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300億元!煙臺市出臺氫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10-09 點擊:

  10月8日,山東省煙臺市人民政府印發《煙臺市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2-2030年)》。
 
  其中明確發展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高質量的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零部件及裝備研制特色產業集聚區,建成氫能產業先進制造集聚高地、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化應用,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建成氫能關鍵材料、技術及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體系。
 
  在氫氣制取方面,近期(2022-2025年)工業副產氫與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雙重并舉,充分利用工業副產氫優勢,推進工業副產氫提純就近供給,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并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試點項目,探索低碳、低成本制氫實現路徑。
 
  遠期(2026-2030年)以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為主,大力推進規模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應用,適時開展海上制氫試點工程。
 
  煙臺市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2-2030年)
 
  一、總體要求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初步形成高質量的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零部件及裝備研制特色產業集聚區,建成氫能產業先進制造集聚高地、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化應用,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建成氫能關鍵材料、技術及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體系,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明顯提升,對煙臺市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形成有力支撐。
 
  第一階段(2022-2025年)為氫能產業加速發展期,逐步構建氫能產業生態,產業布局初步成型,產業鏈逐步完善,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1.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全市氫能產業實現產值100億元,聚集20家以上氫能產業相關企業,培育3-5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燃料電池生產能力,燃料電池汽車、船舶、無人機、分布式能源產業、綠氫化工實現突破,初步形成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2.技術創新目標。到2025年,形成涵蓋氫能產業全鏈條的技術研發、檢驗檢測體系,在制氫、氫氣儲運、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力爭實現固體燃料電池、液氫儲運技術、90MPa高壓加氫壓縮機等投入商業化應用。
 
  3.應用推廣目標。到2025年,全市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車、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物流車等)保有量達到400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2艘以上,分布式發電系統、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20兆瓦,加氫站4座以上,綠氫在化工領域應用2萬噸/年以上。
 
  第二階段(2026-2030年)為氫能產業優勢塑造期,建成覆蓋氫氣制、儲、運、加、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1.產業發展目標。到2030年,全市氫能產業實現產值300億元,聚集40家以上氫能產業相關企業,打造山東氫能裝備制造業聚集基地、綠氫生產集散基地。
 
  2.技術創新目標。到2030年,在制氫、氫氣儲運、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船舶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適時開展氫能燃機、內燃機等項目試點。
 
  3.應用推廣目標。到2030年,全市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車、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物流車等)保有量達到3000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30艘以上,分布式發電系統、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100兆瓦,加氫站12座以上。
 
  2030年前,結合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開展不少于3項綠氫在化工領域的示范應用,綠氫在化工領域應用10萬噸/年以上。
 
  二、發展路徑和空間布局
 
  (一)發展路徑。
 
  1.制氫環節。氫氣制取方面,近期(2022-2025年)工業副產氫與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雙重并舉,充分利用工業副產氫優勢,推進工業副產氫提純就近供給,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并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試點項目,探索低碳、低成本制氫實現路徑。
 
  遠期(2026-2030年)以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為主,大力推進規模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應用,適時開展海上制氫試點工程,建立高效、清潔、低碳、低成本的氫源供應體系。
 
  制氫裝備方面,近期(2022-2025年)重點發展石化副產氫變壓吸附提純裝備、氫氣純度檢測設備,同時開展質子交換膜(PEM)水電解制氫裝置、PSA吸附劑、控制閥組、選擇性透氫膜、傳感器等制氫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
 
  遠期(2026-2030年)重點開展高溫固體氧化物水電解(SOEC)制氫裝置和熱分解制氫裝備等制氫相關設備及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提升核心裝備制造能力,逐步實現工藝及設備的本地化生產,進一步降低制氫成本。
 
  2.儲運環節。近期(2022-2025年)重點發展50兆帕以上高壓氣態儲氫裝備、低溫液態儲氫裝備、有機液態儲氫、合金固態儲氫等儲氫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同時結合LNG港開展天然氣摻氫、短距離純氫管道試點。
 
  遠期(2026-2030年)積極發展氫氣液化裝備、大容積液氫存儲罐、液氫運輸及加注、多孔碳氫氣吸附存儲材料、多孔聚合物氫氣吸附存儲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同時開展跨區遠距離純氫管道輸送,液氫集散港建設。
 
  3.加氫環節。近期(2022-2025年)重點發展氫氣壓縮機、加氫站用儲氫瓶、氫氣加注機、調壓裝置、干燥系統等零部件、氣體增壓泵、壓力傳感器、加氫槍等加氫站關鍵零部件。
 
  同時結合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定點建設固定式加氫站,開展加氫、加油、加氣、充電多站合一示范站。遠期(2026-2030年)重點開發移動式高壓(滿足35兆帕、70兆帕加注要求)加氫站系統集成關鍵裝備,實現加氫站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同時推行儲氫容量更大的液氫加氫站。
 
  4.用氫環節。燃料電池電堆。近期(2022-2025年)重點發展低成本、大功率的燃料電池電堆及規模化生產。
 
  加快培育發展石墨雙極板、金屬雙極板,突破技術瓶頸。積極發展低鉑、高反應效率的膜電極,并實現批量化生產。
 
  遠期(2026-2030年)重點發展高功率密度、大功率輸出、長壽命運行、低成本制造的燃料電池電堆。加快培育發展高性能低成本膜電極,推進本地化和規模化發展。
 
  燃料電池輔助系統。近期(2022-2025年)大力發展大功率高性能燃料電池電堆測試平臺及大功率高性能系統、空壓機、循環泵測試平臺。
 
  遠期(2026-2030年)重點發展渦輪增壓離心式空氣壓縮機、循環引射一體控制的高效氫氣循環系統,大力發展與汽車測試標定體系完全接軌的大功率高性能電堆測試平臺、系統及空壓機、循環泵測試平臺。
 
  多元應用場景。計劃在市域交通領域,推進氫能在城市公交、物流運輸、乘用車、船舶、港口作業車輛、特種車輛、環衛車輛、渣土車輛等的示范應用。
 
  在項目合作領域,充分利用煙臺化工產業資源,謀劃推進國家電投多能互補氫醇一體化項目,實現利用清潔能源電解水制取的綠氫與化工行業捕獲的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等合成燃料。
 
  加強產業聯動。加強與機械、化工、材料等產業的協同發展。依托綠氫、綠色甲醇等新型綠色能源,謀劃打造東北亞首條綠色航線,帶動綠色船舶制造、綠色港口、綠色航運等產業協同發展,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二)空間布局。
 
  充分發揮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示范帶頭作用,形成“特色鮮明、多元示范”的產業格局,搶抓國家大力推動氫能創新示范應用的政策機遇,主動融入山東省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打造煙臺市氫能產業“一核、兩翼、四基地”的創新發展高地。
 
  “一核”,即以煙臺市城區為空間載體,包括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蓬萊區5個行政區以及高新區、黃渤海新區和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3個功能區。
 
