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創新丨遼寧新材料產業怎樣“破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2-01 點擊:次
5納米,一個肉眼看不見的尺度。
這個尺度的聚酰亞胺薄膜,在遼陽奧克華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努力下,成了“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的重要材料之一,于太空狀態下耐腐蝕、耐高溫、耐高壓、不變色。
5納米,一個感知不出來的厚度。
從稀有金屬靶材中分離出來的,這個厚度及以下的鍍膜,被澎創新材料科技(遼寧)有限公司置于光學鏡頭上,可以增加透光度,讓十幾個鏡面疊加的攝影鏡頭,能夠清晰還原物體本來的樣子。
這,就是“新材料”的魅力,也是記者在遼寧新材料企業中看到的美妙瞬間。
眼下,全球都在積極發展新材料,它是支撐和守護高端制造及國防安全的關鍵要素,不僅成為資本爭相進入的新賽道,也是各地區搶建的新鏈條。
究竟何謂新材料?遼寧省新材料工程中心黨組書記、主任侯慧明介紹,新材料亦稱為先進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現或已在發展中的、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
目前,新材料多指特種金屬及合金材料、精細化工及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和其他功能性新材料等,都是指比傳統材料具有更加優越性能的新材料、新產品。
簡而言之,新材料產業就是以原材料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路徑、以市場需求為目標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
遼寧作為材料大省、科教大省,打造并形成新材料產業領域的優勢不言而喻,但情況卻不容樂觀。
2019年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當時遼寧全省范圍內上報的新材料研發和生產企業258戶,上市企業47家,產值大約超千億元,占比材料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不足10%。遼寧的新材料產業雖處于全國中等偏上的水平,但總量小、占比少、發展不充分,產業鏈沒有完全形成,集聚程度低等產業發展瓶頸仍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如何沖出重圍打造優勢?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培育骨干龍頭企業、搭建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選準越走越寬的競爭賽道,成為必選課題。留給遼寧、遼企的窗口期不會太長。
此刻,出發者應該如何選擇、如何布局、如何作為?行進者走過了哪些彎路,積累了哪些經驗,突破了哪些瓶頸?實踐中的問題,仍需要從實踐中尋求答案。
選對路才能走順路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新材料產業的空間雖大,遼寧卻必須做出取舍。怎么選?
立足優勢,事半功倍。“遼寧是原材料大省,我們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深厚的產業基礎,也有強大的科研支持,這些都是遼寧發展新材料的優勢。同時,遼寧正在書寫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新材料產業是其中重點扶持的產業,是推進‘原字號’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的關鍵點之一。”侯慧明的觀點,在采訪中得到了眾多專家的認可。
“咋這么輕?”“對啊,這就是鈦合金的特點之一。”在沈陽中鈦裝備制造有限公司鈦合金精加工中心,公司總經理、技術總工程師鐘軍笑著回答:“看著像不銹鋼,但重量輕一半,而且強度、抗腐蝕、耐高低溫等性能也都非常強。”
發展都講究“人無我有”。海綿鈦、菱鎂等資源,于遼寧而言就符合這個條件。
目前,遼寧是全國最大的海綿鈦生產基地之一,占全國產量的1/4;已探明菱鎂礦儲量占全球總量的20%、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用它生產的耐火材料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的60%。
這也是很多中鈦一樣的新材料企業選擇落戶遼寧,并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追隨大勢,尋找“大市”。
“我們有能力讓自己生產的材料‘上天’。但僅靠‘上天’材料,企業卻很難維持。很簡單,市場容量太小。”奧克華輝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恩軍的話很現實,也是奧克多年來選擇目標市場的原則之一。
