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醫藥產業發展惠及更多百姓
定西市中醫藥產業在建設國家綜合試驗區中破繭成蝶
2017年2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批復我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定西市作為全省大宗道地藥材主產區,按照全省推動“十大生態產業”發展的部署,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資源優勢,以打造“中國藥都”和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為目標,堅持“以醫帶藥、以藥促醫、醫藥并舉、藥醫共榮”的基本思路,將中醫藥產業作為全市戰略性主導產業來抓,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活力潛力,開展先行先試,推動集中藥材種植、加工、倉儲、交易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為全面提升發展水平、推動綜合試驗區建設守正創新、大膽探索。
綜合試驗區建設啟動以來,為順應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新趨勢,定西市進一步理順中醫藥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在機構改革中設立了中醫藥產業發展管理機構,負責全市中醫藥產業的統籌協調指導和綜合服務工作。同時,市、縣兩級分別成立了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加強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綜合協調和統籌調度,組建了推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任務的市縣工作專班,形成了各部門和各縣區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
先后制定出臺了《甘肅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定西市先行先試實施方案》《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中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關于推進中藥材交易市場發展平臺經濟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中醫事業發展的意見》《定西市大健康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定西市中藥產業人才培養三年行動計劃》《定西市中醫事業人才培養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措施,為全市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力政策保障。同時,積極向國家爭取開展配方顆粒生產加工企業試點,將當歸列入藥食同源物質目錄,黨參、黃芪開展藥食同源試點等一系列先行先試政策,為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定西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穩中有升,2020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82.6萬畝,比2016年擴大了22%,總產量36.07萬噸,中藥材種植業實現產值40億元。其中,當歸、黨參、黃芪3個主栽品種分別達到47萬畝、40萬畝、42萬畝,占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的72%。通渭縣從2017年開始引種金銀花,到2020年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0萬畝以上,形成了以岷縣當歸、隴西黃芪、渭源黨參為主的三個道地優勢品種和通渭縣金銀花為主的特色品種種植帶。
在此基礎上,通過實施道地藥材種植標準化推廣工程,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中藥材種植模式,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率從2016年的54%提高到2020年的79%,增長了25個百分點。制定頒布中藥材地方標準40項,成功選育出當歸、黨參、黃芪、板藍根等中藥材新品種15個,引進和馴化野生中藥材品種120多個,推廣仿野生種植630畝,試驗研究了10個大宗品種的綜合配套栽培技術,建立種子種苗基地16萬畝,主產區中藥材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中藥材產業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黃金產業。
為推進全市中醫藥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改變以往只生產交易中藥材原料,產品附加值低、工業鏈條短的現狀,實現由中藥材大市向中醫藥強市蛻變,定西市首先從增強科技支撐做起,通過實施“科技興藥”發展戰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指導,請進企業落戶定西、延鏈補鏈。先后與國內3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組建成立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0個,實施科技合作項目80余項,在研新藥4項,取得科技成果172項,鼓勵和支持中醫藥企業申報國家專利共計110件。其中,授權專利55件。目前,全市共有中醫藥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中醫藥科技創新型企業6家,以企業為主體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完善,先進技術支撐了產品研發,產品創新支撐了企業升級。
借助“國字號”平臺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廣州醫藥集團、中國中藥、天津紅日藥業、天士力藥業、奇正藏藥、康美藥業等知名中醫藥企業落戶定西,為中醫藥產業發展引入了新理念,增添了新動能。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藥品生產企業74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1戶,規模以上企業29戶,共有藥品制劑企業6戶,藥品批準文號339個,中藥工業完成總產值42億元。中醫藥產品已拓展到中藥飲片、中成藥、配方顆粒、中藥制劑、提取物、保健食品、化妝品等多個領域,呈多元化、高值化發展態勢,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斷提高,中藥工業轉型升級邁出了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