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氫能產業規劃(2024-2035年)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7-09 點擊:次
南充市氫能產業規劃(2024-2035年)
前言
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世界各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氫能作為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其開發與利用已成為新一輪世界能源變革的重要方向,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載體。歐美日韓等地區和國家積極制定支持氫能投資政策。截至目前,占世界經濟總量70%的18個國家制定了氫能發展戰略,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均已明確氫能在國家能源體系中的關鍵地位,全球直接支持氫能源部署的政策總計超過50項。
我國氫能產業頂層設計正逐步展開,中央及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臺。近年來,我國國家層面以及地方層面出臺的氫能相關政策和規劃超過50項,以解決我國氫能領域的頂層設計尚不完善的問題,并正在繼續制定我國的氫能相關產業發展路線圖。2019年“推進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燃料電池新補貼政策出臺,2021年氫能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等一系列政策,揭示了在逐步落實雙碳目標“頂層設計”指導下,氫能產業不斷獲得國家政策的“加持”,行業發展將全面加速。
一、規劃背景
(一)宏觀環境
1.政治環境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全球能源供應不穩定性增加。俄烏、巴以沖突等地緣政治風險不斷上升,石油、天然氣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全球能源安全受到威脅。2024年3月美英升級了對俄羅斯裁,限制包括銅(氫電解槽、燃料電池等領域的重要金屬)在內的3類工業重要金屬在本國交易所交易,銅礦供應受挫,國際銅價一度突破1萬美元/噸,預計年內銅價將會突破1.2萬美元/噸。
歧視性區域主義加速興起,各國正構建區域化、多元化供應鏈體系。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導致全球商品供應鏈斷鏈風險持續上升,各國正加快構建區域化、多元化的供應鏈體系,同時加速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供應鏈領域的應用,以增強供應鏈的韌性。2023年美日簽署了一項關于電動汽車電池所需關鍵礦產貿易協議,對鋰、鈷、石墨等關鍵礦物免關稅,并使日本能夠享受美方提供的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該項協議排除了中國等在電動汽車領域有影響力的其他國家。同年,以美國為首的“印太經濟框架”簽署了供應鏈協議,重點排除了中國等印太區域內大國。
產業鏈重構風險加劇,各國正加速關鍵產業鏈、關鍵環節自主可控能力建設,且向高端化轉型。美國等發達國家正試圖將部分產業鏈環節轉移回本土,不斷加強關鍵技術、關鍵原材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能力建設,并通過與各國加強技術研發合作,提高產業鏈協同能力。同時,為提高競爭力,各國通過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先進制造模式,提高制造業競爭力。
2.經濟環境
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下行壓力猶存。世界銀行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4%。部分發達經濟體陷入“技術性衰退”:主要發達經濟體中,除美國經濟繼續維持強勁外,英國和新西蘭在2023年下半年兩個季度GDP環比負增長,已陷入“技術性衰退”;歐元區2023年三季度環比負增長、四季度環比零增長,瀕臨“技術性”衰退。
全球通脹見頂回落,但仍處高位,且存在較強粘性。從數據來看,當前全球通脹出現見頂回落態勢,主要由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率回落,發達經濟體通脹率仍在攀升,但邊際斜率也已明顯放緩。但當前全球通脹水平仍處高位,各國緊縮貨幣政策雖可以從需求端打壓通脹,但受地緣沖突、能源緊張、逆全球化等結構性因素影響,供給端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通脹保持高位具備較大粘性。
