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項目落地 成都都市圈共謀產業生態圈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4-21 點擊:次
近日,連接成德眉資4市的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宣布將于今年9月底貫通。這條路被稱為成都“三繞”,意義在于,將四座城市串聯成“成都都市圈”,從空間上拉近城市間的關系。
不僅是公路,一個協同分工的“產業生態圈”也正加速形成。
4月14日,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25個項目簽約落地成德眉資,提出“頭部企業引領產業協同發展”的目標。會議上,成德眉資四市共同發布宣言,明確將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同城化營商環境。
除了交通,四座城市未來有望打破行政區劃的隔閡,以成都都市圈的整體形態進行產業規劃、招商、布局等工作,用四川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的話說,“相當于擴大外延,充分發揮德眉資3市自然稟賦和比較優勢,重新思考規劃出一個成都都市圈的產業功能區”。
一體化和分工聯動
“278平方公里是一個發展整體,行政區劃邊界的概念是很淡的。”前不久,成都市崇州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管委會科技創新生態圈建設部部長劉波談到。
過去,每個鄉鎮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單位,在產業謀劃上總有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想法,這樣的后果就是同質化較為嚴重,“比如鄉村民宿火,大家就都想上民宿項目”。而以產業功能區來思考,協同與分工,讓過去的“對手”開始以整體思維來決定新項目的布局。
小“圈”的改革經驗,同樣適用于大“圈”。去年召開的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成德眉資產業協同發展重點推進“三區三帶”——在產業領域,形成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協作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協作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協作帶。
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里,成德眉資重點實施464個項目,完成投資約1088億元,并成立電子信息、先進材料、醫藥健康、綠色智能汽車和現代商貿等產業生態圈聯盟,達成101個跨區域布局產業合作協議,確定57個企業合作項目。
第三次會議對此評價為“產業生態圈跨區域協作初見成效”。記者了解到,2021年的任務將更加艱巨,在年度的“十件大事”中,四市擬爭取啟動建設成德產業協同示范區園區、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起步區,加快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基礎設施建設,“年內實施重大項目400個以上,完成投資1000億元”。
當然,“圈”時代發展的邏輯不只是“一體化”。四川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也談到,不同城市各自都有特色的產業基礎和優勢,“不同產業生態圈也要通過分工聯動謀發展”。
“成都都市圈的產業布局,不一定完全以成都為中心,由其他城市作配套。”四川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強調,都市圈的產業分工要突出市場化方式,比如德陽水電重型裝備在國際市場份額占比相對更大,因而也存在成都企業為德陽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情況。“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研究梳理頭部企業信息和配套需求,加強成都都市圈的產業聯動能力,擴大產業互動范圍,真正實現產業一體化”。
環境的“同”與“不同”
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成德眉資四市發布了《共同打造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宣言》。會上還提到,加快實現資源要素同用、城市運營同體、競爭優勢同構,努力培育共建成都都市圈的內在動力和外部環境,打造有機融合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一個小細節,體現了企業在當地發展體驗感的好壞。會上提到一個案例:不太成熟的地區,看似招商力度大,要素資源價格低,但實際上,企業運作的成本很高。“好的營商環境將提升都市圈競爭能力”,在德陽市協同發展局局長王曉芬看來,好的體驗感一定是“無障礙”的,目前在成都市辦理住所所在地在德陽的企業的注冊登記業務,不出成都,就可以很方便地拿到營業執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領導小組正在制定《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建設專項行動方案》,四川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將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以市場主體和市民的滿意度為檢驗標準,統籌短期和長遠,兼顧需要和可能,進一步突破體制障礙、激發市場活力、穩定企業預期、倡導公平公正,全力營造成都都市圈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同城化營商環境。
上述負責人表示,包括政務服務等營商環境,未來將以“長短結合”“因地制宜”的標準錯位發展。“我們不會完全按照某一指標的絕對值來衡量營商環境的好壞”,他表示,“一體化”不一定是指絕對量,也可以是相對一體化,尤其要根據當地不同產業集群的需求和發展階段來配套最合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