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關于公開征求《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通知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8-18 點擊:

  關于公開征求《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通知
 
  為促進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研究起草了《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1.電子郵箱:chanye08 163.com,傳真:029-86788850。
 
  2.通信地址:西安市鳳城八路109號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處,郵政編碼:710007。
 
  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3年8月25日。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年8月15日
 
  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討論稿)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形勢
 
  1.全球氫能產業分工體系加速形成。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能源結構調整與技術變革,氫能制取、儲運和燃料電池等技術日漸成熟,氫能成為未來全球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成為全球各國競爭的焦點,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主要發達國家與地區均出臺了多項政策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持續加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扶持力度,豐田、斗山等國外重點企業在氫能制儲運技術、裝備及關鍵材料制造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位置。全球氫能及氫能裝備由示范應用逐步走向規模化推廣,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球性氫能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正在不斷完善。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產業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CO2)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8%。
 
  2.全國氫能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和用氫市場,氫能產業已邁入商業化培育階段,初步掌握了氫能制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部分區域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及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呈現出積極發展的態勢,有望帶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全國各省市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省市陸續發布本地氫能產業發展指導性文件,已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氫能先行發展區。截至2022年底,國內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過10000輛,建成加氫站250余座,在建約50座,備案及規劃數量超過百座。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3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到2050年,氫能將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至少達到10%,產業鏈年產值約12萬億元,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3.陜西氫能產業資源優勢突出。陜西氫能資源豐富,化工副產氫超200萬噸/年,約占全國12%,高品質副產氫20萬噸/年,兩百公里內終端用氫成本低于35元/公斤。預計至“十四五”末,全省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6000萬千瓦左右,綠氫潛在產能約8萬噸/年。全省擁有大量氫能領域的優勢企業和科研院校,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合的支持與引導下,“產、學、研、用”同步發展進一步深化,制氫、儲運、電堆制造、動力集成、變速器及整車制造等方面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持續增強,可為全省氫能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同時,2022年陜西省印發了《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陜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陜西省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省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4.西安氫能產業發展迎來歷史機遇。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全面實施,西安經濟規模與城市骨架的不斷擴大,節能降碳要求與能源需求持續加碼,對氫能的需求持續增大。西安在上游制氫、中游制儲運、下游應用各環節均具有一定基礎,科技創新、裝備制造、關鍵材料等領域集聚了一批優質企業、落地了一批重點項目,全市涉氫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近80億元。同時,《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西安市氫能產業鏈提升方案》《西安市打造氫能產業集群實施方案(2023-2030年)》等文件提出,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氫能消費中心、以西安為牽頭城市的氫能示范城市群以及榆林-延安-西安與西安-渭南-韓城兩條城際氫能廊道,為未來一段時間西安氫能產業發展明確了目標方向。截止到2022年底,西安氫能產業鏈建設發展成效顯著,氫能產業產值預估達到10億元規模,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潛力十足。
 
  (二)發展基礎
 
  1.西安區位優勢顯著。西安位于全國地理中心區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空港、國內唯一的陸港以及完善的鐵路網、公路網,交通優勢突出。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與西安都市圈核心城市,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經濟實力強勁、科教與人才資源豐富、城市功能優越、營商環境一流,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486.51億元,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扎實基礎。2023年,西安獲批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資源吸附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2.科技創新資源豐富。西安擁有西交大、西工大、西電、西安工大、長安大學等全國知名的氫能科研高校,西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大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大流體機械國家專業實驗室等國家級實驗室,航天六院、西工大新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在制氫、儲氫、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等方面,已形成一批技術成果。中國石油集團管材研究所在氣態儲氫材料領域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延長石油集團與陜煤化集團組建專業的技術研發工程中心,儲氫材料研發中試基地正穩步推進,華秦新能源牽頭建設了陜西省氫能創新中心、省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省氫能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為西安氫能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增添新動力。到2022年,燃料電池、超材料、鎂合金零部件等23項關鍵技術研發落地,相關發明專利申報超50余項,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車用超材料零部件產業化項目”榮獲2022年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一等獎。
 
  3.氫能企業加速集聚。截止到2022年底,西安氫能相關企業超30家,主要為氫能裝備制造企業。隆基氫能、華秦新能源等企業綠氫制備及儲氫裝備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氫易科技實現了有機液態儲氫商業化。西部材料、凱立新材料等企業具備催化材料、復合材料等氫能新材料研發生產能力,盛世盈創、秦氫元等企業具備電堆及核心部件研發生產能力,引進了重塑集團、旭氫時代等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總成及組裝企業。德創未來、質子汽車等企業的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專用車等產品已實現商業化,法士特等零部件企業可以研發燃料電池車專用變速器、減速器、車橋等核心零部件,其中德創未來當選為2022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優秀企業,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銷售量全國領先。西咸新區維納-長慶加氫示范站正式建成投運。
 
  4.應用市場潛力巨大。西安工業覆蓋41個行業大類中的36個,聚集了國內航天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和生產力量,工業領域的氫能應用市場廣闊。西安是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四型”國家物流樞紐以及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承載城市,交通物流領域的氫能應用市場多樣。西安作為特大城市與國家中心城市,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供給面臨較大壓力,在發電、儲能、民用等領域存在迫切需求。陜鼓集團全球首次開發的“焦爐煤氣自重整制氫+氫氣直接還原”制備高品質脫氧球團技術已開展示范應用,陜燃集團、延長石油等在天然氣管道摻氫應用方面積累了一定技術優勢,維納氫能和旭氫時代首批氫能重卡正式交付并完成城際間運輸測試。
 
  5.商業模式不斷創新。西咸新區頭部融資租賃公司配合維納運力平臺業務鏈,形成了以氫能重卡車輛租賃和運管服務為主的業務模式,通過氫源差價、租金收入及調度管理服務費等路徑實現了市場化運營。由秦創原科創母基金配合省金融控股集團、省財政投資集團及省內外社會資本等共同出資成立陜西雙碳產業基金,在資本層面助推氫能產業上下游核心企業做大做強。陜西智庫科學研究院正在攻克制氫成本評估的規范性問題,在建立制氫成本和碳排放的耦合關系上已有突破性進展,為西安建立國際化市場價格體系提供數據支撐。
 
  (三)發展不足
 
  1.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陜西氫能產業基礎雄厚,但西安本地氫源有限,化工、冶金、供能等方面的氫能應用需求較小,導致西安發展氫能產業的自發動力不足。當前西安氫能龍頭及配套企業少且規模普遍較小,制氫、儲氫、氫能應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等領域均有薄弱環節,企業間缺乏業務聯系,缺少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專業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尚未建成,氫能產業整體處于起步階段,成鏈成群態勢尚未顯現,與東部先進地區相比,基礎相對薄弱。
 
  2.創新效能亟需提升。西安氫能領域的科技創新資源眾多,不過政產學研金服用的創新生態尚未形成,優質創新資源在技術流動和落地轉化等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多數高校科研成果未能實現本地產業化。同時,質子交換膜電解制氫、固體氧化物電解制氫等技術短期內難以實現產業化,儲氫材料、液化技術、儲氫裝備制造、燃料電池及其零部件等領域相關企業技術水平整體較弱,長途安全運氫技術的瓶頸問題尚未解決。
 
  3.示范應用亟待加強。氫能廣泛應用于工業、交通、儲能、民用等領域,西安本地的應用市場豐富,但受制于氫源不足、價格較高等問題,氫能應用規模小、覆蓋率低。同時,電動車型具有技術成熟、成本低等優勢,西安新能源車應用重點在電動車型,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缺乏動力和經濟性。目前德創未來氫燃料電池車訂單已超過1000輛,主要在上海、北京、榆林等城市,西安本地暫未有投運。
 
  4.產業生態有待優化。相較于國內氫能發展先進地區在政策和管理機制方面的積極探索,西安起步晚、步子小、程度淺,缺少指導性文件和規范性文件,政策體系缺失,在氫能相關領域的支持、審批和監管政策亟待突破。企業融資渠道不通暢,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氫能領域人才隊伍建設緩慢,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創新。缺少各類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對氫能產業快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圖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圍繞陜西省兩條氫能廊道、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等重大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堅持高端化、集群化發展,重點推進構建氫能創新鏈、高端裝備制造鏈、燃料電池產業鏈“三鏈”以及氫源供應網、氫能儲運網、加氫設施網“三網”建設,推動示范應用、企業集聚發展、發展環境優化、產業質量提升和對外開放合作,完善政策體系,強化區域產業協作,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打造全國氫能科創之都、全國氫能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集聚高地,為西安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注入強勁動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針對西安氫能產業處于起步與培育階段的特征,強化政府在戰略、規劃、政策、示范應用、標準等領域的引導作用,加大對氫能項目在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企合作,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地結合,最大程度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創新驅動、高端發展。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氫能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構建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聚集相互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進科學技術、生產工藝、商業模式等全面創新,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新路子。聚焦氫能產業高端發展,推動企業向產業鏈、價值鏈和市場鏈的高端環節發力,形成高附加值產品,努力打造全球知名、全國領先的“西安品牌”。
 
  堅持示范引領、安全發展。合理確定示范試點區域與企業,創新氫能產業發展模式,有序推進氫能的示范應用,探索氫能在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對傳統能源的逐步替代,以點帶面,推動氫能產業全面發展。把安全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標準規范,強化安全風險管控,提升全過程安全管理水平。
 
  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緊跟全球氫能產業發展趨勢與規律,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發展,結合各區域基礎條件和特點,科學規劃西安氫能產業發展重點、空間布局和任務路徑。設定總體定位與階段性發展目標,分步實施、梯次推進、滾動落實,逐步構建區域特色明顯、創新融合發展的氫能產業集群。
 
  堅持區域協同、開放合作。加強與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以及榆林、延安等地的氫能產業合作,推動跨區域產業鏈式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譜寫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積極推進與國內氫能產業發展先進地區的交流對接,形成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搶抓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中亞峰會等機遇,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氫能產業對外開放,強化國際產能合作。
 
  (三)發展定位
 
  1.全國氫能科創之都。以西安“雙中心”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用,依托西安豐富的高校與科研院所資源,聚焦氫能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體系,加快在制氫、儲氫、運氫、用氫、燃料電池等領域形成一批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和產業化項目,聚力打造全國氫能科創之都。
 
  2.全國氫能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集聚高地。依托隆基氫能、華秦新能源、西部材料、德創未來等企業和科研院所,大力發展氫能裝備、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研發與制造,引育國內外優質企業,加快形成本地自主研發和規模化生產能力,著力推動“西安制造”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為全國提供先進氫能裝備和燃料電池,打造成為全國氫能高端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集聚高地。
 
  (四)發展目標
 
  2023-2025年為產業培育階段。重點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實施一批核心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一批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成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培育一批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骨干企業和關鍵配套企業,氫能的示范應用穩步推進,安全高效的氫氣供應網絡不斷完善,氫能基礎設施加速建設,出臺技術攻關、示范推廣、安全監管等支持政策措施,初步形成陜西兩條城際氫能廊道樞紐、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和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氫能消費中心基本格局。氫能相關企業總數超過50家,力爭產值突破100億元。
 
  2026-2030年為產業發展階段。建成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鏈,形成一批全國領先的關鍵技術,集聚一批氫能高端裝備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取得突出成績,氫能在工業、分布式發電、民用等領域實現小規模示范應用,氫能基礎設施基本滿足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氫能相關企業總數超過150家,培育氫能裝備制造鏈主企業2-3家,力爭產值突破300億元。
 
  2031-2035年為產業成熟階段。氫能研發、制造和配套服務體系健全完備,全國氫能科創之都、全國氫能高端裝備產業集聚高地基本建成,掌握一批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擁有氫能裝備自主設計和規模化生產能力,氫燃料電池汽車基本應用大規模,氫能在工業、分布式發電、民用等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氫能基礎設施與產業配套進一步完善。氫能相關企業總數超過500家,力爭產值突破1000億元。
 
