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廣東印發2萬字鄉村休閑產業規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14 點擊:

關于印發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河源、梅州市鄉村振興局:  
為構建我省鄉村休閑產業體系、優化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體系,根據《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農業農村部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省相關專項規劃,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制定了《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十四五”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鄉村振興局  
2022年3月31日  
規劃全文如下:  
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十四五”規劃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鄉村振興局  
二〇二二年三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發展形勢  
第一節發展成就  
第二節發展機遇  
第三節問題與挑戰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指導思想  
第二節基本原則  
第三節發展目標  
第三章構建“4321”空間布局  
第一節建設“四邊”鄉村休閑區(帶)  
第二節建設“三道”鄉村休閑帶  
第三節建設“二特”鄉村休閑區  
第四節建設“一園”農產品加工業旅游園區  
第四章優化時令鄉村休閑產品體系  
第一節突出特色設計季節性主題產品  
第二節拓展功能開發農業生產季節休閑產品  
第三節發掘價值開發農閑季鄉村休閑產品  
第五章主要任務  
第一節夯“基”完善配套設施  
第二節創“品”培強“三品一標”  
第三節促“融”創新發展模式  
第四節強“鏈”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第五節引“智”培育人才隊伍  
第六節建“帶”引領示范發展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協調  
第二節強化聯農帶農  
第三節推進重點突破  
第四節優化要素保障  
附件廣東省鄉村休閑旅游資源普查分類參考  
前言  
如今,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還有重要的生態涵養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閑觀光功能,獨具魅力的文化體驗功能。鄉村休閑產業,是農業功能拓展、鄉村價值發掘、業態類型創新,橫跨一二三產業、兼容鄉村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包括發掘生態涵養產品,培育鄉村文化產品,打造鄉宿、鄉游、鄉食、鄉購、鄉娛等鄉村休閑體驗產品以及發展關聯支撐產業。為構建鄉村休閑產業體系、優化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體系,根據《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農業農村部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等省相關專項規劃,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省鄉村休閑產業發展的主要依據。規劃期限2021-2025年,并對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  
第一章發展形勢  
第一節發展成就  
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資源豐富,消費群體潛力巨大,鄉村基礎設施發達。“十三五”期間,全省各地圍繞地方自然及特色農業資源,拓寬加深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休閑產業“美麗”基礎堅實、業態類型豐富、品牌效應凸顯,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產生活生態助力“綠色”發展、豐富城鎮居民休閑方式發揮顯著作用,成為富裕農民、提升農業、美化鄉村,發展“美麗經濟”的重要途徑。  
美麗基礎堅實。持續推進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工程、“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美麗鄉村風貌帶等,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逐步提升,為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各地大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全省累計建成肇慶封開等5條省際廊道,打造了廣州“花漾年華”、佛山“百里芳華”、茂名“精彩100里”、汕尾“蠔情萬丈”和陸豐“濱海走廊”等200多條美麗鄉村風貌帶、570多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全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全省累計創建14個國家級、161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2201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建成1322個專業村和200個專業鎮,“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建立。  
業態類型豐富。鄉村休閑產業多樣化、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涌現出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及其他休閑農業園區模式。省出臺《廣東農業公園建設標準及評價指標體系》,推動省級農業公園規范建設,各地市支持創建市級農業公園。茂名市茂南區“好心湖畔”田園綜合體項目作為我省首個國家級試點項目,打造“農業+藝術”模式,創建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省建設20多個以農為主的特色小鎮,輻射帶動農村共享發展。其他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返鄉入鄉創新創業實體等鄉村休閑產業經營主體,發展休閑觀光、研學教育、美食康養、精品民宿等業態。2020年,全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8013個,從業人數為57.89萬人,接待人數1.24億人次,營業收入143.7億元。  
品牌效應凸顯。部級層面,全省共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區)1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2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5項,向全國推介24條鄉村休閑精品線路。省級層面,持續開展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示范點創建活動,全省共創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47個、示范點407個,認定50家廣東農業公園。省推廣使用“粵休閑農業”微信和支付寶版小程序,引導鄉村休閑產業經營主體上云,展示推介鄉村休閑精品線路,拓寬營銷渠道。省連續舉辦“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省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發布活動,全面、深度宣傳美麗鄉村。  
第二節發展機遇  
宏觀政策支撐強。2015年以來的中央1號文件都對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出部署。近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農業農村部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持續把鄉村休閑產業作為農村三產融合的典型業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及推進實施的農村違法亂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堅行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農村供水保障攻堅行動、村內道路建設攻堅行動、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漁港建設攻堅行動等“九大行動”,聚力加快發展鄉村美麗經濟。  
消費市場潛力大。廣東毗鄰港澳,人口1.26億,其中粵港澳大灣區8617萬人,消費群體巨大,且高端消費群體占比高。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7%,城鎮常住人口10150萬人,鄉村休閑需求旺盛。廣東是全國華僑大省,祖籍廣東的華僑、華人占總量三分之二左右,華僑基于故土親情同家鄉保持著密切聯系,回鄉投資、消費意愿積極。全省在校生2600萬人,勞動實踐教育為必修課,研學實踐、勞動變體驗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全省氣候優勢明顯,四季均適宜出游,“景美人少、休閑放松、車程短、開銷低”的周邊游、鄉村休閑,成為生活在“水泥森林”中都市居民出游的普遍首選。  
資本入鄉投資熱。省財政持續投入支持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鄉村產業振興基金等合力撬動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業特色小鎮、鄉村民宿等鄉村休閑產業受資本市場熱捧。《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的出臺、廣東股權交易中心“鄉村振興板”的掛牌,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入“三農”領域。駐鎮幫鎮扶村、“萬企興萬村”行動,以及吸引返鄉入鄉創新創業的舉措,調動激發優質要素流向鄉村,為鄉村休閑產業賦能提速。  
第三節問題與挑戰  
“智”創資源供給不充分問題。鄉村休閑產業發展理論政策供給不足,缺乏整體發展規劃指引。院校培訓機構開設鄉村休閑產業輸送專業人才不能滿足需要,缺少懂農業、懂創意、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鄉村休閑產業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不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園區低層次多點開發導致主題不鮮明,重硬件打造輕軟件提升,“專精特新”休閑產品開發不足。  
“農”本資源發掘不充分問題。農業農村多功能拓展不足,滿足人民“憶鄉愁”“歸田園”需求的產品不多。農耕文化、濱海文化、民俗文化、華僑文化等嶺南特色文化深挖和活化不夠,同質化發展普遍。過度倚重已有山、水、名人古跡等特有資源,簡單土洋結合、移花接木造景觀,有的異化為“穿農業馬甲”項目,對建設用地需求強、受“大棚房”清理整治和新冠疫情等情況沖擊大。  
“聚”集資源融合不深入問題。在點上,產業鏈短,缺乏融入創意和美學元素的深加工農產品,缺少號召力強的“鏈主”企業整合全產業鏈,將生態、生產、生活有機融合和淡旺季休閑產品銜接開發不足。在線上,打造主題鮮明、經營主體之間互補融合精品線路不多,跨縣、跨地市、與相鄰省區聯合開發推介鄉村休閑線路少。在面上,品牌培育、推介營銷、集聚發展主要靠經營主體自發進行,組織化程度低。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構建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充分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重價值,以生態農業為基、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宅為形、農耕文化為魂,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進形成“四邊三道兩特一園”鄉村休閑產業“4321”空間布局[“4321”空間布局:4為“四邊”即城邊、景邊、海邊、村邊,3為“三道”即交通干道、碧(綠)道、南粵古驛道,2為“兩特”即少數民族特色居住區、古鎮古村特色村落,1為“一園”即農產品加工旅游園區。],優化時令鄉村休閑產業體系,提升基礎配套設施、培強鄉村休閑產業“三品一標”、創新融合發展模式、推進鄉村休閑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培育人才隊伍、創建鄉村振興示范帶,推動鄉村休閑產業“點、線、面”提檔升級,發展壯大美麗經濟,為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多元化、品質化鄉村休閑旅游體驗需求,推進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基本原則  
堅持立農為農。夯實農業的基礎地位,挖掘鄉間塵封的遺存,喚醒鄉村沉睡的資源,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強化聯動帶農,讓農民成為鄉村休閑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受益者。  
堅持綠色引領。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適度開發,合理開發,科學開發,保護田園風光、保留原始風貌、保持鄉土味道。倡導精細生產,高效利用農業資源,提供綠色優質產品和服務。  
堅持創新融合。積極發展創意農業,跨界配置農業與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康養、音樂、美術、信息等要素,使各要素交叉重組、滲透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堅持統籌發展。統籌資源稟賦,建設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差異發展的鄉村休閑產業體系。促進鄉村休閑經營主體差異競爭、錯位發展。推廣鄉村休閑服務設施標準化,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優化產品布局,開發推介“兩日游”“多日游”等鄉村休閑精品線路。  
第三節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省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成為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整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鄉村休閑旅游人次達1.8億。珠三角都市農業、水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休閑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沿海兩翼休閑漁業、濱海風情以及潮汕、雷瓊傳統村落聯動發展,打造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帶;北部生態發展區休閑產業生態化、農業生態產業化同步發展,客家文化、少數民族風情特色凸顯,打造粵北生態旅游圈。  
鄉村休閑產業體系優化。促進“4321”區域關聯鄉村休閑經營主體產業協作、產業融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益。開發推介鄉村休閑精品線路100條,建設農產品加工業觀光工廠100個。  
鄉村休閑產品品牌響亮。持續開展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創建、推介活動,“休閑農業重點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廣東農業公園、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品牌系列影響力顯著提升。  
展望2035年,全省鄉村休閑產業打造成千億規模美麗經濟產業集群,年接待休閑觀光游客3億人次以上,建成1-2個有世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休閑農業重點縣。鄉村休閑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新臺階,農業與科技創新、文化創意、信息要素、生物技術等融合更深,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嶺南特色更加凸顯、管理服務更加精細。  