在奧克人看來,找尋適合企業的發展方向可是個“技術活”,既要突出產品的高精尖,還要有足夠的市場空間。“新材料中的大多數并不是從0到1的產品,而是從1到10中的某一步。有的材料市場需求很小,這樣的市場就不能作為主業來發展。比如一個只有幾十億市場的產業,有幾家企業做就夠了,進入這樣的領域意義不大。”宋恩軍說。
與“大市”相比,宋恩軍更在意大勢。高技術是高附加值的前提,但符合國家、行業、市場未來方向的高技術才更有意義。“前不久,我們剛剛制定了奧克的‘十四五’規劃,是我們深入學習了國家和遼寧省‘十四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多個政府規劃后,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的。”
只有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企業才能順風飛翔、越飛越高。
耐住誘惑,深耕賽道。
在遼寧愛爾創生產車間內,我們見證了“一袋粉”向“一顆牙”的漸變。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更加重視,對義齒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那么烤瓷牙是怎么做成的呢?需要氧化鋯這個基礎素材,經過混合、配色、低溫燒制等流程,先成為“柔軟”的半成品,再根據每個人的需求制造成固定形狀后,通過高溫燒制最終成為全瓷義齒。這個過程可一點不簡單,既需要材料本身的合成創新,又需要整個工藝流程的嚴格把關。而愛爾創靠著專業性與創新性,成了該領域的佼佼者,占全國市場份額約50%,全球市場份額近20%。產品可以制作600多種顏色,十多種厚度。
“其實我們一直面臨發展壯大的問題,有人勸我們干房地產、進入金融圈、投資生物醫藥等等。但是我們了解自己,不做大而全,要做深耕市場的單項冠軍。”遼寧愛爾創總經理張君鋒,邊說邊帶記者來到一個大屏幕前。屏幕上一個“數字筆”,可以深入口腔,掃描每一個牙齒并建立準確數模,準確率比“咬模”大幅提升。而且可以將數據樣本留存、傳遞,不管生產企業離客戶有多遠,都能準確做出所需牙齒。“我們能為下游企業提供包括煅燒技術、機加技術、設備設計等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這么說吧,只要你有客戶有資本,就是零基礎我們也能幫你建廠。”愛爾創已經打造出了一條氧化鋯義齒的產業鏈條,并順著鏈條發展產業、擴大市場。
扶持“財”不如扶持“才”
從10月份開始,澎創新材料科技(遼寧)有限公司總經理、技術團隊負責人王琦便埋頭于新型TCO透明導電材料生產線的增資擴產難以分身。目前已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達成初步協議,正商談相關細節。
為啥產業巨頭會看中這個成立不到兩年、員工不到十人的“小家伙”?因其背后有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多位專家及團隊的技術支持,以及其瞄準稀有金屬“靶材”的發展方向。
走進澎創,展板上眾多產品標注著“全國首批”“全球首批”的字樣,展示了公司技術團隊近20年的新材料研發成果,讓這個占地只有1000多平方米的小企業頓時“高大上”起來。
“我們的技術主要來自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并與其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而在新型稀有金屬薄膜功能材料領域,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有了這樣的團隊作為基礎,王琦對發展充滿信心。
今年9月,新型光學減反增透材料——高性能氧化鈮濺射靶材在澎創公司沈撫新區中試生產基地正式下線。經測試,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了行業內國際領先水平。
在王琦看來,處于初創期的澎創雖然“缺錢”,卻不擔心沒有投資。高技術團隊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最強的吸財磁石。“企業初創,我們當然需要錢,但是比起扶持資金,我們更希望政府為企業推送創新資源和孵化環境,提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因為投資其實投的是人,有了人才,什么事都能干。”王琦說道。
這樣的感慨并非個例。
在幾年前的一次政府會議上,遼寧奧克集團董事長朱建民,遇到了遼寧科技大學教授胡知之。就是這次偶遇,成就了報道開頭的那張“飄到天上的薄膜”。
胡知之科研團隊研究無色透明聚酰亞胺薄膜(CPI)多年,擁有了從單體制備到薄膜制作的全套工藝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空白。簡單地介紹,就引起了朱建民的強烈興趣。鞍山與遼陽本就比鄰而居,幾次實地交流,便促成了這次投資4億元的合作,并組建了遼寧奧克華輝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就了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實現1米幅寬的CPI卷膜工程化批量生產的項目,年產值達10億元。
為企業和人才“配對”,政府是最合適的“媒婆”。