  圖片
 
  三、空間布局
 
  結合氫能產業發展特點,遵循“合理配置、突出重點、有序協同、聯動發展”的原則,構建“一先導、兩基地、多場景”產業布局。
 
  (一)一先導: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先導區
 
  以西咸新區為引領,發揮西咸新區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優勢,先行先試,探索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新政策、新模式、新路徑。依托涇河雙碳光伏產業園、涇河兩鏈融合示范園、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等產業園,發展燃料電池及其關鍵零部件、氫能裝備制造、燃料電池整車等技術研發與生產制造,建設陜西省燃料電池產業核心區。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西部創新港等平臺,推動科技資源集聚與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探索氫能在生產生活中的多元化示范應用,打造全球領先的氫能零碳能源信息融合應用示范園區,形成一批先進示范經驗。
 
  (二)兩基地:科技研發基地和氫能關鍵材料制造基地
 
  1.科技研發基地。以高新區為引領,以絲路科技城為核心承載,以提升前沿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服務與成果就地轉化“三項能力”為主線,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努力形成一批基礎研究成果和關鍵技術成果,成為全省乃至西部重要的創新策源地。
 
  2.氫能關鍵材料制造基地。以經開區為引領,提升氫能關鍵材料研發與生產能力,積極引進和培育具有核心技術的氫能關鍵材料制造企業,推進產業規模化、產品高端化、企業集聚化,打造具有西安特色和品牌效應的氫能關鍵材料產業集群。
 
  (三)多場景:構建多個氫能應用示范場景
 
  在市域內,以氫能融入生活為導向,圍繞市政交通、冷鏈輕卡、貨運物流、機場服務、園區建設、建筑供能等領域,形成多個氫能應用示范場景,釋放西安應用市場潛力,助力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氫能消費中心建設。
 
  圖片
 
  圖片
 
  四、重點任務
 
  (一)布局氫能創新鏈
 
  緊跟“雙中心”建設,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用及西安創新資源優勢,以氫能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為主線,建設高質量科技創新平臺,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擴廣創新主體,加快成果轉化,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1.強化關鍵技術攻關。發揮本地科研院校的創新優勢,瞄準氫能領域的國家戰略需要、產業未來方向需要、西安發展需要,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全局性技術研究布局。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實現國產替代為目標,編制西安氫能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清單,開展綠氫制備、儲運氫、加氫、燃料電池等領域關鍵技術、工藝的研發與應用,促進氫能產業高端發展。主動參與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采取目標指引、“揭榜掛帥”等方式,力爭在氫能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和解決方案、推進一批首臺套裝備和首批次材料研發及示范應用。探索推進氫內燃機、摻氫航空發動機、“氫+鋰”復合航空動力系統、固體氧化物燃氣輪機聯合循環等前沿技術研發,打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與孵化—高端產業”發展通道,力爭產出一批全國領先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場景。
 
  專欄1:關鍵技術攻關
 
  1.制氫關鍵技術:以低成本、高效率為目標,加快綠氫制備技術攻關,重點開展堿性電解水高效制氫技術攻關,推進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生物質制氫等技術研發。
 
  2.儲運氫關鍵技術:以大規模、中長途為目標,重點研究公路高壓運輸、大容量管束集裝箱氫氣儲運技術、站內固定式高壓儲氫、車載高壓儲氫、車載液氫等技術,積極開展液氨儲氫、有機液體儲氫、液態儲氫等復合儲氫系統關鍵技術研究,推進物理、化學固態儲氫技術研究。鼓勵科研院所與延長石油、陜燃氣集團等企業深入合作,開展天然氣摻氫、純氫管道運輸等技術研發,推進運輸安全性、相容性、可行性研究。
 
  3.加氫關鍵技術:以大容量、高效率為目標,突破70 MPa氫氣加注、液氫加注技術,推進高精度加氫計量技術、靈敏調壓技術、快速響應氫氣預冷技術、輔助加氫技術、加氫裝備壽命評價與測試技術等研究。
 
  4.燃料電池關鍵技術:以高性能、長壽命為目標,重點推進電堆、膜電極、雙極板、催化劑、空壓機、氫氣循環系統的性能與功率提升研究,加快突破質子交換膜、碳紙等“卡脖子”技術,開展磷酸型燃料電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關鍵技術攻關,布局燃料電池新型材料、智能網聯、氫安全等下一代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
 
  5.儲能與發電關鍵技術:以高轉化、低排放為目標,開展氫能熱電冷聯供、氫電互換互補供能系統集成優化與智能調控、氫電驅動低碳零碳系統構建與優化、氫電多能融合系統示范與應用等技術研究。
 
  6.重點項目:加快華秦新能源大功率高效水電解制氫關鍵技術開發與裝備研制、西工大200kW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示范應用、西工大/旭氫時代120kW級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技術研究、西部材料甲醇重整制氫反應器用催化劑層的構筑、凱立新材料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用鉑炭催化劑研究、西部材料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鈦雙極板精密成形和表面改性技術、以太氫能源超臨界水氧化和水熱燃燒技術制氫等項目建設,促進產業技術革新。
 
  2.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借助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探索建立氫能科技成果資源庫,面向全省收集并發布氫能技術需求與科研成果,實現技術需求端與創新供給端精準對接。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服務鏈、金融鏈一體部署,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以市場需求、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技術創新。加快西部科技創新港、智造創新產業園、雙碳光伏產業園等創新成果轉化載體建設,實施一批創新水平高、產業帶動性強、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產業化項目,助推產業集群化發展。鼓勵應用技術類科研院所市場化、企業化發展,提升氫能與低碳技術研究院、綠色氫能制儲用一體化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研發轉化能力,促進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3.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強化政策引導,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鼓勵氫能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平臺、項目、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在氫能高端裝備和基礎設施領域,構建“微成長—小升規—規上市”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市場前景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科技企業小巨人,吸引一批瞪羚企業、科技型企業落地西安,支撐西安氫能產業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依托華秦新能源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聚集更多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加強氫能產業創新成果共享、利益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能力共享等,探索聯合創新新模式、新路徑,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優化創業環境,積極吸引氫能領域的企業家、知名科研學者或專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到西安創業。
 
  4.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鼓勵西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大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大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究機構創新發展與開放合作,支持西工大新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西安市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西建大多尺度能源轉化功能材料實驗室等機構做大做強,建設集引領型、突破型、平臺型于一體的氫能實驗室群。積極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匯聚更多氫能產業與技術資源。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交叉研究中心等,積極爭創國家級或省級平臺。吸引國內外氫能高端研發機構落戶西安,積極發展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衍生孵化、技術服務和產業培育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開展各類氫能技術研發活動。支持航天六院等軍工院所與民營企業圍繞氫能開展創新合作,建設協同創新平臺,推動軍用技術向民用轉化。
 
  (二)完善氫能裝備制造鏈
 
  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進制氫裝備、儲運氫及加氫裝備研制及首臺套應用,發展氫能關鍵材料,引領帶動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建設。
 
  1.發展制氫裝備制造。重點發展工業副產氣制氫、堿性電解水制氫等裝備制造,同步發展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固體氧化物電解水等裝備制造,長遠布局光解水制氫、生物質制氫等裝備制造。加強與陜北能源化工企業交流合作,研發高效、清潔、經濟的工業副產氫制備、提純、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等設備,提升工業副產氣制氫效率。支持隆基氫能、華秦新能源建設堿性電解水制氫裝備制造項目,持續推進電極材料、流道流場等技術更新,形成全國領先的堿性電解水制氫裝備制造技術與能力。積極吸引質子交換膜電解槽、固體氧化物電解槽等裝備研發與制造企業,加快實現產業化。依托西交大能動學院、西工大動能學院等,長遠布局太陽能光解水制氫、熱化學循環分解水制氫、低熱值含碳原料制氫、可再生含碳燃料重整結合膜分離等新型制氫設備研究。
 
  專欄2:制氫裝備發展
 
  加快華秦新能源氫能裝備制造中心、隆基氫能總裝、泰金新能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備及其關鍵材料開發、華秦新能源氫能裝備制造中心、西安氫源金屬表面精飾有限公司電鍍生產線、西部材料千瓦級甲醇重整制氫反應器開發、西部材料質子交換膜電解槽高性能低成本多孔擴散層開發等項目建設,鞏固提升制氫裝備發展優勢。
 
  2.發展儲運氫及加氫裝備制造。重點發展高壓氣體儲氫、液態儲氫、加氫等裝備及其核心部件研發與制造,同步發展固態儲氫裝備制造,加快形成成套生產能力。積極發展35/70/103 MPa高壓氣態儲氫裝備,加快推進固定式高壓儲氫容器、車載高壓儲氫裝備研發及產業化。依托航天院所以及御氫科技、中車西安等企業,發展液化裝置、儲放裝置、液氫儲罐等液態儲氫裝備,開展鐵路罐車、液氫罐式集裝箱等裝備研發,逐步實現民用化。依托西工大、一九零八新能源、盛世盈創等機構,開展固態儲氫裝備及其核心附屬裝置研發與制造。依托斡豐流體科技、中油氫能等企業,加快加注機、制氫加氫一體機等設備革新,積極發展壓縮機、加氫槍、閥門等零部件研發與制造,提升加氫裝備國產化率。
 
  專欄3:儲運氫與加氫裝備核心部件
 
  1.氣態儲氫核心部件:重點突破壓縮機、儲氫瓶、內膽等核心部件。
 
  2.液態儲氫核心部件:重點突破氦透平膨脹機、低漏率換熱器、氦螺桿壓縮機、低溫閥門、正仲氫轉化器等核心部件。
 
  3.固態儲氫核心部件:重點突破氫化物儲罐、閥門、配管管路、監測部件等核心附屬裝置。
 
  4.加氫設備核心部件:重點突破高壓氫氣管路、壓縮機、加氫槍、質量流量計、閥門、冷卻機等核心部件。
 
  3.發展氫能關鍵材料。依托西部材料、凱立新材料等企業以及西交大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西安工業大學新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圍繞制氫、氫分離與提純、儲運氫、燃料電池等領域關鍵材料需求,重點發展催化材料、金屬氫化物材料、膜材料、碳基新材料等領域,長遠布局納米材料等領域。加快在催化材料、金屬氫化物材料等領域實施一批數字化、規模化擴產項目,形成一批“筑優勢”產品。在膜材料、碳基新材料等領域實施一批成果轉化、企業培育項目,突破一批“緊缺型”產品。在納米材料、單原子級催化材料等領域實施一批基礎研究、技術攻關項目,布局一批“謀長遠”產品。制定重點氫能關鍵材料產品推廣目錄及首批次應用指導目錄,支持本地相關企業優先使用本地產品。
 
  專欄4:氫能關鍵材料
 
  1.制氫關鍵材料:以減少或替代貴金屬催化劑為目標,發展過渡金屬合金、過渡金屬氫氧化物、過渡金屬氮化物等材料,加快非貴金屬催化材料研發與制造,探索探索亞納米級催化材料、單原子級催化材料等材料,提升整體催化活性及穩定性。聚焦光解水制氫需要,發展寬光譜吸光半導體材料等。
 
  2.氫氣分離和提純關鍵材料:以提高穩定性為目標,加快發展有機膜材料、無機膜材料和有機/無機雜化膜材料,逐步實現大面積及高質量的氫氣可控制備。
 
  3.儲氫關鍵材料:以實現儲放高效為目標,發展金屬合金材料、配位氫化物材料、碳基材料、有機液體材料、有機框架化合物等儲氫材料,實現儲氫穩定安全可靠。
 
  4.重點項目:加快凱立新材料高端功能催化材料產業化、超碼科技一體式析氫電極材料的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高容量固態復合儲氫材料(氫化鈉)生產技術研發、凱立新材料先進催化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及產業化建設、凱立新材料有機液體儲運工藝技術及催化材料開發、凱立新材料電解水制氫用催化材料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等項目建設,加速在氫能關鍵材料領域形成一批“西安產品”。
 