  立足城區建設、交通、商貿、教育等優勢,推動氫能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聯動協同,集中突破氫能核心關鍵技術和關鍵材料研發,積極探索氫能推廣和應用商業模式,集中布局統籌建設煙臺氫能高質量發展核心區。
 
  “兩翼”,即以黃海丁字灣沿岸和渤海萊州灣沿岸為兩翼,通過陸海聯動、雙向拓展構建全市沿海氫能產業經濟帶,對接膠東經濟圈及環渤海經濟圈建設。
 
  黃海丁字灣沿岸依托區域豐富的風電、光伏、核電等綠色電力資源,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氫氣規模化創新應用。
 
  渤海萊州灣依托區域豐富的風電、光伏等綠色電力資源,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及規模化創新應用,依托便利的海上交通、周邊LNG港等資源,開展天然氣摻氫試點,適時開展液氫集散港建設。
 
  綠氫生產基地,以海陽市、萊州市為主,多層次、多渠道開展與國家電投集團、中集來福士、華電集團、林德(中國)的合作,依托陸上、海上豐富的風光資源及核電資源,建設規模化綠氫生產基地,提高煙臺市綠氫生產能力,并開展綠氫的延伸應用,開展綠氫合成甲醇示范項目建設,打造全國綠色甲醇集散中心。
 
  專欄1:海陽示范區綠氫生產制造應用基地
 
  1.核風光氫儲一體化中心。為充分發揮山東半島南區域優異的風光資源,國家電投集團擬建設海陽綠電制氫基地。利用半島南區域的海上光伏、海上風電,并利用山東海陽核電作為保障性電源,建設風、光、核一體化綠電制氫項目。
 
  項目規劃年產綠氫10萬噸,年消納綠電超過60億度。通過綠電制備綠氫,既能夠減少綠電上網及外輸的不便,又能夠拉長產業鏈條、促進區域發展。
 
  2.綠色甲醇和綠氫集散中心。支持國家電投集團建設多能互補氫醇一體化項目。國家電投擬布局“綠色電能-綠氫-綠色甲醇”的延展型產業鏈,依托國際航運燃料低碳化需求,完成終端市場消納,實現“風、光、核、氫、醇”一體化集成,項目規劃年產綠氫約50萬標方和綠色甲醇約50萬噸。
 
  支持中核集團積極探索高溫堆大規模制氫項目,為周邊城市提供氫源保障,解決綠氫產業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的動力問題,將海陽市打造為國家級綠色甲醇和綠氫集散基地。
 
  3.氫能技術研發及裝備制造中心。瞄準綠電制氫基地的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需求,重點突破可快速響應功率波動固體聚合物電解質(SPE)制氫技術、兆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制氫技術、固體氧化物電解池制氫技術等關鍵技術。
 
  積極引進氫燃料電池中的催化劑、擴散層、質子交換膜、膜電極、雙極板、電堆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系統中的空氣壓縮機、氫循環泵等核心設備制造產業,將海陽市打造為氫能技術研發及裝備制造中心。
 
  4.綠色工程示范區。支持海陽市與國家電投、林德(中國)等世界500強企業積極合作,開展氫能交通示范應用。支持域內公共交通、礦山運輸和重點工程建設領域使用氫燃料電池車輛。支持建設站內制氫加氫一體化加氫站建設。
 
  借助海陽核電#5-6號機組、高溫氣冷堆、海陽港建設,解決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難和盈利場景不足的問題,將海陽市打造為國家級氫能應用綠色工程示范區。
 
  專欄2:萊州示范區綠氫能源化工產業園
 
  1.綠氫生產基地。依托萊州及周邊所在的山東渤中區域豐富風光資源,中集來福士聯合華電集團,擬投建萊州風光電制綠氫大基地。項目年產綠氫約10萬噸,年消納綠電約60億度。實現大規模綠電制綠氫,帶動綠電消納,減少風光上網對電網的沖擊以及增加的額外調峰成本。
 
  2.搭建綠色能源化工產業園生態閉環。中集來福士與華電集團擬投建綠色能源化工產業園,依托現有的萊州銀海化工產業園,開展綠氫+二氧化碳制綠色甲醇項目,并同時開展下游以氫、醇為載體制高附加值綠色合成產品拓展,滿足綠色市場多元化需求。
 
  整體以綠色氫能和綠色甲醇為核心,擬布局和搭建“綠色風光能源-綠色氫能-CCUS碳捕捉-綠色甲醇-綠色港航-綠色海工”上下游一體化的綠色產業生態,形成綠色產業閉環。
 
  項目年產綠色甲醇約50萬噸,并借助萊州及周邊區域港口對外形成出口,依托中集來福士和中集集團廣泛而可靠的海外能源和航運客戶資源,滿足日韓、歐美等高端航運和貿易客戶需求。
 
  3.氫能甲醇裝備制造產業中心。一是中集來福士擬在當地投資建設電解槽設備大型生產基地,依托上游綠色氫醇能源項目拉動,開發大型千方電解槽,瞄準大規模工業化應用,重點攻克海上風電制氫系統,推進實現可再生風光能源直接制氫,打造全球風光制氫試點示范項目。
 
  二是中集來福士擬在當地組建綠色能源工程公司,依托萊州示范綠色氫醇項目,固化和打造大規模商業化氫醇項目技術和模式至工程能力,向國內及全球輸出綠色氫醇整體工程能力。
 
  三是開展綠色氫醇裝備制造,包括但不限于海上風電制氫系統、甲醇動力船舶、甲醇加注船舶,未來氫能動力船舶,以及船舶裝備系統的新建與改造。
 
  四是擬開發光伏產業園區,依托萊州豐富的海上及陸上風光資源,吸引開展海上光伏制氫。
 
  氫能裝備制造基地,以黃渤海新區為主,依托區域內現有的氫能裝備制造企業,重點突破氫氣制取、儲運、燃料電池等相關裝備制造技術,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一中心、一高地、二園區”的氫能裝備制造基地。
 
  專欄3:黃渤海新區氫能裝備制造基地
 
  一中心:氫能技術研發創新中心
 
  依托冰輪海卓等研發機構,做大做強氫能技術研發創新平臺,發揮其技術轉移、技術研發、資源共享、企業孵化功能,助力區內外氫能行業企業打破行業壁壘,實現優勢互補。
 
  一高地:氫能產業標準高地
 
  推動建立“氫能與燃料電池標準研究院”,致力于氫能與燃料電池產品質量控制、以標準化驅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規范發展,研究探索制氫、儲氫、運氫、加氫、交通應用等領域的氫能標準,打造全國知名的氫能產業標準高地。
 
  二園區:
 
  1.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全力支持冰輪低碳分布式能源示范園、東德實業建設核心裝備產業園等新項目落地、新產業園建設;積極引進捷氫科技等國內氫能利用頭部企業落地;支持泰和新材發揮新材料方面優勢,依托現有平臺和產研合作基礎,加快布局固態儲氫系列項目,主動對接、靠上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困難,助推項目快建設、產業快發展。
 
