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過半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1-25 點擊:次
廣東省日前印發了《廣東省發展汽車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從區域協同、強鏈補鏈等角度著手,提出到2025年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突破1.35萬億元,尤其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汽車總產量比重將超過一半。
截至目前,廣東省汽車產量已連續六年居全國首位,并形成從整車制造到零部件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的完備產業鏈,2022年共有規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1060家,汽車產量約41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近130萬輛,分別占全國約15%和18%。
到2025年,廣東汽車產量預計超530萬輛,占全國比重超18%,其中新能源汽車超300萬輛,公用充電樁超21萬個。對比可見,產業增長重心在于新能源汽車,《計劃》各項舉措也著重圍繞這一領域展開。
但目前,廣東省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關鍵零部件仍受制于人,動力系統、底盤控制、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等車用關鍵芯片被國外巨頭壟斷,零部件配套體系尚未對集群形成強支撐保障;同時,合資企業占比較大,自主品牌仍有待成長。
在此背景下,《計劃》首先提出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鏈提升兩大工程,編制純電動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路線圖,推動整車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關鍵零部件企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合作,建立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聚焦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充電設施、智能終端零部件等領域,加快突破技術短板,建立安全可控的產業鏈配套體系。
與此同時,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攻關及產業化、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兩項工作也被重點提及,廣東將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云浮為重點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走廊,突破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并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與智能網聯領域企業深化合作,預計加強同綜合利用企業等合作共建、共用回收體系,加強鎳、鈷、鋰等重要資源的回收利用,保障產業鏈安全。
這一完善的產業鏈格局還應提升國際化水平。根據《計劃》,廣東將鼓勵現有合資汽車企業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招引一批跨國公司在粵設立地區、功能性總部及生產研發基地;支持龍頭企業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深化供應鏈的全球布局。
預計2025年廣東將新增1-2家汽車整車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培育3-4家獨角獸汽車企業,形成2-3家產銷量突破100萬輛規模的整車企業;培育3-5家超百億元的零部件企業集團、2-3家汽車零部件獨角獸企業、10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汽車零部件企業。
在產業集聚方面,目前廣東已形成了廣州番禺、深圳坪山、肇慶大旺等高度集聚產業園區。《計劃》進一步要求加大區域集群間的協同互補和錯位發展。
一方面,各地將立足現有園區基礎,推動整零融合協調發展,打造近地化零部件配套體系,力爭打造1-2個產值超2000億元的汽車產業園區和2-3個產值超1000億元的零部件產業園區。另一方面,廣東將完善四核多點發展格局,按照“區域集聚、主體集中”的原則統籌全省產業布局。
例如,支持廣州、深圳、佛山、肇慶四城聯動,以整車企業引領帶動產業集中度和近地化配套水平;支持珠海、汕頭、韶關、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湛江、茂名、清遠等地市多點發力,打造差異化零部件產業集群……
為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計劃》還提出了品牌質量提升工程,重點圍繞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引導企業強化品牌價值。這包括加強品牌特色文化內涵設計和推廣工作,在外觀造型、功能創新等環節提升工業設計水平;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控制和追溯機制;推動重點領域標準化等。
此外,為進一步促進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計劃》還在需求側發力,推進全省范圍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并落實促進汽車消費系列政策措施。
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充換電基礎設施也將進一步完善,廣東將按照適度超前、均衡高效的原則布局,整合電網、加油(氣)站、停車場、第三方社會資本等資源,探索車、樁與智能電網靈活互動;同時合理布局加氫站,建設制氫加氫一體站,支持制氫、加氫、儲運設備企業擴大產能,形成氫能產供儲網絡。
《計劃》還支持廣州、深圳等地市打造示范應用區,推進智能化基礎設施、“車城網”平臺等建設。例如,支持廣州花都、南沙、增城,深圳坪山等規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支持廣州、深圳等地擴大自動駕駛測試區域范圍,開放高快速路測試,鼓勵開展載人、載物、特種作業等商業化運營活動;支持廣州南沙等地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混行試點區及特殊運營場景混行試點工作。(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