  (三)培育燃料電池產業鏈
 
  以西咸新區為核心區域,重點發展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及總裝集成、發動機制造和運用裝備制造,打造全省燃料電池研發和裝備制造聚集區。
 
  1.發展核心零部件及總裝集成。依托陜鼓集團、秦氫元、西部材料、凱立新材料等企業,提升空壓機、雙極板、膜電極研發與制造能力,加快西部材料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鈦雙極板的批量化制造、凱立新材料高性能膜電極制備工藝開發等項目建設,實現本地規模化量產。大力發展高性能電堆、催化劑、氫氣循環系統等零部件制造,鼓勵多種落地模式和合作方式,積極吸引核心技術強、帶動作用大的企業與項目,實現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同步推進質子交換膜和碳紙技術研發與生產,加快實現國產化替代,促進降本增效。加快海燕旭氫氫能、重塑科技燃料電池制造、德燃動力燃料電池制造、盛世盈創氫燃料電池集成系統等項目建設,提升西安燃料電池總裝批產能力。
 
  2.發展燃料電池發動機制造。依托盛世盈創等企業,以商用車、重型車輛為主要對象,推進氫燃料電池發動機自主研發與產業化,提升產品性能,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以龍頭找配套、以總成找部件,積極吸引燃料電池發動機相關配套企業,發展大功率、長壽命、高可靠性的控制器、氫氣供給系統、空氣供給系統和水熱管理系統等,集聚去離子器、水氣分離器、加濕器、引射器等零部件生產供應商,圍繞動力總成培育產業集群。
 
  3.發展燃料電池運用裝備制造。依托德創未來、質子汽車等企業,重點發展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冷藏車、清洗車、廂式車、洗掃車、公交車等多種車型,搶占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支持法士特等整車配套企業,面向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專用變速器、減速器、電驅動總成等核心零部件。依托航天六院,布局液態氫汽車研發與制造。聚焦發電、儲能及日用氫能設備需求,穩步推進氫能分布式發電與熱電冷三聯供設備發展。面向應急救援、特殊作業等市場,發展應急電源、單兵便攜式電源等裝備制造。發揮西安無人機產業基礎優勢,發展氫能無人機。
 
  (四)拓寬示范應用場景
 
  鼓勵重點區域與龍頭企業先行先試,開展交通、分布式能源、工業等領域氫能示范應用,拓展新型應用場景,摹畫“氫”山綠水,支撐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氫能消費中心建設。
 
  1.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搶抓西安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以及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機遇,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冷鏈車和廂式車等在生鮮冷鏈和貨運物流領域的示范應用。以“宜電則電,宜氫則氫”為原則,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客車、叉車、環衛車等示范應用市場,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互補發展。以西安咸陽機場為先行試點區域,開展氫燃料電池物流車、接駁車及其他特殊車輛示范應用,逐步向國際港務區、其他物流樞紐及園區推廣應用,打造氫能示范機場、示范港區、示范物流園區等。加快政府、國企及公共機構燃油車的淘汰速度,支持替換采購或租賃氫燃料電池汽車。
 
  專欄5:氫能交通領域示范應用
 
  1.氫燃料電池冷鏈車:以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和經開區為重點區域,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冷鏈車推廣應用,短期以城區配送為主,長遠構建市域外冷鏈物流應用場景。
 
  2.氫燃料電池物流車:以城市配送、城際物流、干線物流為應用場景,支持物流園區與物流企業推進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分階段替換,短期以短倒為主,長遠布局中遠途、中重型汽車,有序覆蓋專用配送、快遞等領域。
 
  3.氫燃料電池客車:率先在西咸新區開設3-5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開通2-3條氫燃料電池客運城際,推進先行先試。
 
  4.氫燃料電池叉車:在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開展氫燃料電池叉車應用示范。
 
  5.氫燃料電池環衛車:推進4.5噸及以上環衛作業車輛逐步替換為氫燃料電池環衛車。
 
  2.加速推進氫能在儲能領域的示范應用。發揮氫的儲能與媒介功能,充分利用棄電,開展用電峰谷期儲能,減少能源浪費。鼓勵涇河兩鏈融合示范園、涇河雙碳光伏產業園、隆基綠能光伏產業園、高新區絲路科技城、比亞迪汽車產業園等園區布局分布式智慧能源示范應用項目,打造低碳園區、零碳園區。在有條件的數據中心、寫字樓、商業綜合體、通信基站、公共服務設施等公共建筑,推進氫能熱電冷聯供、應急電源、備用電源等技術發展與應用,促進電、冷、熱、氫等多能智能協調發展、協同供應,實現能源綜合梯級利用。以國防動員為應用場景,探索燃料電池在單兵作戰電源的應用。
 
  3.穩步推進氫能在工業領域的示范應用。依托西安豐富的航空航天資源,加大氫能及氫燃料電池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應用,布局氫氧發動機、氫動力飛機等技術研發,探索氫能無人機在通訊、精準定位、森林防火、精確測繪、監測等領域應用,促進航空航天產業綠色發展。支持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等工業集聚區域,探索推進氫能在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工業中的多種用氫方式示范與驗證,探索推進天然氣摻氫在工業園區的示范應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4.積極搭建氫能應用新場景。結合“15分鐘便民生活圈”,依托公園、廣場等場所,推進氫能共享單車、電動車等示范應用,讓氫能貼近群眾生活。發揮西安豐富的景區資源優勢,遴選2-3個景區先行先試,推廣氫燃料電池觀光車、氫能游船等產品,以點帶面,逐步擴大示范應用范圍,打造氫能文旅。探索布局氫能示范社區,推進氫能熱電聯供、氫能燃氣具等在社區家庭中的示范應用。持續拓展氫能的應用場景,探索推進氫能與農業、商業融合發展,打造“氫”生活、“氫”農“氫”商等新型低碳場景。
 
  (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氫能基礎設施配套,全力推進氫源供應網、氫能儲運網、加氫設施網“三網”建設,為西安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1.構建綠色穩定的氫源供應網。短期重點推進“外引氫源”,從咸陽、渭南、榆林等富氫區域引進氫氣,構建“外部供應、西安消費”的發展格局,確保氫源充足、穩定。積極爭取國家及陜西省支持,在滿足安全條件下,探索推進制氫加氫一體站、分布式制氫與應用一體化、非化工園區電解水制氫等發展,降低氫能外部依賴度。長遠布局本地綠氫制備,穩步推進在有條件的區域布局綠電制氫、生物質制氫、光解水制氫等,積極通過技術進步逐步降低綠電制氫成本,建立以綠氫為主的氫氣供應體系。
 
  2.構建內外暢通的氫能儲運網。重點發展高壓氣態儲氫和長管拖車輸氫,逐步向低溫液態、固態、氨氫轉化等多相態發展,提升氫能儲運能力。結合西安未來公路網和氫能產業布局方向,堅持以點連線、由線到網的發展思路,逐步形成由繞城高速、西咸北環線高速及多條城市公路組成的“兩環N線”的西安內部氫能儲運網,聯通氫能供應端與需求端。以包茂高速、西延高速、連霍高速為重點,構建西安外部氫能儲運網,重點連接榆林、延安、渭南、韓城等地區,長遠推進向省外區域延伸,擴大儲運網覆蓋范圍。長遠布局氫氣運輸管道網,探索推進天然氣摻氫管道、純氫運輸管道、長距離運輸管道等工程研究與規劃。
 
  3.構建分布合理的加氫設施網。聚焦中長期發展需要,適當超前布局加氫站,重點建設氣態加氫站,長遠布局液氫加氫站。加快西咸氫能綜合示范站、陜通股份加氫/LNG/充電合建站、西咸新區長慶加氫示范站項目等項目建設,支撐氫能產業發展。積極推進混合建站發展模式,支持利用現有的加油站、加氣站、甲醇站改擴建加氫設施,鼓勵新建油、氣站同步建設加氫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公交場站、產業園區、物流基地等區域配套自用或商用加氫站,滿足用氫需求。全力做好加氫站選址工作,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緊密結合車輛熱點運行區域、車輛增長變化等,統籌考慮氫源供應距離、交通便利程度、車輛加氫成本、周邊加氫需求等因素,合理規劃全市加氫站分布,確保有氫可加、加氫便利。在包茂高速西安至榆林段、京昆高速西安至韓城段等現有服務區,適時啟動加氫站建設。
 
  (六)打造氫能產業集群
 
  緊扣全國氫能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集聚高地建設,構建上中下游產業鏈集群及同類產品、同類企業扎堆形成的集群,打造成為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極點。
 
  1.打造氫能制儲運加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構建“龍頭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配套”的產業鏈、價值鏈發展模式,支持隆基氫能、華秦新能源、西部材料、德創未來等龍頭企業擴規模、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引進和培育一批技術實力強、產品質量好、市場份額大、發展前景廣的氫能產業配套中小企業,提升本地配套率和自給率,形成“龍頭+配套”企業群體。以科技研發、招商引資和區域產業協同為手段,補齊氫能“制、儲、運、加”裝備制造各環節、各領域短板,完善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檢驗檢測、供應鏈服務等相關配套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研發、中試、生產、檢測全產業鏈發展、集群化建設。
 
  2.培育燃料電池產業集群。按照“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發動機+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產業建鏈延鏈思維,推動西咸新區燃料電池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積極招引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與制造企業,支持德創未來、質子汽車等企業擴大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產能,創建以西安清潔能源示范基地、西咸新區智慧建筑零碳能源供需系統示范區為牽引的綜合應用場景,形成西安特色燃料電池產業集群。支持企業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強戰略合作,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布局實驗室和中試基地項目,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引領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七)加強區域產業協作
 
  統籌利用好西安與周邊地區氫能產業資源,加強與關中平原城市群與西安都市圈的協同聯動,強化國際產能合作,形成跨區域的氫能產業集群。
 
  1.共同建設氫能產業集群。深度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發揮關中平原城市群區域合作辦公室作用,推進氫能產業交流合作,強化功能互補與聯動耦合,擴大產業合作“朋友圈”,共同推進氫能產業協同發展。發揮西安、榆林、延安、渭南等地區的資源差異性,建立氫能供應、技術創新、集成示范等方面的長效合作機制及常態化溝通機制,強化高速路加氫站、氫氣運輸等方面的項目協商合作,參與榆林-延安-西安與西安-渭南-韓城兩條城際氫能廊道建設,聯通氫源供應中心與消費中心,打造互為支撐的氫能產業集群,共同建設氫能示范城市群。率先以城際物流、客運為方向,支持維納氫能等企業推進城際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運營,逐步探索更多應用場景,豐富城際氫能市場。
 
  專欄6:區域產業協作
 
  1.推進西安-咸陽氫能一體化發展:探索在氫能招商引資、科技創新、政策要素保障等領域建立統一的清單或標準,在基礎設施選址、建設規模核定等方面建立兩地共商共建機制,對于同構性程度較高的領域通過產業協調機制重構兩地產業價值鏈,率先推進產業一體化發展。探索共建兩地產業合作平臺,鼓勵兩地相關專業協會開展交流互動,實施一批對口合作重點項目,促進兩地產業互動、資源共享。
 
  2.開展與渭南、韓城產業協同發展:加強規劃與政策銜接,聯合共建氫源供應網與儲運網,構建“外部制氫、西安消費”的發展格局,聯通氫源供應中心與消費中心。依托富閻產業合作園區、渭臨經濟協作區等區域,強化氫能產業協作,構建以各地優勢產業為主導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鼓勵企業開展跨區域合作,共同推進西安-渭南-韓城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客運車示范試點。
 