表1:“十四五”期間全省鄉村休閑產業發展主要指標  
圖片  
第三章構建“4321”空間布局  
第一節建設“四邊”鄉村休閑區(帶)  
城邊:在城市周邊發展都市農業業態。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鄉村自然人文景觀,借力已建成的典型鄉村休閑旅游區、風貌示范帶,發展都市農業觀光采摘、郊區農事體驗、農業科普研學、休閑農莊、美麗觀光牧場、創意農業和鄉村夜經濟等產業。  
景邊:在名勝景區周邊發展配套鄉村休閑業態。省內著名景區周邊鄉村地區與景區“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環山、環水發展特色美食、鄉村民宿、度假康養、運動休閑、民族風情體驗等產業,做到“景區農區、公園田園、游客村民”和諧共生,共同打造“農文旅體養教”綜合休閑目的地。  
海邊:在海(島)邊發展休閑漁業。打造“海洋休閑漁業發展帶”,聯動“海岸-海洋-海島”共同發展,挖掘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內涵,發展漁家樂、海洋牧場、深遠海養殖、漁旅融合以及漁港漁村特色產業。  
村邊:在傳統農區發展嶺南農耕文化產業。依托稻田、花海、果園、梯田、茶園、養殖水面等資源,發展景觀農業、農業科技、特色動植物觀賞、農事農家生活體驗、休閑垂釣、民族民俗文化等產業。  
專欄1:“四邊”鄉村休閑區(帶)重點區域  
(一)聚焦五大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城邊鄉村休閑產業帶  
1.廣州都市圈范圍包括廣州、佛山全域,肇慶端州區、鼎湖區(含新區)、高要區、高新區、四會市,清遠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輻射清遠英德市和云浮、韶關都市區。  
2.深圳都市圈范圍包括深圳、東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別合作區,輻射河源都市區和汕尾都市區、海豐縣、陸豐市。  
3.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范圍包括珠海、中山、江門、陽江四市。  
4.汕潮揭都市圈范圍包括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全域,梅州都市區為聯動發展區。  
5.湛茂都市圈范圍包括湛江、茂名兩市。  
(二)依托省內自然風景名勝區周邊建設鄉村休閑帶  
廣州市:天河區華南植物園,白云區白云山,黃埔區南海神廟、嶺南印象園,花都區九龍湖、石頭記礦物園,番禺區蓮花山、寶墨園、百萬葵園,南沙區濱海濕地、天后宮,從化區碧水灣,增城區白水寨、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等。  
深圳市:福田區觀瀾湖、鹽田區東部華僑城,寶安區西部海上田園,龍華區觀瀾山水田園農莊,光明農場大觀園等。  
珠海市:東澳島,外伶仃島等。  
汕頭市:澄海區蓮華鄉村旅游區、隆都鎮前美古村,潮陽區蓮花峰風景區,濠江區礐石風景區,南澳島等。  
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山、南海區夢里水鄉、南海灣森林生態園,三水區荷花世界、三水森林公園,順德區長鹿旅游休博園、陳村花卉世界,高明區皂幕山、盈香生態園等。  
韶關市:樂昌市古佛洞天景區,仁化縣丹霞山,翁源縣東華山,始興縣滿堂客家大圍景區,新豐云天海原始森林,乳源縣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廣東大峽谷、云門山。  
河源市:東源縣萬綠湖、東江,和平縣九連山,龍川縣霍山等。  
梅州市:梅江區客天下,梅縣區雁南飛茶田、葉劍英故居,興寧市神光山、熙和灣,平遠縣五指石,蕉嶺縣長潭鎮,大埔縣張弼士故居,五華縣熱礦泥溫泉、球王李惠堂故居等。  
惠州市:惠陽區大亞灣、葉挺故居,惠東縣巽寮灣,博羅縣羅浮山,龍門縣南昆山等。  
汕尾市:紅海灣,陸豐市玄武山,海豐縣蓮花山、彭湃故居等。  
東莞市:謝崗鎮銀瓶山,大朗鎮松山湖,大嶺山鎮東江縱隊舊址,樟木頭鎮觀音山等。  
中山市:孫中山故居,詹園景區等。  
江門市:新會區圭峰山、古兜山,開平碉樓,鶴山市大雁山,恩平市錦江等。  
陽江市:陽春市凌霄巖、春灣,海陵島大角灣海上絲路等。  
湛江市:三嶺山,麻章區湖光巖等。  
茂名市:茂南區森林公園,電白區冼太夫人故里,高州市仙人洞等。  
肇慶市:端州區七星巖鼎湖山,四會市奇石河景區,德慶縣龍母祖廟、盤龍峽,封開縣龍山景區等。  
清遠市:清城區黃騰峽、獅子湖,清新區玄真古洞、古龍峽,連州市地下河、湟川三峽,連南縣南崗千年瑤寨,英德市英西峰林,連山縣金子山,陽山縣廣東第一峰等。  
潮州市:潮安縣東山湖,饒平縣綠島山莊等。  
揭陽市:揭東區望天湖,揭西縣黃滿寨瀑布等。  
云浮市:新興縣國恩寺、天露山等。  
(三)依托五大海島群發展鄉村休閑產業帶  
珠江口島群:深圳東部沿岸島區、獅子洋島區、伶仃洋島區、萬山群島區、磨刀門-雞啼門沿岸島區、高欄島區6個島區,重點發展濱海休閑、休閑漁業。  
大亞灣島群:虎頭門以北沿岸島區、虎頭門-大亞灣口島區、平海灣沿岸島區、沱濘列島區、考洲洋島區5個島區,重點發展休閑漁業、濱海休閑。  
川島島群:川山群島區、大襟島區、臺山沿岸島區3個島區,重點發展濱海休閑、現代海洋漁業。  
粵東島群:南澳島區、柘林灣島區、達濠島區、海門灣-神泉港沿岸島區、甲子港-碣石灣沿岸島區、紅海灣島區、東沙群島區等7個島區,重點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海洋生態休閑。  
粵西島群:南鵬列島區、陽江沿岸島區、茂名沿岸島區、吳川沿岸島區、湛江灣島區、新寮島區、外羅港-安鋪港沿岸島區7個島區,重點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濱海休閑。  
(四)依托“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鄉村休閑產業  
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荔枝)、鰲頭鎮黃茅村(黃茅人甜竹筍)、鰲頭鎮務豐村(蛋雞)、溫泉鎮南平村(雙殼槐枝),花都區赤坭鎮瑞嶺村(盆景苗木)、梯面鎮(休閑旅游),增城區正果鎮(荔枝)、小樓鎮西境村(增城菜心)、番禺區石樓鎮(漁港綜合體)、南沙區萬頃沙鎮(現代漁業、生態資源)。  
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海鱸)、蓮州鎮石龍村(石龍苗木)、乾務鎮灣口村(鰻魚)。  
汕頭市:潮南區雷嶺鎮(荔枝)、隴田鎮東華村(葡萄),澄海區溪南鎮(火龍果),南澳縣深澳鎮后花園村(宋茶、南澳紫菜),潮陽區金灶鎮(橄欖)。  
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芹水村(水稻),三水區西南街道青岐村(水產),順德區勒流街道稔海村(鰻魚)。  
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水稻)、澄江鎮暖田村(有機蔬菜)、羅壩鎮燎原村(蠶繭),仁化縣黃坑鎮(丹霞貢柑)、紅山鎮漁皇村(丹霞紅紅茶)、大橋鎮長壩村(沙田柚),乳源縣大橋鎮(油茶),樂昌市北鄉鎮(北鄉馬蹄)、九峰鎮(黃金奈李、油桃),南雄市珠璣鎮(水稻),新豐縣黃磜鎮(佛手瓜)。  
河源市:東源縣船塘鎮(板栗)、上莞鎮(茶葉)、順天鎮(檸檬),紫金縣龍窩鎮(茶葉)、南嶺鎮莊田村(綠茶),和平縣貝墩鎮(豆制品)東水鎮增坑畬族村(皇茶)下車鎮云峰村(獼猴桃),連平縣高莞鎮二聯村(花生)上坪鎮(鷹嘴蜜桃)、忠信鎮上坣村(忠信花燈),龍川縣義都鎮桂林村(茶葉)。  
梅州市:大埔縣湖寮鎮(蜜柚)、百侯鎮侯北村(蜜柚)、楓朗鎮和村(梅妃蜜柚)、高陂鎮福員村(王山玉露),五華縣河東鎮(水稻)、棉洋鎮(紅茶),平遠縣石正鎮(南藥梅片)、長田鎮官仁村(油茶),梅江區西陽鎮(茶葉),豐順縣龍崗鎮馬圖村(馬山綠茶),蕉嶺縣南磜鎮金山村(白及),新鋪鎮黃坑村(茶葉),梅縣區石扇鎮、桃堯鎮、松口鎮大黃村(金柚)、雁洋鎮長教村(茶葉),興寧市龍田鎮(肉鴿)、徑南鎮濁水村(烏龍茶)。  
惠州市:龍門縣龍田鎮(絲苗米)、麻榨鎮下龍村(楊桃),博羅縣柏塘鎮(綠茶)、石壩鎮烏坭湖村(三黃胡須雞),惠東縣稔山鎮竹園村(馬鈴薯),惠陽區鎮隆鎮(荔枝)、秋長街道(吉他)。  
汕尾市:海豐縣可塘鎮(油占米)、河口鎮田墩村(油柑)、城東鎮北平村(蔬菜)、赤坑鎮崗頭村(荔枝)、黃羌鎮虎噉村(金針菜),陸河縣南萬鎮萬全村(白葉單叢茶),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麒麟西瓜)、博美鎮赤坑村(蘿卜)。  
東莞市:大嶺山鎮(荔枝)。  
中山市:東升鎮(脆肉鯇)、黃圃鎮(廣式臘味)、神灣鎮(菠蘿)、橫欄鎮(花木)、三角鎮(生魚)。  
江門市:臺山市斗山鎮(水稻)、沖蔞鎮(沖蔞黑皮冬瓜)、海宴鎮五豐村(菜心),開平市金雞鎮(畜禽)、馬岡鎮(肉鵝),新會區大鰲鎮(南美白對蝦)、雙水鎮橋美村(甘蔗),恩平市牛江鎮(馬鈴薯)、沙湖鎮(沙湖大米)。  
陽江市:陽東區大八鎮(南藥益智)、大溝鎮(對蝦)、塘坪鎮北甘村(荔枝)、雅韶鎮柳西村(荔枝),陽西縣程村鎮(程村蠔)、沙扒鎮渡頭村(海水魚苗)、儒洞鎮(荔枝),陽春市崗美鎮(澳洲堅果)。  
湛江市:遂溪縣北坡鎮(甘蔗)、河頭鎮油塘村(羅非魚),雷州市烏石鎮那毛村(番薯),廉江市長山鎮(茗皇茶)、良垌鎮(荔枝),徐聞縣曲界鎮(菠蘿)。  
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鎮(荔枝),化州市平定鎮(化橘紅),茂南區公館鎮(羅非魚),信宜市錢排鎮(銀妃三華李)、洪冠鎮(南藥),電白區沙瑯鎮(沉香、龜鱉、蘿卜)、旦場鎮(正紅鴨蛋)、水東鎮(芥菜),濱海新區博賀鎮(海洋捕撈)。  
肇慶市:懷集縣詩洞鎮(生豬)、冷坑鎮(蔬菜)、梁村鎮(西瓜)、坳仔鎮(茶桿竹)、汶朗鎮汶朗村(汶浪蜜柚),廣寧縣潭布鎮(番薯)、南街鎮(肉鴿)、赤坑鎮(砂仁),德慶縣馬圩鎮(貢柑)、官圩鎮(茶葉)、莫村鎮(四季茶花),高要區活道鎮仙洞村(粉葛)、河臺鎮(黃金菊),四會市黃田鎮燕崀村(柑桔)、石狗鎮程村村(蘭花)、江谷鎮(三角梅),封開縣杏花鎮(杏花雞)、江口鎮(竹蓀)。  
清遠市:連州市東陂鎮(臘肉)、龍坪鎮孔圍村(水晶梨)、西岸鎮沖口村(連州菜心),英德市英紅鎮(紅茶)、西牛鎮(麻竹筍)、橫石塘鎮(紅茶)、東華鎮(紅茶),陽山縣七拱鎮(絲苗米、淮山),清新區山塘鎮(水稻、桂花魚)、太和鎮坑口村(紅茶、綠茶、白茶),連南縣三江鎮(大葉茶)、大坪鎮(稻田魚),連山縣太保鎮(絲苗米)。  
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茶葉),饒平縣錢東鎮(雞)、新圩鎮(青梅)、汫洲鎮(大蠔)。  
揭陽市:普寧市高埔鎮(青梅)、洪陽鎮寶鏡院村(太空花卉),揭東區埔田鎮(竹筍),惠來縣葵潭鎮(菠蘿),揭東區玉湖鎮坪上村(茶葉),揭西縣五經富鎮五新村(茶葉)  
云浮市:新興縣簕竹鎮(雞、豬)、太平鎮(茶葉、青梅)、天堂鎮(水稻),羅定市榃濱鎮(肉桂)、泗綸鎮(蒸籠)、龍灣鎮棠棣村(南藥)、蘋塘鎮良官村(海惠蔬菜),云安區石城鎮(肉牛)、白石鎮石底村(花卉苗木),郁南縣建城鎮(無核黃皮)、寶珠鎮龐寨村(黑葉荔枝),東壩鎮思磊村(蠶繭),云城區前鋒鎮(發財樹)。  
第二節建設“三道”鄉村休閑帶  
交通干道:以省內國省道、“四好農村公路”公路網絡沿線為重點,利用自然地理條件和農業生產特點,發展汽(房)車營地、鄉村特色民宿、特色餐飲購物中心等旅游產品,打造省內各主干道沿線休閑農業“自駕游”產業帶。支持開通鄉村旅游客運專線(直通車)、公交旅游線路。開發農產品“后備箱”“伴手禮”等休閑產品。  
碧(綠)道:以綠道、碧道為發展軸,促進水陸聯動發展,串聯沿線田園、村落、自然風景和歷史文化等資源,探索推進碧(綠)道+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新模式,發展研學教育、生態觀光、水上旅游、桑基魚塘觀光、賞荷、采摘、垂釣、花田體驗等業態,舉辦荔枝節、水鄉節、茶藝節等節慶民俗活動,開發深度體驗旅游、農家樂、美食探尋和鄉野美食等產品。  
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古驛道資源,提質發展沿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產業,實現地產地銷、就地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發展農家樂、鄉村民宿、農耕體驗、戶外拓展等業態,開發農業+體育、民風民俗和民間技藝展演等產品。  
專欄2:“三道”鄉村休閑帶重點區域  
(一)沿交通干道發展鄉村休閑產業帶  
1.粵港澳大灣區聯系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核心通道:由沈海高速、汕湛高速構成。  
2.粵港澳大灣區聯系北部生態發展區:由京港澳高速、樂廣高速等構成核心通道,由廣河-長深高速、廣佛肇云高速構成重要通道。由粵贛高速、武深高速、河惠莞高速等構成東部重要通道,二廣高速等為西部重要通道。  
3.廣州聯系北部生態發展區的重要通道:主要由許廣高速、廣連高速等構成。  
(二)沿碧(綠)道發展鄉村休閑產業帶  
重點推動珠江活力都會碧道、深圳現代都市示范碧道、環灣濱海碧道、嶺南田園水鄉碧道、潭江僑鄉碧道、東江飲水思源生態長廊、西江大河風光黃金水道、北江南嶺山水畫廊、韓江潮客文化長廊、鑒江畫廊魅力藍灣等10條廊道建設。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建成7800公里碧道。  
加大精品線路開發推介力度,提升肇慶市封開總長38公里賀江碧道畫廊、全長26公里四會古邑賀江碧道畫廊品牌知名度。  
(三)聚焦19條重點線路建設南粵古驛道沿線鄉村休閑產業帶  
1.梅關古道(韶關南雄)全長47.9公里,沿線有5個特色鄉村。  
2.烏逕古道(韶關南雄)全長24.7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  
3.西京古道(韶關樂昌、乳源、英德)全長274.42公里,其中樂昌段72.19公里,沿線有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1個特色鄉村;乳源段110.4公里,沿線有4個特色鄉村;英德段91.83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  
4.秦漢古道(清遠連州、陽山)全長82.68公里,其中連州段24.1公里,沿線有1個特色鄉村;陽山段58.58公里,沿線有1個特色鄉村。  
5.湘粵古道(清遠連州)全長29公里,沿線有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東陂鎮)、3個特色鄉村。  
6.粵贛古道(河源和平、連平、東源;梅州平遠、興寧)全長432.25公里,其中河源和平段47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河源連平段49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河源東源段88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梅州平遠段124.35公里,沿線有21個特色鄉村;梅州興寧段69.5公里,沿線有4個特色鄉村。  
7.潮梅古道(梅州大埔、潮州饒平)全長77.4公里,其中梅州大埔三河壩段54.4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潮州饒平麒麟嶺段23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  
8.潮惠古道(汕尾海豐、陸河;惠州惠東)全長165公里,其中汕尾羊蹄嶺段104.8公里,沿線有6個特色鄉村;汕尾陸河段45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惠州惠東段15.2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  
9.瀟賀古道(肇慶封開)全長25公里,沿線有16個特色鄉村。  
10.南江古水道(云浮郁南)全長29.8公里,沿線有6個特色鄉村。  
11.肇雷古道(茂名信宜)全長47.2公里,沿線有1個特色鄉村。  
12.雙魚城海防古道(陽江陽西)全長6公里。  
13.羅浮山古道(惠州博羅)全長18.9公里,沿線有4個特色鄉村。  
14.廣韶古道(廣州從化)全長17.5公里,沿線有4個特色鄉村。  
15.岐澳古道(珠海、中山)全長44.8公里,沿線有5個特色鄉村。  
16.東澳島海關古道(珠海萬山)全長13.5公里。  
17.香山古道(珠海鳳凰山)全長13公里。  
18.南粵“左聯”之旅(潮州潮安)全長16.2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  
19.中央紅色交通線(梅州大埔段)全長45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  
第三節建設“二特”鄉村休閑區  
少數民族特色居住區:少數民族縣鄉依托民族文化底蘊、民俗節慶活動、民族特色美食和民族服飾,發展民族風情游、民俗體驗游、村寨風光游等業態,開發傳統工藝、民族服飾、民族歌舞藝術等產品。  
古鎮古村特色村落:注重連片保護好廣府、客家、潮汕和雷州四大民系傳統村落、傳統建筑、文物古跡、農業遺跡、灌溉工程等農業物質遺產,提煉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價值特色,形成可持續利用產業支撐。推進以休閑農業為主導產業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提質擴面,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韻”鄉村休閑,建設“四小園”小生態板塊,培育鄉村休閑聚集區。開發文化體驗、鄉食鄉宿、研學示范、寫生攝影等產品。  