遼寧精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是鐵嶺一家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在開發汽車發動機缸蓋用的工程塑料新產品中,遭遇技術封鎖。作為新材料技術創新聯盟中的一員,精華向遼寧省新材料工程中心求助。該中心立即為企業聯系對接遼寧省石化規劃設計院和大連理工大學的相關專家,并牽頭促成各方簽訂技術開發(委托)合同,使得技術難題迎刃而解。目前針對企業需求研發的新產品進入試生產階段,市場反應良好,具備較好的發展前景。
而這樣的“相親”,在遼寧時常發生。
獨自練更得結成鏈
發展從不是單打獨斗的競賽,而是一場“上下”牽手的旅行,想要走得遠、走得深,搭建完整的產業鏈條、配備完善的服務鏈條是必然選擇。
“很多新材料產業的賽道并不寬,此刻大家都得圍著兩頭走,一頭是市場,一頭是技術。如果這兩頭與中間的生產環節能連在一起,那么一個地區的集聚度就會增高、話語權就會增多,影響力就會增大。”宋恩軍表示。
“我們的客戶目前大多在南方,原材料也在南方,中試基地和技術專家都在沈陽。但是考慮到我們的產品重量體積不大、物流成本較低,就不考慮距離的遠近了。但倘若生產規模變大,產品批量變多,那么物流也自然會成為考慮的范圍。”王琦同樣認為,產業集聚度對于發展至關重要。
采訪中,記者發現產業鏈不完善,是遼寧新材料急需突破的瓶頸之一。
“骨干龍頭企業是產業集聚的重要支點。目前,遼寧的新材料企業大部分單體規模偏小、產品結構單一,產品之間尚未形成有效關聯,區域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匹配度也比較差。大型龍頭企業拉動作用發揮不明顯,大中小企業融合共生的產業生態有待引導培育建立起來。”侯慧明對于遼寧新材料的短板看得真切。
怎么辦?遼寧科技大學科教處處長何忠良建議,還是得加強產業生態培育。目前江蘇、浙江等省份已經有了很好的經驗,我們可以多學習,再結合實際情況消化借鑒。
構建產業鏈,首先要建立好發展生態。完善服務鏈是助力生態建設的有效催化劑。新材料企業大多針對細分市場,以民營中小企業居多,更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
中小企業的短板之一就是信息不對稱。2019年9月20日,為服務省內重點鋼鐵企業對接重點用戶,遼寧省新材料工程中心在盤錦組織召開海洋油氣開發工程產品配套對接會。在會上,中石油渤海裝備遼河鉆采裝備分公司、遼寧科宇機械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海洋油氣開發工程裝備制造企業與本鋼集團有限公司就鋼材供求達成合作意向,讓原本不認識的企業成為合作伙伴,拓展彼此的市場。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斷了阜新遼寧艦空防務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供應鏈,合同履行遇到堵點,“當時,省新材料中心有求必應,主動對接供應商,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還為我們在省內建立了產業協同平臺,提供了更寬的合作渠道。”總經理吳凱感激地說。
為了讓撮合更方便,2020年12月遼寧省新材料產業聯盟成立了。這是一個將相關部門、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緊密匯聚相連的平臺,打破了行業內各環節的信息壁壘,實現成員之間、產業領域間,以及產學研多層次共建共享共贏,協同發展,抱團取暖。“未來,我們還將拓展合作,協調要素和專業資源,搭建更多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公共檢測服務平臺,拓展第三方服務能力和領域,這是企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侯慧明表示。
企業不僅需要聯盟這樣的“軟”服務,也需要政府搭建更多產業園區平臺,提供便于產業發展的硬支撐。
位于盤錦市的北方新材料產業開發區,是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開發區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在多方的支持下,依托“產城融合”,設施不斷完善,形成了石化及精細化工、塑料新材料等的產業集群。截至今年7月末,這里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達近28億元。
視角沿海岸線向東,大連近日好消息頻傳,以氮化鎵半導體為核心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基地、以金屬銅為原料向下游延伸建設5G新材料產業基地,雙雙落戶金普新區管委會。大連氮化硅先導產業園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進入園區,就等于擁有了一個新材料行業的小氣候,在園區內無論是稅收政策還是企業發展都是針對新材料領域的。打個比方吧,有點像給特長生的定向培訓。”位于大連氮化硅先導產業園的骨干企業埃克諾新材料(大連)有限公司總經理柏小龍表示。
知易行難,為材料加“新”,遼寧勢在必行,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