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浦東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這個區級特色產業園轉型發展取得新成效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8-15 點擊:次
走進城投·老港低碳循環產業園的“生態苑”,目之所及是波光粼粼的湖泊、隨風搖曳的花朵、悠閑漫步的小鹿,儼然一派美麗生態大花園的景象,這里現在已成為了包含固廢分類處理、資源能源再利用以及招商引資等多功能的綜合型產業園。7月19日,園區獲頒浦東新區區級特色產業園的稱號。
從“高碳”變為“負碳”
城投·老港低碳循環產業園占地約15.3平方公里,早期因主要采用填埋方式處理垃圾,成為了碳排放的“大戶”。“主要的碳來源是垃圾填埋之后產生的大量甲烷氣體,這是一種負面效應比二氧化碳更大的溫室氣體。”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曰豐介紹,“2009年,園區開始采用工廠化的垃圾處理方式,杜絕了甲烷氣體的無組織外泄排放。”
從“高碳”走向“負碳”,產業園做出了諸多努力,如今,園區內的干垃圾焚燒廠生產電能、濕垃圾場生產沼氣,既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又讓整個基地變成清潔能源的“供應商”。同時,各個工廠內皆使用數字化管理模式,由中樞的“智慧大腦”控制整個垃圾處理流程,最大程度減少工作人員接觸有害氣體。
垃圾處理方式的改變節省出了大量土地,為企業入駐提供了空間條件,吳曰豐表示:“作為低碳循環產業園,我們更希望有一些對環境友好、排放可控、綠色循環的企業入駐,為整個城市的固廢處置行業作出貢獻,在此基礎上,園區也能為他們提供清潔能源,從而形成‘綠色循環’。”圖片圖片
“小蟲子”是“大功臣”
園區內的生物資源再利用基地中,有一位聞名整個產業園的“蟲王”,他就是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見習書記、規劃建設中心主任馬聰。
之所以被冠以“蟲王”稱號,是因為他同時也是基地中“黑水虻項目”的負責人。
作為上海市“一主多點”固廢處置體系布局的“主基地”,產業園承擔著全市約50%的固廢末端處理和資源化重任。為了實現資源能源集約高效利用,園區正對生物能源再利用進行研究。
透過玻璃窗可以看見,車間中的架子上整齊地碼放著一個個黑色盒子,里面就是該項目的主角——黑水虻。據馬聰介紹,車間里有大約5億條黑水虻,每天能處理約50噸的三相固渣。
“黑水虻處理濕垃圾的原理和蠶寶寶吃桑葉很像,蠶寶寶通過吃桑葉長大,而黑水虻通過吃濕垃圾長大。它變大變肥以后,我們把蟲體烘干,可以添加進一些蛋白質飼料,它的排泄物成分在經過處理后也可以作為有機肥的原料,相當于在理想狀態下,把垃圾真正‘吃干榨盡’,其資源化利用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馬聰說。
黑水虻項目從去年10月開始試運行,也是城投·老港低碳循環產業園中的特色項目。在運行過程中,馬聰發現,養蟲子不僅是技術上的事兒,更是涉及到整個產業鏈。“如何把上游的蟲卵孵化、下游的蟲體銷售等產業鏈打通?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真正把整個生物資源化產業鏈的鏈條給打通了之后,才可以真正地讓生物資源化技術造福大眾。”圖片
助力老港雙碳發展
“低碳、循環、再利用”是產業園的新名片,目前,園區內有近1萬畝的林地,綠化率超過45%,水清岸綠的生態環境讓人眼前一亮。
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倪軍民是園區里的“老人”了,19歲時,他就來到了彼時的老港垃圾填埋廠工作,目睹園區30多年的變化,他感慨頗深,倪軍民說:“現在我們的園區天藍、地綠、水清、氣凈,像一個鳥語花香的生態環保大花園,我可以很自信地和周邊村民說,歡迎進來參觀。”
老港化工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麗潔表示:“老港鎮將把握好雙碳戰略的良好契機,依托低碳循環產業園優質項目的輻射帶動,引入一批具有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的綠色低碳企業和碳中和技術人才,成為老港鎮新的產業發展空間和經濟增長極,為新區雙碳經濟發展貢獻老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