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產業數字化融合,助力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5-25 點擊:次
日前,廣東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數字生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四個方面提出多項具體措施,明確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條腿走路”,為廣東數字經濟的全面發展謀劃布局。
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廣東省此前便制定工作方案,圍繞要素流通、核心技術產業發展、數字化轉型、數字治理、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環節,明確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形成數據要素高效配置、推動“智慧廣東”建設等多項重點任務,并對政府各部門、機構進行明確分工。從發展規模來看,2020年度廣東數字經濟規模已經超過1萬億元,規模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意見》更加明確了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條腿走路”。從規模來看,比起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占據著數字經濟的主導地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7.5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的19.1%;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占比達80.9%。
作為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等傳統產業的優勢集群地,廣州產業鏈較為完善,集聚效應明顯,但仍面臨勞動密集、中小型為主,且產業集群發展層次較低等發展困境。具體來看,廣州省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均在70%以上。其中,占比最高的為批發和零售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經濟同時伴隨著效率低下、人員流動性大等瓶頸,同于掣肘于普遍較小的發展規模,導致廣州省傳統產業整體增加值較低的發展現狀。
通過發展數字經濟,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有效整合現有資源,打破傳統產業發展困境,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一方面,通過“上云”連接社會化資源、共享服務及能力,實現業務流、人才流、資金流等的交互共享,打破地域空間限制,促進信息交互和數據沉淀,進而透過數據分析和應用從工藝設計、生產流程、經營管理、銷售推廣等各個環節進行更新升級,挖掘紅利空間。另一方面,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支持下,也可加快創新基礎和能力的推廣和延伸,推動創新能力的產業化應用,從而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增值創造更加優渥的發展環境。
然而對于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傳統產業而言,數字化轉型面臨產業數字化發展意識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數字化轉型服務配套缺失等問題。基于此,帶動產業數字化轉型首先需要構建數字經濟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生態圈,重點發展數字技術核心企業,形成核心企業、研發、金融服務等數字化發展要素的良性循環。其次,政府可通過專項補助、強化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供給、完善新型基礎設施等積極引導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邁開步子,讓傳統產業切實感受到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最后,建議注重發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媒介即中介組織及技術。通過數字賦能金融、賦能信用等數字技術加強對實體經濟的風險識別、風險分散,為數字經濟的多場景融合創造條件。
竊以為,數字經濟豐富了傳統商業模式,創造了大量新潮的應用場景,借助數字化融合能夠挖掘現有社會資源潛能,并為后續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動能。傳統產業可通過數字化克服空間障礙,豐富應用場景, 從工藝設計、生產流程、經營管理、銷售推廣等各個環節進行更新升級,挖掘紅利空間,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