  3.推進與榆林、延安產業協同發展:與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建科研創新平臺與氫能產業基金,支撐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氫能產業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氫能產業合作結對關系,強化氫源供應、氫氣運輸、燃料電池制造等領域的產業合作與協同創新,推動企業、項目、技術、人才等跨區域高效配置,構建跨區域的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和資金鏈“五鏈”協同發展的新格局。發揮西安科技創新與裝備制造優勢,打造“西安研發、多地轉化”“陜北市場、西安產品”的產業合作模式。
 
  4.推進與寶雞、銅川、商洛、天水市、平涼市、運城市、臨汾市等城市聯動發展:加強分工協作和產業聯系,強化氫能科技創新、裝備制造等方面的協同聯動,共同探索推進長距離輸氫等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共同推進優質資源整合,推進研發-設計-生產-最終產品全過程的價值分工與關聯,促進更多研發成果產業化、市場化。
 
  2.助推西安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發揮都市圈各地區比較優勢,推進氫能產業一體化發展,探索推進“總部+基地”、“研發+轉化”、“終端產品+協作配套”等模式,構建都市圈內氫能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引導氫能龍頭企業在都市圈內布局一批氫能產業項目,助力都市圈氫能產業“建圈強鏈”。鼓勵西安高校、科研院所、科創企業的創新服務向都市圈延伸,開展基礎材料、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聯合技術攻關,輸出優質科技創新成果及產業化項目。立足都市圈各地區基礎條件,共同開拓氫能應用市場,高水平推進氫能在都市圈內的推廣應用。
 
  3.融入全球氫能產業分工。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氫源、材料和裝備等領域的創新合作,加強與日本、韓國等氫能技術先進地區開展技術創新、標準對接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提高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借助歐亞經濟綜合園區、中俄絲路創新園、中以創新園、中韓產業園等國際合作園區,探索推進一批國際產能合作項目,提升氫能產業對外開放水平。搶抓中國—中亞峰會重大機遇,探索與中亞五國開展氫能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本地企業與境外企業、科研機構等加強合作,建立全球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參與國際氫能項目建設與開發,拓展發展空間。
 
  (八)推動產業質量提升
 
  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統籌發展與安全,推進氫能產業標準化發展,加強產業安全管理,建立檢測認證體系,提升氫能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1.推進產業標準化發展。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優勢企業,強化院士團隊智力支持,針對氫能技術、裝備、應用、安全、質量等領域,開展氫能產業鏈標準圖譜研究,加強相關標準研究與應用,構建西安氫能產業鏈標準體系。加強與國際、國家標準對標,加快推動一批本地標準成為行業標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鼓勵相關企業采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組織生產與管理,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充分借助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健全標準與科技互動機制,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標準轉化。
 
  2.加強產業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氫能安全相關法規、規范和標準,加強安全風險辨識,強化日常管理與安全培訓,保障西安氫能產業安全發展。落實各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定安全生產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督促企業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制定安全管理措施、配齊安全設施,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及時預警各類風險狀態,有效提升事故預防能力。研究制定氫能突發事件處置預案、處置技戰術和作業規程,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3.建立檢測認證體系。建設燃料電池材料、電堆、整車及其關鍵零部件成套測試平臺,形成檢測認證服務體系以及測試裝備供應體系,提升產品開發效能和核心競爭力。積極發展氫能檢測認證技術,引育氫氣純度、制氫裝備、儲運氫裝備、加氫裝備、氫能關鍵材料、燃料電池等領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氫能計量標準研究,推進氫能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建設,建設氫儲運裝備、加氫裝備、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相關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西安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全過程的計量技術服務。
 
  (九)持續優化發展環境
 
  加強人才、園區、服務等配套支持,優化氫能產業發展環境,提升高端資源要素競爭力與吸附力。
 
  1.壯大專業人才隊伍。緊扣西安氫能產業各領域、各環節發展需求,建立人才需求清單,引進國際“高精尖缺”人才、“卡脖子”領域高層次人才、青年人才和優秀企業家,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培育“科學家+工程師”團隊和“新雙創”團隊。鼓勵西交大、西工大、長安大學等高校優化能源、機械、材料等學科專業設置,培育氫能相關學科專業,強化本地氫能產業人才培養。支持氫能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開展深入合作,發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與現代學徒制,培養“學術理論+應用實踐”相結合的專業人才。鼓勵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持續學習深造、培訓研修,形成一批科研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高素質本土人才。
 
  2.建設氫能產業園區。依托涇河兩鏈融合示范園、涇河雙碳光伏產業園、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等現有園區,堅持市場化運營、平臺化管理,優化園區配套服務功能和發展環境,加強創業孵化、成果轉化、相關配套企業招商等,打造成為集創新研發、產品設計、零部件生產制造、系統總裝集成、產品檢測試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促進大中小型企業集聚發展。圍繞龍頭企業強鏈補鏈的需求,布局落地一批產業配套項目以及專業型、配套型園區,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打造以科技創新與氫能裝備制造為核心的產業鏈上中下游相互協同、互為配套的產業集聚帶。
 
  3.建立產業服務平臺。建立氫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投融資擔保、人員培訓、管理咨詢、品牌推廣等服務。建立氫能產業孵化平臺,降低企業創業風險和成本,助力氫能科技成果轉化與相關企業發展。依托西安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立氫能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強化知識產權的申報、保護和管理。打造商業化運營、市場化運作氫能智慧運力平臺,提供氫站管理、氫車調度、駕駛員管理、運單管理、安全監管、碳追溯等氫能運力智能管理功能。建立氫能產業智庫平臺,邀請高等院校、氫能企業、金融、應急等各界專家學者為智庫成員,為西安氫能產業發展的路徑方向、政策制定、科技創新等方面提供支撐。發展氫能交易中心,為氫能產業上下游企業提供氫能交易的平臺,促進氫能源商品化。
 
  4.加快行業協會發展。依托科技創新、裝備制造、燃料電池、氫能應用等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支持組建氫能領域的行業協會,集聚、整合產業資源與創新資源,實現成員單位間的交叉產業融合、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人才培養,推動西安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行業協會協調功能,開展政策宣傳與培訓,舉辦氫能論壇、企業對接會、產品展會等活動,拉近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主體的距離,促進各類資源緊密對接。鼓勵行業協會吸納西安周邊地區的氫能企業,共同推進氫能產業鏈條的完善與提升。
 
  圖片
 
  五、政策體系
 
  (一)支持產業生態建設
 
  制定出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分類確定氫能產品屬性,明確作為能源使用的氫產品的能源屬性。制定氫能產業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和氫能運輸運營管理規范,明確氫能企業、生產設備、環境、加氫站、氫能運輸等方面的安全適用標準。支持符合國家和省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布局與產業政策要求的氫能建設項目,優化核準或備案流程,明確城鄉規劃、土地使用、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安全生產、消防、特種設備等相關手續。支持獎勵企業制(修)訂行業標準,鼓勵企業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自我聲明公開團體標準。
 
  (二)支持科技創新攻關
 
  鼓勵成立各類研發機構,圍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難題,在氫能產業鏈制、儲、運、加、用及創新應用示范等方面創新組織模式,支持獎勵開展揭榜攻關、樣機研發等活動。鼓勵依托氫能相關實驗室搭建市級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平臺,對滿足市級各類研究中心評定要求的,予以優先評定。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創辦科技型企業,對圍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并實現產業化的,予以配套獎補。
 
  (三)支持氫能裝備制造
 
  支持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氫能企業投資建設氫能裝備制造項目,對投資總額達到補貼標準且于正式批復后兩年內建成投產的,項目竣工投產后給予補貼。制定主營業務營收階梯獎勵辦法,支持獎勵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氫能企業年氫能主營業務首次突破獎勵標準的企業。支持氫能裝備產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按照現行規定予以獎勵。鼓勵氫能企業在氫能領域重大新建、改造項目,按規定給予金融政策支持。
 
  (四)支持氫燃料電池發展
 
  支持補貼氫燃料電池產線制造企業在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落地建設。鼓勵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的氫燃料電池設備產品配套銷售,按照到達銷售訂單標準的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給予補貼支持。鼓勵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氫能產業鏈企業采購市域內其他企業生產的氫燃料電池相關產品,對到達采購額標準的,給予補貼支持。
 
  (五)支持多領域示范推廣
 
  鼓勵燃料電池車輛運輸平臺建設,支持獎勵納入并完成西安市(含西咸新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的整車制造企業、車輛運營企業以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鼓勵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整車制造企業加大氫燃料電池車輛產銷力度,對整車廠銷售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按其全國統一售價給予車價補貼。支持補貼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企業購置本地企業生產的氫燃料電池整車。支持獎勵氫能在化工、熱電聯供、天然氣摻氫等領域的重點示范項目。鼓勵氫能產業示范園區、氫能綜合示范應用園區建設,對通過評審認定的頒發市級產業示范園區牌。對符合密閉運輸等方面要求的氫燃料電池車,按照規定備案后,開放道路通行權,在限行、限號和市內停車費減免方面享受新能源車輛同等政策。
 
  (六)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制定加氫站發展規劃和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辦法,鼓勵新建和改(擴)建符合本市發展規劃的加氫站。加氫站(含供氫站)參照天然氣加氣站管理模式,鼓勵綜合能源站改造,對新建、擴建、改建加氫站按國內加氣站成熟管理體系流程實施審批,對符合加氫站建設標準和有關規定的,核發燃氣經營許可(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實行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并給予定額建設補貼和分檔運營補貼。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西安市氫能產業鏈工作專班對氫能產業發展的統籌領導,加強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謀劃實施,加大對重大問題和重要任務的協調推進力度。市級有關部門要細化分解規劃中的各項目標任務,分工協作,齊抓共促,構建政府引導、部門聯動、行業促進的發展格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承擔屬地管理責任,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積極做好氫能產業發展相關工作。
 
  (二)加大金融扶持
 
  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氫能相關企業的融資方式與范圍。加大現有產業類和科技類專項資金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氫能技術成果轉化、裝備制造、燃料電池、搭建示范應用場景等技術創新和產業能力提升項目。鼓勵金融機構放寬氫能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加大對核心技術強、發展前景大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力度。大力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并購基金,為氫能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融資服務。積極開展政銀企對接會等投融資活動,豐富投融資平臺和渠道。
 
  (三)健全統計機制
 
  推進氫能能源統計報表合并工作,推廣氫能源碳中和定價標準,定期發布氫能制備與消費情況。推進與專業研究機構合作,將理論研究與政府綜合統計工作的要求相結合,從產值、營業收入、企業數量、投資、成果轉化等方面,實時反映西安氫能產業發展進程與結果。遵循系統性、科學性、導向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則,持續推進氫能技術、場景、基礎設施、企業等方面的要素、數據監測,實現對全市氫能產業發展情況的動態反映。
 
  (四)建立評估機制
 
  開展“自評估+第三方評估相結合”的規劃實施階段性評估,做好2025年階段評估、2030年中期評估、2035年終期評估。以各階段評估結果為依據,動態調整發展目標和路徑方向,及時更新任務舉措與重點項目,不斷完善工作推進措施,確保規劃持續保持先進性和可落地性。
 
  (五)做好宣傳引導
 
  發揮新媒體和戶外宣傳陣地作用,廣泛開展圖文直播、專家講壇、科普動畫等氫能科普宣教,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問題,提高社會公眾對氫能的認知度和認同感,推動形成社會共識。深入宣傳規劃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共同推動西安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氫能制、儲、輸、用的安全法規和安全標準宣貫工作,增強企業及群眾的安全意識。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關于公開征求《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通知

2023-08-18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關于公開征求《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通知
 
  為促進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研究起草了《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1.電子郵箱:chanye08 163.com,傳真:029-86788850。
 
  2.通信地址:西安市鳳城八路109號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處,郵政編碼:710007。
 
