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寧波市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印發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1-18 點擊:

  產業基礎對產業發展起著基礎性、關鍵性的支撐作用,影響著產業發展質量、產業鏈控制力和競爭力,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產業基礎主要包括關鍵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先進基礎工藝及裝備、產業技術基礎等重點領域。為貫徹國家制造強國戰略,深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數字中國和質量強國等戰略,對照省委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要求,依托產業基礎細分領域優勢,以新材料、關鍵基礎件、工業互聯網等三大科創高地建設為引領,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堅持市場有效、政府有為、技術創新、應用牽引、質量為先、融合提升、問題導向、分類施策,大力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梯隊培育、特色產業鏈培育、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數字化賦能、質量品牌提升等“五大重點工程”,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積極爭創國家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試點城市,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制造業強市,為服務國家戰略提供堅強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的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顯著增強,產業服務體系、技術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產業規模明顯提升,形成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關鍵產品、重點產業的標志性成果和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產業規模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領域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其中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工業基礎軟件產值(營業收入)較2020年實現翻番。
 
  ——產業創新實現重大突破。產業基礎領域累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00項以上,累計承擔國家工業強基類項目25項以上;產業基礎領域R&D投入強度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平均強度10%以上,新增市級以上“三首”產品500個;打造10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園,培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細分領域產業集群
 
  ——產業生態不斷完善。數字化改革深度推進,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產品應用推廣、重大項目謀劃招引、產業鏈群培育等方面不斷探索實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經驗。
 
  二、重點發展方向
 
  (一)關鍵基礎零部件
 
  聚焦打造關鍵核心基礎件科創高地,圍繞高端裝備和重大工程需要,重點發展高端模具、伺服電機、精密軸承、傳動件、緊固件、液壓件、氣動件、密封件、鑄鍛件、粉末冶金件等領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發一批高性能、高精密、高可靠性、可實現進口替代的重點產品,推進產品工程化和產業化應用,實現關鍵基礎零部件產業整體高端化發展,提升在全球全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力爭到2025年,關鍵基礎零部件總產值達到1300億元。
 
  (二)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
 
  緊緊抓住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重大機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元器件、光學成像和顯示器件、汽車電子、光伏器件、繼電器等優勢領域,培育發展光通信、傳感器等重點領域,謀劃建設一批重大創新項目、產業項目和技改項目,推進硬件與軟件一體化發展,加快推動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總產值達到800億元。
 
  (三)關鍵基礎材料
 
  聚焦打造新材料科創高地,鞏固提升先進高分子材料、金屬新材料、磁性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優勢領域,培育發展功能膜材料、新能源材料、石墨烯、生物醫用材料、前沿材料等重點領域,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關鍵基礎材料升級換代,努力打造成為我國關鍵基礎材料重要研發生產基地。力爭到2025年,關鍵基礎材料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
 
  (四)關鍵基礎軟件
 
  以創建特色型中國軟件名城和工業互聯網領軍城市為總抓手,重點發展高端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平臺、嵌入式系統軟件,培育發展工控安全產品、新興領域軟件,突破工業軟件關鍵共性技術,打通“1+N+X”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各環節。
 
  (五)先進基礎工藝及裝備
 
  聚焦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大基礎工藝和高端裝備,重點研究突破超精密及復雜部件加工成形工藝及裝備、超大型零件成形加工制造工藝及裝備、近凈成形制造工藝及裝備、數字化制造工藝及裝備、輕量化材料成形制造工藝及裝備、高純材料制造工藝及裝備等先進基礎工藝及裝備,加強系統創新、集成創新,加快先進基礎工藝推廣應用。
 
  (六)產業技術基礎
 
  針對關鍵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發展需求,加快構建產品基礎研究、檢驗檢測、計量測試、標準與專利服務、技術評估與成果轉化、質量控制、可靠性評價、環境適應等產業基礎技術服務體系,重點攻克檢驗檢測技術,加快高端檢驗檢測儀器國產化進程。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
 
  1.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聚焦關鍵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等產業基礎重點領域,梳理“卡脖子”技術清單,實施產業基礎“卡脖子”技術攻關專項,加快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完善關鍵核心技術動態排摸機制,建立關鍵核心技術“建檔立卡”制度,強化“三色圖”管理。完善“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全球創新資源協同破題”聯合攻堅機制,實行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和“賽馬”等制度。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累計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00項以上。
 