  2.海洋裝備氫能源動力產業園。依托中船動力研究院在氫動力領域技術優勢和黃渤海新區海工裝備產業基礎,陸續引入中國船舶集團上下游企業,打造國家級海洋裝備氫能源動力產業園。
 
  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及利用基地,以萊陽市為主,建設“一園區、二基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及利用基地。重點引進燃料電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建設燃料電池商用車產業基地。
 
  積極引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燃料電池整車企業,加速推動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商業化進展。以萊陽市“零排放物流區”建設為契機,積極推廣燃料電池物流車場景化應用。
 
  專欄4:萊陽示范區氫能產業園
 
  一園區:零碳排放物流園區
 
  依托萊陽原有的物流運輸交通體系,以重點發展氫燃料池物流車、客車、工程作業車等專用車整車產品為牽引,逐步拓展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大型物流交通運輸體系,努力打造國家級氫能智慧物流生態示范區,成為帶動萊陽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基地:
 
  1.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及利用基地,重點研發氫燃料電池以及上車之后系統中的空氣壓縮機、氫循環泵等設備及關鍵零部件,構建一條集制氫、儲運、加注及終端應用為一體的氫燃料電池生產體系,組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打造全國知名的燃料電池汽車基地。
 
  2.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總部基地,以頒布氫能產業利好政策為牽引,吸引燃料電池整車領軍企業總部落戶萊陽,建立完善的行業政策審批制度;
 
  同時為吸引行業優秀人才入萊陽工作,應健全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生活配套設施與服務等,打造環渤海地區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總部基地。
 
  氫能創新應用基地,以煙臺市城區為主,依托哈工程、中集集團船舶動力技術,聯合煙臺港規劃建設港口加氫站-氫能船舶一體化示范項目;依托LNG港開展天然氣摻氫創新應用突破;
 
  開展純氫管道、氫能燃機等關鍵領域創新應用示范;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具有航時長、載荷大、適應性強等優勢,將在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占據一定地位,瞄準國家電投、斗山創新等氫能無人機企業,探討落地可行性。
 
  將長島打造為綠氫應用示范島,支持長島踐行“零碳社會”理念,探索打造氫能(醇)船舶、觀光車等應用場景,逐步實現綠能零碳交通,助力國際零碳島建設。
 
  三、重點發展任務
 
  (一)突破核心技術。
 
  一是制氫領域重點突破可再生能源制氫與儲氫等關鍵技術。
 
  多措并舉降低綠氫供應成本,依托能源行業豐富的基礎建設與儲運經驗,合理利用氫能產業發展特點,強化氫能基礎設施的安全運營,積極布局中長距離輸氫管網建設,加快建立健全安全、高效、穩定的氫能供應鏈和產業體系,逐步構建便捷和低成本的氫氣運輸網絡。
 
  二是完善氫能產業相關技術標準與檢測體系。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各類氫能標準編制工作,支持有條件的社會團體制定發布相關標準。建設燃料電池材料、電堆、動力系統、整車及其關鍵零部件承臺測試認證平臺。
 
  三是著力提升裝備制造能力。依托冰輪海卓氫能技術研究院,聯合西安交大、中科院理化所等一流院所相關團隊。
 
  開展制氫、提純、液化、貯存、應用、管理全產業鏈條中關鍵裝備的技術研究;重點進行制氫裝備、氫能壓縮機與泵、氫吸附儲供技術、氫液化技術、氫換熱及儲罐、氫密封材料、電堆裝備、輸氫系統裝備的研發與試驗;
 
  建立完善的氫能技術基礎測試平臺。依托煙臺環渤海氫能研發中心、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按照國際先進技術標準和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氫能前沿技術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
 
  布局建設一批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氫能技術創新平臺。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布局建設氫氣制取與儲存、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整車生產、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等創新支撐服務平臺。
 
  四是形成差異化優勢,實現核心競爭力。鼓勵中集等船舶制造工業研發船用氫能動力系統,以及海上制氫平臺示范建設,提前布局這一未來產業。
 
  探索氫燃料岸電電源應用,解決國家級生態島的船舶重油污染問題,積極發展船用氫氣加注基站。鼓勵冰輪環境實施固體燃料電池研發,鼓勵冰輪環境積極推進液氫壓縮機,并與法液空等國際先進企業合作,發展液氫儲運裝備制造業,包括液氫儲罐、液氫泵閥、液氫運輸槽車等裝備生產制造。
 
  (二)完善基礎設施。
 
  一是持續推進供氫“綠色化”。立足于建立以綠氫為主的供氫體系,加快推進核電、風電、光伏電解制氫項目建設,通過技術進步,逐步降低綠電制氫成本。
 
  探索建立膠東氫能運輸走廊,構建多渠道氫能保障供應體系。推進新型電解水制氫項目試點示范,提升耦合能力。
 
  積極在黃渤海新區推動質子交換膜(PEM)、固體氧化物電解水耦合制氫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提高各類技術匹配集成水平,同步開展試點示范,提高制氫效率,強化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推動電解水制氫技術加快迭代和降本。
 
  依托綠電交易探索市內電力跨區制氫,優化氫源配置。積極推進市內電力主干網架建設,增強跨市綠色電力和氫能優化配置能力,探索綠電制氫交易機制。
 
  推動煙臺市市區、萊陽市等氫能負荷區布局制氫項目,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氫能力和輻射范圍,降低各地用氫成本,支撐本地化工轉型需求。
 
  二是積極推動加氫站建設。堅持需求導向,適度超前布局加氫站建設。確保安全、節約用地的前提下,優先在氫氣資源豐富、應用場景成熟的區域重點布局,支持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改擴建加氫設施,加快建設大容量70MPa加氫站以滿足規模化乘用車和長途重載車輛的需求。
 
  根據氫源和需求建設加氫母站,提高氫氣儲運效率。由點及面,由專用向公用,由本市向膠東半島延伸發展。
 
  商用車營運路線相對固定,在典型路線上建設加氫站,可大幅降低燃料電池汽車對基礎設施的依賴,在加氫站密度較低的情況下能保證車輛正常運營。燃料電池車輛推廣初期主要發展以固定線路的燃料電池公交車、城際客車、物流車輛等。
 
  三是推動氫能輸送網絡建設。近期以高壓氣態氫氣拖車為主,依托LNG港開展天然氣摻氫試點工作,并積極開展液氫、氫轉氨、氫轉甲醇、固態儲氫等新技術氫氣儲運示范,試點開展純氫管道長距離輸送,滿足企業規模化用氫需求。
 
  適時規劃布局建設氫專區純氫管網示范工程。適時開展氫能儲運樞紐港建設,發展面向日韓、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家和地區的大規模氫能貿易運輸。
 
