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未來產業戰略主動 加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29 點擊:次
當前,新型工業化發展面臨著一些新的形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深度調整,我國處于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重要窗口期。
近年來,我國工業和信息化事業同步發展、融合發展取得突出成就。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設開通5G基站231萬個;全國在用數據中心超過65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7%。2022年,軟件業收入超過10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240個。
從人類歷次產業革命的歷程來看,科學革命引發科技革命進而推動產業革命,誰能率先引領科技革命,誰就能夠占領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從而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占據產業鏈價值鏈的制高點,引領全球產業發展,因此產業更迭成為國家興衰的重要影響因素。在當今世界,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聚焦關鍵領域,搶占競爭制高點。當前,美、德、法、日、韓等國的未來產業相關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6G通信、未來能源、生命健康、網絡安全等方向。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未來產業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實現引領發展的重要抓手。國家“十四五”規劃指出,未來產業重點是圍繞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布局。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聚焦智能網聯汽車、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不斷豐富和拓展新的應用場景。布局未來產業既是把握全球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機遇、積極參與全球競爭的戰略部署,也是我國實現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目標的必然選擇。
近期,我國各地區競相在未來產業布局發力。據相關統計,地方政府已密集發布了20余個未來產業相關政策。截至目前,在31個省級行政區中,浙江、上海、山西、河南4個省市已發布未來產業政策文件,293個地級市中有16個發布未來產業相關政策。多地還提出了未來產業發展目標。2022年10月,上海率先出臺區域未來產業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未來產業產值要突破5000億元;此后南京提出,力爭在2025年全市未來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河南也提出,到2025年未來產業增加值占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超過15%。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提出,要制定國家層面的未來產業行動計劃。可以看到,未來產業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呈現紛紛布局搶灘之勢。
不難發現,各省(市)“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最多的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其次是生物制造、生命健康等。北京圍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超前布局量子計算、未來網絡、超材料等新興產業;上海聚焦光子芯片與器件、類腦智能等領域,布局一批代表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的先導產業;合肥利用同步輻射光源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進超導、等離子體推進、先進激光等技術轉化和工程化,同時發揮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研發領先優勢,支持量子科技產業化發展;廣州重點布局3D打印、尖端生命科學、區塊鏈、量子通信等未來產業,強化前瞻研究和部署;深圳提出未來產業梯次接續發展思路,規劃在5年至10年內將合成生物、區塊鏈、空天技術等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10年至15年內將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等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同時,未來產業發展的代表性領域內,制度與法律基礎也不斷夯實。2021年,我國相繼發布《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出臺了《關于加強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等政策文件,對如何平衡好大數據應用、算法推薦等技術的創新發展與安全風險作了重要的制度性安排。
通過多年前瞻布局與生產效能釋放,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水平正向新的高度躍遷。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也從傳統的勞動力優勢和市場優勢轉向創新驅動,更多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發展創新在我國本土誕生。今后一個時期,更需要我們在未來產業謀劃布局的黃金窗口期占據先機、形成優勢,牢牢把握住產業升級的戰略主動,加快完善未來產業設計布局,加速建設創新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