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各地產業集聚規模初現,海岸經濟發展逐步成型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8-18 點擊:次
汕尾市城區的電子信息產業,海豐縣的“一城三園”,陸豐市的海工裝備等產業,陸河縣的新能源汽車制造,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的文旅產業……近年來,汕尾市從各縣區產業基礎和發展實際出發,積極吸引“四上企業”入駐,推動各地產業園區加快形成集聚發展效應。與此同時,陸豐湖東至碣石片區、碣石至紅海灣片區、紅海灣至市城區片區和馬官片區4個沿海經濟功能組團的構想,為發展海岸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日前,汕尾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汕尾市產業發展情況。據介紹,當前,汕尾市產業集聚發展和沿海經濟功能組團的形成,為全市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提升和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集聚規模初成:“四上企業”紛紛入駐各市縣
汕尾的“四上”企業主要集中在四市縣的中心區,此外,海豐公平、可塘和梅隴三鎮,陸豐碣石、甲子二鎮,市城區的紅草園區、紅海灣經濟開發區也集聚了部分企業。
汕尾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階段,市城區的優勢支柱產業主要是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和工藝品加工等,初步形成了以信利電子、德昌電子、比亞迪電子、信元光電、快捷電子等5家企業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此外,汕尾市城區在食品深加工產業、機電機械行業、紡織服裝業、船舶修造行業和工藝品加工業5個領域,也涌現了多家龍頭企業。從產值來看,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機械機電、紡織服裝、船舶修造、工藝品加工等產業發展較快,其生產規模已占全區工業總產值80%以上,成為了城區的工業經濟主導產業,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海豐縣在產業發展上主打“一城三園”規劃建設,一城即“海豐生態科技城”,三園即“海豐首飾產業環保集聚區園區、可塘產業園、公平產業園”。其中:生態科技城是海豐重點的產業集聚片區,目前,星際動漫等10個項目已投產運營;采味軒花生制品等7個項目即將投產出效益;威翔航空總裝中心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之中。
陸豐市以東海、碣石、甲子三大鎮為主要依托,形成以海工裝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圣誕產品、服裝、五金塑料、水產品加工、海馬保健酒等傳統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其中,湖東、碣石的海工裝備基地、陸豐核電、寶麗華甲湖灣電廠、甲子風電、后湖海上風電、海洋工程裝備制造6個新能源產業規模較大。
陸河縣主打符合生態文明的現代企業。其中,新河工業園區充分依托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制造龍頭企業以及生態林業縣的資源稟賦,重點引進新能源汽車制造、建筑裝飾、電子信息、機械設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占地面積約170公頃、總投資300億元的汕尾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項目已提前完成本年度目標,項目建成后將為汕尾汽車產業的發展、比亞迪汽車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紅海灣經濟開發區于近幾年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文化優勢,發展旅游業。先后獲得“廣東省濱海旅游產業示范園區”“中國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廣東省十大美麗海岸”“廣東省十大美麗海島”“國家級4A景區”“遮浪半島國家級海洋公園”“廣東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廣東省互聯網+旅游創建小鎮”以及紅海灣濱海運動小鎮入選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示范點名單等。接下來,紅海灣將重點打造電力能源、濱海旅游和康養等為主的產業體系。
四大“沿海岸線產業經濟帶”具體思路成型
2018年下半年,汕尾市委市政府提出自東向西打造陸豐湖東至碣石片區、碣石至紅海灣片區、紅海灣至市城區片區和馬官片區4個沿海經濟功能組團的構想,以期匯聚資源,發展海岸經濟,為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四大“沿海岸線產業經濟帶”發展已初見成效。
其中,陸豐湖東至碣石片區臨港工業園建設是整個“融灣強帶”戰略布局的重中之重,是全市海岸經濟帶建設的龍頭,該工業園依托寶麗華、中廣核等大型企業項目引領帶動電力能源、先進裝備制造集群發展,配套發展海上風電的科技研發、檢測認證培訓、運行維護等上下游產業,打造門類齊全、鏈條完整的風電產業。
碣石至紅海灣片區以沿海旅游觀光路穿針引線,串聯玄武山、金廂灘、大湖濕地、遮浪半島、田寮湖等風景名勝,建設一批濱海特色風情小鎮,完善基礎設施與配套服務,發展游艇觀光、水上運動、親水娛樂等高端休閑旅游項目,攜手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沿海經濟帶城市共同打造“一程多站”濱海旅游精品路線。
紅海灣至市城區片區以環品清湖至金町灣片區為核心區,以海汕路改造升級、海濱大道與大道西高品質建設為引擎,拉動城市擴容提質,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把市城區置于全國城市版圖,發揮區位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科學規劃、高質量建設、精細化管理,精心打造大灣區延長線上的宜居宜業宜游宜憩濱海名城。
馬宮片區依托汕尾(馬宮)特大型中心漁港建設,加強粵港澳海洋科技創新合作,搭建海洋創新平臺,打造國家一流、全產業鏈、港園城一體的現代海洋經濟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