  四是搭建創新平臺。依托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建提升一批企業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氫能產業創新體系。借力濰柴、兗礦等省內先進氫能企業,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
 
  強化產學研結合與各行業的協調融合,搭建技術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平臺及示范應用平臺,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培育。
 
  (三)推動示范應用。
 
  一是交通領域。氫能公交示范運營。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運營。分階段、有序推進燃料電池公交車試點示范。
 
  支持機場、旅游景點開展燃料電池公交車輛的示范應用,制定機場大巴、擺渡車、旅游線路等車輛更換計劃。發展氫能城際交通。積極落實配合煙臺-青島氫能運輸走廊建設,在沿海經濟帶打造氫能高速。
 
  擴大燃料電池汽車多場景、多領域商業性示范應用,利用各類出行服務平臺,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的貨運租賃、個性化專車、自動駕駛等運營服務模式,探索燃料電池汽車融資租賃的創新運營模式。
 
  鼓勵氫能物流。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物流配送的商業性示范應用,涵蓋專用配送、快遞、郵政、冷鏈等應用場景。推動氫能重載,在港口、環衛和工地等場景開展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牽引車、叉車及其它工程車應用示范。
 
  氫能船舶示范應用。支持氫燃料動力船舶關鍵技術研究,鼓勵船舶企業積極對接國內外知名的設計院所、氫燃料電池企業,聯合研發船用氫燃料電池產品,引領氫能動力船舶建造。
 
  鼓勵氫能船舶示范運行,推動氫能船舶和港口的氫能工程機械、氫能車輛聯動發展,發展氫能港口。氫能無人機示范應用。
 
  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具有能量密度高、飛行時間長等優勢,支持國家電投、斗山創新等氫能無人機企業落地煙臺,給予政策傾斜,助力氫能無人機項目落地,除傳統無人機應用領域,積極支持在物流領域的創新示范應用。
 
  二是儲能領域。充分發揮氫儲能技術調節周期長、儲能容量大、受地形影響小的優勢,結合市域范圍內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特性,適時開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跨長周期電力調峰等場景的示范應用。
 
  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氫儲能相結合的一體化應用模式,逐步實現氫儲能與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現有電力系統儲能體系的有機融合,為構建以新能源占比逐漸提升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重要儲能調節支撐。
 
  充分利用氫燃料電池發電和熱電聯供技術效率高、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等優勢,針對綠色建筑、產業園區、港口等場景用能用熱需求,結合氫能技術發展趨勢,適時開展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示范項目建設,逐步實現氫燃料電池供熱發電技術的商業化、產業化轉型。
 
  三是化工領域。國家電投擬布局“綠色電能-綠氫-綠色甲醇”的延展型產業鏈,并依托國際航運燃料低碳化需求,完成終端市場消納,實現“風、光、核、氫、醇”一體化集成。
 
  萬華園區提供的高純復產CO2與綠色電能產生的綠氫,合成綠色甲醇。將綠色甲醇以高價售往日韓、歐美,滿足其在交通運輸領域對綠色甲醇等合成燃料的需求。
 
  通過以外促內,實現綠氫供需循環,解決綠氫產業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的動力問題。鼓勵化工企業開展綠氫在化工領域作為高品質原料的應用,開展綠氫延伸利用示范,帶動相關傳統行業不斷轉型升級,有效降低化工領域化石能源消耗,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實現高質量協同發展。
 
  四是建筑領域。打造氫能示范社區。充分發揮氫能發電和熱電聯供效率高、清潔低碳、儲存時間長、使用壽命長等技術優勢,開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項目,推動在商業中心、工業園區、醫院等場景分布式供電、熱電聯供的示范應用。
 
  推動智能家居產業和氫能產業融合,打造零碳、智能氫能社區。謀劃“氫能社區”“零碳工廠”設計和建設,與未來社區、未來工廠協同推進,推動氫能走向千家萬戶,催生“氫經濟”,構建“氫能社會”。
 
  (四)加強開放協作。
 
  一是推動國際交流合作。煙臺市地處中國沿海南北物流大通道和貫通日韓至歐洲新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黃河流域的重要門戶城市,具備對外交流的地緣優勢。
 
  應堅持開放理念,充分發揮毗鄰日韓、面向東北亞的區位優勢,積極加強與日韓在氫能領域的深度合作交流、創新合作新模式;鼓勵開展氫能技術國際聯合研發,充分利用煙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優勢,推動與國際先進氫能領域的技術轉讓合作。
 
  積極參與國際氫能標準化的建立,掌握在氫能領域的話語權,為煙臺氫能企業參與世界氫能領域相關業務提供支持,重點加強在氫燃料電池、新能源綠電制氫、氫儲運等方面關鍵技術的引進與國產化,大力支持在煙企業氫能技術的自我研發和產品應用推廣。
 
  二是支持環渤海一體化發展。加強環渤海地區各省市氫能行業上下游領軍企業的深度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區域內加氫基礎設施和工業副產氫的優勢,聯合“魯氫經濟帶”的主要城市,實現跨區域產業、技術等方面的協同發展。
 
  發揮區位優勢,對內對外學習先進地區的發展模式,準確把握國家氫能戰略導向,完善頂層設計,營造良好的氫能產業發展環境。
 
  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其他地市相關機構共建環渤海區域氫能創新聯盟,通過技術合作、成果轉化等多種途徑,提升區域內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立足環渤海氫能產業基礎,不斷拓展應用領域,促進共性技術突破,加快形成產業規模,實現互助共贏,攜手推動全省氫能產業協同發展。
 
  (五)強化管理制度創新。
 
  積極推動有關部門在氫能規范管理和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建立政策評估制度體系,加快破解當前氫氣作為危化品管理的狀態,制定完善的相關政策和規定,對氫能產業項目的規劃、立項、審批等方面實行“綠色通道”,構建“一站式”的行政審批管理制度。
 
  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將氫能納入煙臺市突破性發展產業專項工作機制,建立氫能產業工作專班制度、聯絡服務機制、評估督導機制,搭建氫能產業協作聯盟,做好做實氫能產業重大項目、龍頭企業服務。
 
  在符合相關規范、安全條件的前提下,優化精簡政府審批流程,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統籌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促進氫能產業合理布局。
 
  煙臺市氫能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須圍繞氫能全產業鏈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原始創新能力,加速突破關鍵材料及核心技術裝備,重視產業化和示范應用,鼓勵多樣化的商業模式創新,逐步降低用氫成本,完善有關技術標準以及檢測認證和監管體系,構建健康的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生態。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300億元!煙臺市出臺氫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2023-10-09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10月8日,山東省煙臺市人民政府印發《煙臺市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2-2030年)》。
 
  其中明確發展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高質量的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零部件及裝備研制特色產業集聚區,建成氫能產業先進制造集聚高地、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化應用,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建成氫能關鍵材料、技術及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體系。
 