  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3年8月25日。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年8月15日
 
  西安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討論稿)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形勢
 
  1.全球氫能產業分工體系加速形成。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能源結構調整與技術變革,氫能制取、儲運和燃料電池等技術日漸成熟,氫能成為未來全球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成為全球各國競爭的焦點,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主要發達國家與地區均出臺了多項政策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持續加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扶持力度,豐田、斗山等國外重點企業在氫能制儲運技術、裝備及關鍵材料制造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位置。全球氫能及氫能裝備由示范應用逐步走向規模化推廣,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球性氫能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正在不斷完善。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產業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CO2)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8%。
 
  2.全國氫能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和用氫市場,氫能產業已邁入商業化培育階段,初步掌握了氫能制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部分區域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及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呈現出積極發展的態勢,有望帶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全國各省市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省市陸續發布本地氫能產業發展指導性文件,已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氫能先行發展區。截至2022年底,國內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過10000輛,建成加氫站250余座,在建約50座,備案及規劃數量超過百座。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3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到2050年,氫能將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至少達到10%,產業鏈年產值約12萬億元,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3.陜西氫能產業資源優勢突出。陜西氫能資源豐富,化工副產氫超200萬噸/年,約占全國12%,高品質副產氫20萬噸/年,兩百公里內終端用氫成本低于35元/公斤。預計至“十四五”末,全省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6000萬千瓦左右,綠氫潛在產能約8萬噸/年。全省擁有大量氫能領域的優勢企業和科研院校,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合的支持與引導下,“產、學、研、用”同步發展進一步深化,制氫、儲運、電堆制造、動力集成、變速器及整車制造等方面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持續增強,可為全省氫能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同時,2022年陜西省印發了《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陜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陜西省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省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4.西安氫能產業發展迎來歷史機遇。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全面實施,西安經濟規模與城市骨架的不斷擴大,節能降碳要求與能源需求持續加碼,對氫能的需求持續增大。西安在上游制氫、中游制儲運、下游應用各環節均具有一定基礎,科技創新、裝備制造、關鍵材料等領域集聚了一批優質企業、落地了一批重點項目,全市涉氫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近80億元。同時,《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西安市氫能產業鏈提升方案》《西安市打造氫能產業集群實施方案(2023-2030年)》等文件提出,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氫能消費中心、以西安為牽頭城市的氫能示范城市群以及榆林-延安-西安與西安-渭南-韓城兩條城際氫能廊道,為未來一段時間西安氫能產業發展明確了目標方向。截止到2022年底,西安氫能產業鏈建設發展成效顯著,氫能產業產值預估達到10億元規模,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潛力十足。
 
  (二)發展基礎
 
  1.西安區位優勢顯著。西安位于全國地理中心區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空港、國內唯一的陸港以及完善的鐵路網、公路網,交通優勢突出。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與西安都市圈核心城市,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經濟實力強勁、科教與人才資源豐富、城市功能優越、營商環境一流,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486.51億元,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扎實基礎。2023年,西安獲批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資源吸附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2.科技創新資源豐富。西安擁有西交大、西工大、西電、西安工大、長安大學等全國知名的氫能科研高校,西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大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大流體機械國家專業實驗室等國家級實驗室,航天六院、西工大新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在制氫、儲氫、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等方面,已形成一批技術成果。中國石油集團管材研究所在氣態儲氫材料領域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延長石油集團與陜煤化集團組建專業的技術研發工程中心,儲氫材料研發中試基地正穩步推進,華秦新能源牽頭建設了陜西省氫能創新中心、省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省氫能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為西安氫能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增添新動力。到2022年,燃料電池、超材料、鎂合金零部件等23項關鍵技術研發落地,相關發明專利申報超50余項,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車用超材料零部件產業化項目”榮獲2022年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一等獎。
 
  3.氫能企業加速集聚。截止到2022年底,西安氫能相關企業超30家,主要為氫能裝備制造企業。隆基氫能、華秦新能源等企業綠氫制備及儲氫裝備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氫易科技實現了有機液態儲氫商業化。西部材料、凱立新材料等企業具備催化材料、復合材料等氫能新材料研發生產能力,盛世盈創、秦氫元等企業具備電堆及核心部件研發生產能力,引進了重塑集團、旭氫時代等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總成及組裝企業。德創未來、質子汽車等企業的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專用車等產品已實現商業化,法士特等零部件企業可以研發燃料電池車專用變速器、減速器、車橋等核心零部件,其中德創未來當選為2022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優秀企業,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銷售量全國領先。西咸新區維納-長慶加氫示范站正式建成投運。
 
  4.應用市場潛力巨大。西安工業覆蓋41個行業大類中的36個,聚集了國內航天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和生產力量,工業領域的氫能應用市場廣闊。西安是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四型”國家物流樞紐以及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承載城市,交通物流領域的氫能應用市場多樣。西安作為特大城市與國家中心城市,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供給面臨較大壓力,在發電、儲能、民用等領域存在迫切需求。陜鼓集團全球首次開發的“焦爐煤氣自重整制氫+氫氣直接還原”制備高品質脫氧球團技術已開展示范應用,陜燃集團、延長石油等在天然氣管道摻氫應用方面積累了一定技術優勢,維納氫能和旭氫時代首批氫能重卡正式交付并完成城際間運輸測試。
 
  5.商業模式不斷創新。西咸新區頭部融資租賃公司配合維納運力平臺業務鏈,形成了以氫能重卡車輛租賃和運管服務為主的業務模式,通過氫源差價、租金收入及調度管理服務費等路徑實現了市場化運營。由秦創原科創母基金配合省金融控股集團、省財政投資集團及省內外社會資本等共同出資成立陜西雙碳產業基金,在資本層面助推氫能產業上下游核心企業做大做強。陜西智庫科學研究院正在攻克制氫成本評估的規范性問題,在建立制氫成本和碳排放的耦合關系上已有突破性進展,為西安建立國際化市場價格體系提供數據支撐。
 
  (三)發展不足
 
  1.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陜西氫能產業基礎雄厚,但西安本地氫源有限,化工、冶金、供能等方面的氫能應用需求較小,導致西安發展氫能產業的自發動力不足。當前西安氫能龍頭及配套企業少且規模普遍較小,制氫、儲氫、氫能應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等領域均有薄弱環節,企業間缺乏業務聯系,缺少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專業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尚未建成,氫能產業整體處于起步階段,成鏈成群態勢尚未顯現,與東部先進地區相比,基礎相對薄弱。
 
  2.創新效能亟需提升。西安氫能領域的科技創新資源眾多,不過政產學研金服用的創新生態尚未形成,優質創新資源在技術流動和落地轉化等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多數高校科研成果未能實現本地產業化。同時,質子交換膜電解制氫、固體氧化物電解制氫等技術短期內難以實現產業化,儲氫材料、液化技術、儲氫裝備制造、燃料電池及其零部件等領域相關企業技術水平整體較弱,長途安全運氫技術的瓶頸問題尚未解決。
 
  3.示范應用亟待加強。氫能廣泛應用于工業、交通、儲能、民用等領域,西安本地的應用市場豐富,但受制于氫源不足、價格較高等問題,氫能應用規模小、覆蓋率低。同時,電動車型具有技術成熟、成本低等優勢,西安新能源車應用重點在電動車型,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缺乏動力和經濟性。目前德創未來氫燃料電池車訂單已超過1000輛,主要在上海、北京、榆林等城市,西安本地暫未有投運。
 
  4.產業生態有待優化。相較于國內氫能發展先進地區在政策和管理機制方面的積極探索,西安起步晚、步子小、程度淺,缺少指導性文件和規范性文件,政策體系缺失,在氫能相關領域的支持、審批和監管政策亟待突破。企業融資渠道不通暢,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氫能領域人才隊伍建設緩慢,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創新。缺少各類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對氫能產業快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圖片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圍繞陜西省兩條氫能廊道、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等重大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堅持高端化、集群化發展,重點推進構建氫能創新鏈、高端裝備制造鏈、燃料電池產業鏈“三鏈”以及氫源供應網、氫能儲運網、加氫設施網“三網”建設,推動示范應用、企業集聚發展、發展環境優化、產業質量提升和對外開放合作,完善政策體系,強化區域產業協作,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打造全國氫能科創之都、全國氫能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集聚高地,為西安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注入強勁動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針對西安氫能產業處于起步與培育階段的特征,強化政府在戰略、規劃、政策、示范應用、標準等領域的引導作用,加大對氫能項目在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企合作,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地結合,最大程度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創新驅動、高端發展。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氫能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構建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聚集相互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進科學技術、生產工藝、商業模式等全面創新,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新路子。聚焦氫能產業高端發展,推動企業向產業鏈、價值鏈和市場鏈的高端環節發力,形成高附加值產品,努力打造全球知名、全國領先的“西安品牌”。
 
  堅持示范引領、安全發展。合理確定示范試點區域與企業,創新氫能產業發展模式,有序推進氫能的示范應用,探索氫能在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對傳統能源的逐步替代,以點帶面,推動氫能產業全面發展。把安全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標準規范,強化安全風險管控,提升全過程安全管理水平。
 
  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緊跟全球氫能產業發展趨勢與規律,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發展,結合各區域基礎條件和特點,科學規劃西安氫能產業發展重點、空間布局和任務路徑。設定總體定位與階段性發展目標,分步實施、梯次推進、滾動落實,逐步構建區域特色明顯、創新融合發展的氫能產業集群。
 
  堅持區域協同、開放合作。加強與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以及榆林、延安等地的氫能產業合作,推動跨區域產業鏈式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譜寫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積極推進與國內氫能產業發展先進地區的交流對接,形成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搶抓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中亞峰會等機遇,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氫能產業對外開放,強化國際產能合作。
 
  (三)發展定位
 
  1.全國氫能科創之都。以西安“雙中心”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用,依托西安豐富的高校與科研院所資源,聚焦氫能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體系,加快在制氫、儲氫、運氫、用氫、燃料電池等領域形成一批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和產業化項目,聚力打造全國氫能科創之都。
 
  2.全國氫能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集聚高地。依托隆基氫能、華秦新能源、西部材料、德創未來等企業和科研院所,大力發展氫能裝備、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研發與制造,引育國內外優質企業,加快形成本地自主研發和規模化生產能力,著力推動“西安制造”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為全國提供先進氫能裝備和燃料電池,打造成為全國氫能高端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集聚高地。
 
  (四)發展目標
 
  2023-2025年為產業培育階段。重點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實施一批核心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一批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成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培育一批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骨干企業和關鍵配套企業,氫能的示范應用穩步推進,安全高效的氫氣供應網絡不斷完善,氫能基礎設施加速建設,出臺技術攻關、示范推廣、安全監管等支持政策措施,初步形成陜西兩條城際氫能廊道樞紐、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和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氫能消費中心基本格局。氫能相關企業總數超過50家,力爭產值突破100億元。
 
  2026-2030年為產業發展階段。建成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鏈,形成一批全國領先的關鍵技術,集聚一批氫能高端裝備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取得突出成績,氫能在工業、分布式發電、民用等領域實現小規模示范應用,氫能基礎設施基本滿足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氫能相關企業總數超過150家,培育氫能裝備制造鏈主企業2-3家,力爭產值突破300億元。
 
  2031-2035年為產業成熟階段。氫能研發、制造和配套服務體系健全完備,全國氫能科創之都、全國氫能高端裝備產業集聚高地基本建成,掌握一批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擁有氫能裝備自主設計和規模化生產能力,氫燃料電池汽車基本應用大規模,氫能在工業、分布式發電、民用等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氫能基礎設施與產業配套進一步完善。氫能相關企業總數超過500家,力爭產值突破1000億元。
 
