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綠色食品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1-16 點擊:

為推動“十四五”時期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發揮綠色食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組織編制了《綠色食品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

前  言

發展綠色食品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綠色食品是一項開創性事業,30多年來,全國綠色食品工作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農業農村部的正確領導下,秉承生態環保、安全優質的發展理念,堅持推進綠色生產,積極引領綠色消費,成功打造出了一個安全優質、美譽度高的精品品牌,創建了一項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為保障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做出了重要貢獻。“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農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綠色食品應該擔負起更多任務、發揮更大作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農業農村部工作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等,制定本規劃綱要。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重要意義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城鄉居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消費需求日益強烈。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農產品供給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重要舉措。“十四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完善綠色農業標準體系,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管理。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提升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水平,要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推動優勝劣汰、質量興農。綠色食品采取全程質量控制和全鏈條標準化生產的技術路線,推行“質量認證與標志管理、品牌打造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運作模式,與“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統籌推進、融合發展,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順應消費升級、培育綠色消費市場的有力舉措。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以質量品牌為重點,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加快,農產品消費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綠色食品將在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滿足高品質消費需求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服務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綠色食品秉承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現代發展理念,推行產地潔凈化、生產標準化、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生產模式,有利于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生態鏈,做優做強鄉村特色產業,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共同富裕。

第二節 發展基礎

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十三五”期間,綠色食品獲證企業和產品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5.1%和12.8%。2020年,綠色食品產品覆蓋種植、畜禽、水產等大宗農產品及加工食品,大米、面粉、大豆、水果、食用菌等已占同類產品總量的5~10%,機制糖、食用鹽等產品市場份額超過25%。綠色食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產品質量始終穩定在高位水平,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2020年,全國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總數達到19321家,產品總數達到42739個。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742個,基地面積1.7億畝。綠色食品總量超過2億噸。

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綠色食品以科學的標準、優良的品質、過硬的質量、統一的形象,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國一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對綠色食品標志的知曉率已達73.5%。根據市場調查,綠色食品售價比同類普通食品平均高出20%左右。綠色食品品牌影響已從國內擴展到海外,標志商標已在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英國以及世界知識產權局等1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成功注冊,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企業先后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

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加強。“十三五”時期,制修訂綠色食品標準85項,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準140項,組織編制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212項。建立了科學嚴謹、規范高效、公正權威的標志許可審查程序,完善了企業年檢、產品抽檢、市場監察、風險預警、產品公告等5項監管制度。綠色食品工作體系和專業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全國已有省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36個,地市級工作機構451個,縣市級工作機構2414個。綠色食品定點檢測機構95家。綠色食品檢查員3571人,監管員2776人,企業內檢員63569人。

綜合效益日益凸顯。發展綠色食品在鄉村振興、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等重點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特別是為助力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十三五”期間,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綠色食品13849個,建設生產基地82個,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品牌扶貧之路。2020年,綠色食品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出口額超過36億美元。《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效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評價》報告表明,與常規農業生產方式相比,綠色食品生產模式化學氮肥施用量減少39%,農藥使用強度降低60%,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17.6%。2009~2018年,累計減少化學氮肥投入1458萬噸、農藥投入54.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58萬噸,累計創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3.2萬億元。

“十三五”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為“十四五”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節 面臨挑戰

當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工作面臨諸多挑戰。

產業發展基礎支撐不足。綠色食品標準體系不夠健全,品質營養指標研究需要加強,生產操作規程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需要進一步落實落地。標志許可制度和證后監管措施需要不斷完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應用不足,信息化、數字化基礎比較薄弱。

風險防控能力需要加強。少數地區存在“重認證、輕監管”“重數量、輕質量”等現象,特別是近年來綠色食品產品發展數量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防范質量安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壓力不斷增大。

產業發展質量亟待提高。綠色食品總量規模還不能滿足人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綠色食品加工產品比重不高,畜禽和水產品發展較慢,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綠色食品專業化市場體系尚未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品牌價值沒有充分體現。

第四節 戰略機遇

展望“十四五”,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品質引領將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城鄉居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需求與日俱增,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良好的前景。