  2.提升基礎研究能力。面向產業基礎重點領域,加快建設甬江實驗室,提升和新建一批市級重點實驗室,爭創省級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發揮甬江科創大走廊創新主引擎作用,著力引進國家戰略科技平臺,努力爭取國家實驗室、國家級重大科創平臺在甬落地。實施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推進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兵科院寧波分院等做大做強,推進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西北工大寧波研究院、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加快建設,圍繞產業基礎重點領域,謀劃引進一批新的產業技術研究院,豐富完善研究院“研發、轉化、孵化、招商、人才培養”等功能。謀劃建設一批國家產業/制造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石墨烯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創新中心。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累計建成產業技術研究院100家以上,累計建成市級以上創新中心15家以上。
 
  3.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企業創新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聚焦產業基礎重點領域,鼓勵企業布局建設企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新型研發創新機構。鼓勵企業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積極研發關鍵基礎產品。支持企業建設技術孵化創新基地。到2025年,累計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0家。
 
  4.推動“政產學研金介用”協同創新。探索構建“政產學研金介用”合作長效機制和研用一體化機制,構建“政府+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科研院所+服務環境+應用場景+科技金融+科技中介機構”產業基礎協同創新生態圈。發揮政府牽線搭橋作用,推進產業技術研究院與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開展對接交流活動,促進多方協同合作。創新校企合作模式,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的合作。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推動建設科技成果中試和產業化平臺,加快培育引進一批市場化、國際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形成技術中試加速、測試驗證、成果推廣、轉移轉化、產業落地的創新成果產業化公共服務體系。到2025年,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450億元。
 
  (二)實施企業梯隊培育工程
 
  1.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實施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計劃、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計劃,聚焦產業基礎重點領域,篩選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具有一定行業話語權的優質企業,建立企業培育庫。完善企業精準服務機制,引導企業專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加快培育一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到2025年,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600家。
 
  2.發揮“大優強”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實施“大優強”企業培育行動,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響力、生態主導力、創新帶動力的“鏈主”型企業。支持“大優強”企業并購重組產業基礎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創新機構,集成技術、人才、品牌、營銷、管理等優勢,發展制造業總部。發揮“大優強”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支持“大優強”企業建設企業主導的專業園和生態平臺,鼓勵其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穩定的協同關系,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到2025年,在產業基礎領域累計培育“大優強”企業50家。
 
  3.打造創新型企業梯隊。實施新一輪科技企業“雙倍增”計劃,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創新型企業梯隊。推進產業基礎領域硬科技、前沿科技、新經濟、科技服務等領域創新創業,培育一批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苗子企業。到2025年,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萬家。
 
  (三)實施特色產業鏈培育工程
 
  1.打造特色產業鏈。立足產業基礎重點領域,建立重點產業鏈培育清單,推動向兩端延伸、鏈式發展,重點打造高端模具、特色工藝集成電路、光學電子等一批特色產業鏈。建立完善產業鏈培育機制,精準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圍繞標志性企業、項目、技術、平臺和活動,實施“五個一批”行動。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產業促進機構,建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推動共同體企業協同創新、協同制造、標準互享、金融互助、數據互通,提升融合配套水平。到2025年,累計打造8條特色產業鏈,建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100家以上。
 
  2.建設特色產業園。依托“3+17”重點開發區(園區),按照“一園一業”原則,推動建設關鍵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等重點領域特色產業園,謀劃建設電鍍、印染、鑄造等生產環節關鍵工序的功能性產業園區。加快編制“一園一案”,研究制定“一園一策”。建立完善產業項目落地統籌機制,推進產業項目向特色園區集聚。到2025年,累計打造10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園。
 
  3.推進產業基礎領域項目投資。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方向,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著力引進一批細分領域補短板的重點項目。建立產業基礎高級化重點投資項目清單,納入市級工業投資(技術改造)項目庫管理,開展動態跟蹤服務。鼓勵產業基礎領域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實施一批進口替代、產業協同創新、工業強基、產業鏈關鍵環節強鏈補鏈延鏈等產業投資項目,支持推進一批基礎條件好、帶動作用強的工業強基項目申報國家專項。到2025年,每年實施工業強基項目20項以上,累計承擔國家工業強基類項目25項以上。
 