  在氫氣制取方面,近期(2022-2025年)工業副產氫與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雙重并舉,充分利用工業副產氫優勢,推進工業副產氫提純就近供給,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并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試點項目,探索低碳、低成本制氫實現路徑。
 
  遠期(2026-2030年)以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為主,大力推進規模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應用,適時開展海上制氫試點工程。
 
  煙臺市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2-2030年)
 
  一、總體要求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初步形成高質量的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零部件及裝備研制特色產業集聚區,建成氫能產業先進制造集聚高地、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化應用,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建成氫能關鍵材料、技術及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體系,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明顯提升,對煙臺市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形成有力支撐。
 
  第一階段(2022-2025年)為氫能產業加速發展期,逐步構建氫能產業生態,產業布局初步成型,產業鏈逐步完善,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1.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全市氫能產業實現產值100億元,聚集20家以上氫能產業相關企業,培育3-5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燃料電池生產能力,燃料電池汽車、船舶、無人機、分布式能源產業、綠氫化工實現突破,初步形成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2.技術創新目標。到2025年,形成涵蓋氫能產業全鏈條的技術研發、檢驗檢測體系,在制氫、氫氣儲運、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力爭實現固體燃料電池、液氫儲運技術、90MPa高壓加氫壓縮機等投入商業化應用。
 
  3.應用推廣目標。到2025年,全市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車、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物流車等)保有量達到400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2艘以上,分布式發電系統、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20兆瓦,加氫站4座以上,綠氫在化工領域應用2萬噸/年以上。
 
  第二階段(2026-2030年)為氫能產業優勢塑造期,建成覆蓋氫氣制、儲、運、加、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1.產業發展目標。到2030年,全市氫能產業實現產值300億元,聚集40家以上氫能產業相關企業,打造山東氫能裝備制造業聚集基地、綠氫生產集散基地。
 
  2.技術創新目標。到2030年,在制氫、氫氣儲運、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船舶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適時開展氫能燃機、內燃機等項目試點。
 
  3.應用推廣目標。到2030年,全市燃料電池車輛(含公交車、乘用車、重型卡車、牽引車、環衛車、物流車等)保有量達到3000輛以上,燃料電池船舶保有量達到30艘以上,分布式發電系統、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裝機容量達到100兆瓦,加氫站12座以上。
 
  2030年前,結合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開展不少于3項綠氫在化工領域的示范應用,綠氫在化工領域應用10萬噸/年以上。
 
  二、發展路徑和空間布局
 
  (一)發展路徑。
 
  1.制氫環節。氫氣制取方面,近期(2022-2025年)工業副產氫與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雙重并舉,充分利用工業副產氫優勢,推進工業副產氫提純就近供給,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并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試點項目,探索低碳、低成本制氫實現路徑。
 
  遠期(2026-2030年)以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為主,大力推進規模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應用,適時開展海上制氫試點工程,建立高效、清潔、低碳、低成本的氫源供應體系。
 
  制氫裝備方面,近期(2022-2025年)重點發展石化副產氫變壓吸附提純裝備、氫氣純度檢測設備,同時開展質子交換膜(PEM)水電解制氫裝置、PSA吸附劑、控制閥組、選擇性透氫膜、傳感器等制氫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
 
  遠期(2026-2030年)重點開展高溫固體氧化物水電解(SOEC)制氫裝置和熱分解制氫裝備等制氫相關設備及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提升核心裝備制造能力,逐步實現工藝及設備的本地化生產,進一步降低制氫成本。
 
  2.儲運環節。近期(2022-2025年)重點發展50兆帕以上高壓氣態儲氫裝備、低溫液態儲氫裝備、有機液態儲氫、合金固態儲氫等儲氫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同時結合LNG港開展天然氣摻氫、短距離純氫管道試點。
 
  遠期(2026-2030年)積極發展氫氣液化裝備、大容積液氫存儲罐、液氫運輸及加注、多孔碳氫氣吸附存儲材料、多孔聚合物氫氣吸附存儲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同時開展跨區遠距離純氫管道輸送,液氫集散港建設。
 
  3.加氫環節。近期(2022-2025年)重點發展氫氣壓縮機、加氫站用儲氫瓶、氫氣加注機、調壓裝置、干燥系統等零部件、氣體增壓泵、壓力傳感器、加氫槍等加氫站關鍵零部件。
 
  同時結合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定點建設固定式加氫站,開展加氫、加油、加氣、充電多站合一示范站。遠期(2026-2030年)重點開發移動式高壓(滿足35兆帕、70兆帕加注要求)加氫站系統集成關鍵裝備,實現加氫站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同時推行儲氫容量更大的液氫加氫站。
 
  4.用氫環節。燃料電池電堆。近期(2022-2025年)重點發展低成本、大功率的燃料電池電堆及規模化生產。
 
  加快培育發展石墨雙極板、金屬雙極板,突破技術瓶頸。積極發展低鉑、高反應效率的膜電極,并實現批量化生產。
 
  遠期(2026-2030年)重點發展高功率密度、大功率輸出、長壽命運行、低成本制造的燃料電池電堆。加快培育發展高性能低成本膜電極,推進本地化和規模化發展。
 
  燃料電池輔助系統。近期(2022-2025年)大力發展大功率高性能燃料電池電堆測試平臺及大功率高性能系統、空壓機、循環泵測試平臺。
 
  遠期(2026-2030年)重點發展渦輪增壓離心式空氣壓縮機、循環引射一體控制的高效氫氣循環系統,大力發展與汽車測試標定體系完全接軌的大功率高性能電堆測試平臺、系統及空壓機、循環泵測試平臺。
 
  多元應用場景。計劃在市域交通領域,推進氫能在城市公交、物流運輸、乘用車、船舶、港口作業車輛、特種車輛、環衛車輛、渣土車輛等的示范應用。
 
  在項目合作領域,充分利用煙臺化工產業資源,謀劃推進國家電投多能互補氫醇一體化項目,實現利用清潔能源電解水制取的綠氫與化工行業捕獲的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等合成燃料。
 
  加強產業聯動。加強與機械、化工、材料等產業的協同發展。依托綠氫、綠色甲醇等新型綠色能源,謀劃打造東北亞首條綠色航線,帶動綠色船舶制造、綠色港口、綠色航運等產業協同發展,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二)空間布局。
 
  充分發揮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示范帶頭作用,形成“特色鮮明、多元示范”的產業格局,搶抓國家大力推動氫能創新示范應用的政策機遇,主動融入山東省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打造煙臺市氫能產業“一核、兩翼、四基地”的創新發展高地。
 
  “一核”,即以煙臺市城區為空間載體,包括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蓬萊區5個行政區以及高新區、黃渤海新區和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3個功能區。
 
  立足城區建設、交通、商貿、教育等優勢,推動氫能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聯動協同,集中突破氫能核心關鍵技術和關鍵材料研發,積極探索氫能推廣和應用商業模式,集中布局統籌建設煙臺氫能高質量發展核心區。
 