專欄3:“二特”鄉村休閑重點區域  
少數民族特色居住區: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清遠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始興縣深渡水瑤族鄉、東源縣漳溪畬族鄉、龍門縣藍田瑤族鄉、連州市瑤安瑤族鄉、連州市三水瑤族鄉、陽山縣秤架瑤族鄉。  
全省古鎮古村特色村落: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珠海市唐家灣鎮,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茶陽鎮、三河鎮,惠州市惠陽區秋長鎮,陸豐市碣石鎮,東莞市石龍鎮,中山市黃圃鎮,開平市赤坎鎮,吳川市吳陽鎮,普寧市洪陽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都區炭步鎮塱頭村,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蓮下鎮程洋岡村,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和平縣林寨鎮林寨村,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蕉嶺縣南磜鎮石寨村,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石排鎮塘尾村,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恩平市圣堂鎮歇馬村、臺山市斗山鎮浮石村,遂溪縣建新鎮蘇二村,佛岡縣龍山鎮上岳古圍村,郁南縣大灣鎮五星村,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南崗古排村,云浮市云城區腰古鎮水東村。  
第四節建設“一園”農產品加工業旅游園區  
農產品加工觀光工廠:以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依托,以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加工園區為平臺,發掘農產品加工業旅游資源,展示農業現代化創新發展成效。發展代表先進生產工藝設備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過程、加工業發展歷史、發展成就、產業形態、企業文化等與加工業相關聯的,具有交流、考察學習、教育、宣傳等功能的農產品加工業品牌文化展示項目,講好企業發展故事,創新豐富企業文化內涵,擴大品牌影響力。開發休閑食品、預制菜等高附加值產品。  
專欄4:全省農產品加工觀光工廠資源  
廣州市:黃埔區燕塘乳業透明智慧工廠、廣東省涼茶博物館,天河區風行牛奶探“鮮”科普基地,番禺區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海珠區陳李濟中藥文化園。  
深圳市:坪山區好茶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茶倉游。  
珠海市:斗門區白蕉海鱸博物館。  
汕頭市:龍湖區廣東唯諾冠動漫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龍湖區醬腌菜文化館。  
佛山市:廣東順德酒廠有限公司,南海區九江雙蒸博物館、南海絲廠有限公司蠶桑絲織文化技藝研學基地,高明區海天婭米的陽光城堡。  
韶關市:翁源縣蠶桑現代農業產業園,乳源瑤族自治縣瑤山王茶仙谷,南雄市非遺旋木技藝傳承創意工業游,曲江區亞北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農副產品冷鏈配送特色產業園區。  
河源市:高新區客家味道奇妙樂園。  
梅州市:平遠縣華清園南藥梅片特色工業旅游區。  
惠州市:博羅羅浮山潤心食品有限公司客家婆景區。  
東莞市:厚街鎮永益食品有限公司調味品生產車間、厚街鎮鑫源食品文化體驗區、厚街鎮太糧米業有限公司米飯探知館,橫瀝鎮萬好食品有限公司稻香飲食文化中心  
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咀香園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黃圃鎮得福肉食制品有限公司,沙溪鎮沙溪涼茶文化館,小欖菊城酒廠有限公司。  
江門市:新會區麗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陳皮古道。  
湛江市:麻章區廣東金輝煌食品有限公司現代化食品生產安全展示基地。  
肇慶市:廣寧縣康帝綠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油茶文化博覽園,端州區香滿源醬油坊景區。  
清遠市:英德市英九莊園數字智能茶場、上茗軒紅茶博物館。  
云浮市:羅定市天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機尋味旅游,新興縣翔順象窩禪意茶旅體驗游。  
第四章優化時令鄉村休閑產品體系  
第一節突出特色設計季節性主題產品  
春季突出“播種、賞花、踏青”主題。結合春耕播種等農事活動,依托農田勞作、候鳥遷徙,梯田、花海、茶園等資源,開發勞作體驗、濕地觀鳥、稻田景觀、花卉觀賞、茶葉采制等產品。重點推介賞桃花、李花、櫻花、油菜花,品菠蘿、春茶,春游踏青等主題精品線路。  
夏季突出“‘雙搶’、親水、納涼”主題。依托搶收搶種,瓜果盛產,濱海沙灘、嶺南水鄉、粵北避暑、峽谷漂流、紅色傳統等資源,開發親子游、農事研學、魚稻共生、賞荷,以及賽龍舟、海上觀光垂釣、海島休閑等產品。重點推介端午節慶、暑假研學、水上漂流、休閑漁業及紅色旅游等主題精品線路。  
秋季突出“豐收、采摘、登高”主題。依托開漁、晚稻收割,農民豐收節、重陽節,田園風光、名山勝景、秋果秋色等資源,開發漁家樂、采摘觀光、運動健身、探秘、野營、賞秋等產品。重點推介田園觀光、海島漁樂、行山登高、富氧洗肺等主題精品線路。  
冬季突出“民俗、溫泉、賞雪”主題。依托廣府、客家、潮汕和少數民族民俗,溫泉、冬雪、鄉村民宿,曬臘味、砂糖桔、貢柑、沙田柚等資源,開發年例、飄色民俗體驗,溫泉養生、團建年會等產品。重點推介鄉村民宿、粵北高山賞雪、冬果采摘等主題精品線路。  
發展時令鄉村美食產品體系。挖掘培育優質鄉村特色食材和康養飲食資源,打造嶺南藥膳房等地方特色品牌。推進鄉村休閑美食點和精品線路建設,支持“粵菜師傅”開發特色民間菜品,推廣時令道地鄉村美食。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研發特色休閑食品。結合“粵菜尋蹤”文化旅游活動,推介鄉村美食休閑精品。  
第二節拓展功能開發農業生產季節休閑產品  
推進農田、果園、茶園、牧場變公園。全面清理整治農業生產區域垃圾雜物、亂搭亂建窩棚、小散亂畜禽養殖場等。引導美麗田園、高標準農田,高標準示范果園、茶園、美麗觀光牧場增加旅游休閑功能,開發生產季節自然課堂產品,展示田園美、生態美。  
推進勞作變體驗。結合勞作實踐,深入挖掘農技專家、種養能手、荔枝種植匠、制茶能手等鄉村人力資源,開發鄉村農耕、農事、農活技藝體驗活動、學農集訓營等產品,展示產業美、勞動美。  
做大做優農事節慶活動。創新策劃特色農事節慶活動,開發時令鄉食、科普實踐教育等體驗性休閑旅游產品,展示文化美、豐收美。加大節慶活動營銷力度,推介農事節慶專題研學教育線路。推行預約服務,提升服務品質,增強游客體驗感。  
第三節發掘價值開發農閑季鄉村休閑產品  
培育鄉村體育休閑產品。突出農耕體驗、民俗體驗、“土”“野”的特點,開發趣味性、健身性、參與性、觀賞性、特色性強的鄉村賽事產品。依托鄉村振興示范帶,發展鄉村趣味運動會、戶外登山、攀巖探險、徒步健身等鄉村戶外運動業態。  
培育農產品加工旅游休閑產品。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大型多功能冷庫,收儲農產品原料,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發展體驗店、博物館等業態,開發果皮等廢棄物為原料的文創產品。發掘非遺傳承人、鄉村工匠、民間藝人資源,開設工坊、工作室、驛站等場所,活態傳承制陶、竹編、香云紗等民俗文化、傳統手工藝。  
推進閑置設施復合利用。農閑期間,根據農業耕種輪作特點,選種具有觀賞、游玩、采摘、攝影價值的物種,與主導產業形成互補。利用傳統和現代農機裝備、農業科技實驗室、農業信息化轉變為教學設備、科普體驗設施,開發復合利用功能,發展農業科普、農事體驗、鄉村振興講解員比武、趣味運動會、鄉村大講堂等業態。  
促進區域聯動發展。支持各類休閑旅游主體融合發展、抱團發展,集聚鄉村風貌、民俗特色、歷史文化等元素,打造區域特色鮮明、文化底蘊厚重、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形成“兩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精品路線。  
加強宣傳推介。通過電視宣傳、新媒體推廣、視頻直播等手段,瞄準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市場推送鄉村休閑信息,多維度宣傳鄉村休閑產品,吸引更多城鎮居民到鄉村“望山看水憶鄉愁”。鼓勵各級工會組織會員到鄉村療休養。支持經營主體發展共享業態,促進農產品現貨變期貨。  
專欄5:全省主要農事節慶活動資源  
廣州市:廣府廟會,天后誕,端午龍舟節,花都區赤坭鎮盆景藝術節,花都赤坭鎮桑果節,增城荔枝文化節,乞巧文化節。  
深圳市:南澳龍舟賽  
珠海市:開漁節、白蕉海鱸節、斗門水稻收割節。  
汕頭市:潮南雷嶺荔枝節,澄海薄殼美食節、濠江區桃花節、澄海獅頭鵝節。  
佛山市:高明瀨粉節,三水蘆苞北江臘味美食節。  
韶關市:始興蠶桑文化節,銀杏文化旅游節,乳源稻田魚文化節。  
河源市:萬綠湖打魚節。  
梅州市:大埔坪山梯田油菜花節、蜜柚名茶節,梅縣金柚開采節,梅縣區金柚飄香文化節,臍橙文化節,客天下赴圩節,興寧花燈文化節。  
惠州市:媽祖文化旅游節,東坡荔枝文化節,曬秋民俗文化旅游節,梅菜文化節,博羅福田菜心節。  
汕尾市:開漁節,海膽美食節,晨洲蠔美食文化節,陸河梅花節。  
東莞市:莞香文化節,荔枝文化節。  
中山市:小欖菊花會,神灣菠蘿文化旅游周,荷花節,東升脆肉鯇美食節,黃圃臘味美食文化節,中國(中山)花木產業大會。  
江門市:棠下牛肉節,新會崖門古兜甜水蘿卜節,鶴山雙合粉葛節,杜阮羊肉美食節、涼瓜節。  
陽江市:開漁節,春砂仁文化節。  
湛江市:開漁節,坡頭荷花文化節,茂德公菠蘿蜜節,徐聞菠蘿文化節,端午龍舟文化節。  
茂名市:中國荔枝產業大會、高州荔枝文化節、博賀開漁節,新安鎮水果文化節,。  
肇慶市:四會柑桔節,懷集燕子節,四會蘭花文化節,高要回龍茶果節,德慶貢柑開摘節、荔枝節。  
清遠市:佛岡豆腐節、竹山粉葛節,瑤族盤王節,連山壯族牛王誕,排瑤開耕節,“三月三”壯族歌墟節,“七月香”壯家云上戲水節,清遠雞美食節,連州菜心節,英德紅茶頭采節。  
潮州市:鳳凰單叢茶文化節,楊梅文化節,工夫茶文化節。  
揭陽市:惠來開漁節,普寧梅花節。  
云浮市:無核黃皮文化節,番薯節,稻米節,鄉村旅游季。  
第五章主要任務  
第一節夯“基”完善配套設施  
統籌規劃重要市政公用設施向城市郊區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推進“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推動農村公路建設向田間地頭延伸。推進村莊整治和庭院整治,編制村容村貌提升導則,優化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特點加強村莊風貌引導。鼓勵村民充分利用荒地、廢墟、邊角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四小園”小生態板塊。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向屋內庭院延伸、村莊周邊拓展,建設“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推進鄉村休閑產業數字化,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鼓勵駐鎮幫鎮扶村項目培育鎮域鄉村休閑產業綜合體。  
專欄6:“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基礎提升工程  
提升鄉村交通基礎設施。選擇沿海、江、山、林等典型路段,結合特色旅游路、風景道的打造,開展美麗國省道、美麗農村路創建示范工程,全省每個鄉鎮至少建設1條原則上里程不低于5公里美麗農村路,共6000公里。推進915公里濱海旅游公路及其支線建設項目,以及南嶺生態旅游公路的旅游連接公路、紅色旅游公路、水文化承接公路、古驛道連接公路、重要農村公路的特色改造。推動交旅融合發展,開通鄉村特色旅游客運線路。  
開展水美鄉村建設。實施水系聯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建設項目和面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  
農村人居環境“五美”工程。加強農村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三線”梳理整治,到2025年底,所有行政村完成“三線”整治。持續推進田園窩棚整治,培育美麗田園網紅打卡點。開展美麗庭院、星級“四小園”評比。  
駐鎮幫鎮扶村工程。對全省1127個鄉鎮,全面實施“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力量”組團式幫扶,提升鎮村公共基礎設施水平和鎮域公共服務能力,推進鎮村同建同治同美。  
第二節創“品”培強“三品一標”  
豐富業態品種:發掘生態涵養產品。依托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資源,引導開發森林人家、林間步道、健康氧吧、溫泉水療、水上漂流、滑草沖浪、星空露營等產品,創設一批農事生產、節氣物候、自然課堂、健康養生等科普教程。培育鄉村文化產品。深入發掘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特色農事節慶活動等活態文化,發展歷史賦能、獨具特色、還原傳統的鄉村民宿經濟。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紅色教育經濟。制作鄉村戲劇、曲藝等文創產品。打造鄉村休閑體驗產品。依托鄉村資源,引導差異開發“看鄉景”“品鄉味”“享鄉俗”“憶鄉愁”等主題鮮明的鄉宿、鄉游、鄉食、鄉購、鄉娛等綜合體驗項目。串點成鏈,開發“4321”區域鄉村休閑精品線路。  
提升產品品質:鼓勵支持休閑農業園區規范經營管理、完善安全設施、美化內外環境、明確主題定位、提升文化內涵、增加休閑體驗,實施“小、微、巧、軟”改造,實現提檔升級。運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大創意設計,支持發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態型、服務型創意農業,開發一批充滿藝術創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創意景觀、產品和服務,提升產業素質。推行鄉村休閑產業園區標準化、個性化、精細化服務,滿足多元消費需求。培育品牌體系:申創一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主導產業為休閑農業的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田園綜合體等國家級品牌。創建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示范鎮、示范點,農業公園、十大美麗鄉村等省級品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品牌,打造一批鄉村休閑精品。培育一支鄉村休閑形象大使、發言人、網紅等品牌推介隊伍。  
健全標準體系:將現代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鄉村,研究制修訂鄉村休閑服務規程和標準,用標準創響品牌,以標準促進服務質量提升。指導和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地方行業相關標準,推進管理規范化和服務標準化。加強行業發展統計監測。  
專欄7:“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三品一標”工程  
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創建30個省級和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打造鄉村休閑新高地。  
推介鄉村休閑典型。舉辦鄉村休閑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推介6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累計創建600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點),并實施動態監測。  
推介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重點推介30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編制廣東鄉村休閑“一張圖”。  
制定休閑農業行業服務指南。推進出臺鄉村休閑行業標準。  
第三節促“融”創新發展模式  
促進“農業+文化”。發掘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并利用好科學價值和社會功能。改造建設一批農耕文化博物館,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特色農事節慶品牌。加強嶺南特色、少數民族特色的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積極推進傳統村落掛牌保護,建立動態管理機制。發布鄉村特色產品和鄉土手工藝能人名錄,打造“鄉字號”“土字號”特色產業招牌。  