全球債務水平高企,全球經濟危機風險仍在。2023年全球債務激增超過15萬億美元,達到313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疊加2023年美聯儲加息,尼日利亞、埃及、日本等國貨幣貶值超過40%,商品進口價格飆升,進一步加劇國內通脹壓力,同時償還美元債務變得更加昂貴,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3.社會環境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能源結構轉型勢在必行,氫能為重要方向。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仍然以化石燃料為主,以2022年為例,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分別達到31.57%、23.49%和26.73%,總計占據了81.79%的比重。這不僅加劇了碳排放,還使得能源供應容易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國際局勢日趨緊張以及氣候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氫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顯得尤為關鍵。不僅能有效減少碳排放,助力各國實現雙碳目標,還能降低對外部能源的依賴,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增強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氫能產業的發展,是人類邁向第四次能源革命的必經之路。從歷史的角度看,能源的發展總是從低效向高效、從低密度向高密度、從有限儲量向更大儲量,以及從單一來源向多元化發展的,每一次的能源轉型都是向著能量密度更高、更環保、可再生的方向發展。氫氣,作為一種高效且環保的能源形式,其分子量雖小,卻擁有高比熱容,能在相同條件下釋放更多的能量。同時,氫氣可以通過水的分解得到,其燃燒后的產物只有水,從而實現了真正的零碳排放。
加快氫能產業發展是我國進行能源革命、實現雙碳目標、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從產業背景來看,我國產業結構偏重、單位GDP能耗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國際能源署預計,中國要實現2060碳中和目標,需要2020-2060年年均能源強度下降3%,但近年來國內能源強度下降低于3%,減排任務艱巨。為此,國家從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能耗雙控政策到2023年“中央深改委第二次會議”通過《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強調我國發展戰略緊迫性從“能源約束”轉向“碳排放約束”,能源的綠色化轉型已是箭在弦上。
(二)發展形勢
1.全球氫能產業化進程加速。世界范圍內,近年來氫能替代傳統能源的商業化進程持續加速,氫能將成為未來全球能源體系轉型升級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世界各國主要圍繞深度脫碳、能源安全、經濟增長三大主題積極出臺各項政策,推動本國氫能產業發展。以美國、中國、歐盟、日本等為代表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已將氫能產業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制定了國家氫能發展戰略、路線圖以及一系列相關產業扶持政策,加快自身氫能產業發展進程。
2.全國氫能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我國高度重視能源安全和能源革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以能源安全、綠色低碳為目標發展氫能產業。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對氫能產業進行了全產業鏈的培育和立體化推進,政策發布頻次加快,力度不斷加大。2024年,中央明確將加快前沿新興氫能產業發展,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將氫能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草案)》,首次以能源定義的范疇被納入國家能源法律條紋(草案),從立法層面為氫能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中央到地方積極鼓勵氫能發展的基調得以明確。
3.四川省氫能產業資源優勢突出。要加強水電、風電、光伏、氫能、天然氣等多能互補、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目前已在成都、德陽、攀枝花等10個市(州)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619輛,建成加氫站17座,深入推動四川省綠色發展進程。同時,還牽頭聯合重慶打造了“成渝氫走廊”,并同步拓展氫能在分布式能源、飛行器、氫氨醇一體化等多領域示范應用,是全國氫能應用場景最豐富的地區之一。2024年4月16日,四川省研究進一步推動綠氫全產業鏈發展及推廣應用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探索氫能源汽車通行高速公路費用全免。并且,四川將對氫能產業采取“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持”,以應用為導向,發揮資源優勢,破解卡點、堵點,推動綠氫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三)發展基礎
