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學科+產業”創新模式 高質量推進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16 點擊:次
“未來產業科技園既不是國外產業園的‘翻版’,也不是過去大學科技園的‘再版’,而是在我國建設現代化強國背景下的‘新版’。”12月7日,在科技部、教育部召開的未來產業科技園工作推進會上,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朝暉表示。
何為“新版”?吳朝暉指出,在戰略構想上,將聯動國家創新體系和區域創新體系,通過新機制新平臺打造創新高地、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在發展理念上,遵循學科、人才、創新一體化規律,以前沿性、顛覆性科技突破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在主體結構上,注重以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營造優質的政產學研合作環境,圍繞關鍵問題、主要方向、重大需求等,充分激發地方政府、國家高新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主體的優勢力量。
掌握歷史主動的戰略舉措
科技部、教育部近日印發的《關于批復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的函》,同意空天科技未來產業科技園等10家作為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作為建設試點培育。
面對新時代新征程,布局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要從國家創新、區域創新和高校創新3個維度,來深刻理解試點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園的戰略意義。
“是國家贏得比較優勢、掌握歷史主動的戰略舉措。”吳朝暉指出,從宏觀層面看,國與國之間的未來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科技能力的比拼和產業實力的較量。從微觀層面看,產學研界限正日漸模糊,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創新等創新范式將走向融合迭代。
同時,這也是區域提升發展能級、打造創新高地的關鍵戰略。吳朝暉闡釋,發展未來科技、培育未來產業,從區域創新的內涵看,構成了區域躍遷和跨越的有力支撐點。從區域創新的外延看,這將成為區域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助力國家提升整體創新效能的有效切入點。
他同時強調,發展未來科技、培育未來產業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發揮戰略科技力量作用、服務國家區域急需的應有擔當。
探索“學科+產業”創新模式
未來產業科技園是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的重要基地,面對這一新生事物,如何準確把握其重點任務和建設路徑?
“積極探索‘學科+產業’的創新模式。”吳朝暉闡釋,要依托高校優勢學科,著眼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以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為基礎,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積極探索“學科+產業”的創新模式,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孵化一批具有未來產業特征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引導高層次人才、資本等各類創新要素集聚,營造高能級創新創業生態和文化,為未來科技、未業產業發展積累經驗、夯實基礎,引領新時期國家大學科技園轉型升級發展。
今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要推動高校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加快戰略高技術發展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支撐和引領行業產業發展,更好地服務區域創新發展。
“未來產業科技園必將成為高校服務國家需求,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體,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重要抓手。”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提出,一方面,要堅持需求導向,在新征程上更好推動高校科技創新優勢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另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如何更好發揮國家大學科技園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
系統部署、統籌推進
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各方主體分工合作,提供有力保障條件,確保高質量推進。
對此,科技部、教育部將持續深入研究、聯合推動解決試點中存在的問題,支持試點工作。
具體而言,針對未來產業科技園重點方向布局,結合國家區域創新發展戰略情況,引導各類國家級高端創新資源向科技園聚集。推動國家和地方層面項目、基地、人才、資金、政策一體化布局,優先支持各參與主體圍繞試點工作建設各類國家級創新平臺、引育一流人才、創建專業化眾創空間、設立國家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子基金。建立試點工作專家工作組,加強對未來產業科技園的指導,定期開展考核評估,不斷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加強經驗總結和推廣,定期開展案例分析匯編,不定期召開現場交流會,積極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把高校打造成為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是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園的首要任務。”雷朝滋強調,要著力打通創新鏈條,打造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的樣板工程。要把高校前沿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從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再到轉化應用,再到產業形成壯大這一鏈條貫通起來。
“要持續創新管理機制,不能走原來大學科技園自我封閉的‘老路’,更不能走脫離高校主責主業的‘錯路’。”他重點強調,這項工作涉及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校地合作、國資管理等多個方面,需要協調全校力量統籌推進。
高質量建設好未來產業科技園
作為見證者、參與者和建設者,未來產業科技園如何打造未來科技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樣板區?
空天科技未來產業科技園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牽頭,聯合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沙河高教園區管委會共建。北航副校長呂衛鋒表示,面向市場進行訂單式研發,加快突破一批空天重點方向關鍵核心技術,產生一批引領性原創成果;孵化一批具有未來產業特征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空天科技產業創新創業生態;創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和組織機制,集聚和培育一批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空天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是2023年的重點發力方向。
如何建設未來能源與智能機器人未來產業科技園?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朱新遠介紹,上海市科委、閔行區已與該校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加大資源統籌力度,全力提升未來產業建設能級。2023年的重點工作,首先是建立未來產業科技園的管理及運行機制。與此同時,還要提升學校創新策源能力,著眼未來產業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探索成果溢出的新模式和新路徑,豐富未來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形態,打造未來產業重要承載地。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解孝林介紹,高質量建設光電與醫療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將分“2025年、2030年、2035年”3個階段,實施未來產業“三步走”戰略,并給出了量化指標:在0-4的應用基礎研究階段,爭取在3年內,圍繞高端醫工裝備、光電子、智能制造3個領域部署100個前沿技術探索項目,推進關鍵原理和核心技術突破。在4-8的技術驗證及工程化階段,擇優遴選研究攻關項目,單個項目最多支持1000萬,實施周期1-2年。在8-12的轉移轉化階段,孕育一批具有未來產業特征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
繪就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的建設藍圖,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孫雪給出了時間表:2023年,圍繞國家大科學工程,利用深哈產業園核心啟動區及其周邊區域,規劃并啟動未來產業科技園核心區建設。到2025年,與企業合作共建2-3個聯合研發機構,培育未來產業方向創業項目300項。到2035年,建成南北合作、融合發展的示范園區,形成航天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打造航天高端裝備產業創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