實現社會—大學—產業之間共享、共生、共融、共贏。”丁憶民說,西浦慧湖藥學院將沿用這一模式,以實現社會—大學—產業之間共享、共生、共融、共贏。
協同推進
三大功能一體化打造大生態圈
產教協同,簡單四個字卻包含了無數需要整合的資源和打通的關節。一所能與當地核心產業同頻共振的學院,既要能貼近實際需求培養對口人才,又要能聚焦研究前沿為企業研發提供助力,最好還能建成一系列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緩解早期投入的資金負擔。在即將成立的西浦慧湖藥學院,這一切都將變成現實。
“西浦慧湖藥學院將著眼大學核心職能(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探索融合式創新實踐。”丁憶民介紹。前期,校方與長三角區域龍頭型生物醫藥企業舉行了多次交流會,面對面聽取他們對人才、科研等方面的想法,嚴格以需求為導向確立了西浦慧湖藥學院的框架、職能、治理結構等:
——在人才培養上,一方面呼應企業需求,實現教育內容、過程和資源共享,充分構建與企業的深度協同機制;另一方面,整合職業院校資源,滿足產業對高級技工和基礎工程師的大量需求,打造貫通“大專到博士”人才培養路徑。
——在科研攻關上,圍繞前沿、前瞻方向,與領軍企業以及國際、國內大學、科研院所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創建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研發服務機制平臺;鼓勵聯合研發公司和聯合應用公司機制,促成教育產品與企業研發課題相結合。
——在社會服務上,貢獻生態紅利,打造并集聚產業急需的醫藥專業公共服務平臺,減低單個生態主體的研發與投入成本;搭建數據、情報和信息中心,智庫,創新港和技術轉移中心,知識產權中心等全方案全鏈條的綜合開放中心。
按照計劃,西浦慧湖藥學院將于2021年錄取首屆學生,首屆即覆蓋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學歷階段,并逐年增加招生計劃,到2026年計劃實現在校學生總數2000人以上。“今后,我們還將打造一系列產業論壇品牌、國際學術大會品牌,通過開展區產業生態品牌戰略等途徑,凝聚蘇州生物醫藥生態號召力與影響力。”丁憶民說,西浦慧湖藥學院還規劃建設或倡議發起多個基金,引導資本精準服務生物醫藥生態發展,以覆蓋人才培養、基礎科研、公共平臺建設和科研成果轉化等全生態周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