  (四)實施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工程
 
  1.推進整零協同。聚焦數控機床、機器人、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重點領域,鼓勵整機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組建以整機牽引和基礎支撐協調發展為特征的“整零”協同共同體,建立長期穩定的協同關系。實施整零協同開發計劃,推動整機與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材料企業協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鼓勵整機企業牽頭打造一批共享制造平臺、產業基礎公共平臺、虛擬產業園等,帶動上下游企業應用新模式、新技術。到2025年,形成10家以上具備穩定協作關系的“整零”協同共同體。
 
  2.推進“三首”產品首試首用。完善裝備首臺(套)、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產品推廣應用政策,優化“三首”產品認定管理流程,實行產品目錄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將“三首”產品視同重點自主創新產品,完善招標采購政策,為“三首”產品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組織實施一批“三首”產品示范應用工程,完善產品創新應用的容錯機制。創新金融服務,完善“三首”產品認定、補償、“首用”獎勵等方面激勵措施。到2025年,累計新增市級以上“三首”產品500個。
 
  3.實施“一條龍”應用計劃。圍繞產業基礎重點領域、重點環節,每年遴選支持一批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開展產品工程化、產業化和應用推廣,建立產業鏈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組織新模式。推動本地優質企業、項目申報國家“一條龍”應用計劃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到2025年,累計在10個以上細分領域組織實施“一條龍”應用計劃。
 
  (五)實施數字賦能創新工程
 
  1.推進數字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強化5G、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在產業基礎領域融合應用。支持大企業建設“5G+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未來工廠等標桿項目,發展智能化生產、協同化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推動從生產制造環節的數字化向研發設計、倉儲物流、營銷管理、后端服務等全環節的數字化延伸。支持博威集團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數字化研發平臺。推動中小微企業通過“平臺+APPs”“上云上平臺”“機器換人”等低成本、模塊化模式實施數字化升級。深化大數據挖掘分析利用,通過大數據優化生產流程,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到2025年,在產業基礎領域新增市級以上未來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0家以上。
 
  2.建設產業平臺和產業大腦。加快推進模具、軸承、氣動件、緊固件等產業基礎領域的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著力推動重點行業整體數字化改造。鼓勵大企業以研發創新為重點,建設企業級工業互聯網臺,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化工、模具、軸承、氣動件等領域產業大腦,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和創新應用。
 
  3.提升數字化服務供給能力。培育發展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工業母機,提升裝備的國產化水平。支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合制造業企業加強供需互動、聯合創新,推進關鍵工藝、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工業網絡的系統集成和深度融合,開發面向典型場景和細分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支持軟件企業和制造企業聯合開展工業基礎軟件、研發設計軟件、工業控制軟件、數據管理軟件及系統解決方案攻關,開發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工具、數據挖掘算法等軟件產品。推動本地企業與國內高校、研究機構以及大數據企業合作,開展數據清洗、加工、分析等服務。謀劃建設寧波超算中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推動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集約化和服務化創新。
 
  (六)實施質量品牌提升工程
 
  1.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實施卓越企業培育計劃,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鼓勵企業導入國際測量管理體系。加快推進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打造一批示范引領平臺。推動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與產業基礎重點細分行業深度融合,形成以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為“連接器”的產業聚合新模式。完善政府質量獎勵制度,鼓勵企業積極爭創中國質量獎、省政府質量獎、市政府質量獎。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建設完成50個以上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平臺,新增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10家。
 
  2.推動標準體系建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的標準研制,持續提升標準的供給質量和水平。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浙江制造”標準制(修)訂。推動社會團體制定推廣實施市級團體標準項目。促進產業基礎領域有關國家標準委秘書處落地寧波。優化提升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國家標準專庫。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新增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200項以上,主持制(修)訂“浙江制造”標準50項以上。
 
  3.強化知識產權布局與保護。研究制定知識產權導向目錄,開展重點產業專利導航和專利預警分析。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高價值專利培育力度,優化專利布局。鼓勵企業加強國際專利布局,探索知識產權國際與區域合作新機制。建立完善知識產權“快保護”機制,加強中國(寧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和海外糾紛應對分中心建設。到2025年,力爭產業基礎領域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800件,規上工業每百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150件。
 
