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模沖刺千億!北京經開區提速科文融合產業樣板區建設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2-06 點擊:次
聚焦高新視聽、動漫游戲、電子競技等科文融合特色鮮明領域,北京經開區建園區、搭平臺。
《“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建設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規劃》中提到,“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將建成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先行區,打造科文融合產業樣板區,積極推進國家高新視聽產業園和“5G+8K”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力爭到“十四五”末,科文融合產業規模突破千億。當前,北京經開區正瞄準這一目標加快步伐。
頂層設計促科文融合產業起飛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科學與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匯合。”早在2017年,北京經開區初步便提出科文融合產業的發展思路:依托區內優質的產業環境、堅實的產業基礎和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以“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為主線,以“創新創意”為引擎,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內容創新、服務創新,形成文化與產業、與科技、與金融高水平、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
以頂層設計為引領,北京經開區不斷優化擴充科文融合產業承載空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聚行業領域頭部企業加速聚集,科文融合產業布局加快完善。
隨著北京經開區聚焦高新視聽、動漫游戲、電子競技等科文融合特色鮮明領域,建園區、搭平臺,如今區內已打造形成中國(北京)高新視聽產業園、北京網絡游戲新技術應用中心、北京智慧電競賽事中心、北京智慧融媒創新中心等科文融合產業領域四大產業園區(中心),結合“兩區”建設,為科文融合類企業提供5G云游戲發行全流程科技監管、游戲版號綠色審批通道、版權保護與交易等創新服務,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在政策扶持方面,北京經開區聚焦文化產業中的高新視聽、游戲、電競三大領域,推動科文融合產業集聚,出臺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游戲產業政策》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視聽產業政策》,培育“熱帶雨林”式的產業生態。
產業承載空間的優化擴充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吸引科文融合產業領域頭部企業加速聚集。今年以來,北京經開區已招引落地科文融合產業相關項目達50余個,從整體情況看,初步形成了文化裝備、文化貿易、創意設計、視聽科技、藝術品交易和數字科技六大產業特色。與此同時,北京經開區將文化產業和主導產業有機融合,形成了“科文融合”的產業布局。
產業生態孵化行業翹楚
北京經開區科文融合產業創新環境,讓行業領域企業蜂擁而至,京東星宇電競(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星宇)便是其中之一。
“受扶持政策吸引,今年年初我們遷入經開區,截至今年9月,公司營收已達8億元。”京東星宇電競產業部負責人王蕾介紹說,北京經開區為其提供了“一企一策”支持,在房租優惠、賽事補貼、人才引進等方面推出定制化服務。京東星宇專注“電競”,開展職業戰隊運營、電競賽事及場館運營、電競電商及電競產業孵化等業務,北京經開區了解其專長后,在主辦首屆大都東南“亦競杯”電子競技大賽之時還引導京東星宇參與承辦,大賽的圓滿舉辦讓京東星宇汲取了經驗加速成長。目前,京東星宇已成為國內最具商業潛力的電競企業之一。
京東星宇享受到的“管家式”服務,也是北京經開區科文融合產業領域企業的普遍感受。實際上,北京經開區正在不斷提升科文融合企業專業服務能力,培育孵化企業做大做強,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于去年在北京經開區掛牌的北京網絡游戲新技術中心現已有四款游戲面世,游戲公共服務平臺搭建完畢,常設專家團隊,為園區及經開區企業提供游戲版號前置審批服務。北京經開區還將從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推動核心技術研發創新、打造產業標準化平臺、推動技術融合應用、加強金融服務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推進科文融合產業產生動能價值。
北京經開區科文融合產業形成的“承載空間+政策扶持+專業服務”,不僅培育孵化新入區企業加速成長,也推動產業領域頭部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國家商務部評選的2021—202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經開區就有五家企業成功上榜。
借勢起飛沖刺千億
為進一步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北京經開區以“兩區”建設為契機,加快數字領域國際合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持續優化完善科文融合產業生態,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1-9月,經開區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收入突破4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百億。
“‘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將立足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國文化中心雙中心建設,用足‘兩區’政策紅利,加快構建高精尖文化產業體系,力爭到2025年末北京經開區科文融合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北京經開區正持續加大對高新視聽和游戲電競等創新文化業態的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區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優勢,以對標世行營商環境標準為先導的投資環境優勢,以尊重創新、崇尚創新、鼓勵創新為特色的“雨林式”創新生態優勢,推進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催生一批科文融合新業態、新標準,實現創新文化產業鏈在經開區落地生根,為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