促進“農業+教育”。依托農業文化遺產、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農業公園等條件成熟的地方,遴選建設一批安全適宜、主題鮮明、體驗豐富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基地”。以基地為重要依托,推動實踐教育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開發一批中國農民豐收節等農事節慶專題研學教育線路。  
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文化”。鼓勵和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改造或新建具有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宣傳企業發展歷程、農產品產加全過程等功能的場館,宣傳和傳播企業文化,探索開展研學、游學服務。打造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新生力量和企業文化展示載體。鼓勵鄉村休閑經營主體利用省級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試公共服務平臺開發休閑食品,開展成果轉化對接活動。  
促進“鄉村+”。引導發展“鄉村+民宿”業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宅基地,按照規劃要求和用地標準改造建設民宿、創意辦公、拓展培訓、鄉村旅游等鄉村體驗活動場所。鼓勵各地舉辦民宿招商推介會,支持引導鄉村民宿業發展。支持鄉村休閑經營主體發展“鄉村+康養”業態,添建健康教育、康復療養、名醫工作室等設施場所,舉辦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健身活動,開發旅居養老產品。引導發展“鄉村+體育”業態,結合花卉觀賞、水果采摘季,舉辦鄉村馬拉松賽事、美麗鄉村健康跑活動,開發農耕農趣農味體育活動產品;鼓勵與體育器材生產廠家共建體驗基地。  
專欄8:“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融合提升工程  
開展全省農業文化遺產摸底普查,遴選省重點農業文化遺產項目。組織全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培訓,推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候選項目申報。加大農業文化遺產展示宣傳推介力度,弘揚廣東嶺南優秀農耕文化。  
支持農牧漁業大縣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引導100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申報廣東省工業旅游培育資源庫。  
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和勞動周。加強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積極開發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等場地勞動實踐教育價值。  
第四節強“鏈”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做優基本“面”。結合建設“精美農村”并全域實施嶺南特色鄉村建設行動,把精美村莊、精美家園、精美景觀等資源稟賦轉化成為發展鄉村休閑產業的廣闊空間。鼓勵各地充分利用農業基底的田園風光和生態資源,推動“農文旅教體養”多業態融合落地發展,引導形成一批鄉村休閑產業集聚區,構建鄉村休閑產業新體系,實現“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  
做亮精品“點”。提升和豐富鄉村休閑經營主體的品質感和體驗感,拓展線上云端、鄉村夜經濟、沉浸式體驗、認養認種、共享經濟等消費場景。深度挖掘當地農業和文化等特色資源,突出慢、野、土、文等“鄉”味、“農”味,提升一批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和休閑農業園區;建設改造一批紅色教育基地、鄉村民宿、研學農園、攝影基地、漁人碼頭、垂釣基地等;孵化一批鄉村非遺工坊、藝術街區、文創集市等。  
貫通產業“鏈”。產業鏈前端穩固食品保障功能,促進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精細生產;支持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特色加工,突出開發特色傳統食品、休閑食品、功能性食品;生產、服務兩手抓、兩手硬。中端引導培育美麗鄉村建設、園林景觀設計施工、鄉村文化旅游配套設施、康養旅居產業、集成房屋、房車露營裝備制造等供應商,催生產業規模效應。末端整合省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規劃設計單位、咨詢策劃機構,以及鄉村運營、數字鄉村、投融資機構、融媒體營銷推廣、產業展銷論壇、專項賽事等服務組織,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欄9:“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工程  
開展美麗鄉村示范縣、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創建,支持建設1000個整治提升類、保護修復類、地域特色類的風貌提升樣板村莊。  
支持大型企業集團作為“鏈主”企業帶動荔枝、菠蘿、金柚、油茶、絲苗米等一批優勢農業全產業鏈升級,結合跨縣集群項目,開發休閑旅游精品線路。  
支持行業協會等組織舉辦鄉村休閑產業展覽展銷活動,組織鄉村休閑資源、投運營機構、休閑設備和產品設計制造、鄉村休閑管理智慧系統等參展。  
推進建設全省鄉村休閑產業信息平臺。  
推進構建鄉村休閑產業“12221”市場營銷體系。  
第五節引“智”培育人才隊伍  
強化鄉村休閑發展智力支撐。鼓勵省內涉農院校開設鄉村休閑產業人才培養專業;發揮開放大學體系辦學網絡覆蓋城鄉的優勢,加大鄉村休閑產業精品培訓內容供給。建立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智庫,建設鄉村休閑服務驛站,鼓勵智庫和省鄉村旅游協會等專業社會團體與鄉村休閑園區結對輔導,幫扶提升發展和經營管理水平。通過技能培訓、實踐鍛煉等多種教育培訓方式,突出鄉村美學培訓內容,分層、分類組織休閑農業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培訓。引導文化、藝術、設計專業人員以技術、資金、信息入股等形式,與鄉村休閑產業經營主體結成利益共同體,加速產業提檔升級。支持鄉村休閑園區創設“粵菜師傅”培訓點、名廚工作室,創新“粵菜師傅+”培訓方式,利用當地食材創新制作特色美食。鼓勵“粵菜師傅”返鄉入鄉創業,發展“粵菜師傅+鄉村休閑”業態。實施“鄉村工匠工程”,推廣田間課堂培訓方式、鄉村振興解說員培訓內容,鼓勵鄉村休閑從業人員申報鄉村工匠職稱評定。  
專欄10:“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人才培育工程  
挖掘民間菜品傳承人。依托“粵菜師傅”技能大師、名廚工作室,培養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粵菜師傅”,推動規范開展“粵菜師傅”技能競賽、創業大賽、名廚名店名菜評選等主題活動。  
挖掘“田秀才”“土專家”等鄉村工匠。推進鄉村工匠職稱評價,暢通職業發展通道。  
認定一批廣東鄉村休閑推薦官。組織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公眾號營銷隊伍培訓。舉辦休閑農業業務管理人員培訓。  
第六節建“帶”引領示范發展  
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有機融合,以中心村為節點、圩鎮為樞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打造“內在美”和“外在美”相統一的鄉村振興示范帶。鼓勵市縣統籌省級涉農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貼息方式,補貼支持依照統一風貌指引積極申報新建、改造農房項目,鼓勵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優先用于符合條件的鄉村建設項目。結合“萬企興萬村”行動、“6·30”活動資源和平臺,廣泛發動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鄉村風貌提升行動,引導整縣整鎮整村提升鄉村風貌。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四好農村路”、南粵古驛道、萬里碧道等建設,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整治提升,優先在城鄉結合部、人口聚集度高、產業發展基礎好的區域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2025年前實現每年每個涉農縣(市、區)連線成片啟動建設1條以上鄉村振興示范帶。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協調  
圍繞“4321”布局,打好文化、產業、科技、市場四張牌,按照“一條線路、一個團隊、一套方案”思路,建立統籌協調、多方參與、分工協作的推進機制,聚焦休閑主題、聚集資源要素,促進規劃、政策、標準等有效銜接,加強項目扶持、示范帶動、推介宣傳,形成品牌線路。促進省內鄉村休閑線路與香港澳門和周邊省區協同聯動。推動成立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廣東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智庫,發揮決策咨詢、社會服務及橋梁紐帶作用。鼓勵發展行業協會等組織,團結自律發展。加強鄉村休閑產業行業數據采集、市場調查、運行分析和信息發布。  
第二節強化聯農帶農  
支持開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推廣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等聯農帶農模式,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涉農資金優先支持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支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設置當地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區,舉辦“農墟”“村晚”等節事活動,輻射帶動農產品地產地銷,增加當地農民經營性收入。鼓勵鄉村休閑經營主體采用就近用工、共享用工等方式,吸納農民靈活就業、兼業就業,帶動就業增收。支持鄉村休閑產業智庫與鄉村休閑示范村鎮結對輔導,壯大集體經濟,夯實共富基礎。健全機制,防止鄉村休閑產業“非糧化”“非農化”等項目異化以及排擠農民等現象。完善標識,加強宣傳,引導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尊重民族民俗和傳統等文明休閑風尚。  
第三節推進重點突破  
把發展鄉村民宿作為美麗鄉村轉化美麗經濟的重要抓手,以規劃引導鄉村民宿集群式、組團式發展,以標準化引領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結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和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整合資源、合力促進鎮域一二三產業融合。抓好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實現“顏值”和“氣質”相互統一、休閑產業和鄉村建設有機融合。持續開展鄉村休閑典型示范創建,定期舉辦主題鄉村休閑精品推介活動,支持在大城市地鐵專列推介鄉村休閑精品線路。推進構建鄉村休閑產業“12221”市場營銷體系。  
第四節優化要素保障  
引導鄉村休閑產業項目納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項目予以用地優先保障支持。深化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村民小組或村委會統一盤活閑置宅基地、農房、村集體倉庫和學校等資源發展休閑產業。拓展“互聯網+”模式鄉村休閑業務管理和經營人才培訓;引導鄉村休閑創意、規劃、經營、管理人才下鄉;建立廣東鄉村休閑推薦官隊伍。加大對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財政投入,鼓勵通過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方式對鄉村休閑發展典型予以獎補,整合廣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社會資本、金融資金等資源參與鄉村休閑產業項目建設,支持鄉村休閑產業經營主體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鄉村振興板”掛牌展示。推動農業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在鄉村休閑產業的應用與創新,整合鄉村休閑產業服務、營銷平臺提供精準服務。  
附件:廣東省鄉村休閑旅游資源普查分類參考  
附件  
廣東省鄉村休閑旅游資源普查分類參考  
發展鄉村休閑產業,應堅持規劃引領。鄉村休閑產業規劃最基礎的工作,是全面盤點在地資源,要注重從生產、生活、生態、文化、歷史維度,以及農作物四時更替方面發掘特色鄉村休閑吸引物。  
一、術語和定義  
1.鄉村休閑旅游資源RuralLeisureTourismResources  
在鄉村地域范圍內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以農業生產、農村生態、農民生活為主要內容,能滿足旅游者審美、情感等需求,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濕地wetland  
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間歇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包括自然濕地、人工濕地。  
3.溫泉HotSpring  
從地下自然涌出或人工采集,并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且水溫≥25℃的礦水。  
4.古樹名木AncientandFamousTree  
古樹是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稀有、珍貴或者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  
5.休閑農莊RecreationGrange  
有明確的區域范圍和經營主體,具備一定生產規模,休閑服務功能突出,文化特色鮮明的農業園區。  
6.田園綜合體RuralComplex  
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鄉村綜合發展項目。  
7.鄉村民宿RuralHomestay  
鄉村民宿是指鄉村居民利用自己擁有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住宅或者其他條件開辦的,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旅游者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景觀、特色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單幢建筑的客房數量不超過14間(套)。  
8.酒店Hotel  
以間(套)為單位出租客房,以提供住宿服務為主,并提供商務、會議、休閑、度假等相應服務的住宿設施。  
9.露營地CampingSite  
使用自備或租賃設備,以在野外臨時住宿和休閑生活為主要目的活動場所。  
10.傳統民居群TraditionalDwellings  
具有較強建筑特色和較大規模體量的嶺南傳統房屋建筑群落或自然村寨。  
11.紅色革命遺址RedRevolutionarySite  
自鴉片戰爭以來,為了國家昌盛和民族復興作出貢獻的仁人志士和相關事件,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  
12.南粵古驛道GuangdongOldPostRoads  
南粵古驛道是指1913年前廣東省轄區內用于傳遞文書、運輸物資、人員往來的運用傳統技藝修建的通道,包括驛道(官道)和民間古道,是廣東歷史上經濟交流和文化傳播的重要通道。  
13.鄉村公共服務設施RuralPublicServiceFacilities  
各類文化、體育、科技、教育、娛樂等農村群眾活動場地和設施。  
14.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Rural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村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廣東印發2萬字鄉村休閑產業規劃!