  4.加強品牌建設。鼓勵企業爭創馳名商標、“品字標浙江制造”等省級以上品牌,支持企業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推動企業由貼牌生產向自有品牌轉型。推動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和特色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支持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商標資源整合和品牌聯合,打造特色明顯、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區域品牌。開展“寧波品牌日”系列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新增馳名商標10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行業性區域品牌)5個。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工作統籌。發揮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全面加強產業基礎高級化工作組織領導。組建工作專班,建立完善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的工作體系,協調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創建國家試點城市相關工作。分類分級建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臺、重點技術等清單,實行清單式管理。
 
  (二)強化要素保障。統籌產業、科技、人才、金融等相關扶持政策,形成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的政策合力。建立資源要素配置優選機制,對進口替代性強、技術工藝先進、排放水平領先的產業基礎高級化重點項目,優先給予土地、能耗、排放等方面的保障。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強化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探索“大優強”、單項冠軍企業人才自主評價機制。加大財政資金對產業基礎高級化的扶持力度,完善政府性產業基金管理運作模式,擴大創業投資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等規模。
 
  (三)強化試點示范。發揮數字化改革牽引作用,在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數字化研發創新、創新產品應用推廣、整零協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等方面強化先行先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形成一批成功經驗。
 
  (四)強化評估評價。進一步完善產業基礎高級化的監測指標、評價體系,加強跟蹤評估評價。積極總結推廣典型企業、典型區域(行業)在培育提升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做法。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寧波市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實施方案(2021~2025年)》印發

2022-01-18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產業基礎對產業發展起著基礎性、關鍵性的支撐作用,影響著產業發展質量、產業鏈控制力和競爭力,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產業基礎主要包括關鍵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先進基礎工藝及裝備、產業技術基礎等重點領域。為貫徹國家制造強國戰略,深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數字中國和質量強國等戰略,對照省委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要求,依托產業基礎細分領域優勢,以新材料、關鍵基礎件、工業互聯網等三大科創高地建設為引領,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堅持市場有效、政府有為、技術創新、應用牽引、質量為先、融合提升、問題導向、分類施策,大力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梯隊培育、特色產業鏈培育、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數字化賦能、質量品牌提升等“五大重點工程”,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積極爭創國家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試點城市,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制造業強市,為服務國家戰略提供堅強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的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顯著增強,產業服務體系、技術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產業規模明顯提升,形成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關鍵產品、重點產業的標志性成果和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產業規模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領域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其中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工業基礎軟件產值(營業收入)較2020年實現翻番。
 
  ——產業創新實現重大突破。產業基礎領域累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00項以上,累計承擔國家工業強基類項目25項以上;產業基礎領域R&D投入強度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平均強度10%以上,新增市級以上“三首”產品500個;打造10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園,培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細分領域產業集群
 
  ——產業生態不斷完善。數字化改革深度推進,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產品應用推廣、重大項目謀劃招引、產業鏈群培育等方面不斷探索實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經驗。
 
  二、重點發展方向
 
  (一)關鍵基礎零部件
 
  聚焦打造關鍵核心基礎件科創高地,圍繞高端裝備和重大工程需要,重點發展高端模具、伺服電機、精密軸承、傳動件、緊固件、液壓件、氣動件、密封件、鑄鍛件、粉末冶金件等領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發一批高性能、高精密、高可靠性、可實現進口替代的重點產品,推進產品工程化和產業化應用,實現關鍵基礎零部件產業整體高端化發展,提升在全球全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力爭到2025年,關鍵基礎零部件總產值達到1300億元。
 
  (二)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
 
  緊緊抓住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重大機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元器件、光學成像和顯示器件、汽車電子、光伏器件、繼電器等優勢領域,培育發展光通信、傳感器等重點領域,謀劃建設一批重大創新項目、產業項目和技改項目,推進硬件與軟件一體化發展,加快推動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總產值達到800億元。
 