1. 區位優勢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嘉陵江中游,人口714.77萬,幅員面積1.25萬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全國清潔能源示范城市。《推動川渝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協同行動方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方案》等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成渝氫走廊建設,促進以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都市圈為龍頭的產業先行城市的氫能產業發展,助力成渝之間走廊城市的氫能產業布局。南充市作為國家規劃確定的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全省八大次區域物流中心,從區位上來看發展氫能具有三個優勢。一是示范帶動輻射面廣,從省上已明確的產業規劃看,氫能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成都、川南、川西等地區,形成了以成都、攀枝花、樂山為主的“一軸、一港、一區、三路”的發展格局。南充市作為成渝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和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全國清潔能源示范城市,在協同成渝、配套成渝氫能產業發展方面,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二是區域產業配套性強,南充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可緊密對接成都龍泉汽車城產業功能區、西部氫能產業園和重慶車城工業園區、“西部氫谷”,有利于共建成渝氫能產業生態圈。三是交通運輸經濟性高,南充距離成都和重慶市區均恰處于長管拖車合理運距200km之內。這一距離也適合我國當前政策重點示范推廣的氫燃料電池重卡應用場景。
2. 氫源基礎
目前國內每噸氫的生產成本超過3萬元,制氫成本較高。同時,以成都、佛山、大興、張家口等地為代表的氫能發展示范城市,因本地氫產能不足,其加氫站超過一半的氫由外地配送,不僅提高了用氫成本,也無法保障氫源穩定供給。總體來看,制氫成本高、氫源不穩定是國內普遍存在的現象。相較而言,南充市制氫資源豐富。一是“灰氫”供應穩定,化工產業基礎扎實,工業副產氫氣保障充足,僅能投化學現有設備可副產氫氣超0.5噸/天。二是“藍氫”來源充足,天然氣資源豐富,現已開發龍崗、元壩兩個特大氣田,具備大規模“藍氫”制備及產業化應用基礎。三是“綠氫”條件具備,水能資源富集,“十三五”期間全市水電裝機113.89萬千瓦,發電量43.02億千瓦時;天然氣發電裝機4萬千瓦,為可再生能源制取“綠氫”提供了電力供應條件。
3. 應用鏈企業聚集
在上游制氫環節,高坪區的南充華科福賽新能源公司專業從事高溫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可用電解水制出99.99%純度的綠氫,其“高效水電解制氫固體氧化物電解池系統”入選中國科協2022年“科創中國”綠色低碳領域先導技術榜單。在中游關鍵部件環節,以中科九微為代表的裝備制造企業,其真空技術裝備可作為關鍵部件應用于液態氫氣儲運所需的高度真空環境。在下游應用環節,南充擁有吉利四川商用車、中專汽車、天龍特種車和東嘉汽車4戶商用車及專用車整車制造企業,以及北京博薩、日上金屬等195戶汽車零部件上下游配套企業,有發展氫能專用車輛的潛在優勢。以“吉利南充”為代表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業,氫能源汽車制造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已累計交付氫燃料電池客車263臺,其中80臺在北京冬奧會承擔接駁任務,受到北京冬奧會組委會高度評價,同時還投資500多萬元自建氫氣撬裝站一個。
4. 應用場景豐富
2023年,南充市全市社會物流總額5659.49億元,同比增長10.68%;物流業增加值167.26億元,同比增長15.39%。全市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共1749家,其中3A級物流企業4家、4A級物流企業2家,供應鏈企業超過40家。2023年園區社會物流總額突破千億元(1014億元),實現物流交易額180億元,稅收2億元。在氫交通應用方面,南充位于成渝氫走廊“成遂南達”路線重要節點,依托四川省近期發布氫車高速免費政策和現代物流千億產業集群,物流規模持續增長,物流主體不斷壯大,可為南充市發展氫燃料電池物流重卡提供良好潛在應用場景,氫交通潛在應用場景豐富;在氫發電應用方面,南充擁有良好的天然氣儲氣條件,三大氣田產能充足,可為SOFC發電提供良好示范應用條件;在氫能創新應用方面,南充市正致力發展低空經濟,為發展燃料電池無人機提供良好應用場景;全市公路總里程超過3萬公里、擁有全省第1的水運通航里程和船舶數量,為船用燃料電池示范提供了良好的應用場景。
(三)發展不足
1. 創新載體亟需搭建