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農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綠色食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轉變發展方式,將綠色、生態、循環理念貫穿全產業鏈過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促進生產、生態、生活協同發展,助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農產品升級換代。

政策支持不斷強化。“十四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對發展綠色食品提出了明確要求。新時期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對綠色食品發展提出了明確任務。在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等評定中,綠色食品已成為一項重要指標。青海、江西等地整合資源,整體推進,積極創建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基地示范省。

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顯現,綠色優質農產品消費需求與日俱增。市場調查顯示,目前綠色食品的總體購買率已達58.9%,較1999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在品牌引領和優質優價市場機制作用下,綠色食品市場將不斷發育,有望成為擴大農產品內需的重要增長點和倡導綠色優質農產品消費的突出亮點。

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專業化、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為特征,以生物技術、裝備技術、信息技術為重點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產地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生態循環、冷鏈物流等技術加快集成應用,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迅速發展,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綠色發展模式漸次集成推廣,為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適應城鄉居民消費不斷升級的需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工作總定位,以“穩發展優供給、強品牌增效益”為目標,全面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提高質量效益競爭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立足大局、服務三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滿足人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促進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作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堅持精品定位、品質提升。對標國際先進標準,牢牢把住質量生命線,把綠色食品打造成為政府信任、企業信服、公眾信賴的公共品牌,打造成為代表我國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精品品牌。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資金投入、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推動作用,凸顯綠色食品事業的公益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優質優價市場機制,激發廣大企業和農戶發展綠色食品的內生動力。

——堅持守正創新、強基固本。始終堅持綠色食品發展的基本制度和特色做法,不斷建立健全“打基礎、管根本、利長遠”體制機制,在發展理念、技術標準、管理制度、運行模式上,敢于創新、勇立潮頭,保持產業發展的強勁活力。

——堅持底線思維、系統治理。把防范質量安全風險、市場風險作為產業發展的首要前提,統籌發展與安全,實現規模與效益、數量與質量的統一。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匯聚起推動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第三節 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綠色食品企業總數達到2.5萬家,產品總數達到6.5萬個,綠色食品市場供給進一步增加;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800個。

——產品質量穩定可靠。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到99%,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重大質量安全事件。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綠色食品畜禽和水產品比重明顯提升;加工產品比重明顯提升。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出口企業比重明顯提升。

——標準化生產能力明顯提升。綠色食品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綠色生態、品質營養特色更加突出,標準引領作用凸顯。生產操作規程全面推廣應用,質量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綠色食品品牌公信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品牌知曉率達到80%,忠誠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高,綠色消費引領作用明顯擴大。

——產業效益顯著提升。不斷完善綠色食品產業鏈,協同提升生態效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進一步增強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

第三章 提高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

按照“穩增量、優結構、強主體、增效益”的要求,立足各地資源稟賦、主導產業,引導開發一批品質高、品牌響的優質產品,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生產經營主體,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標準化生產基地,不斷滿足人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

第一節 優化產品結構

積極發展大米、小麥粉、植物油、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等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米袋子”“菜籃子”產品。加快發展畜禽、水產品,引導生態環境良好的草原地區發展草食畜禽產品,引導大型湖泊、庫塘等自然條件良好的天然水域發展綠色水產品,修訂飼料、獸藥、漁藥等投入品使用準則,構建原料基地與飼料企業、養殖企業的對接機制。重點支持大型龍頭企業、深加工企業積極發展大米、面制品、食用油、保鮮果蔬、茶葉等初加工產品,發展食用糖、果蔬飲料、果酒、調味品、休閑食品、精制鹽等深加工產品。積極引導各地發展“小而美”“優而精”的地方特色產品。

第二節 壯大生產經營主體

重點支持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食品骨干企業、出口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發展綠色食品,發揮其在品牌引領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對綠色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服務,探索建立大企業“一企一策”服務模式,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繼續開展“最美綠色食品企業”等宣傳推介活動,樹立一批品牌影響大、經濟效益好的標桿企業。對長期持續用標的綠色食品企業采取優惠政策,不斷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的吸引力。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綠色食品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

2021-11-16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為推動“十四五”時期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發揮綠色食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組織編制了《綠色食品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