  圖片
 
  三、空間布局
 
  結合氫能產業發展特點,遵循“合理配置、突出重點、有序協同、聯動發展”的原則,構建“一先導、兩基地、多場景”產業布局。
 
  (一)一先導: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先導區
 
  以西咸新區為引領,發揮西咸新區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優勢,先行先試,探索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新政策、新模式、新路徑。依托涇河雙碳光伏產業園、涇河兩鏈融合示范園、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等產業園,發展燃料電池及其關鍵零部件、氫能裝備制造、燃料電池整車等技術研發與生產制造,建設陜西省燃料電池產業核心區。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西部創新港等平臺,推動科技資源集聚與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探索氫能在生產生活中的多元化示范應用,打造全球領先的氫能零碳能源信息融合應用示范園區,形成一批先進示范經驗。
 
  (二)兩基地:科技研發基地和氫能關鍵材料制造基地
 
  1.科技研發基地。以高新區為引領,以絲路科技城為核心承載,以提升前沿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服務與成果就地轉化“三項能力”為主線,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努力形成一批基礎研究成果和關鍵技術成果,成為全省乃至西部重要的創新策源地。
 
  2.氫能關鍵材料制造基地。以經開區為引領,提升氫能關鍵材料研發與生產能力,積極引進和培育具有核心技術的氫能關鍵材料制造企業,推進產業規模化、產品高端化、企業集聚化,打造具有西安特色和品牌效應的氫能關鍵材料產業集群。
 
  (三)多場景:構建多個氫能應用示范場景
 
  在市域內,以氫能融入生活為導向,圍繞市政交通、冷鏈輕卡、貨運物流、機場服務、園區建設、建筑供能等領域,形成多個氫能應用示范場景,釋放西安應用市場潛力,助力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氫能消費中心建設。
 
  圖片
 
  圖片
 
  四、重點任務
 
  (一)布局氫能創新鏈
 
  緊跟“雙中心”建設,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用及西安創新資源優勢,以氫能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為主線,建設高質量科技創新平臺,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擴廣創新主體,加快成果轉化,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1.強化關鍵技術攻關。發揮本地科研院校的創新優勢,瞄準氫能領域的國家戰略需要、產業未來方向需要、西安發展需要,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全局性技術研究布局。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實現國產替代為目標,編制西安氫能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清單,開展綠氫制備、儲運氫、加氫、燃料電池等領域關鍵技術、工藝的研發與應用,促進氫能產業高端發展。主動參與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采取目標指引、“揭榜掛帥”等方式,力爭在氫能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和解決方案、推進一批首臺套裝備和首批次材料研發及示范應用。探索推進氫內燃機、摻氫航空發動機、“氫+鋰”復合航空動力系統、固體氧化物燃氣輪機聯合循環等前沿技術研發,打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與孵化—高端產業”發展通道,力爭產出一批全國領先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場景。
 
  專欄1:關鍵技術攻關
 
  1.制氫關鍵技術:以低成本、高效率為目標,加快綠氫制備技術攻關,重點開展堿性電解水高效制氫技術攻關,推進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生物質制氫等技術研發。
 
  2.儲運氫關鍵技術:以大規模、中長途為目標,重點研究公路高壓運輸、大容量管束集裝箱氫氣儲運技術、站內固定式高壓儲氫、車載高壓儲氫、車載液氫等技術,積極開展液氨儲氫、有機液體儲氫、液態儲氫等復合儲氫系統關鍵技術研究,推進物理、化學固態儲氫技術研究。鼓勵科研院所與延長石油、陜燃氣集團等企業深入合作,開展天然氣摻氫、純氫管道運輸等技術研發,推進運輸安全性、相容性、可行性研究。
 
  3.加氫關鍵技術:以大容量、高效率為目標,突破70 MPa氫氣加注、液氫加注技術,推進高精度加氫計量技術、靈敏調壓技術、快速響應氫氣預冷技術、輔助加氫技術、加氫裝備壽命評價與測試技術等研究。
 
  4.燃料電池關鍵技術:以高性能、長壽命為目標,重點推進電堆、膜電極、雙極板、催化劑、空壓機、氫氣循環系統的性能與功率提升研究,加快突破質子交換膜、碳紙等“卡脖子”技術,開展磷酸型燃料電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關鍵技術攻關,布局燃料電池新型材料、智能網聯、氫安全等下一代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
 
  5.儲能與發電關鍵技術:以高轉化、低排放為目標,開展氫能熱電冷聯供、氫電互換互補供能系統集成優化與智能調控、氫電驅動低碳零碳系統構建與優化、氫電多能融合系統示范與應用等技術研究。
 
  6.重點項目:加快華秦新能源大功率高效水電解制氫關鍵技術開發與裝備研制、西工大200kW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示范應用、西工大/旭氫時代120kW級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技術研究、西部材料甲醇重整制氫反應器用催化劑層的構筑、凱立新材料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用鉑炭催化劑研究、西部材料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鈦雙極板精密成形和表面改性技術、以太氫能源超臨界水氧化和水熱燃燒技術制氫等項目建設,促進產業技術革新。
 
  2.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借助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探索建立氫能科技成果資源庫,面向全省收集并發布氫能技術需求與科研成果,實現技術需求端與創新供給端精準對接。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服務鏈、金融鏈一體部署,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以市場需求、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技術創新。加快西部科技創新港、智造創新產業園、雙碳光伏產業園等創新成果轉化載體建設,實施一批創新水平高、產業帶動性強、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產業化項目,助推產業集群化發展。鼓勵應用技術類科研院所市場化、企業化發展,提升氫能與低碳技術研究院、綠色氫能制儲用一體化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研發轉化能力,促進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3.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強化政策引導,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鼓勵氫能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平臺、項目、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在氫能高端裝備和基礎設施領域,構建“微成長—小升規—規上市”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市場前景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科技企業小巨人,吸引一批瞪羚企業、科技型企業落地西安,支撐西安氫能產業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依托華秦新能源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聚集更多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加強氫能產業創新成果共享、利益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能力共享等,探索聯合創新新模式、新路徑,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優化創業環境,積極吸引氫能領域的企業家、知名科研學者或專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到西安創業。
 
  4.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鼓勵西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大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大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究機構創新發展與開放合作,支持西工大新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西安市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西建大多尺度能源轉化功能材料實驗室等機構做大做強,建設集引領型、突破型、平臺型于一體的氫能實驗室群。積極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匯聚更多氫能產業與技術資源。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交叉研究中心等,積極爭創國家級或省級平臺。吸引國內外氫能高端研發機構落戶西安,積極發展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衍生孵化、技術服務和產業培育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開展各類氫能技術研發活動。支持航天六院等軍工院所與民營企業圍繞氫能開展創新合作,建設協同創新平臺,推動軍用技術向民用轉化。
 
  (二)完善氫能裝備制造鏈
 
  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進制氫裝備、儲運氫及加氫裝備研制及首臺套應用,發展氫能關鍵材料,引領帶動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氫能裝備研發制造中心建設。
 
  1.發展制氫裝備制造。重點發展工業副產氣制氫、堿性電解水制氫等裝備制造,同步發展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固體氧化物電解水等裝備制造,長遠布局光解水制氫、生物質制氫等裝備制造。加強與陜北能源化工企業交流合作,研發高效、清潔、經濟的工業副產氫制備、提純、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等設備,提升工業副產氣制氫效率。支持隆基氫能、華秦新能源建設堿性電解水制氫裝備制造項目,持續推進電極材料、流道流場等技術更新,形成全國領先的堿性電解水制氫裝備制造技術與能力。積極吸引質子交換膜電解槽、固體氧化物電解槽等裝備研發與制造企業,加快實現產業化。依托西交大能動學院、西工大動能學院等,長遠布局太陽能光解水制氫、熱化學循環分解水制氫、低熱值含碳原料制氫、可再生含碳燃料重整結合膜分離等新型制氫設備研究。
 
  專欄2:制氫裝備發展
 
  加快華秦新能源氫能裝備制造中心、隆基氫能總裝、泰金新能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備及其關鍵材料開發、華秦新能源氫能裝備制造中心、西安氫源金屬表面精飾有限公司電鍍生產線、西部材料千瓦級甲醇重整制氫反應器開發、西部材料質子交換膜電解槽高性能低成本多孔擴散層開發等項目建設,鞏固提升制氫裝備發展優勢。
 
  2.發展儲運氫及加氫裝備制造。重點發展高壓氣體儲氫、液態儲氫、加氫等裝備及其核心部件研發與制造,同步發展固態儲氫裝備制造,加快形成成套生產能力。積極發展35/70/103 MPa高壓氣態儲氫裝備,加快推進固定式高壓儲氫容器、車載高壓儲氫裝備研發及產業化。依托航天院所以及御氫科技、中車西安等企業,發展液化裝置、儲放裝置、液氫儲罐等液態儲氫裝備,開展鐵路罐車、液氫罐式集裝箱等裝備研發,逐步實現民用化。依托西工大、一九零八新能源、盛世盈創等機構,開展固態儲氫裝備及其核心附屬裝置研發與制造。依托斡豐流體科技、中油氫能等企業,加快加注機、制氫加氫一體機等設備革新,積極發展壓縮機、加氫槍、閥門等零部件研發與制造,提升加氫裝備國產化率。
 
  專欄3:儲運氫與加氫裝備核心部件
 
  1.氣態儲氫核心部件:重點突破壓縮機、儲氫瓶、內膽等核心部件。
 
  2.液態儲氫核心部件:重點突破氦透平膨脹機、低漏率換熱器、氦螺桿壓縮機、低溫閥門、正仲氫轉化器等核心部件。
 
  3.固態儲氫核心部件:重點突破氫化物儲罐、閥門、配管管路、監測部件等核心附屬裝置。
 
  4.加氫設備核心部件:重點突破高壓氫氣管路、壓縮機、加氫槍、質量流量計、閥門、冷卻機等核心部件。
 
  3.發展氫能關鍵材料。依托西部材料、凱立新材料等企業以及西交大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西安工業大學新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圍繞制氫、氫分離與提純、儲運氫、燃料電池等領域關鍵材料需求,重點發展催化材料、金屬氫化物材料、膜材料、碳基新材料等領域,長遠布局納米材料等領域。加快在催化材料、金屬氫化物材料等領域實施一批數字化、規模化擴產項目,形成一批“筑優勢”產品。在膜材料、碳基新材料等領域實施一批成果轉化、企業培育項目,突破一批“緊缺型”產品。在納米材料、單原子級催化材料等領域實施一批基礎研究、技術攻關項目,布局一批“謀長遠”產品。制定重點氫能關鍵材料產品推廣目錄及首批次應用指導目錄,支持本地相關企業優先使用本地產品。
 
  專欄4:氫能關鍵材料
 
  1.制氫關鍵材料:以減少或替代貴金屬催化劑為目標,發展過渡金屬合金、過渡金屬氫氧化物、過渡金屬氮化物等材料,加快非貴金屬催化材料研發與制造,探索探索亞納米級催化材料、單原子級催化材料等材料,提升整體催化活性及穩定性。聚焦光解水制氫需要,發展寬光譜吸光半導體材料等。
 
  2.氫氣分離和提純關鍵材料:以提高穩定性為目標,加快發展有機膜材料、無機膜材料和有機/無機雜化膜材料,逐步實現大面積及高質量的氫氣可控制備。
 
  3.儲氫關鍵材料:以實現儲放高效為目標,發展金屬合金材料、配位氫化物材料、碳基材料、有機液體材料、有機框架化合物等儲氫材料,實現儲氫穩定安全可靠。
 
  4.重點項目:加快凱立新材料高端功能催化材料產業化、超碼科技一體式析氫電極材料的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高容量固態復合儲氫材料(氫化鈉)生產技術研發、凱立新材料先進催化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及產業化建設、凱立新材料有機液體儲運工藝技術及催化材料開發、凱立新材料電解水制氫用催化材料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等項目建設,加速在氫能關鍵材料領域形成一批“西安產品”。
 