南充市氫能領域的科技創新資源眾多,但氫能產學研體系的創新生態尚未形成,優質創新資源在技術流動和落地轉化等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多數高校科研成果未能實現本地產業化。同時,質子交換膜電解制氫、固體氧化物電解制氫等技術短期內難以實現產業化,儲氫材料、液化技術、儲氫裝備制造、氫氣加注裝備、燃料電池及其零部件等領域相關企業技術水平整體較弱。
2. 產業基礎相對薄弱
南充氫能產業基礎雄厚,但本地副產氫氫源多數用于企業自身,化工、冶金、供能等方面的氫能應用需求較小,導致南充發展氫能產業的自發動力不足。當前南充氫能龍頭及配套企業少且規模普遍較小,制氫、儲氫、氫能應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等領域均有薄弱環節,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和示范引領項目,氫能的儲運、加用等環節缺失,企業間缺乏業務聯系,缺少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氫能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尚未建成,氫能產業整體處于起步階段,成鏈成群態勢尚未顯現,與成渝經濟圈南部地區相比,基礎相對薄弱,產業快速發展受到制約。
3. 基礎設施推廣不足,應用場景推廣緩慢
全市范圍內目前僅有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廠區設有撬裝加氫站1個,氫源基礎設施薄弱,導致應用場景推廣難度大。全市尚無氫燃料電池公交、重卡、物流等方面應用場景,氫能產品示范推廣難度較大。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圍繞四川省、成渝氫走廊等重大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堅持高端化、集群化發展,聚焦“五市戰略”“五區建設”,圍繞兩個《決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緊盯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科學規劃布局,招引一批重點企業,加快完善政策體系,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科學擘畫、系統部署氫能產業加快發展、為南充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充實踐注入強勁動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針對南充市氫能產業處于起步期與培育階段的特征,強化政府在戰略、規劃、政策、示范應用、標準等領域的引導作用,加大對氫能項目在補貼、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企合作,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地結合,最大程度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創新驅動、重點突破。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氫能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構建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聚集相互制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進科學技術、生產工藝、商業模式等全面創新,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新路子。聚焦氫能產業高端發展,推動企業向產業鏈、價值鏈和市場鏈的高端環節發力,形成高附加值產品,努力打造全國領先的整車品牌。
堅持區域協同、開放合作。加強與成渝城市群、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都市圈等地的氫能產業合作,推動跨區域產業鏈式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譜寫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三)發展目標
統籌當前與長遠、總體目標與階段任務,牢牢把握氫能技術發展與能源結構變革機遇,通過政府政策引導扶持,圍繞“制、儲、運、加、用”產業鏈培育,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加快引進產業鏈優質資源,著力構建以市場為支撐、鏈主企業牽引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配套的產業生態,分三個階段落實奮斗目標:第一階段,到2027年,南充市氫能發展初具規模,建成一座氫能產業園,以產業園為核心的氫能產業鏈集群初步形成。第二階段,到2031年,核心技術取得階段性突破,氫能產業成為南充市主要產業之一,整體氫能產業鏈產值力爭突破200億元,實現年度碳減排量超過80萬噸。到2035年,南充市氫能產業鏈趨于完善,輻射川西北、川渝城市群區域,成為全省氫能產業重要城市。
1.近期目標(2024—2027年)
進入氫能產業全面起步期,在南充市建成相對完善的氫能供應網絡及應用推廣體系,氫能技術支撐平臺與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氫能示范項目有序推進。