前  言

發展綠色食品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綠色食品是一項開創性事業,30多年來,全國綠色食品工作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農業農村部的正確領導下,秉承生態環保、安全優質的發展理念,堅持推進綠色生產,積極引領綠色消費,成功打造出了一個安全優質、美譽度高的精品品牌,創建了一項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為保障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做出了重要貢獻。“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農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綠色食品應該擔負起更多任務、發揮更大作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農業農村部工作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等,制定本規劃綱要。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重要意義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城鄉居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消費需求日益強烈。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農產品供給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重要舉措。“十四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完善綠色農業標準體系,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管理。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提升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水平,要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推動優勝劣汰、質量興農。綠色食品采取全程質量控制和全鏈條標準化生產的技術路線,推行“質量認證與標志管理、品牌打造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運作模式,與“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統籌推進、融合發展,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順應消費升級、培育綠色消費市場的有力舉措。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以質量品牌為重點,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加快,農產品消費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綠色食品將在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滿足高品質消費需求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服務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綠色食品秉承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現代發展理念,推行產地潔凈化、生產標準化、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生產模式,有利于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生態鏈,做優做強鄉村特色產業,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共同富裕。

第二節 發展基礎

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十三五”期間,綠色食品獲證企業和產品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5.1%和12.8%。2020年,綠色食品產品覆蓋種植、畜禽、水產等大宗農產品及加工食品,大米、面粉、大豆、水果、食用菌等已占同類產品總量的5~10%,機制糖、食用鹽等產品市場份額超過25%。綠色食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產品質量始終穩定在高位水平,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2020年,全國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總數達到19321家,產品總數達到42739個。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742個,基地面積1.7億畝。綠色食品總量超過2億噸。

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綠色食品以科學的標準、優良的品質、過硬的質量、統一的形象,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國一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對綠色食品標志的知曉率已達73.5%。根據市場調查,綠色食品售價比同類普通食品平均高出20%左右。綠色食品品牌影響已從國內擴展到海外,標志商標已在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英國以及世界知識產權局等1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成功注冊,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企業先后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

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加強。“十三五”時期,制修訂綠色食品標準85項,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準140項,組織編制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212項。建立了科學嚴謹、規范高效、公正權威的標志許可審查程序,完善了企業年檢、產品抽檢、市場監察、風險預警、產品公告等5項監管制度。綠色食品工作體系和專業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全國已有省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36個,地市級工作機構451個,縣市級工作機構2414個。綠色食品定點檢測機構95家。綠色食品檢查員3571人,監管員2776人,企業內檢員63569人。

綜合效益日益凸顯。發展綠色食品在鄉村振興、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等重點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特別是為助力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十三五”期間,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綠色食品13849個,建設生產基地82個,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品牌扶貧之路。2020年,綠色食品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出口額超過36億美元。《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效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評價》報告表明,與常規農業生產方式相比,綠色食品生產模式化學氮肥施用量減少39%,農藥使用強度降低60%,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17.6%。2009~2018年,累計減少化學氮肥投入1458萬噸、農藥投入54.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58萬噸,累計創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3.2萬億元。

“十三五”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為“十四五”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節 面臨挑戰

當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工作面臨諸多挑戰。

產業發展基礎支撐不足。綠色食品標準體系不夠健全,品質營養指標研究需要加強,生產操作規程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需要進一步落實落地。標志許可制度和證后監管措施需要不斷完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應用不足,信息化、數字化基礎比較薄弱。

風險防控能力需要加強。少數地區存在“重認證、輕監管”“重數量、輕質量”等現象,特別是近年來綠色食品產品發展數量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防范質量安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壓力不斷增大。

產業發展質量亟待提高。綠色食品總量規模還不能滿足人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綠色食品加工產品比重不高,畜禽和水產品發展較慢,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區域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綠色食品專業化市場體系尚未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品牌價值沒有充分體現。

第四節 戰略機遇

展望“十四五”,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品質引領將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城鄉居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需求與日俱增,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良好的前景。

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農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綠色食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轉變發展方式,將綠色、生態、循環理念貫穿全產業鏈過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促進生產、生態、生活協同發展,助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農產品升級換代。