  (三)關鍵基礎材料
 
  聚焦打造新材料科創高地,鞏固提升先進高分子材料、金屬新材料、磁性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優勢領域,培育發展功能膜材料、新能源材料、石墨烯、生物醫用材料、前沿材料等重點領域,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關鍵基礎材料升級換代,努力打造成為我國關鍵基礎材料重要研發生產基地。力爭到2025年,關鍵基礎材料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
 
  (四)關鍵基礎軟件
 
  以創建特色型中國軟件名城和工業互聯網領軍城市為總抓手,重點發展高端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平臺、嵌入式系統軟件,培育發展工控安全產品、新興領域軟件,突破工業軟件關鍵共性技術,打通“1+N+X”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各環節。
 
  (五)先進基礎工藝及裝備
 
  聚焦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大基礎工藝和高端裝備,重點研究突破超精密及復雜部件加工成形工藝及裝備、超大型零件成形加工制造工藝及裝備、近凈成形制造工藝及裝備、數字化制造工藝及裝備、輕量化材料成形制造工藝及裝備、高純材料制造工藝及裝備等先進基礎工藝及裝備,加強系統創新、集成創新,加快先進基礎工藝推廣應用。
 
  (六)產業技術基礎
 
  針對關鍵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發展需求,加快構建產品基礎研究、檢驗檢測、計量測試、標準與專利服務、技術評估與成果轉化、質量控制、可靠性評價、環境適應等產業基礎技術服務體系,重點攻克檢驗檢測技術,加快高端檢驗檢測儀器國產化進程。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
 
  1.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聚焦關鍵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等產業基礎重點領域,梳理“卡脖子”技術清單,實施產業基礎“卡脖子”技術攻關專項,加快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完善關鍵核心技術動態排摸機制,建立關鍵核心技術“建檔立卡”制度,強化“三色圖”管理。完善“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全球創新資源協同破題”聯合攻堅機制,實行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和“賽馬”等制度。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累計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00項以上。
 
  2.提升基礎研究能力。面向產業基礎重點領域,加快建設甬江實驗室,提升和新建一批市級重點實驗室,爭創省級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發揮甬江科創大走廊創新主引擎作用,著力引進國家戰略科技平臺,努力爭取國家實驗室、國家級重大科創平臺在甬落地。實施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推進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兵科院寧波分院等做大做強,推進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西北工大寧波研究院、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加快建設,圍繞產業基礎重點領域,謀劃引進一批新的產業技術研究院,豐富完善研究院“研發、轉化、孵化、招商、人才培養”等功能。謀劃建設一批國家產業/制造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石墨烯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創新中心。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累計建成產業技術研究院100家以上,累計建成市級以上創新中心15家以上。
 
  3.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企業創新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聚焦產業基礎重點領域,鼓勵企業布局建設企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新型研發創新機構。鼓勵企業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積極研發關鍵基礎產品。支持企業建設技術孵化創新基地。到2025年,累計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0家。
 
  4.推動“政產學研金介用”協同創新。探索構建“政產學研金介用”合作長效機制和研用一體化機制,構建“政府+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科研院所+服務環境+應用場景+科技金融+科技中介機構”產業基礎協同創新生態圈。發揮政府牽線搭橋作用,推進產業技術研究院與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開展對接交流活動,促進多方協同合作。創新校企合作模式,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的合作。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推動建設科技成果中試和產業化平臺,加快培育引進一批市場化、國際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形成技術中試加速、測試驗證、成果推廣、轉移轉化、產業落地的創新成果產業化公共服務體系。到2025年,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450億元。
 
  (二)實施企業梯隊培育工程
 
  1.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實施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計劃、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計劃,聚焦產業基礎重點領域,篩選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具有一定行業話語權的優質企業,建立企業培育庫。完善企業精準服務機制,引導企業專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加快培育一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到2025年,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600家。
 
  2.發揮“大優強”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實施“大優強”企業培育行動,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響力、生態主導力、創新帶動力的“鏈主”型企業。支持“大優強”企業并購重組產業基礎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創新機構,集成技術、人才、品牌、營銷、管理等優勢,發展制造業總部。發揮“大優強”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支持“大優強”企業建設企業主導的專業園和生態平臺,鼓勵其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穩定的協同關系,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到2025年,在產業基礎領域累計培育“大優強”企業50家。
 