2022-04-14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關于印發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河源、梅州市鄉村振興局:  
為構建我省鄉村休閑產業體系、優化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體系,根據《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農業農村部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省相關專項規劃,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制定了《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十四五”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鄉村振興局  
2022年3月31日  
規劃全文如下:  
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十四五”規劃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鄉村振興局  
二〇二二年三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發展形勢  
第一節發展成就  
第二節發展機遇  
第三節問題與挑戰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指導思想  
第二節基本原則  
第三節發展目標  
第三章構建“4321”空間布局  
第一節建設“四邊”鄉村休閑區(帶)  
第二節建設“三道”鄉村休閑帶  
第三節建設“二特”鄉村休閑區  
第四節建設“一園”農產品加工業旅游園區  
第四章優化時令鄉村休閑產品體系  
第一節突出特色設計季節性主題產品  
第二節拓展功能開發農業生產季節休閑產品  
第三節發掘價值開發農閑季鄉村休閑產品  
第五章主要任務  
第一節夯“基”完善配套設施  
第二節創“品”培強“三品一標”  
第三節促“融”創新發展模式  
第四節強“鏈”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第五節引“智”培育人才隊伍  
第六節建“帶”引領示范發展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協調  
第二節強化聯農帶農  
第三節推進重點突破  
第四節優化要素保障  
附件廣東省鄉村休閑旅游資源普查分類參考  
前言  
如今,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還有重要的生態涵養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閑觀光功能,獨具魅力的文化體驗功能。鄉村休閑產業,是農業功能拓展、鄉村價值發掘、業態類型創新,橫跨一二三產業、兼容鄉村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包括發掘生態涵養產品,培育鄉村文化產品,打造鄉宿、鄉游、鄉食、鄉購、鄉娛等鄉村休閑體驗產品以及發展關聯支撐產業。為構建鄉村休閑產業體系、優化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體系,根據《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農業農村部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等省相關專項規劃,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省鄉村休閑產業發展的主要依據。規劃期限2021-2025年,并對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  
第一章發展形勢  
第一節發展成就  
廣東省鄉村休閑產業資源豐富,消費群體潛力巨大,鄉村基礎設施發達。“十三五”期間,全省各地圍繞地方自然及特色農業資源,拓寬加深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休閑產業“美麗”基礎堅實、業態類型豐富、品牌效應凸顯,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產生活生態助力“綠色”發展、豐富城鎮居民休閑方式發揮顯著作用,成為富裕農民、提升農業、美化鄉村,發展“美麗經濟”的重要途徑。  
美麗基礎堅實。持續推進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工程、“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美麗鄉村風貌帶等,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逐步提升,為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各地大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全省累計建成肇慶封開等5條省際廊道,打造了廣州“花漾年華”、佛山“百里芳華”、茂名“精彩100里”、汕尾“蠔情萬丈”和陸豐“濱海走廊”等200多條美麗鄉村風貌帶、570多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全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全省累計創建14個國家級、161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2201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建成1322個專業村和200個專業鎮,“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建立。  
業態類型豐富。鄉村休閑產業多樣化、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涌現出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及其他休閑農業園區模式。省出臺《廣東農業公園建設標準及評價指標體系》,推動省級農業公園規范建設,各地市支持創建市級農業公園。茂名市茂南區“好心湖畔”田園綜合體項目作為我省首個國家級試點項目,打造“農業+藝術”模式,創建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省建設20多個以農為主的特色小鎮,輻射帶動農村共享發展。其他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返鄉入鄉創新創業實體等鄉村休閑產業經營主體,發展休閑觀光、研學教育、美食康養、精品民宿等業態。2020年,全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8013個,從業人數為57.89萬人,接待人數1.24億人次,營業收入143.7億元。  
品牌效應凸顯。部級層面,全省共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區)1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2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5項,向全國推介24條鄉村休閑精品線路。省級層面,持續開展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示范點創建活動,全省共創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47個、示范點407個,認定50家廣東農業公園。省推廣使用“粵休閑農業”微信和支付寶版小程序,引導鄉村休閑產業經營主體上云,展示推介鄉村休閑精品線路,拓寬營銷渠道。省連續舉辦“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省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發布活動,全面、深度宣傳美麗鄉村。  
第二節發展機遇  
宏觀政策支撐強。2015年以來的中央1號文件都對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出部署。近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農業農村部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持續把鄉村休閑產業作為農村三產融合的典型業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及推進實施的農村違法亂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堅行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農村供水保障攻堅行動、村內道路建設攻堅行動、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漁港建設攻堅行動等“九大行動”,聚力加快發展鄉村美麗經濟。  
消費市場潛力大。廣東毗鄰港澳,人口1.26億,其中粵港澳大灣區8617萬人,消費群體巨大,且高端消費群體占比高。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7%,城鎮常住人口10150萬人,鄉村休閑需求旺盛。廣東是全國華僑大省,祖籍廣東的華僑、華人占總量三分之二左右,華僑基于故土親情同家鄉保持著密切聯系,回鄉投資、消費意愿積極。全省在校生2600萬人,勞動實踐教育為必修課,研學實踐、勞動變體驗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全省氣候優勢明顯,四季均適宜出游,“景美人少、休閑放松、車程短、開銷低”的周邊游、鄉村休閑,成為生活在“水泥森林”中都市居民出游的普遍首選。  
資本入鄉投資熱。省財政持續投入支持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鄉村產業振興基金等合力撬動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業特色小鎮、鄉村民宿等鄉村休閑產業受資本市場熱捧。《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的出臺、廣東股權交易中心“鄉村振興板”的掛牌,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入“三農”領域。駐鎮幫鎮扶村、“萬企興萬村”行動,以及吸引返鄉入鄉創新創業的舉措,調動激發優質要素流向鄉村,為鄉村休閑產業賦能提速。  
第三節問題與挑戰  
“智”創資源供給不充分問題。鄉村休閑產業發展理論政策供給不足,缺乏整體發展規劃指引。院校培訓機構開設鄉村休閑產業輸送專業人才不能滿足需要,缺少懂農業、懂創意、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鄉村休閑產業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不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園區低層次多點開發導致主題不鮮明,重硬件打造輕軟件提升,“專精特新”休閑產品開發不足。  
“農”本資源發掘不充分問題。農業農村多功能拓展不足,滿足人民“憶鄉愁”“歸田園”需求的產品不多。農耕文化、濱海文化、民俗文化、華僑文化等嶺南特色文化深挖和活化不夠,同質化發展普遍。過度倚重已有山、水、名人古跡等特有資源,簡單土洋結合、移花接木造景觀,有的異化為“穿農業馬甲”項目,對建設用地需求強、受“大棚房”清理整治和新冠疫情等情況沖擊大。  
“聚”集資源融合不深入問題。在點上,產業鏈短,缺乏融入創意和美學元素的深加工農產品,缺少號召力強的“鏈主”企業整合全產業鏈,將生態、生產、生活有機融合和淡旺季休閑產品銜接開發不足。在線上,打造主題鮮明、經營主體之間互補融合精品線路不多,跨縣、跨地市、與相鄰省區聯合開發推介鄉村休閑線路少。在面上,品牌培育、推介營銷、集聚發展主要靠經營主體自發進行,組織化程度低。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構建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充分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重價值,以生態農業為基、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宅為形、農耕文化為魂,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進形成“四邊三道兩特一園”鄉村休閑產業“4321”空間布局[“4321”空間布局:4為“四邊”即城邊、景邊、海邊、村邊,3為“三道”即交通干道、碧(綠)道、南粵古驛道,2為“兩特”即少數民族特色居住區、古鎮古村特色村落,1為“一園”即農產品加工旅游園區。],優化時令鄉村休閑產業體系,提升基礎配套設施、培強鄉村休閑產業“三品一標”、創新融合發展模式、推進鄉村休閑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培育人才隊伍、創建鄉村振興示范帶,推動鄉村休閑產業“點、線、面”提檔升級,發展壯大美麗經濟,為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多元化、品質化鄉村休閑旅游體驗需求,推進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基本原則  
堅持立農為農。夯實農業的基礎地位,挖掘鄉間塵封的遺存,喚醒鄉村沉睡的資源,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強化聯動帶農,讓農民成為鄉村休閑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受益者。  
堅持綠色引領。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適度開發,合理開發,科學開發,保護田園風光、保留原始風貌、保持鄉土味道。倡導精細生產,高效利用農業資源,提供綠色優質產品和服務。  
堅持創新融合。積極發展創意農業,跨界配置農業與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康養、音樂、美術、信息等要素,使各要素交叉重組、滲透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堅持統籌發展。統籌資源稟賦,建設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差異發展的鄉村休閑產業體系。促進鄉村休閑經營主體差異競爭、錯位發展。推廣鄉村休閑服務設施標準化,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優化產品布局,開發推介“兩日游”“多日游”等鄉村休閑精品線路。  
第三節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省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成為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整體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鄉村休閑旅游人次達1.8億。珠三角都市農業、水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休閑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沿海兩翼休閑漁業、濱海風情以及潮汕、雷瓊傳統村落聯動發展,打造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帶;北部生態發展區休閑產業生態化、農業生態產業化同步發展,客家文化、少數民族風情特色凸顯,打造粵北生態旅游圈。  
鄉村休閑產業體系優化。促進“4321”區域關聯鄉村休閑經營主體產業協作、產業融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益。開發推介鄉村休閑精品線路100條,建設農產品加工業觀光工廠100個。  
鄉村休閑產品品牌響亮。持續開展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創建、推介活動,“休閑農業重點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廣東農業公園、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品牌系列影響力顯著提升。  
展望2035年,全省鄉村休閑產業打造成千億規模美麗經濟產業集群,年接待休閑觀光游客3億人次以上,建成1-2個有世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休閑農業重點縣。鄉村休閑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新臺階,農業與科技創新、文化創意、信息要素、生物技術等融合更深,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嶺南特色更加凸顯、管理服務更加精細。  
表1:“十四五”期間全省鄉村休閑產業發展主要指標  
圖片  
第三章構建“4321”空間布局  
第一節建設“四邊”鄉村休閑區(帶)  