  (三)培育燃料電池產業鏈
 
  以西咸新區為核心區域,重點發展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及總裝集成、發動機制造和運用裝備制造,打造全省燃料電池研發和裝備制造聚集區。
 
  1.發展核心零部件及總裝集成。依托陜鼓集團、秦氫元、西部材料、凱立新材料等企業,提升空壓機、雙極板、膜電極研發與制造能力,加快西部材料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鈦雙極板的批量化制造、凱立新材料高性能膜電極制備工藝開發等項目建設,實現本地規模化量產。大力發展高性能電堆、催化劑、氫氣循環系統等零部件制造,鼓勵多種落地模式和合作方式,積極吸引核心技術強、帶動作用大的企業與項目,實現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同步推進質子交換膜和碳紙技術研發與生產,加快實現國產化替代,促進降本增效。加快海燕旭氫氫能、重塑科技燃料電池制造、德燃動力燃料電池制造、盛世盈創氫燃料電池集成系統等項目建設,提升西安燃料電池總裝批產能力。
 
  2.發展燃料電池發動機制造。依托盛世盈創等企業,以商用車、重型車輛為主要對象,推進氫燃料電池發動機自主研發與產業化,提升產品性能,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以龍頭找配套、以總成找部件,積極吸引燃料電池發動機相關配套企業,發展大功率、長壽命、高可靠性的控制器、氫氣供給系統、空氣供給系統和水熱管理系統等,集聚去離子器、水氣分離器、加濕器、引射器等零部件生產供應商,圍繞動力總成培育產業集群。
 
  3.發展燃料電池運用裝備制造。依托德創未來、質子汽車等企業,重點發展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冷藏車、清洗車、廂式車、洗掃車、公交車等多種車型,搶占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支持法士特等整車配套企業,面向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專用變速器、減速器、電驅動總成等核心零部件。依托航天六院,布局液態氫汽車研發與制造。聚焦發電、儲能及日用氫能設備需求,穩步推進氫能分布式發電與熱電冷三聯供設備發展。面向應急救援、特殊作業等市場,發展應急電源、單兵便攜式電源等裝備制造。發揮西安無人機產業基礎優勢,發展氫能無人機。
 
  (四)拓寬示范應用場景
 
  鼓勵重點區域與龍頭企業先行先試,開展交通、分布式能源、工業等領域氫能示范應用,拓展新型應用場景,摹畫“氫”山綠水,支撐以西安為代表的關中氫能消費中心建設。
 
  1.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搶抓西安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以及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機遇,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冷鏈車和廂式車等在生鮮冷鏈和貨運物流領域的示范應用。以“宜電則電,宜氫則氫”為原則,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客車、叉車、環衛車等示范應用市場,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互補發展。以西安咸陽機場為先行試點區域,開展氫燃料電池物流車、接駁車及其他特殊車輛示范應用,逐步向國際港務區、其他物流樞紐及園區推廣應用,打造氫能示范機場、示范港區、示范物流園區等。加快政府、國企及公共機構燃油車的淘汰速度,支持替換采購或租賃氫燃料電池汽車。
 
  專欄5:氫能交通領域示范應用
 
  1.氫燃料電池冷鏈車:以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和經開區為重點區域,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冷鏈車推廣應用,短期以城區配送為主,長遠構建市域外冷鏈物流應用場景。
 
  2.氫燃料電池物流車:以城市配送、城際物流、干線物流為應用場景,支持物流園區與物流企業推進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分階段替換,短期以短倒為主,長遠布局中遠途、中重型汽車,有序覆蓋專用配送、快遞等領域。
 
  3.氫燃料電池客車:率先在西咸新區開設3-5條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開通2-3條氫燃料電池客運城際,推進先行先試。
 
  4.氫燃料電池叉車:在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開展氫燃料電池叉車應用示范。
 
  5.氫燃料電池環衛車:推進4.5噸及以上環衛作業車輛逐步替換為氫燃料電池環衛車。
 
  2.加速推進氫能在儲能領域的示范應用。發揮氫的儲能與媒介功能,充分利用棄電,開展用電峰谷期儲能,減少能源浪費。鼓勵涇河兩鏈融合示范園、涇河雙碳光伏產業園、隆基綠能光伏產業園、高新區絲路科技城、比亞迪汽車產業園等園區布局分布式智慧能源示范應用項目,打造低碳園區、零碳園區。在有條件的數據中心、寫字樓、商業綜合體、通信基站、公共服務設施等公共建筑,推進氫能熱電冷聯供、應急電源、備用電源等技術發展與應用,促進電、冷、熱、氫等多能智能協調發展、協同供應,實現能源綜合梯級利用。以國防動員為應用場景,探索燃料電池在單兵作戰電源的應用。
 
  3.穩步推進氫能在工業領域的示范應用。依托西安豐富的航空航天資源,加大氫能及氫燃料電池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應用,布局氫氧發動機、氫動力飛機等技術研發,探索氫能無人機在通訊、精準定位、森林防火、精確測繪、監測等領域應用,促進航空航天產業綠色發展。支持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等工業集聚區域,探索推進氫能在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工業中的多種用氫方式示范與驗證,探索推進天然氣摻氫在工業園區的示范應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4.積極搭建氫能應用新場景。結合“15分鐘便民生活圈”,依托公園、廣場等場所,推進氫能共享單車、電動車等示范應用,讓氫能貼近群眾生活。發揮西安豐富的景區資源優勢,遴選2-3個景區先行先試,推廣氫燃料電池觀光車、氫能游船等產品,以點帶面,逐步擴大示范應用范圍,打造氫能文旅。探索布局氫能示范社區,推進氫能熱電聯供、氫能燃氣具等在社區家庭中的示范應用。持續拓展氫能的應用場景,探索推進氫能與農業、商業融合發展,打造“氫”生活、“氫”農“氫”商等新型低碳場景。
 
  (五)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氫能基礎設施配套,全力推進氫源供應網、氫能儲運網、加氫設施網“三網”建設,為西安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1.構建綠色穩定的氫源供應網。短期重點推進“外引氫源”,從咸陽、渭南、榆林等富氫區域引進氫氣,構建“外部供應、西安消費”的發展格局,確保氫源充足、穩定。積極爭取國家及陜西省支持,在滿足安全條件下,探索推進制氫加氫一體站、分布式制氫與應用一體化、非化工園區電解水制氫等發展,降低氫能外部依賴度。長遠布局本地綠氫制備,穩步推進在有條件的區域布局綠電制氫、生物質制氫、光解水制氫等,積極通過技術進步逐步降低綠電制氫成本,建立以綠氫為主的氫氣供應體系。
 
  2.構建內外暢通的氫能儲運網。重點發展高壓氣態儲氫和長管拖車輸氫,逐步向低溫液態、固態、氨氫轉化等多相態發展,提升氫能儲運能力。結合西安未來公路網和氫能產業布局方向,堅持以點連線、由線到網的發展思路,逐步形成由繞城高速、西咸北環線高速及多條城市公路組成的“兩環N線”的西安內部氫能儲運網,聯通氫能供應端與需求端。以包茂高速、西延高速、連霍高速為重點,構建西安外部氫能儲運網,重點連接榆林、延安、渭南、韓城等地區,長遠推進向省外區域延伸,擴大儲運網覆蓋范圍。長遠布局氫氣運輸管道網,探索推進天然氣摻氫管道、純氫運輸管道、長距離運輸管道等工程研究與規劃。
 
  3.構建分布合理的加氫設施網。聚焦中長期發展需要,適當超前布局加氫站,重點建設氣態加氫站,長遠布局液氫加氫站。加快西咸氫能綜合示范站、陜通股份加氫/LNG/充電合建站、西咸新區長慶加氫示范站項目等項目建設,支撐氫能產業發展。積極推進混合建站發展模式,支持利用現有的加油站、加氣站、甲醇站改擴建加氫設施,鼓勵新建油、氣站同步建設加氫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公交場站、產業園區、物流基地等區域配套自用或商用加氫站,滿足用氫需求。全力做好加氫站選址工作,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緊密結合車輛熱點運行區域、車輛增長變化等,統籌考慮氫源供應距離、交通便利程度、車輛加氫成本、周邊加氫需求等因素,合理規劃全市加氫站分布,確保有氫可加、加氫便利。在包茂高速西安至榆林段、京昆高速西安至韓城段等現有服務區,適時啟動加氫站建設。
 
  (六)打造氫能產業集群
 
  緊扣全國氫能裝備及燃料電池產業集聚高地建設,構建上中下游產業鏈集群及同類產品、同類企業扎堆形成的集群,打造成為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極點。
 
  1.打造氫能制儲運加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構建“龍頭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配套”的產業鏈、價值鏈發展模式,支持隆基氫能、華秦新能源、西部材料、德創未來等龍頭企業擴規模、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引進和培育一批技術實力強、產品質量好、市場份額大、發展前景廣的氫能產業配套中小企業,提升本地配套率和自給率,形成“龍頭+配套”企業群體。以科技研發、招商引資和區域產業協同為手段,補齊氫能“制、儲、運、加”裝備制造各環節、各領域短板,完善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檢驗檢測、供應鏈服務等相關配套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研發、中試、生產、檢測全產業鏈發展、集群化建設。
 
  2.培育燃料電池產業集群。按照“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發動機+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產業建鏈延鏈思維,推動西咸新區燃料電池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積極招引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與制造企業,支持德創未來、質子汽車等企業擴大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產能,創建以西安清潔能源示范基地、西咸新區智慧建筑零碳能源供需系統示范區為牽引的綜合應用場景,形成西安特色燃料電池產業集群。支持企業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強戰略合作,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布局實驗室和中試基地項目,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引領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七)加強區域產業協作
 
  統籌利用好西安與周邊地區氫能產業資源,加強與關中平原城市群與西安都市圈的協同聯動,強化國際產能合作,形成跨區域的氫能產業集群。
 
  1.共同建設氫能產業集群。深度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發揮關中平原城市群區域合作辦公室作用,推進氫能產業交流合作,強化功能互補與聯動耦合,擴大產業合作“朋友圈”,共同推進氫能產業協同發展。發揮西安、榆林、延安、渭南等地區的資源差異性,建立氫能供應、技術創新、集成示范等方面的長效合作機制及常態化溝通機制,強化高速路加氫站、氫氣運輸等方面的項目協商合作,參與榆林-延安-西安與西安-渭南-韓城兩條城際氫能廊道建設,聯通氫源供應中心與消費中心,打造互為支撐的氫能產業集群,共同建設氫能示范城市群。率先以城際物流、客運為方向,支持維納氫能等企業推進城際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運營,逐步探索更多應用場景,豐富城際氫能市場。
 
  專欄6:區域產業協作
 
  1.推進西安-咸陽氫能一體化發展:探索在氫能招商引資、科技創新、政策要素保障等領域建立統一的清單或標準,在基礎設施選址、建設規模核定等方面建立兩地共商共建機制,對于同構性程度較高的領域通過產業協調機制重構兩地產業價值鏈,率先推進產業一體化發展。探索共建兩地產業合作平臺,鼓勵兩地相關專業協會開展交流互動,實施一批對口合作重點項目,促進兩地產業互動、資源共享。
 
  2.開展與渭南、韓城產業協同發展:加強規劃與政策銜接,聯合共建氫源供應網與儲運網,構建“外部制氫、西安消費”的發展格局,聯通氫源供應中心與消費中心。依托富閻產業合作園區、渭臨經濟協作區等區域,強化氫能產業協作,構建以各地優勢產業為主導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鼓勵企業開展跨區域合作,共同推進西安-渭南-韓城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客運車示范試點。
 