  3.打造創新型企業梯隊。實施新一輪科技企業“雙倍增”計劃,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創新型企業梯隊。推進產業基礎領域硬科技、前沿科技、新經濟、科技服務等領域創新創業,培育一批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苗子企業。到2025年,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萬家。
 
  (三)實施特色產業鏈培育工程
 
  1.打造特色產業鏈。立足產業基礎重點領域,建立重點產業鏈培育清單,推動向兩端延伸、鏈式發展,重點打造高端模具、特色工藝集成電路、光學電子等一批特色產業鏈。建立完善產業鏈培育機制,精準實施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圍繞標志性企業、項目、技術、平臺和活動,實施“五個一批”行動。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產業促進機構,建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推動共同體企業協同創新、協同制造、標準互享、金融互助、數據互通,提升融合配套水平。到2025年,累計打造8條特色產業鏈,建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100家以上。
 
  2.建設特色產業園。依托“3+17”重點開發區(園區),按照“一園一業”原則,推動建設關鍵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基礎軟件等重點領域特色產業園,謀劃建設電鍍、印染、鑄造等生產環節關鍵工序的功能性產業園區。加快編制“一園一案”,研究制定“一園一策”。建立完善產業項目落地統籌機制,推進產業項目向特色園區集聚。到2025年,累計打造10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園。
 
  3.推進產業基礎領域項目投資。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方向,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著力引進一批細分領域補短板的重點項目。建立產業基礎高級化重點投資項目清單,納入市級工業投資(技術改造)項目庫管理,開展動態跟蹤服務。鼓勵產業基礎領域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實施一批進口替代、產業協同創新、工業強基、產業鏈關鍵環節強鏈補鏈延鏈等產業投資項目,支持推進一批基礎條件好、帶動作用強的工業強基項目申報國家專項。到2025年,每年實施工業強基項目20項以上,累計承擔國家工業強基類項目25項以上。
 
  (四)實施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工程
 
  1.推進整零協同。聚焦數控機床、機器人、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重點領域,鼓勵整機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組建以整機牽引和基礎支撐協調發展為特征的“整零”協同共同體,建立長期穩定的協同關系。實施整零協同開發計劃,推動整機與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材料企業協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鼓勵整機企業牽頭打造一批共享制造平臺、產業基礎公共平臺、虛擬產業園等,帶動上下游企業應用新模式、新技術。到2025年,形成10家以上具備穩定協作關系的“整零”協同共同體。
 
  2.推進“三首”產品首試首用。完善裝備首臺(套)、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產品推廣應用政策,優化“三首”產品認定管理流程,實行產品目錄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將“三首”產品視同重點自主創新產品,完善招標采購政策,為“三首”產品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組織實施一批“三首”產品示范應用工程,完善產品創新應用的容錯機制。創新金融服務,完善“三首”產品認定、補償、“首用”獎勵等方面激勵措施。到2025年,累計新增市級以上“三首”產品500個。
 
  3.實施“一條龍”應用計劃。圍繞產業基礎重點領域、重點環節,每年遴選支持一批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開展產品工程化、產業化和應用推廣,建立產業鏈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組織新模式。推動本地優質企業、項目申報國家“一條龍”應用計劃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到2025年,累計在10個以上細分領域組織實施“一條龍”應用計劃。
 
  (五)實施數字賦能創新工程
 
  1.推進數字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強化5G、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在產業基礎領域融合應用。支持大企業建設“5G+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未來工廠等標桿項目,發展智能化生產、協同化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推動從生產制造環節的數字化向研發設計、倉儲物流、營銷管理、后端服務等全環節的數字化延伸。支持博威集團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數字化研發平臺。推動中小微企業通過“平臺+APPs”“上云上平臺”“機器換人”等低成本、模塊化模式實施數字化升級。深化大數據挖掘分析利用,通過大數據優化生產流程,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到2025年,在產業基礎領域新增市級以上未來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0家以上。
 
  2.建設產業平臺和產業大腦。加快推進模具、軸承、氣動件、緊固件等產業基礎領域的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著力推動重點行業整體數字化改造。鼓勵大企業以研發創新為重點,建設企業級工業互聯網臺,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化工、模具、軸承、氣動件等領域產業大腦,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和創新應用。
 