城邊:在城市周邊發展都市農業業態。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鄉村自然人文景觀,借力已建成的典型鄉村休閑旅游區、風貌示范帶,發展都市農業觀光采摘、郊區農事體驗、農業科普研學、休閑農莊、美麗觀光牧場、創意農業和鄉村夜經濟等產業。  
景邊:在名勝景區周邊發展配套鄉村休閑業態。省內著名景區周邊鄉村地區與景區“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環山、環水發展特色美食、鄉村民宿、度假康養、運動休閑、民族風情體驗等產業,做到“景區農區、公園田園、游客村民”和諧共生,共同打造“農文旅體養教”綜合休閑目的地。  
海邊:在海(島)邊發展休閑漁業。打造“海洋休閑漁業發展帶”,聯動“海岸-海洋-海島”共同發展,挖掘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內涵,發展漁家樂、海洋牧場、深遠海養殖、漁旅融合以及漁港漁村特色產業。  
村邊:在傳統農區發展嶺南農耕文化產業。依托稻田、花海、果園、梯田、茶園、養殖水面等資源,發展景觀農業、農業科技、特色動植物觀賞、農事農家生活體驗、休閑垂釣、民族民俗文化等產業。  
專欄1:“四邊”鄉村休閑區(帶)重點區域  
(一)聚焦五大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城邊鄉村休閑產業帶  
1.廣州都市圈范圍包括廣州、佛山全域,肇慶端州區、鼎湖區(含新區)、高要區、高新區、四會市,清遠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輻射清遠英德市和云浮、韶關都市區。  
2.深圳都市圈范圍包括深圳、東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別合作區,輻射河源都市區和汕尾都市區、海豐縣、陸豐市。  
3.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范圍包括珠海、中山、江門、陽江四市。  
4.汕潮揭都市圈范圍包括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全域,梅州都市區為聯動發展區。  
5.湛茂都市圈范圍包括湛江、茂名兩市。  
(二)依托省內自然風景名勝區周邊建設鄉村休閑帶  
廣州市:天河區華南植物園,白云區白云山,黃埔區南海神廟、嶺南印象園,花都區九龍湖、石頭記礦物園,番禺區蓮花山、寶墨園、百萬葵園,南沙區濱海濕地、天后宮,從化區碧水灣,增城區白水寨、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等。  
深圳市:福田區觀瀾湖、鹽田區東部華僑城,寶安區西部海上田園,龍華區觀瀾山水田園農莊,光明農場大觀園等。  
珠海市:東澳島,外伶仃島等。  
汕頭市:澄海區蓮華鄉村旅游區、隆都鎮前美古村,潮陽區蓮花峰風景區,濠江區礐石風景區,南澳島等。  
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山、南海區夢里水鄉、南海灣森林生態園,三水區荷花世界、三水森林公園,順德區長鹿旅游休博園、陳村花卉世界,高明區皂幕山、盈香生態園等。  
韶關市:樂昌市古佛洞天景區,仁化縣丹霞山,翁源縣東華山,始興縣滿堂客家大圍景區,新豐云天海原始森林,乳源縣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廣東大峽谷、云門山。  
河源市:東源縣萬綠湖、東江,和平縣九連山,龍川縣霍山等。  
梅州市:梅江區客天下,梅縣區雁南飛茶田、葉劍英故居,興寧市神光山、熙和灣,平遠縣五指石,蕉嶺縣長潭鎮,大埔縣張弼士故居,五華縣熱礦泥溫泉、球王李惠堂故居等。  
惠州市:惠陽區大亞灣、葉挺故居,惠東縣巽寮灣,博羅縣羅浮山,龍門縣南昆山等。  
汕尾市:紅海灣,陸豐市玄武山,海豐縣蓮花山、彭湃故居等。  
東莞市:謝崗鎮銀瓶山,大朗鎮松山湖,大嶺山鎮東江縱隊舊址,樟木頭鎮觀音山等。  
中山市:孫中山故居,詹園景區等。  
江門市:新會區圭峰山、古兜山,開平碉樓,鶴山市大雁山,恩平市錦江等。  
陽江市:陽春市凌霄巖、春灣,海陵島大角灣海上絲路等。  
湛江市:三嶺山,麻章區湖光巖等。  
茂名市:茂南區森林公園,電白區冼太夫人故里,高州市仙人洞等。  
肇慶市:端州區七星巖鼎湖山,四會市奇石河景區,德慶縣龍母祖廟、盤龍峽,封開縣龍山景區等。  
清遠市:清城區黃騰峽、獅子湖,清新區玄真古洞、古龍峽,連州市地下河、湟川三峽,連南縣南崗千年瑤寨,英德市英西峰林,連山縣金子山,陽山縣廣東第一峰等。  
潮州市:潮安縣東山湖,饒平縣綠島山莊等。  
揭陽市:揭東區望天湖,揭西縣黃滿寨瀑布等。  
云浮市:新興縣國恩寺、天露山等。  
(三)依托五大海島群發展鄉村休閑產業帶  
珠江口島群:深圳東部沿岸島區、獅子洋島區、伶仃洋島區、萬山群島區、磨刀門-雞啼門沿岸島區、高欄島區6個島區,重點發展濱海休閑、休閑漁業。  
大亞灣島群:虎頭門以北沿岸島區、虎頭門-大亞灣口島區、平海灣沿岸島區、沱濘列島區、考洲洋島區5個島區,重點發展休閑漁業、濱海休閑。  
川島島群:川山群島區、大襟島區、臺山沿岸島區3個島區,重點發展濱海休閑、現代海洋漁業。  
粵東島群:南澳島區、柘林灣島區、達濠島區、海門灣-神泉港沿岸島區、甲子港-碣石灣沿岸島區、紅海灣島區、東沙群島區等7個島區,重點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海洋生態休閑。  
粵西島群:南鵬列島區、陽江沿岸島區、茂名沿岸島區、吳川沿岸島區、湛江灣島區、新寮島區、外羅港-安鋪港沿岸島區7個島區,重點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濱海休閑。  
(四)依托“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鄉村休閑產業  
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荔枝)、鰲頭鎮黃茅村(黃茅人甜竹筍)、鰲頭鎮務豐村(蛋雞)、溫泉鎮南平村(雙殼槐枝),花都區赤坭鎮瑞嶺村(盆景苗木)、梯面鎮(休閑旅游),增城區正果鎮(荔枝)、小樓鎮西境村(增城菜心)、番禺區石樓鎮(漁港綜合體)、南沙區萬頃沙鎮(現代漁業、生態資源)。  
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海鱸)、蓮州鎮石龍村(石龍苗木)、乾務鎮灣口村(鰻魚)。  
汕頭市:潮南區雷嶺鎮(荔枝)、隴田鎮東華村(葡萄),澄海區溪南鎮(火龍果),南澳縣深澳鎮后花園村(宋茶、南澳紫菜),潮陽區金灶鎮(橄欖)。  
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芹水村(水稻),三水區西南街道青岐村(水產),順德區勒流街道稔海村(鰻魚)。  
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水稻)、澄江鎮暖田村(有機蔬菜)、羅壩鎮燎原村(蠶繭),仁化縣黃坑鎮(丹霞貢柑)、紅山鎮漁皇村(丹霞紅紅茶)、大橋鎮長壩村(沙田柚),乳源縣大橋鎮(油茶),樂昌市北鄉鎮(北鄉馬蹄)、九峰鎮(黃金奈李、油桃),南雄市珠璣鎮(水稻),新豐縣黃磜鎮(佛手瓜)。  
河源市:東源縣船塘鎮(板栗)、上莞鎮(茶葉)、順天鎮(檸檬),紫金縣龍窩鎮(茶葉)、南嶺鎮莊田村(綠茶),和平縣貝墩鎮(豆制品)東水鎮增坑畬族村(皇茶)下車鎮云峰村(獼猴桃),連平縣高莞鎮二聯村(花生)上坪鎮(鷹嘴蜜桃)、忠信鎮上坣村(忠信花燈),龍川縣義都鎮桂林村(茶葉)。  
梅州市:大埔縣湖寮鎮(蜜柚)、百侯鎮侯北村(蜜柚)、楓朗鎮和村(梅妃蜜柚)、高陂鎮福員村(王山玉露),五華縣河東鎮(水稻)、棉洋鎮(紅茶),平遠縣石正鎮(南藥梅片)、長田鎮官仁村(油茶),梅江區西陽鎮(茶葉),豐順縣龍崗鎮馬圖村(馬山綠茶),蕉嶺縣南磜鎮金山村(白及),新鋪鎮黃坑村(茶葉),梅縣區石扇鎮、桃堯鎮、松口鎮大黃村(金柚)、雁洋鎮長教村(茶葉),興寧市龍田鎮(肉鴿)、徑南鎮濁水村(烏龍茶)。  
惠州市:龍門縣龍田鎮(絲苗米)、麻榨鎮下龍村(楊桃),博羅縣柏塘鎮(綠茶)、石壩鎮烏坭湖村(三黃胡須雞),惠東縣稔山鎮竹園村(馬鈴薯),惠陽區鎮隆鎮(荔枝)、秋長街道(吉他)。  
汕尾市:海豐縣可塘鎮(油占米)、河口鎮田墩村(油柑)、城東鎮北平村(蔬菜)、赤坑鎮崗頭村(荔枝)、黃羌鎮虎噉村(金針菜),陸河縣南萬鎮萬全村(白葉單叢茶),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麒麟西瓜)、博美鎮赤坑村(蘿卜)。  
東莞市:大嶺山鎮(荔枝)。  
中山市:東升鎮(脆肉鯇)、黃圃鎮(廣式臘味)、神灣鎮(菠蘿)、橫欄鎮(花木)、三角鎮(生魚)。  
江門市:臺山市斗山鎮(水稻)、沖蔞鎮(沖蔞黑皮冬瓜)、海宴鎮五豐村(菜心),開平市金雞鎮(畜禽)、馬岡鎮(肉鵝),新會區大鰲鎮(南美白對蝦)、雙水鎮橋美村(甘蔗),恩平市牛江鎮(馬鈴薯)、沙湖鎮(沙湖大米)。  
陽江市:陽東區大八鎮(南藥益智)、大溝鎮(對蝦)、塘坪鎮北甘村(荔枝)、雅韶鎮柳西村(荔枝),陽西縣程村鎮(程村蠔)、沙扒鎮渡頭村(海水魚苗)、儒洞鎮(荔枝),陽春市崗美鎮(澳洲堅果)。  
湛江市:遂溪縣北坡鎮(甘蔗)、河頭鎮油塘村(羅非魚),雷州市烏石鎮那毛村(番薯),廉江市長山鎮(茗皇茶)、良垌鎮(荔枝),徐聞縣曲界鎮(菠蘿)。  
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鎮(荔枝),化州市平定鎮(化橘紅),茂南區公館鎮(羅非魚),信宜市錢排鎮(銀妃三華李)、洪冠鎮(南藥),電白區沙瑯鎮(沉香、龜鱉、蘿卜)、旦場鎮(正紅鴨蛋)、水東鎮(芥菜),濱海新區博賀鎮(海洋捕撈)。  
肇慶市:懷集縣詩洞鎮(生豬)、冷坑鎮(蔬菜)、梁村鎮(西瓜)、坳仔鎮(茶桿竹)、汶朗鎮汶朗村(汶浪蜜柚),廣寧縣潭布鎮(番薯)、南街鎮(肉鴿)、赤坑鎮(砂仁),德慶縣馬圩鎮(貢柑)、官圩鎮(茶葉)、莫村鎮(四季茶花),高要區活道鎮仙洞村(粉葛)、河臺鎮(黃金菊),四會市黃田鎮燕崀村(柑桔)、石狗鎮程村村(蘭花)、江谷鎮(三角梅),封開縣杏花鎮(杏花雞)、江口鎮(竹蓀)。  
清遠市:連州市東陂鎮(臘肉)、龍坪鎮孔圍村(水晶梨)、西岸鎮沖口村(連州菜心),英德市英紅鎮(紅茶)、西牛鎮(麻竹筍)、橫石塘鎮(紅茶)、東華鎮(紅茶),陽山縣七拱鎮(絲苗米、淮山),清新區山塘鎮(水稻、桂花魚)、太和鎮坑口村(紅茶、綠茶、白茶),連南縣三江鎮(大葉茶)、大坪鎮(稻田魚),連山縣太保鎮(絲苗米)。  
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茶葉),饒平縣錢東鎮(雞)、新圩鎮(青梅)、汫洲鎮(大蠔)。  
揭陽市:普寧市高埔鎮(青梅)、洪陽鎮寶鏡院村(太空花卉),揭東區埔田鎮(竹筍),惠來縣葵潭鎮(菠蘿),揭東區玉湖鎮坪上村(茶葉),揭西縣五經富鎮五新村(茶葉)  
云浮市:新興縣簕竹鎮(雞、豬)、太平鎮(茶葉、青梅)、天堂鎮(水稻),羅定市榃濱鎮(肉桂)、泗綸鎮(蒸籠)、龍灣鎮棠棣村(南藥)、蘋塘鎮良官村(海惠蔬菜),云安區石城鎮(肉牛)、白石鎮石底村(花卉苗木),郁南縣建城鎮(無核黃皮)、寶珠鎮龐寨村(黑葉荔枝),東壩鎮思磊村(蠶繭),云城區前鋒鎮(發財樹)。  
第二節建設“三道”鄉村休閑帶  
交通干道:以省內國省道、“四好農村公路”公路網絡沿線為重點,利用自然地理條件和農業生產特點,發展汽(房)車營地、鄉村特色民宿、特色餐飲購物中心等旅游產品,打造省內各主干道沿線休閑農業“自駕游”產業帶。支持開通鄉村旅游客運專線(直通車)、公交旅游線路。開發農產品“后備箱”“伴手禮”等休閑產品。  
碧(綠)道:以綠道、碧道為發展軸,促進水陸聯動發展,串聯沿線田園、村落、自然風景和歷史文化等資源,探索推進碧(綠)道+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新模式,發展研學教育、生態觀光、水上旅游、桑基魚塘觀光、賞荷、采摘、垂釣、花田體驗等業態,舉辦荔枝節、水鄉節、茶藝節等節慶民俗活動,開發深度體驗旅游、農家樂、美食探尋和鄉野美食等產品。  
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古驛道資源,提質發展沿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產業,實現地產地銷、就地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發展農家樂、鄉村民宿、農耕體驗、戶外拓展等業態,開發農業+體育、民風民俗和民間技藝展演等產品。  
專欄2:“三道”鄉村休閑帶重點區域  
(一)沿交通干道發展鄉村休閑產業帶  
1.粵港澳大灣區聯系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核心通道:由沈海高速、汕湛高速構成。  
2.粵港澳大灣區聯系北部生態發展區:由京港澳高速、樂廣高速等構成核心通道,由廣河-長深高速、廣佛肇云高速構成重要通道。由粵贛高速、武深高速、河惠莞高速等構成東部重要通道,二廣高速等為西部重要通道。  
3.廣州聯系北部生態發展區的重要通道:主要由許廣高速、廣連高速等構成。  
(二)沿碧(綠)道發展鄉村休閑產業帶  
重點推動珠江活力都會碧道、深圳現代都市示范碧道、環灣濱海碧道、嶺南田園水鄉碧道、潭江僑鄉碧道、東江飲水思源生態長廊、西江大河風光黃金水道、北江南嶺山水畫廊、韓江潮客文化長廊、鑒江畫廊魅力藍灣等10條廊道建設。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建成7800公里碧道。  
加大精品線路開發推介力度,提升肇慶市封開總長38公里賀江碧道畫廊、全長26公里四會古邑賀江碧道畫廊品牌知名度。  
(三)聚焦19條重點線路建設南粵古驛道沿線鄉村休閑產業帶  
1.梅關古道(韶關南雄)全長47.9公里,沿線有5個特色鄉村。  
2.烏逕古道(韶關南雄)全長24.7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  
3.西京古道(韶關樂昌、乳源、英德)全長274.42公里,其中樂昌段72.19公里,沿線有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1個特色鄉村;乳源段110.4公里,沿線有4個特色鄉村;英德段91.83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  
4.秦漢古道(清遠連州、陽山)全長82.68公里,其中連州段24.1公里,沿線有1個特色鄉村;陽山段58.58公里,沿線有1個特色鄉村。  
5.湘粵古道(清遠連州)全長29公里,沿線有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東陂鎮)、3個特色鄉村。  
6.粵贛古道(河源和平、連平、東源;梅州平遠、興寧)全長432.25公里,其中河源和平段47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河源連平段49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河源東源段88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梅州平遠段124.35公里,沿線有21個特色鄉村;梅州興寧段69.5公里,沿線有4個特色鄉村。  
7.潮梅古道(梅州大埔、潮州饒平)全長77.4公里,其中梅州大埔三河壩段54.4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潮州饒平麒麟嶺段23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  
8.潮惠古道(汕尾海豐、陸河;惠州惠東)全長165公里,其中汕尾羊蹄嶺段104.8公里,沿線有6個特色鄉村;汕尾陸河段45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惠州惠東段15.2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  
9.瀟賀古道(肇慶封開)全長25公里,沿線有16個特色鄉村。  
10.南江古水道(云浮郁南)全長29.8公里,沿線有6個特色鄉村。  
11.肇雷古道(茂名信宜)全長47.2公里,沿線有1個特色鄉村。  
12.雙魚城海防古道(陽江陽西)全長6公里。  
13.羅浮山古道(惠州博羅)全長18.9公里,沿線有4個特色鄉村。  
14.廣韶古道(廣州從化)全長17.5公里,沿線有4個特色鄉村。  
15.岐澳古道(珠海、中山)全長44.8公里,沿線有5個特色鄉村。  
16.東澳島海關古道(珠海萬山)全長13.5公里。  
17.香山古道(珠海鳳凰山)全長13公里。  
18.南粵“左聯”之旅(潮州潮安)全長16.2公里,沿線有2個特色鄉村。  
19.中央紅色交通線(梅州大埔段)全長45公里,沿線有3個特色鄉村。  
第三節建設“二特”鄉村休閑區  
少數民族特色居住區:少數民族縣鄉依托民族文化底蘊、民俗節慶活動、民族特色美食和民族服飾,發展民族風情游、民俗體驗游、村寨風光游等業態,開發傳統工藝、民族服飾、民族歌舞藝術等產品。  
古鎮古村特色村落:注重連片保護好廣府、客家、潮汕和雷州四大民系傳統村落、傳統建筑、文物古跡、農業遺跡、灌溉工程等農業物質遺產,提煉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價值特色,形成可持續利用產業支撐。推進以休閑農業為主導產業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提質擴面,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韻”鄉村休閑,建設“四小園”小生態板塊,培育鄉村休閑聚集區。開發文化體驗、鄉食鄉宿、研學示范、寫生攝影等產品。  
專欄3:“二特”鄉村休閑重點區域  
少數民族特色居住區: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清遠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始興縣深渡水瑤族鄉、東源縣漳溪畬族鄉、龍門縣藍田瑤族鄉、連州市瑤安瑤族鄉、連州市三水瑤族鄉、陽山縣秤架瑤族鄉。  