政策支持不斷強化。“十四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對發展綠色食品提出了明確要求。新時期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對綠色食品發展提出了明確任務。在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等評定中,綠色食品已成為一項重要指標。青海、江西等地整合資源,整體推進,積極創建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基地示范省。

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顯現,綠色優質農產品消費需求與日俱增。市場調查顯示,目前綠色食品的總體購買率已達58.9%,較1999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在品牌引領和優質優價市場機制作用下,綠色食品市場將不斷發育,有望成為擴大農產品內需的重要增長點和倡導綠色優質農產品消費的突出亮點。

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專業化、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為特征,以生物技術、裝備技術、信息技術為重點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產地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生態循環、冷鏈物流等技術加快集成應用,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迅速發展,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綠色發展模式漸次集成推廣,為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適應城鄉居民消費不斷升級的需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工作總定位,以“穩發展優供給、強品牌增效益”為目標,全面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提高質量效益競爭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立足大局、服務三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滿足人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促進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作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堅持精品定位、品質提升。對標國際先進標準,牢牢把住質量生命線,把綠色食品打造成為政府信任、企業信服、公眾信賴的公共品牌,打造成為代表我國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精品品牌。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資金投入、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推動作用,凸顯綠色食品事業的公益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優質優價市場機制,激發廣大企業和農戶發展綠色食品的內生動力。

——堅持守正創新、強基固本。始終堅持綠色食品發展的基本制度和特色做法,不斷建立健全“打基礎、管根本、利長遠”體制機制,在發展理念、技術標準、管理制度、運行模式上,敢于創新、勇立潮頭,保持產業發展的強勁活力。

——堅持底線思維、系統治理。把防范質量安全風險、市場風險作為產業發展的首要前提,統籌發展與安全,實現規模與效益、數量與質量的統一。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匯聚起推動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第三節 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綠色食品企業總數達到2.5萬家,產品總數達到6.5萬個,綠色食品市場供給進一步增加;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800個。

——產品質量穩定可靠。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到99%,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重大質量安全事件。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綠色食品畜禽和水產品比重明顯提升;加工產品比重明顯提升。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出口企業比重明顯提升。

——標準化生產能力明顯提升。綠色食品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綠色生態、品質營養特色更加突出,標準引領作用凸顯。生產操作規程全面推廣應用,質量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綠色食品品牌公信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品牌知曉率達到80%,忠誠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高,綠色消費引領作用明顯擴大。

——產業效益顯著提升。不斷完善綠色食品產業鏈,協同提升生態效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進一步增強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

第三章 提高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

按照“穩增量、優結構、強主體、增效益”的要求,立足各地資源稟賦、主導產業,引導開發一批品質高、品牌響的優質產品,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生產經營主體,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標準化生產基地,不斷滿足人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

第一節 優化產品結構

積極發展大米、小麥粉、植物油、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等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米袋子”“菜籃子”產品。加快發展畜禽、水產品,引導生態環境良好的草原地區發展草食畜禽產品,引導大型湖泊、庫塘等自然條件良好的天然水域發展綠色水產品,修訂飼料、獸藥、漁藥等投入品使用準則,構建原料基地與飼料企業、養殖企業的對接機制。重點支持大型龍頭企業、深加工企業積極發展大米、面制品、食用油、保鮮果蔬、茶葉等初加工產品,發展食用糖、果蔬飲料、果酒、調味品、休閑食品、精制鹽等深加工產品。積極引導各地發展“小而美”“優而精”的地方特色產品。

第二節 壯大生產經營主體

重點支持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食品骨干企業、出口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發展綠色食品,發揮其在品牌引領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對綠色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服務,探索建立大企業“一企一策”服務模式,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繼續開展“最美綠色食品企業”等宣傳推介活動,樹立一批品牌影響大、經濟效益好的標桿企業。對長期持續用標的綠色食品企業采取優惠政策,不斷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的吸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刮毛|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伊人成综合网|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中国|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丰满少妇a级毛片|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琪琪女色窝窝777777|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精品人妻av区| 深夜爽爽无遮无挡视频|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免费视频|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90分钟| 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2020|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播放| 午夜dj在线观看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无套内谢少妇毛片免费看| 芒果乱码国色天香|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97在线观看视频| 高潮迭起av乳颜射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