  3.提升數字化服務供給能力。培育發展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工業母機,提升裝備的國產化水平。支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合制造業企業加強供需互動、聯合創新,推進關鍵工藝、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工業網絡的系統集成和深度融合,開發面向典型場景和細分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支持軟件企業和制造企業聯合開展工業基礎軟件、研發設計軟件、工業控制軟件、數據管理軟件及系統解決方案攻關,開發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工具、數據挖掘算法等軟件產品。推動本地企業與國內高校、研究機構以及大數據企業合作,開展數據清洗、加工、分析等服務。謀劃建設寧波超算中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推動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集約化和服務化創新。
 
  (六)實施質量品牌提升工程
 
  1.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實施卓越企業培育計劃,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鼓勵企業導入國際測量管理體系。加快推進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打造一批示范引領平臺。推動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與產業基礎重點細分行業深度融合,形成以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為“連接器”的產業聚合新模式。完善政府質量獎勵制度,鼓勵企業積極爭創中國質量獎、省政府質量獎、市政府質量獎。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建設完成50個以上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平臺,新增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10家。
 
  2.推動標準體系建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的標準研制,持續提升標準的供給質量和水平。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浙江制造”標準制(修)訂。推動社會團體制定推廣實施市級團體標準項目。促進產業基礎領域有關國家標準委秘書處落地寧波。優化提升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國家標準專庫。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新增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200項以上,主持制(修)訂“浙江制造”標準50項以上。
 
  3.強化知識產權布局與保護。研究制定知識產權導向目錄,開展重點產業專利導航和專利預警分析。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高價值專利培育力度,優化專利布局。鼓勵企業加強國際專利布局,探索知識產權國際與區域合作新機制。建立完善知識產權“快保護”機制,加強中國(寧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和海外糾紛應對分中心建設。到2025年,力爭產業基礎領域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800件,規上工業每百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150件。
 
  4.加強品牌建設。鼓勵企業爭創馳名商標、“品字標浙江制造”等省級以上品牌,支持企業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推動企業由貼牌生產向自有品牌轉型。推動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和特色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支持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商標資源整合和品牌聯合,打造特色明顯、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區域品牌。開展“寧波品牌日”系列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到2025年,產業基礎領域新增馳名商標10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行業性區域品牌)5個。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工作統籌。發揮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全面加強產業基礎高級化工作組織領導。組建工作專班,建立完善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的工作體系,協調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創建國家試點城市相關工作。分類分級建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臺、重點技術等清單,實行清單式管理。
 
  (二)強化要素保障。統籌產業、科技、人才、金融等相關扶持政策,形成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的政策合力。建立資源要素配置優選機制,對進口替代性強、技術工藝先進、排放水平領先的產業基礎高級化重點項目,優先給予土地、能耗、排放等方面的保障。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強化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探索“大優強”、單項冠軍企業人才自主評價機制。加大財政資金對產業基礎高級化的扶持力度,完善政府性產業基金管理運作模式,擴大創業投資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等規模。
 
  (三)強化試點示范。發揮數字化改革牽引作用,在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數字化研發創新、創新產品應用推廣、整零協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等方面強化先行先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形成一批成功經驗。
 
  (四)強化評估評價。進一步完善產業基礎高級化的監測指標、評價體系,加強跟蹤評估評價。積極總結推廣典型企業、典型區域(行業)在培育提升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做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荡女天天不停挨cao日常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丰满人妻无奈张开双腿av|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免费视频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乱码人妻系列蜜桃|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v亚洲v欧美v专区|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国产大片内射1区2区| 国模吧双双大尺度炮交gogo|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十九岁中国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娇妻被打开双腿灌满白浆一区| 好爽好黄的视频| 天堂在线中文网www|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刺激在线视频| 丰满熟妇乱又伦在线无码视频| 国产女同疯狂作爱系列| ā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下载| 国产二级一片内射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亚洲第一av导航av尤物|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 豆国产96在线 | 亚洲|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午夜福利a | 亚洲日韩爆乳中文字幕欧美|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中文字幕av一区中文字幕天堂| 人妻激情另类乱人伦人妻| 美女高潮黄又色高清视频免费| 欧美人与动牲交xxxxbbbb| jizzjizz国产| 野外亲子乱子伦视频丶|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