全省古鎮古村特色村落: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珠海市唐家灣鎮,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茶陽鎮、三河鎮,惠州市惠陽區秋長鎮,陸豐市碣石鎮,東莞市石龍鎮,中山市黃圃鎮,開平市赤坎鎮,吳川市吳陽鎮,普寧市洪陽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都區炭步鎮塱頭村,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蓮下鎮程洋岡村,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和平縣林寨鎮林寨村,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蕉嶺縣南磜鎮石寨村,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石排鎮塘尾村,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恩平市圣堂鎮歇馬村、臺山市斗山鎮浮石村,遂溪縣建新鎮蘇二村,佛岡縣龍山鎮上岳古圍村,郁南縣大灣鎮五星村,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南崗古排村,云浮市云城區腰古鎮水東村。  
第四節建設“一園”農產品加工業旅游園區  
農產品加工觀光工廠:以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依托,以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加工園區為平臺,發掘農產品加工業旅游資源,展示農業現代化創新發展成效。發展代表先進生產工藝設備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過程、加工業發展歷史、發展成就、產業形態、企業文化等與加工業相關聯的,具有交流、考察學習、教育、宣傳等功能的農產品加工業品牌文化展示項目,講好企業發展故事,創新豐富企業文化內涵,擴大品牌影響力。開發休閑食品、預制菜等高附加值產品。  
專欄4:全省農產品加工觀光工廠資源  
廣州市:黃埔區燕塘乳業透明智慧工廠、廣東省涼茶博物館,天河區風行牛奶探“鮮”科普基地,番禺區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海珠區陳李濟中藥文化園。  
深圳市:坪山區好茶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茶倉游。  
珠海市:斗門區白蕉海鱸博物館。  
汕頭市:龍湖區廣東唯諾冠動漫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龍湖區醬腌菜文化館。  
佛山市:廣東順德酒廠有限公司,南海區九江雙蒸博物館、南海絲廠有限公司蠶桑絲織文化技藝研學基地,高明區海天婭米的陽光城堡。  
韶關市:翁源縣蠶桑現代農業產業園,乳源瑤族自治縣瑤山王茶仙谷,南雄市非遺旋木技藝傳承創意工業游,曲江區亞北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農副產品冷鏈配送特色產業園區。  
河源市:高新區客家味道奇妙樂園。  
梅州市:平遠縣華清園南藥梅片特色工業旅游區。  
惠州市:博羅羅浮山潤心食品有限公司客家婆景區。  
東莞市:厚街鎮永益食品有限公司調味品生產車間、厚街鎮鑫源食品文化體驗區、厚街鎮太糧米業有限公司米飯探知館,橫瀝鎮萬好食品有限公司稻香飲食文化中心  
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咀香園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黃圃鎮得福肉食制品有限公司,沙溪鎮沙溪涼茶文化館,小欖菊城酒廠有限公司。  
江門市:新會區麗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陳皮古道。  
湛江市:麻章區廣東金輝煌食品有限公司現代化食品生產安全展示基地。  
肇慶市:廣寧縣康帝綠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油茶文化博覽園,端州區香滿源醬油坊景區。  
清遠市:英德市英九莊園數字智能茶場、上茗軒紅茶博物館。  
云浮市:羅定市天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機尋味旅游,新興縣翔順象窩禪意茶旅體驗游。  
第四章優化時令鄉村休閑產品體系  
第一節突出特色設計季節性主題產品  
春季突出“播種、賞花、踏青”主題。結合春耕播種等農事活動,依托農田勞作、候鳥遷徙,梯田、花海、茶園等資源,開發勞作體驗、濕地觀鳥、稻田景觀、花卉觀賞、茶葉采制等產品。重點推介賞桃花、李花、櫻花、油菜花,品菠蘿、春茶,春游踏青等主題精品線路。  
夏季突出“‘雙搶’、親水、納涼”主題。依托搶收搶種,瓜果盛產,濱海沙灘、嶺南水鄉、粵北避暑、峽谷漂流、紅色傳統等資源,開發親子游、農事研學、魚稻共生、賞荷,以及賽龍舟、海上觀光垂釣、海島休閑等產品。重點推介端午節慶、暑假研學、水上漂流、休閑漁業及紅色旅游等主題精品線路。  
秋季突出“豐收、采摘、登高”主題。依托開漁、晚稻收割,農民豐收節、重陽節,田園風光、名山勝景、秋果秋色等資源,開發漁家樂、采摘觀光、運動健身、探秘、野營、賞秋等產品。重點推介田園觀光、海島漁樂、行山登高、富氧洗肺等主題精品線路。  
冬季突出“民俗、溫泉、賞雪”主題。依托廣府、客家、潮汕和少數民族民俗,溫泉、冬雪、鄉村民宿,曬臘味、砂糖桔、貢柑、沙田柚等資源,開發年例、飄色民俗體驗,溫泉養生、團建年會等產品。重點推介鄉村民宿、粵北高山賞雪、冬果采摘等主題精品線路。  
發展時令鄉村美食產品體系。挖掘培育優質鄉村特色食材和康養飲食資源,打造嶺南藥膳房等地方特色品牌。推進鄉村休閑美食點和精品線路建設,支持“粵菜師傅”開發特色民間菜品,推廣時令道地鄉村美食。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研發特色休閑食品。結合“粵菜尋蹤”文化旅游活動,推介鄉村美食休閑精品。  
第二節拓展功能開發農業生產季節休閑產品  
推進農田、果園、茶園、牧場變公園。全面清理整治農業生產區域垃圾雜物、亂搭亂建窩棚、小散亂畜禽養殖場等。引導美麗田園、高標準農田,高標準示范果園、茶園、美麗觀光牧場增加旅游休閑功能,開發生產季節自然課堂產品,展示田園美、生態美。  
推進勞作變體驗。結合勞作實踐,深入挖掘農技專家、種養能手、荔枝種植匠、制茶能手等鄉村人力資源,開發鄉村農耕、農事、農活技藝體驗活動、學農集訓營等產品,展示產業美、勞動美。  
做大做優農事節慶活動。創新策劃特色農事節慶活動,開發時令鄉食、科普實踐教育等體驗性休閑旅游產品,展示文化美、豐收美。加大節慶活動營銷力度,推介農事節慶專題研學教育線路。推行預約服務,提升服務品質,增強游客體驗感。  
第三節發掘價值開發農閑季鄉村休閑產品  
培育鄉村體育休閑產品。突出農耕體驗、民俗體驗、“土”“野”的特點,開發趣味性、健身性、參與性、觀賞性、特色性強的鄉村賽事產品。依托鄉村振興示范帶,發展鄉村趣味運動會、戶外登山、攀巖探險、徒步健身等鄉村戶外運動業態。  
培育農產品加工旅游休閑產品。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大型多功能冷庫,收儲農產品原料,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發展體驗店、博物館等業態,開發果皮等廢棄物為原料的文創產品。發掘非遺傳承人、鄉村工匠、民間藝人資源,開設工坊、工作室、驛站等場所,活態傳承制陶、竹編、香云紗等民俗文化、傳統手工藝。  
推進閑置設施復合利用。農閑期間,根據農業耕種輪作特點,選種具有觀賞、游玩、采摘、攝影價值的物種,與主導產業形成互補。利用傳統和現代農機裝備、農業科技實驗室、農業信息化轉變為教學設備、科普體驗設施,開發復合利用功能,發展農業科普、農事體驗、鄉村振興講解員比武、趣味運動會、鄉村大講堂等業態。  
促進區域聯動發展。支持各類休閑旅游主體融合發展、抱團發展,集聚鄉村風貌、民俗特色、歷史文化等元素,打造區域特色鮮明、文化底蘊厚重、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形成“兩日游”“三日游”“五日游”等精品路線。  
加強宣傳推介。通過電視宣傳、新媒體推廣、視頻直播等手段,瞄準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市場推送鄉村休閑信息,多維度宣傳鄉村休閑產品,吸引更多城鎮居民到鄉村“望山看水憶鄉愁”。鼓勵各級工會組織會員到鄉村療休養。支持經營主體發展共享業態,促進農產品現貨變期貨。  
專欄5:全省主要農事節慶活動資源  
廣州市:廣府廟會,天后誕,端午龍舟節,花都區赤坭鎮盆景藝術節,花都赤坭鎮桑果節,增城荔枝文化節,乞巧文化節。  
深圳市:南澳龍舟賽  
珠海市:開漁節、白蕉海鱸節、斗門水稻收割節。  
汕頭市:潮南雷嶺荔枝節,澄海薄殼美食節、濠江區桃花節、澄海獅頭鵝節。  
佛山市:高明瀨粉節,三水蘆苞北江臘味美食節。  
韶關市:始興蠶桑文化節,銀杏文化旅游節,乳源稻田魚文化節。  
河源市:萬綠湖打魚節。  
梅州市:大埔坪山梯田油菜花節、蜜柚名茶節,梅縣金柚開采節,梅縣區金柚飄香文化節,臍橙文化節,客天下赴圩節,興寧花燈文化節。  
惠州市:媽祖文化旅游節,東坡荔枝文化節,曬秋民俗文化旅游節,梅菜文化節,博羅福田菜心節。  
汕尾市:開漁節,海膽美食節,晨洲蠔美食文化節,陸河梅花節。  
東莞市:莞香文化節,荔枝文化節。  
中山市:小欖菊花會,神灣菠蘿文化旅游周,荷花節,東升脆肉鯇美食節,黃圃臘味美食文化節,中國(中山)花木產業大會。  
江門市:棠下牛肉節,新會崖門古兜甜水蘿卜節,鶴山雙合粉葛節,杜阮羊肉美食節、涼瓜節。  
陽江市:開漁節,春砂仁文化節。  
湛江市:開漁節,坡頭荷花文化節,茂德公菠蘿蜜節,徐聞菠蘿文化節,端午龍舟文化節。  
茂名市:中國荔枝產業大會、高州荔枝文化節、博賀開漁節,新安鎮水果文化節,。  
肇慶市:四會柑桔節,懷集燕子節,四會蘭花文化節,高要回龍茶果節,德慶貢柑開摘節、荔枝節。  
清遠市:佛岡豆腐節、竹山粉葛節,瑤族盤王節,連山壯族牛王誕,排瑤開耕節,“三月三”壯族歌墟節,“七月香”壯家云上戲水節,清遠雞美食節,連州菜心節,英德紅茶頭采節。  
潮州市:鳳凰單叢茶文化節,楊梅文化節,工夫茶文化節。  
揭陽市:惠來開漁節,普寧梅花節。  
云浮市:無核黃皮文化節,番薯節,稻米節,鄉村旅游季。  
第五章主要任務  
第一節夯“基”完善配套設施  
統籌規劃重要市政公用設施向城市郊區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推進“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推動農村公路建設向田間地頭延伸。推進村莊整治和庭院整治,編制村容村貌提升導則,優化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特點加強村莊風貌引導。鼓勵村民充分利用荒地、廢墟、邊角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四小園”小生態板塊。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向屋內庭院延伸、村莊周邊拓展,建設“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推進鄉村休閑產業數字化,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鼓勵駐鎮幫鎮扶村項目培育鎮域鄉村休閑產業綜合體。  
專欄6:“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基礎提升工程  
提升鄉村交通基礎設施。選擇沿海、江、山、林等典型路段,結合特色旅游路、風景道的打造,開展美麗國省道、美麗農村路創建示范工程,全省每個鄉鎮至少建設1條原則上里程不低于5公里美麗農村路,共6000公里。推進915公里濱海旅游公路及其支線建設項目,以及南嶺生態旅游公路的旅游連接公路、紅色旅游公路、水文化承接公路、古驛道連接公路、重要農村公路的特色改造。推動交旅融合發展,開通鄉村特色旅游客運線路。  
開展水美鄉村建設。實施水系聯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建設項目和面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  
農村人居環境“五美”工程。加強農村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三線”梳理整治,到2025年底,所有行政村完成“三線”整治。持續推進田園窩棚整治,培育美麗田園網紅打卡點。開展美麗庭院、星級“四小園”評比。  
駐鎮幫鎮扶村工程。對全省1127個鄉鎮,全面實施“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力量”組團式幫扶,提升鎮村公共基礎設施水平和鎮域公共服務能力,推進鎮村同建同治同美。  
第二節創“品”培強“三品一標”  
豐富業態品種:發掘生態涵養產品。依托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資源,引導開發森林人家、林間步道、健康氧吧、溫泉水療、水上漂流、滑草沖浪、星空露營等產品,創設一批農事生產、節氣物候、自然課堂、健康養生等科普教程。培育鄉村文化產品。深入發掘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特色農事節慶活動等活態文化,發展歷史賦能、獨具特色、還原傳統的鄉村民宿經濟。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紅色教育經濟。制作鄉村戲劇、曲藝等文創產品。打造鄉村休閑體驗產品。依托鄉村資源,引導差異開發“看鄉景”“品鄉味”“享鄉俗”“憶鄉愁”等主題鮮明的鄉宿、鄉游、鄉食、鄉購、鄉娛等綜合體驗項目。串點成鏈,開發“4321”區域鄉村休閑精品線路。  
提升產品品質:鼓勵支持休閑農業園區規范經營管理、完善安全設施、美化內外環境、明確主題定位、提升文化內涵、增加休閑體驗,實施“小、微、巧、軟”改造,實現提檔升級。運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大創意設計,支持發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態型、服務型創意農業,開發一批充滿藝術創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創意景觀、產品和服務,提升產業素質。推行鄉村休閑產業園區標準化、個性化、精細化服務,滿足多元消費需求。培育品牌體系:申創一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主導產業為休閑農業的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田園綜合體等國家級品牌。創建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示范鎮、示范點,農業公園、十大美麗鄉村等省級品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品牌,打造一批鄉村休閑精品。培育一支鄉村休閑形象大使、發言人、網紅等品牌推介隊伍。  
健全標準體系:將現代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鄉村,研究制修訂鄉村休閑服務規程和標準,用標準創響品牌,以標準促進服務質量提升。指導和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地方行業相關標準,推進管理規范化和服務標準化。加強行業發展統計監測。  
專欄7:“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三品一標”工程  
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創建30個省級和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打造鄉村休閑新高地。  
推介鄉村休閑典型。舉辦鄉村休閑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推介6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累計創建600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點),并實施動態監測。  
推介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重點推介30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編制廣東鄉村休閑“一張圖”。  
制定休閑農業行業服務指南。推進出臺鄉村休閑行業標準。  
第三節促“融”創新發展模式  
促進“農業+文化”。發掘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并利用好科學價值和社會功能。改造建設一批農耕文化博物館,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特色農事節慶品牌。加強嶺南特色、少數民族特色的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積極推進傳統村落掛牌保護,建立動態管理機制。發布鄉村特色產品和鄉土手工藝能人名錄,打造“鄉字號”“土字號”特色產業招牌。  
促進“農業+教育”。依托農業文化遺產、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農業公園等條件成熟的地方,遴選建設一批安全適宜、主題鮮明、體驗豐富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基地”。以基地為重要依托,推動實踐教育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開發一批中國農民豐收節等農事節慶專題研學教育線路。  
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文化”。鼓勵和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改造或新建具有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宣傳企業發展歷程、農產品產加全過程等功能的場館,宣傳和傳播企業文化,探索開展研學、游學服務。打造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新生力量和企業文化展示載體。鼓勵鄉村休閑經營主體利用省級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試公共服務平臺開發休閑食品,開展成果轉化對接活動。  