氫能制備產業:重點支持市內大型化工企業共享富余氫氣開展工業副產氫提純制氫,就近滿足當前氫能示范應用,力爭科學開發走馬等伴生天然氣礦天然氣制氫項目,并鼓勵市內大型制氫研發企業開展電解水制氫應用示范,以支撐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初步形成以工業副產氫為基礎,可再生能源制氫作為補充的穩定氫氣供應體系,到2027年年產氫量約5000噸/年。在市區內建成加氫綜合能源站5座,保障氫能示范項目順利開展。
氫能支撐產業:充分利用豐富的水、風、光、天然氣、工業副產物等資源,聚焦氫燃料電池及系統、膜電極、儲氫容器等重點領域,積極促成有關高校和重點優勢企業在我市建立中試服務基地和概念驗證中心,加快推動氫能及新能源電池產業起步發展,打造氫能產業園。重點創新發展氫燃料電池、儲氫容器等產業,突破發展綠色制氫及液氫運輸等氫能產業,逐步完善儲氫、運氫、加氫等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積極在公共交通、物流運輸、冶金等領域爭取應用示范試點,加快打造綠色經濟氫源基地和氫能基礎設施、設備及應用示范基地。
氫能應用產業:氫能應用產業初期以示范為主,主要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及燃料電池共享單車的示范應用,并在市內公交、城際客運、城市環衛等功能性車輛以舊換新中以20%比例配置購買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開通公交示范線2條,投放500輛以上燃料電池共享車輛,加快冷鏈物流、高速重卡等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打造,在幾個重要城市如成都、重慶之間示范運行氫能重卡干線物流車30輛,通過示范運行促進氫能交通的應用。依托產業園等氫能產業聚集體開展水、風、光等可再生能源一體化制氫示范,提升氫能供給能力,促進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設備的技術進步。支持在市內開展液氫運輸示范,降低氫氣輸運成本,擴展氫能的應用范圍。
2.中期目標(2027-2031年)
進入氫能產業穩定發展期,全市氫能產業規模穩定增長,配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氫能應用場景基本成熟,氫能產業鏈布局基本完善,氫能產業集群初具規模,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
氫能制備產業:支持市內具備條件的制氫企業開展堿性電解水制氫和SOEC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大力發展水、風、光、天然氣等可再生能源制氫,形成工業副產氫與可再生能源制氫并重的氫氣供應體系,力爭制氫規模超過5000噸/年,成為“成都-遂寧-南充-達州”成渝氫走廊干線重要節點城市,具備面向川西北、輻射成渝的氫能供應能力,力爭建成一個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及若干分布式供氫項目,力爭建成加氫綜合能源站15座。
氫能支撐產業:氫能產業園初步建成,氫燃料電池開始批量供貨,力爭達到2000臺套/年規模;導入SOEC電解水系統生產線,力爭達到1000套/年規模。引進空壓機、控制器、氫循環泵、車用儲氫罐、氫氣閥門、加氫站核心裝備等輔助系統產業,對氫能產業鏈進行補鏈。依托南充本地商用車整車制造企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本土化生產,力爭達到2000臺/年規模。力爭實現氫能產業鏈產值200億以上,實現年度碳減排量超過80萬噸,成為全省氫能產業重要城市。
氫能應用產業:以快速推廣應用為主,下游應用需求迅速放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相比較傳統企業具有競爭力,在公交、重卡、環衛領域應用比例進一步擴大;大型氫燃料電池冷熱電三聯供系統在大型通訊基站、醫院、商場、電站和工業園區、工廠等場景得到推廣應用;液氫技術取得突破,成本得到降低,并在氫氣運輸領域應用比例擴大。
3.遠期目標(2031—2035年)
進入氫能產業市場加速期,全市氫能產業規模逐年增長,氫能產業由示范帶動轉向為市場拉動,配套基礎設施條件完善,氫能應用場景基本成熟,氫能產業鏈布局基本完善,氫能產業集群形成規模,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形成多元化格局。
三、空間布局
結合氫能產業發展特點,遵循“合理配置、突出重點、有序協同、聯動發展”的原則,構建“一園、三區、多點”產業布局。
(一)一園:南充市水風光氫天然氣多能互補氫能產業園
整合南充各類要素資源,在南充市打造中國西部高端先進氫能產業園。探索氫能在生產生活中的多元化示范應用,因地制宜發展氫制甲醇等優質項目,大力發展商務車、重卡、氫能公交等氫交通項目,加快布局加氫站等新項目和燃料電池等大項目,合作建設西部氫能研究院科研基地,形成燃料電池及制氫、儲氫、加氫、氫能綜合利用產業集群,充分探究氫能產業盈利模式,打造氫能零碳能源信息融合應用示范園區,為南充市氫能產業發展筑巢引鳳。
(二)三區:制儲運氫裝備研發制造示范區、氫燃料電池裝備研發制造示范區和氫能應用示范區
1. 制儲運氫裝備研發制造示范區。以順慶區為引領,依托區內良好招商環境和現有大型企業,提升氫能關鍵材料研發與生產能力,積極引進和培育具有核心技術的氫能關鍵材料制造企業,推進產業規模化、產品高端化、企業集聚化,打造具有南充特色和品牌效應的氫能關鍵材料產業集群。