  3.推進與榆林、延安產業協同發展:與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建科研創新平臺與氫能產業基金,支撐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氫能產業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氫能產業合作結對關系,強化氫源供應、氫氣運輸、燃料電池制造等領域的產業合作與協同創新,推動企業、項目、技術、人才等跨區域高效配置,構建跨區域的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和資金鏈“五鏈”協同發展的新格局。發揮西安科技創新與裝備制造優勢,打造“西安研發、多地轉化”“陜北市場、西安產品”的產業合作模式。
 
  4.推進與寶雞、銅川、商洛、天水市、平涼市、運城市、臨汾市等城市聯動發展:加強分工協作和產業聯系,強化氫能科技創新、裝備制造等方面的協同聯動,共同探索推進長距離輸氫等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共同推進優質資源整合,推進研發-設計-生產-最終產品全過程的價值分工與關聯,促進更多研發成果產業化、市場化。
 
  2.助推西安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發揮都市圈各地區比較優勢,推進氫能產業一體化發展,探索推進“總部+基地”、“研發+轉化”、“終端產品+協作配套”等模式,構建都市圈內氫能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引導氫能龍頭企業在都市圈內布局一批氫能產業項目,助力都市圈氫能產業“建圈強鏈”。鼓勵西安高校、科研院所、科創企業的創新服務向都市圈延伸,開展基礎材料、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聯合技術攻關,輸出優質科技創新成果及產業化項目。立足都市圈各地區基礎條件,共同開拓氫能應用市場,高水平推進氫能在都市圈內的推廣應用。
 
  3.融入全球氫能產業分工。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氫源、材料和裝備等領域的創新合作,加強與日本、韓國等氫能技術先進地區開展技術創新、標準對接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提高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借助歐亞經濟綜合園區、中俄絲路創新園、中以創新園、中韓產業園等國際合作園區,探索推進一批國際產能合作項目,提升氫能產業對外開放水平。搶抓中國—中亞峰會重大機遇,探索與中亞五國開展氫能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本地企業與境外企業、科研機構等加強合作,建立全球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參與國際氫能項目建設與開發,拓展發展空間。
 
  (八)推動產業質量提升
 
  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統籌發展與安全,推進氫能產業標準化發展,加強產業安全管理,建立檢測認證體系,提升氫能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1.推進產業標準化發展。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優勢企業,強化院士團隊智力支持,針對氫能技術、裝備、應用、安全、質量等領域,開展氫能產業鏈標準圖譜研究,加強相關標準研究與應用,構建西安氫能產業鏈標準體系。加強與國際、國家標準對標,加快推動一批本地標準成為行業標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鼓勵相關企業采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組織生產與管理,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充分借助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健全標準與科技互動機制,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標準轉化。
 
  2.加強產業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氫能安全相關法規、規范和標準,加強安全風險辨識,強化日常管理與安全培訓,保障西安氫能產業安全發展。落實各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定安全生產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督促企業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制定安全管理措施、配齊安全設施,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及時預警各類風險狀態,有效提升事故預防能力。研究制定氫能突發事件處置預案、處置技戰術和作業規程,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3.建立檢測認證體系。建設燃料電池材料、電堆、整車及其關鍵零部件成套測試平臺,形成檢測認證服務體系以及測試裝備供應體系,提升產品開發效能和核心競爭力。積極發展氫能檢測認證技術,引育氫氣純度、制氫裝備、儲運氫裝備、加氫裝備、氫能關鍵材料、燃料電池等領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氫能計量標準研究,推進氫能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建設,建設氫儲運裝備、加氫裝備、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相關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西安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全過程的計量技術服務。
 
  (九)持續優化發展環境
 
  加強人才、園區、服務等配套支持,優化氫能產業發展環境,提升高端資源要素競爭力與吸附力。
 
  1.壯大專業人才隊伍。緊扣西安氫能產業各領域、各環節發展需求,建立人才需求清單,引進國際“高精尖缺”人才、“卡脖子”領域高層次人才、青年人才和優秀企業家,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培育“科學家+工程師”團隊和“新雙創”團隊。鼓勵西交大、西工大、長安大學等高校優化能源、機械、材料等學科專業設置,培育氫能相關學科專業,強化本地氫能產業人才培養。支持氫能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開展深入合作,發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與現代學徒制,培養“學術理論+應用實踐”相結合的專業人才。鼓勵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持續學習深造、培訓研修,形成一批科研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高素質本土人才。
 
  2.建設氫能產業園區。依托涇河兩鏈融合示范園、涇河雙碳光伏產業園、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等現有園區,堅持市場化運營、平臺化管理,優化園區配套服務功能和發展環境,加強創業孵化、成果轉化、相關配套企業招商等,打造成為集創新研發、產品設計、零部件生產制造、系統總裝集成、產品檢測試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促進大中小型企業集聚發展。圍繞龍頭企業強鏈補鏈的需求,布局落地一批產業配套項目以及專業型、配套型園區,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打造以科技創新與氫能裝備制造為核心的產業鏈上中下游相互協同、互為配套的產業集聚帶。
 
  3.建立產業服務平臺。建立氫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投融資擔保、人員培訓、管理咨詢、品牌推廣等服務。建立氫能產業孵化平臺,降低企業創業風險和成本,助力氫能科技成果轉化與相關企業發展。依托西安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立氫能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強化知識產權的申報、保護和管理。打造商業化運營、市場化運作氫能智慧運力平臺,提供氫站管理、氫車調度、駕駛員管理、運單管理、安全監管、碳追溯等氫能運力智能管理功能。建立氫能產業智庫平臺,邀請高等院校、氫能企業、金融、應急等各界專家學者為智庫成員,為西安氫能產業發展的路徑方向、政策制定、科技創新等方面提供支撐。發展氫能交易中心,為氫能產業上下游企業提供氫能交易的平臺,促進氫能源商品化。
 
  4.加快行業協會發展。依托科技創新、裝備制造、燃料電池、氫能應用等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支持組建氫能領域的行業協會,集聚、整合產業資源與創新資源,實現成員單位間的交叉產業融合、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人才培養,推動西安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行業協會協調功能,開展政策宣傳與培訓,舉辦氫能論壇、企業對接會、產品展會等活動,拉近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主體的距離,促進各類資源緊密對接。鼓勵行業協會吸納西安周邊地區的氫能企業,共同推進氫能產業鏈條的完善與提升。
 
  圖片
 
  五、政策體系
 
  (一)支持產業生態建設
 
  制定出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分類確定氫能產品屬性,明確作為能源使用的氫產品的能源屬性。制定氫能產業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和氫能運輸運營管理規范,明確氫能企業、生產設備、環境、加氫站、氫能運輸等方面的安全適用標準。支持符合國家和省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布局與產業政策要求的氫能建設項目,優化核準或備案流程,明確城鄉規劃、土地使用、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安全生產、消防、特種設備等相關手續。支持獎勵企業制(修)訂行業標準,鼓勵企業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自我聲明公開團體標準。
 
  (二)支持科技創新攻關
 
  鼓勵成立各類研發機構,圍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難題,在氫能產業鏈制、儲、運、加、用及創新應用示范等方面創新組織模式,支持獎勵開展揭榜攻關、樣機研發等活動。鼓勵依托氫能相關實驗室搭建市級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平臺,對滿足市級各類研究中心評定要求的,予以優先評定。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創辦科技型企業,對圍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并實現產業化的,予以配套獎補。
 
  (三)支持氫能裝備制造
 
  支持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氫能企業投資建設氫能裝備制造項目,對投資總額達到補貼標準且于正式批復后兩年內建成投產的,項目竣工投產后給予補貼。制定主營業務營收階梯獎勵辦法,支持獎勵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氫能企業年氫能主營業務首次突破獎勵標準的企業。支持氫能裝備產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按照現行規定予以獎勵。鼓勵氫能企業在氫能領域重大新建、改造項目,按規定給予金融政策支持。
 
  (四)支持氫燃料電池發展
 
  支持補貼氫燃料電池產線制造企業在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落地建設。鼓勵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的氫燃料電池設備產品配套銷售,按照到達銷售訂單標準的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給予補貼支持。鼓勵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氫能產業鏈企業采購市域內其他企業生產的氫燃料電池相關產品,對到達采購額標準的,給予補貼支持。
 
  (五)支持多領域示范推廣
 
  鼓勵燃料電池車輛運輸平臺建設,支持獎勵納入并完成西安市(含西咸新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的整車制造企業、車輛運營企業以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鼓勵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整車制造企業加大氫燃料電池車輛產銷力度,對整車廠銷售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按其全國統一售價給予車價補貼。支持補貼西安市(含西咸新區)轄區企業購置本地企業生產的氫燃料電池整車。支持獎勵氫能在化工、熱電聯供、天然氣摻氫等領域的重點示范項目。鼓勵氫能產業示范園區、氫能綜合示范應用園區建設,對通過評審認定的頒發市級產業示范園區牌。對符合密閉運輸等方面要求的氫燃料電池車,按照規定備案后,開放道路通行權,在限行、限號和市內停車費減免方面享受新能源車輛同等政策。
 
  (六)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制定加氫站發展規劃和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辦法,鼓勵新建和改(擴)建符合本市發展規劃的加氫站。加氫站(含供氫站)參照天然氣加氣站管理模式,鼓勵綜合能源站改造,對新建、擴建、改建加氫站按國內加氣站成熟管理體系流程實施審批,對符合加氫站建設標準和有關規定的,核發燃氣經營許可(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實行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并給予定額建設補貼和分檔運營補貼。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西安市氫能產業鏈工作專班對氫能產業發展的統籌領導,加強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謀劃實施,加大對重大問題和重要任務的協調推進力度。市級有關部門要細化分解規劃中的各項目標任務,分工協作,齊抓共促,構建政府引導、部門聯動、行業促進的發展格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承擔屬地管理責任,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積極做好氫能產業發展相關工作。
 
  (二)加大金融扶持
 
  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氫能相關企業的融資方式與范圍。加大現有產業類和科技類專項資金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氫能技術成果轉化、裝備制造、燃料電池、搭建示范應用場景等技術創新和產業能力提升項目。鼓勵金融機構放寬氫能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加大對核心技術強、發展前景大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力度。大力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并購基金,為氫能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融資服務。積極開展政銀企對接會等投融資活動,豐富投融資平臺和渠道。
 
  (三)健全統計機制
 
  推進氫能能源統計報表合并工作,推廣氫能源碳中和定價標準,定期發布氫能制備與消費情況。推進與專業研究機構合作,將理論研究與政府綜合統計工作的要求相結合,從產值、營業收入、企業數量、投資、成果轉化等方面,實時反映西安氫能產業發展進程與結果。遵循系統性、科學性、導向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則,持續推進氫能技術、場景、基礎設施、企業等方面的要素、數據監測,實現對全市氫能產業發展情況的動態反映。
 
  (四)建立評估機制
 
  開展“自評估+第三方評估相結合”的規劃實施階段性評估,做好2025年階段評估、2030年中期評估、2035年終期評估。以各階段評估結果為依據,動態調整發展目標和路徑方向,及時更新任務舉措與重點項目,不斷完善工作推進措施,確保規劃持續保持先進性和可落地性。
 
  (五)做好宣傳引導
 
  發揮新媒體和戶外宣傳陣地作用,廣泛開展圖文直播、專家講壇、科普動畫等氫能科普宣教,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問題,提高社會公眾對氫能的認知度和認同感,推動形成社會共識。深入宣傳規劃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共同推動西安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氫能制、儲、輸、用的安全法規和安全標準宣貫工作,增強企業及群眾的安全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 九九久久自然熟的香蕉图片|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天天澡日日澡狠狠欧美老妇|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农村一国产农村无码毛片|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亚洲精品电影院| 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日产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婷婷|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牲欲强的熟妇农村老妇女|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把女的下面扒开添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av无码av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强行无套内谢大学生初次| 国语自产拍无码精品视频在线| 福利体验试看120秒| 人妻去按摩店被黑人按中出|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水蜜桃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性爱视频|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日狠狠久久8888偷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