促進“鄉村+”。引導發展“鄉村+民宿”業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宅基地,按照規劃要求和用地標準改造建設民宿、創意辦公、拓展培訓、鄉村旅游等鄉村體驗活動場所。鼓勵各地舉辦民宿招商推介會,支持引導鄉村民宿業發展。支持鄉村休閑經營主體發展“鄉村+康養”業態,添建健康教育、康復療養、名醫工作室等設施場所,舉辦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健身活動,開發旅居養老產品。引導發展“鄉村+體育”業態,結合花卉觀賞、水果采摘季,舉辦鄉村馬拉松賽事、美麗鄉村健康跑活動,開發農耕農趣農味體育活動產品;鼓勵與體育器材生產廠家共建體驗基地。  
專欄8:“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融合提升工程  
開展全省農業文化遺產摸底普查,遴選省重點農業文化遺產項目。組織全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培訓,推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候選項目申報。加大農業文化遺產展示宣傳推介力度,弘揚廣東嶺南優秀農耕文化。  
支持農牧漁業大縣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引導100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申報廣東省工業旅游培育資源庫。  
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和勞動周。加強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積極開發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等場地勞動實踐教育價值。  
第四節強“鏈”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做優基本“面”。結合建設“精美農村”并全域實施嶺南特色鄉村建設行動,把精美村莊、精美家園、精美景觀等資源稟賦轉化成為發展鄉村休閑產業的廣闊空間。鼓勵各地充分利用農業基底的田園風光和生態資源,推動“農文旅教體養”多業態融合落地發展,引導形成一批鄉村休閑產業集聚區,構建鄉村休閑產業新體系,實現“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  
做亮精品“點”。提升和豐富鄉村休閑經營主體的品質感和體驗感,拓展線上云端、鄉村夜經濟、沉浸式體驗、認養認種、共享經濟等消費場景。深度挖掘當地農業和文化等特色資源,突出慢、野、土、文等“鄉”味、“農”味,提升一批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和休閑農業園區;建設改造一批紅色教育基地、鄉村民宿、研學農園、攝影基地、漁人碼頭、垂釣基地等;孵化一批鄉村非遺工坊、藝術街區、文創集市等。  
貫通產業“鏈”。產業鏈前端穩固食品保障功能,促進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精細生產;支持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特色加工,突出開發特色傳統食品、休閑食品、功能性食品;生產、服務兩手抓、兩手硬。中端引導培育美麗鄉村建設、園林景觀設計施工、鄉村文化旅游配套設施、康養旅居產業、集成房屋、房車露營裝備制造等供應商,催生產業規模效應。末端整合省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規劃設計單位、咨詢策劃機構,以及鄉村運營、數字鄉村、投融資機構、融媒體營銷推廣、產業展銷論壇、專項賽事等服務組織,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欄9:“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工程  
開展美麗鄉村示范縣、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創建,支持建設1000個整治提升類、保護修復類、地域特色類的風貌提升樣板村莊。  
支持大型企業集團作為“鏈主”企業帶動荔枝、菠蘿、金柚、油茶、絲苗米等一批優勢農業全產業鏈升級,結合跨縣集群項目,開發休閑旅游精品線路。  
支持行業協會等組織舉辦鄉村休閑產業展覽展銷活動,組織鄉村休閑資源、投運營機構、休閑設備和產品設計制造、鄉村休閑管理智慧系統等參展。  
推進建設全省鄉村休閑產業信息平臺。  
推進構建鄉村休閑產業“12221”市場營銷體系。  
第五節引“智”培育人才隊伍  
強化鄉村休閑發展智力支撐。鼓勵省內涉農院校開設鄉村休閑產業人才培養專業;發揮開放大學體系辦學網絡覆蓋城鄉的優勢,加大鄉村休閑產業精品培訓內容供給。建立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智庫,建設鄉村休閑服務驛站,鼓勵智庫和省鄉村旅游協會等專業社會團體與鄉村休閑園區結對輔導,幫扶提升發展和經營管理水平。通過技能培訓、實踐鍛煉等多種教育培訓方式,突出鄉村美學培訓內容,分層、分類組織休閑農業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培訓。引導文化、藝術、設計專業人員以技術、資金、信息入股等形式,與鄉村休閑產業經營主體結成利益共同體,加速產業提檔升級。支持鄉村休閑園區創設“粵菜師傅”培訓點、名廚工作室,創新“粵菜師傅+”培訓方式,利用當地食材創新制作特色美食。鼓勵“粵菜師傅”返鄉入鄉創業,發展“粵菜師傅+鄉村休閑”業態。實施“鄉村工匠工程”,推廣田間課堂培訓方式、鄉村振興解說員培訓內容,鼓勵鄉村休閑從業人員申報鄉村工匠職稱評定。  
專欄10:“十四五”鄉村休閑產業人才培育工程  
挖掘民間菜品傳承人。依托“粵菜師傅”技能大師、名廚工作室,培養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粵菜師傅”,推動規范開展“粵菜師傅”技能競賽、創業大賽、名廚名店名菜評選等主題活動。  
挖掘“田秀才”“土專家”等鄉村工匠。推進鄉村工匠職稱評價,暢通職業發展通道。  
認定一批廣東鄉村休閑推薦官。組織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公眾號營銷隊伍培訓。舉辦休閑農業業務管理人員培訓。  
第六節建“帶”引領示范發展  
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有機融合,以中心村為節點、圩鎮為樞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打造“內在美”和“外在美”相統一的鄉村振興示范帶。鼓勵市縣統籌省級涉農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貼息方式,補貼支持依照統一風貌指引積極申報新建、改造農房項目,鼓勵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優先用于符合條件的鄉村建設項目。結合“萬企興萬村”行動、“6·30”活動資源和平臺,廣泛發動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鄉村風貌提升行動,引導整縣整鎮整村提升鄉村風貌。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四好農村路”、南粵古驛道、萬里碧道等建設,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整治提升,優先在城鄉結合部、人口聚集度高、產業發展基礎好的區域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2025年前實現每年每個涉農縣(市、區)連線成片啟動建設1條以上鄉村振興示范帶。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協調  
圍繞“4321”布局,打好文化、產業、科技、市場四張牌,按照“一條線路、一個團隊、一套方案”思路,建立統籌協調、多方參與、分工協作的推進機制,聚焦休閑主題、聚集資源要素,促進規劃、政策、標準等有效銜接,加強項目扶持、示范帶動、推介宣傳,形成品牌線路。促進省內鄉村休閑線路與香港澳門和周邊省區協同聯動。推動成立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廣東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智庫,發揮決策咨詢、社會服務及橋梁紐帶作用。鼓勵發展行業協會等組織,團結自律發展。加強鄉村休閑產業行業數據采集、市場調查、運行分析和信息發布。  
第二節強化聯農帶農  
支持開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推廣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等聯農帶農模式,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涉農資金優先支持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支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設置當地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區,舉辦“農墟”“村晚”等節事活動,輻射帶動農產品地產地銷,增加當地農民經營性收入。鼓勵鄉村休閑經營主體采用就近用工、共享用工等方式,吸納農民靈活就業、兼業就業,帶動就業增收。支持鄉村休閑產業智庫與鄉村休閑示范村鎮結對輔導,壯大集體經濟,夯實共富基礎。健全機制,防止鄉村休閑產業“非糧化”“非農化”等項目異化以及排擠農民等現象。完善標識,加強宣傳,引導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尊重民族民俗和傳統等文明休閑風尚。  
第三節推進重點突破  
把發展鄉村民宿作為美麗鄉村轉化美麗經濟的重要抓手,以規劃引導鄉村民宿集群式、組團式發展,以標準化引領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結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和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整合資源、合力促進鎮域一二三產業融合。抓好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實現“顏值”和“氣質”相互統一、休閑產業和鄉村建設有機融合。持續開展鄉村休閑典型示范創建,定期舉辦主題鄉村休閑精品推介活動,支持在大城市地鐵專列推介鄉村休閑精品線路。推進構建鄉村休閑產業“12221”市場營銷體系。  
第四節優化要素保障  
引導鄉村休閑產業項目納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項目予以用地優先保障支持。深化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村民小組或村委會統一盤活閑置宅基地、農房、村集體倉庫和學校等資源發展休閑產業。拓展“互聯網+”模式鄉村休閑業務管理和經營人才培訓;引導鄉村休閑創意、規劃、經營、管理人才下鄉;建立廣東鄉村休閑推薦官隊伍。加大對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財政投入,鼓勵通過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方式對鄉村休閑發展典型予以獎補,整合廣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社會資本、金融資金等資源參與鄉村休閑產業項目建設,支持鄉村休閑產業經營主體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鄉村振興板”掛牌展示。推動農業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在鄉村休閑產業的應用與創新,整合鄉村休閑產業服務、營銷平臺提供精準服務。  
附件:廣東省鄉村休閑旅游資源普查分類參考  
附件  
廣東省鄉村休閑旅游資源普查分類參考  
發展鄉村休閑產業,應堅持規劃引領。鄉村休閑產業規劃最基礎的工作,是全面盤點在地資源,要注重從生產、生活、生態、文化、歷史維度,以及農作物四時更替方面發掘特色鄉村休閑吸引物。  
一、術語和定義  
1.鄉村休閑旅游資源RuralLeisureTourismResources  
在鄉村地域范圍內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以農業生產、農村生態、農民生活為主要內容,能滿足旅游者審美、情感等需求,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濕地wetland  
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間歇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包括自然濕地、人工濕地。  
3.溫泉HotSpring  
從地下自然涌出或人工采集,并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且水溫≥25℃的礦水。  
4.古樹名木AncientandFamousTree  
古樹是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稀有、珍貴或者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  
5.休閑農莊RecreationGrange  
有明確的區域范圍和經營主體,具備一定生產規模,休閑服務功能突出,文化特色鮮明的農業園區。  
6.田園綜合體RuralComplex  
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鄉村綜合發展項目。  
7.鄉村民宿RuralHomestay  
鄉村民宿是指鄉村居民利用自己擁有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住宅或者其他條件開辦的,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旅游者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景觀、特色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單幢建筑的客房數量不超過14間(套)。  
8.酒店Hotel  
以間(套)為單位出租客房,以提供住宿服務為主,并提供商務、會議、休閑、度假等相應服務的住宿設施。  
9.露營地CampingSite  
使用自備或租賃設備,以在野外臨時住宿和休閑生活為主要目的活動場所。  
10.傳統民居群TraditionalDwellings  
具有較強建筑特色和較大規模體量的嶺南傳統房屋建筑群落或自然村寨。  
11.紅色革命遺址RedRevolutionarySite  
自鴉片戰爭以來,為了國家昌盛和民族復興作出貢獻的仁人志士和相關事件,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  
12.南粵古驛道GuangdongOldPostRoads  
南粵古驛道是指1913年前廣東省轄區內用于傳遞文書、運輸物資、人員往來的運用傳統技藝修建的通道,包括驛道(官道)和民間古道,是廣東歷史上經濟交流和文化傳播的重要通道。  
13.鄉村公共服務設施RuralPublicServiceFacilities  
各類文化、體育、科技、教育、娛樂等農村群眾活動場地和設施。  
14.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Rural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村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一区二区在线 | 欧洲| 把腿张开看老子臊烂你免费|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老司机午夜精品99久久免费|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服务器|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日韩毛片免费无码无毒视频观看|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免费看| 国产一码二码三码区别|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电影|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两个人日本www免费版| 欧美gv在线|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好爽…又高潮了毛片| 曝光无码有码视频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 а天堂8中文最新版在线官网|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久久久亚洲色| 国产喷水1区2区3区咪咪爱av|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波多野结衣av手机在线观看|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