  “兩翼”,即以黃海丁字灣沿岸和渤海萊州灣沿岸為兩翼,通過陸海聯動、雙向拓展構建全市沿海氫能產業經濟帶,對接膠東經濟圈及環渤海經濟圈建設。
 
  黃海丁字灣沿岸依托區域豐富的風電、光伏、核電等綠色電力資源,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氫氣規模化創新應用。
 
  渤海萊州灣依托區域豐富的風電、光伏等綠色電力資源,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及規模化創新應用,依托便利的海上交通、周邊LNG港等資源,開展天然氣摻氫試點,適時開展液氫集散港建設。
 
  綠氫生產基地,以海陽市、萊州市為主,多層次、多渠道開展與國家電投集團、中集來福士、華電集團、林德(中國)的合作,依托陸上、海上豐富的風光資源及核電資源,建設規模化綠氫生產基地,提高煙臺市綠氫生產能力,并開展綠氫的延伸應用,開展綠氫合成甲醇示范項目建設,打造全國綠色甲醇集散中心。
 
  專欄1:海陽示范區綠氫生產制造應用基地
 
  1.核風光氫儲一體化中心。為充分發揮山東半島南區域優異的風光資源,國家電投集團擬建設海陽綠電制氫基地。利用半島南區域的海上光伏、海上風電,并利用山東海陽核電作為保障性電源,建設風、光、核一體化綠電制氫項目。
 
  項目規劃年產綠氫10萬噸,年消納綠電超過60億度。通過綠電制備綠氫,既能夠減少綠電上網及外輸的不便,又能夠拉長產業鏈條、促進區域發展。
 
  2.綠色甲醇和綠氫集散中心。支持國家電投集團建設多能互補氫醇一體化項目。國家電投擬布局“綠色電能-綠氫-綠色甲醇”的延展型產業鏈,依托國際航運燃料低碳化需求,完成終端市場消納,實現“風、光、核、氫、醇”一體化集成,項目規劃年產綠氫約50萬標方和綠色甲醇約50萬噸。
 
  支持中核集團積極探索高溫堆大規模制氫項目,為周邊城市提供氫源保障,解決綠氫產業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的動力問題,將海陽市打造為國家級綠色甲醇和綠氫集散基地。
 
  3.氫能技術研發及裝備制造中心。瞄準綠電制氫基地的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需求,重點突破可快速響應功率波動固體聚合物電解質(SPE)制氫技術、兆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制氫技術、固體氧化物電解池制氫技術等關鍵技術。
 
  積極引進氫燃料電池中的催化劑、擴散層、質子交換膜、膜電極、雙極板、電堆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系統中的空氣壓縮機、氫循環泵等核心設備制造產業,將海陽市打造為氫能技術研發及裝備制造中心。
 
  4.綠色工程示范區。支持海陽市與國家電投、林德(中國)等世界500強企業積極合作,開展氫能交通示范應用。支持域內公共交通、礦山運輸和重點工程建設領域使用氫燃料電池車輛。支持建設站內制氫加氫一體化加氫站建設。
 
  借助海陽核電#5-6號機組、高溫氣冷堆、海陽港建設,解決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難和盈利場景不足的問題,將海陽市打造為國家級氫能應用綠色工程示范區。
 
  專欄2:萊州示范區綠氫能源化工產業園
 
  1.綠氫生產基地。依托萊州及周邊所在的山東渤中區域豐富風光資源,中集來福士聯合華電集團,擬投建萊州風光電制綠氫大基地。項目年產綠氫約10萬噸,年消納綠電約60億度。實現大規模綠電制綠氫,帶動綠電消納,減少風光上網對電網的沖擊以及增加的額外調峰成本。
 
  2.搭建綠色能源化工產業園生態閉環。中集來福士與華電集團擬投建綠色能源化工產業園,依托現有的萊州銀海化工產業園,開展綠氫+二氧化碳制綠色甲醇項目,并同時開展下游以氫、醇為載體制高附加值綠色合成產品拓展,滿足綠色市場多元化需求。
 
  整體以綠色氫能和綠色甲醇為核心,擬布局和搭建“綠色風光能源-綠色氫能-CCUS碳捕捉-綠色甲醇-綠色港航-綠色海工”上下游一體化的綠色產業生態,形成綠色產業閉環。
 
  項目年產綠色甲醇約50萬噸,并借助萊州及周邊區域港口對外形成出口,依托中集來福士和中集集團廣泛而可靠的海外能源和航運客戶資源,滿足日韓、歐美等高端航運和貿易客戶需求。
 
  3.氫能甲醇裝備制造產業中心。一是中集來福士擬在當地投資建設電解槽設備大型生產基地,依托上游綠色氫醇能源項目拉動,開發大型千方電解槽,瞄準大規模工業化應用,重點攻克海上風電制氫系統,推進實現可再生風光能源直接制氫,打造全球風光制氫試點示范項目。
 
  二是中集來福士擬在當地組建綠色能源工程公司,依托萊州示范綠色氫醇項目,固化和打造大規模商業化氫醇項目技術和模式至工程能力,向國內及全球輸出綠色氫醇整體工程能力。
 
  三是開展綠色氫醇裝備制造,包括但不限于海上風電制氫系統、甲醇動力船舶、甲醇加注船舶,未來氫能動力船舶,以及船舶裝備系統的新建與改造。
 
  四是擬開發光伏產業園區,依托萊州豐富的海上及陸上風光資源,吸引開展海上光伏制氫。
 
  氫能裝備制造基地,以黃渤海新區為主,依托區域內現有的氫能裝備制造企業,重點突破氫氣制取、儲運、燃料電池等相關裝備制造技術,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一中心、一高地、二園區”的氫能裝備制造基地。
 
  專欄3:黃渤海新區氫能裝備制造基地
 
  一中心:氫能技術研發創新中心
 
  依托冰輪海卓等研發機構,做大做強氫能技術研發創新平臺,發揮其技術轉移、技術研發、資源共享、企業孵化功能,助力區內外氫能行業企業打破行業壁壘,實現優勢互補。
 
  一高地:氫能產業標準高地
 
  推動建立“氫能與燃料電池標準研究院”,致力于氫能與燃料電池產品質量控制、以標準化驅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規范發展,研究探索制氫、儲氫、運氫、加氫、交通應用等領域的氫能標準,打造全國知名的氫能產業標準高地。
 
  二園區:
 
  1.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全力支持冰輪低碳分布式能源示范園、東德實業建設核心裝備產業園等新項目落地、新產業園建設;積極引進捷氫科技等國內氫能利用頭部企業落地;支持泰和新材發揮新材料方面優勢,依托現有平臺和產研合作基礎,加快布局固態儲氫系列項目,主動對接、靠上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困難,助推項目快建設、產業快發展。
 
  2.海洋裝備氫能源動力產業園。依托中船動力研究院在氫動力領域技術優勢和黃渤海新區海工裝備產業基礎,陸續引入中國船舶集團上下游企業,打造國家級海洋裝備氫能源動力產業園。
 
  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及利用基地,以萊陽市為主,建設“一園區、二基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及利用基地。重點引進燃料電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建設燃料電池商用車產業基地。
 
  積極引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燃料電池整車企業,加速推動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商業化進展。以萊陽市“零排放物流區”建設為契機,積極推廣燃料電池物流車場景化應用。
 
  專欄4:萊陽示范區氫能產業園
 
  一園區:零碳排放物流園區
 
  依托萊陽原有的物流運輸交通體系,以重點發展氫燃料池物流車、客車、工程作業車等專用車整車產品為牽引,逐步拓展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大型物流交通運輸體系,努力打造國家級氫能智慧物流生態示范區,成為帶動萊陽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基地:
 
  1.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及利用基地,重點研發氫燃料電池以及上車之后系統中的空氣壓縮機、氫循環泵等設備及關鍵零部件,構建一條集制氫、儲運、加注及終端應用為一體的氫燃料電池生產體系,組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打造全國知名的燃料電池汽車基地。
 
  2.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總部基地,以頒布氫能產業利好政策為牽引,吸引燃料電池整車領軍企業總部落戶萊陽,建立完善的行業政策審批制度;
 
  同時為吸引行業優秀人才入萊陽工作,應健全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生活配套設施與服務等,打造環渤海地區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總部基地。
 
  氫能創新應用基地,以煙臺市城區為主,依托哈工程、中集集團船舶動力技術,聯合煙臺港規劃建設港口加氫站-氫能船舶一體化示范項目;依托LNG港開展天然氣摻氫創新應用突破;
 
  開展純氫管道、氫能燃機等關鍵領域創新應用示范;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具有航時長、載荷大、適應性強等優勢,將在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占據一定地位,瞄準國家電投、斗山創新等氫能無人機企業,探討落地可行性。
 
  將長島打造為綠氫應用示范島,支持長島踐行“零碳社會”理念,探索打造氫能(醇)船舶、觀光車等應用場景,逐步實現綠能零碳交通,助力國際零碳島建設。
 
  三、重點發展任務
 
  (一)突破核心技術。
 
  一是制氫領域重點突破可再生能源制氫與儲氫等關鍵技術。
 
  多措并舉降低綠氫供應成本,依托能源行業豐富的基礎建設與儲運經驗,合理利用氫能產業發展特點,強化氫能基礎設施的安全運營,積極布局中長距離輸氫管網建設,加快建立健全安全、高效、穩定的氫能供應鏈和產業體系,逐步構建便捷和低成本的氫氣運輸網絡。
 
  二是完善氫能產業相關技術標準與檢測體系。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各類氫能標準編制工作,支持有條件的社會團體制定發布相關標準。建設燃料電池材料、電堆、動力系統、整車及其關鍵零部件承臺測試認證平臺。
 
  三是著力提升裝備制造能力。依托冰輪海卓氫能技術研究院,聯合西安交大、中科院理化所等一流院所相關團隊。
 
  開展制氫、提純、液化、貯存、應用、管理全產業鏈條中關鍵裝備的技術研究;重點進行制氫裝備、氫能壓縮機與泵、氫吸附儲供技術、氫液化技術、氫換熱及儲罐、氫密封材料、電堆裝備、輸氫系統裝備的研發與試驗;
 
  建立完善的氫能技術基礎測試平臺。依托煙臺環渤海氫能研發中心、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按照國際先進技術標準和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氫能前沿技術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
 
  布局建設一批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氫能技術創新平臺。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布局建設氫氣制取與儲存、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整車生產、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等創新支撐服務平臺。
 
  四是形成差異化優勢,實現核心競爭力。鼓勵中集等船舶制造工業研發船用氫能動力系統,以及海上制氫平臺示范建設,提前布局這一未來產業。
 
  探索氫燃料岸電電源應用,解決國家級生態島的船舶重油污染問題,積極發展船用氫氣加注基站。鼓勵冰輪環境實施固體燃料電池研發,鼓勵冰輪環境積極推進液氫壓縮機,并與法液空等國際先進企業合作,發展液氫儲運裝備制造業,包括液氫儲罐、液氫泵閥、液氫運輸槽車等裝備生產制造。
 
  (二)完善基礎設施。
 
  一是持續推進供氫“綠色化”。立足于建立以綠氫為主的供氫體系,加快推進核電、風電、光伏電解制氫項目建設,通過技術進步,逐步降低綠電制氫成本。
 
  探索建立膠東氫能運輸走廊,構建多渠道氫能保障供應體系。推進新型電解水制氫項目試點示范,提升耦合能力。
 
  積極在黃渤海新區推動質子交換膜(PEM)、固體氧化物電解水耦合制氫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提高各類技術匹配集成水平,同步開展試點示范,提高制氫效率,強化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推動電解水制氫技術加快迭代和降本。
 
  依托綠電交易探索市內電力跨區制氫,優化氫源配置。積極推進市內電力主干網架建設,增強跨市綠色電力和氫能優化配置能力,探索綠電制氫交易機制。
 
  推動煙臺市市區、萊陽市等氫能負荷區布局制氫項目,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氫能力和輻射范圍,降低各地用氫成本,支撐本地化工轉型需求。
 
  二是積極推動加氫站建設。堅持需求導向,適度超前布局加氫站建設。確保安全、節約用地的前提下,優先在氫氣資源豐富、應用場景成熟的區域重點布局,支持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改擴建加氫設施,加快建設大容量70MPa加氫站以滿足規模化乘用車和長途重載車輛的需求。
 
  根據氫源和需求建設加氫母站,提高氫氣儲運效率。由點及面,由專用向公用,由本市向膠東半島延伸發展。
 
  商用車營運路線相對固定,在典型路線上建設加氫站,可大幅降低燃料電池汽車對基礎設施的依賴,在加氫站密度較低的情況下能保證車輛正常運營。燃料電池車輛推廣初期主要發展以固定線路的燃料電池公交車、城際客車、物流車輛等。
 
  三是推動氫能輸送網絡建設。近期以高壓氣態氫氣拖車為主,依托LNG港開展天然氣摻氫試點工作,并積極開展液氫、氫轉氨、氫轉甲醇、固態儲氫等新技術氫氣儲運示范,試點開展純氫管道長距離輸送,滿足企業規模化用氫需求。
 
  適時規劃布局建設氫專區純氫管網示范工程。適時開展氫能儲運樞紐港建設,發展面向日韓、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家和地區的大規模氫能貿易運輸。
 
  四是搭建創新平臺。依托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建提升一批企業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氫能產業創新體系。借力濰柴、兗礦等省內先進氫能企業,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
 
  強化產學研結合與各行業的協調融合,搭建技術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平臺及示范應用平臺,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培育。
 
  (三)推動示范應用。
 
  一是交通領域。氫能公交示范運營。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運營。分階段、有序推進燃料電池公交車試點示范。
 
  支持機場、旅游景點開展燃料電池公交車輛的示范應用,制定機場大巴、擺渡車、旅游線路等車輛更換計劃。發展氫能城際交通。積極落實配合煙臺-青島氫能運輸走廊建設,在沿海經濟帶打造氫能高速。
 
  擴大燃料電池汽車多場景、多領域商業性示范應用,利用各類出行服務平臺,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的貨運租賃、個性化專車、自動駕駛等運營服務模式,探索燃料電池汽車融資租賃的創新運營模式。
 
  鼓勵氫能物流。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物流配送的商業性示范應用,涵蓋專用配送、快遞、郵政、冷鏈等應用場景。推動氫能重載,在港口、環衛和工地等場景開展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牽引車、叉車及其它工程車應用示范。
 
  氫能船舶示范應用。支持氫燃料動力船舶關鍵技術研究,鼓勵船舶企業積極對接國內外知名的設計院所、氫燃料電池企業,聯合研發船用氫燃料電池產品,引領氫能動力船舶建造。
 
  鼓勵氫能船舶示范運行,推動氫能船舶和港口的氫能工程機械、氫能車輛聯動發展,發展氫能港口。氫能無人機示范應用。
 
  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具有能量密度高、飛行時間長等優勢,支持國家電投、斗山創新等氫能無人機企業落地煙臺,給予政策傾斜,助力氫能無人機項目落地,除傳統無人機應用領域,積極支持在物流領域的創新示范應用。
 
  二是儲能領域。充分發揮氫儲能技術調節周期長、儲能容量大、受地形影響小的優勢,結合市域范圍內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特性,適時開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跨長周期電力調峰等場景的示范應用。
 
  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氫儲能相結合的一體化應用模式,逐步實現氫儲能與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現有電力系統儲能體系的有機融合,為構建以新能源占比逐漸提升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重要儲能調節支撐。
 
  充分利用氫燃料電池發電和熱電聯供技術效率高、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等優勢,針對綠色建筑、產業園區、港口等場景用能用熱需求,結合氫能技術發展趨勢,適時開展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示范項目建設,逐步實現氫燃料電池供熱發電技術的商業化、產業化轉型。
 
  三是化工領域。國家電投擬布局“綠色電能-綠氫-綠色甲醇”的延展型產業鏈,并依托國際航運燃料低碳化需求,完成終端市場消納,實現“風、光、核、氫、醇”一體化集成。
 
  萬華園區提供的高純復產CO2與綠色電能產生的綠氫,合成綠色甲醇。將綠色甲醇以高價售往日韓、歐美,滿足其在交通運輸領域對綠色甲醇等合成燃料的需求。
 
  通過以外促內,實現綠氫供需循環,解決綠氫產業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的動力問題。鼓勵化工企業開展綠氫在化工領域作為高品質原料的應用,開展綠氫延伸利用示范,帶動相關傳統行業不斷轉型升級,有效降低化工領域化石能源消耗,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實現高質量協同發展。
 
  四是建筑領域。打造氫能示范社區。充分發揮氫能發電和熱電聯供效率高、清潔低碳、儲存時間長、使用壽命長等技術優勢,開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項目,推動在商業中心、工業園區、醫院等場景分布式供電、熱電聯供的示范應用。
 
  推動智能家居產業和氫能產業融合,打造零碳、智能氫能社區。謀劃“氫能社區”“零碳工廠”設計和建設,與未來社區、未來工廠協同推進,推動氫能走向千家萬戶,催生“氫經濟”,構建“氫能社會”。
 
  (四)加強開放協作。
 
  一是推動國際交流合作。煙臺市地處中國沿海南北物流大通道和貫通日韓至歐洲新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黃河流域的重要門戶城市,具備對外交流的地緣優勢。
 
  應堅持開放理念,充分發揮毗鄰日韓、面向東北亞的區位優勢,積極加強與日韓在氫能領域的深度合作交流、創新合作新模式;鼓勵開展氫能技術國際聯合研發,充分利用煙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優勢,推動與國際先進氫能領域的技術轉讓合作。
 
  積極參與國際氫能標準化的建立,掌握在氫能領域的話語權,為煙臺氫能企業參與世界氫能領域相關業務提供支持,重點加強在氫燃料電池、新能源綠電制氫、氫儲運等方面關鍵技術的引進與國產化,大力支持在煙企業氫能技術的自我研發和產品應用推廣。
 
  二是支持環渤海一體化發展。加強環渤海地區各省市氫能行業上下游領軍企業的深度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區域內加氫基礎設施和工業副產氫的優勢,聯合“魯氫經濟帶”的主要城市,實現跨區域產業、技術等方面的協同發展。
 
  發揮區位優勢,對內對外學習先進地區的發展模式,準確把握國家氫能戰略導向,完善頂層設計,營造良好的氫能產業發展環境。
 
  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其他地市相關機構共建環渤海區域氫能創新聯盟,通過技術合作、成果轉化等多種途徑,提升區域內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立足環渤海氫能產業基礎,不斷拓展應用領域,促進共性技術突破,加快形成產業規模,實現互助共贏,攜手推動全省氫能產業協同發展。
 
  (五)強化管理制度創新。
 
  積極推動有關部門在氫能規范管理和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建立政策評估制度體系,加快破解當前氫氣作為危化品管理的狀態,制定完善的相關政策和規定,對氫能產業項目的規劃、立項、審批等方面實行“綠色通道”,構建“一站式”的行政審批管理制度。
 
  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將氫能納入煙臺市突破性發展產業專項工作機制,建立氫能產業工作專班制度、聯絡服務機制、評估督導機制,搭建氫能產業協作聯盟,做好做實氫能產業重大項目、龍頭企業服務。
 
  在符合相關規范、安全條件的前提下,優化精簡政府審批流程,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統籌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促進氫能產業合理布局。
 
  煙臺市氫能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須圍繞氫能全產業鏈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原始創新能力,加速突破關鍵材料及核心技術裝備,重視產業化和示范應用,鼓勵多樣化的商業模式創新,逐步降低用氫成本,完善有關技術標準以及檢測認證和監管體系,構建健康的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生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成人ab网站| 人妻va精品va欧美va| 小荡货奶真大水真多紧视频| 不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网站|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超人人| 多毛小伙内射老太婆|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毛片片免费观看| 亚洲xxxx做受欧美| 国产a级毛片|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 好男人社区影院www| ā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毛片无码视频软件| 27邪态恶动图gif喷水赞一把|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a久久久久久| 强行糟蹋人妻hd中文| 日本在线视频www鲁啊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娇妻玩4p被三个男人伺候电影| 欧美、另类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黑人刚破完处就三p| 欧美乱妇日本无乱码特黄大片|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朋友新婚人妻无套|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好爽别插了无码视频| 九九精品99久久久香蕉|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