2. 氫燃料電池裝備研發制造示范區。以嘉陵區為引領,依托區內完善的汽車制造業及大型國央企加持,以提升前沿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服務與成功就地轉化三項能力為主線,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努力形成一批基礎研究成果和關鍵技術成果。
3. 氫能應用示范區。以高坪區為引領,依托區內良好氫源及應用場景豐富的現代物流園區,快速形成穩定的氫源供給體系及基礎設施,為氫交通示范應用提供基礎。
(三)多點:構建多個氫能應用示范場景
依托氫能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在市內以氫能融入生活為導向,圍繞市政交通、冷鏈輕卡、貨運物流、園區建設、建筑供能等領域,形成多個氫能應用示范場景。氫交通方面,物流側,依托南充現代物流園平臺,積極探索研究在物流園區開展氫能源車應用試點,通過車輛路試、以租代售、減稅降費、運營補貼等方式增加氫能源車的吸引力,快速形成一批本地氫能產業標桿示范項目,帶動氫能產業鏈持續迭代升級;公交側,定制氫能源公交示范線,倡導綠色出行;專用車側,有序推動出租汽車、執法、環衛、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氫能化,加快政府、國企及公共機構燃油車的淘汰速度,支持替換采購或租賃氫燃料電池汽車。氫發電方面,探索富余水電耦合天然氣制氫發電、水風光天然氣多能互補應用,以氫能帶動新能源發電削峰填谷,豐富能源結構。
四、重點任務
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在制氫環節,利用經開化工園區優勢,招引落地一批制氫項目;在儲氫和運氫環節,推動東方電氣與中科九微開展液氫儲運裝備研發生產合作;在加氫環節,利用南充現代物流園平臺,籌備建設制氫加氫綜合能源站;在用氫環節,招引一批燃料電池、儲能電池生產以及零部件配套項目,推動氫燃料整車發展壯大。
(一)引導支持核心技術突破
強化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發揮本地科研院所的創新優勢,瞄準氫能領域的國家戰略需要、產業未來方向需要、南充氫能產業發展需要,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技術研究布局。以降低成本、提質增效、實現國產化替代為目標,編制南充氫能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清單,開展制氫、儲運氫、加氫、燃料電池等關鍵領域技術、工藝的研發與應用。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服務鏈、金融鏈一體部署,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以市場需求、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應用研究與技術創新。加強職業教育力量整合,開設相關技術課程,建立專業人才梯隊培養模式。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強化政策引導,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聚焦綠氫制取、氫氣儲運、氫燃料電池等領域關鍵技術,鼓勵本地氫能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推動平臺、項目、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明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以氫能應用研究為導向,支持我市相關企業與有關高校、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布局建設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孵化和高端人才集聚。依托氫能產業園,聚集更多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加強氫能產業創新成果共享、利益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能力共享等,探索聯合創新新模式、新路徑,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優化創業環境,積極吸引氫能領域的企業家、知名科研學者或者專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到南充創業。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以需定供、循序漸進,根據氫能應用示范實際用氫需求,統籌相關資源,支持加氫設施科學合理布局建設,有效滿足下游應用加氫需求,為南充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加強與中石化、中石油、東方電氣等大型國企、氫能領軍企業聯系,爭取在南充布局15座以上氫能綜合能源站,加強氫氣供應鏈建設,為南充市氫能源車輛發展打好基礎。住建部門負責新能源汽車加氫設施布局設計、工程建設管理及建設相關標準規范制定工作。
(三)打造“制—儲—運—加—用”氫能全產業鏈產業集群
1.完善氫能裝備制造鏈
以現有產業鏈為基礎,發展制氫裝備制造。重點發展工業副產氫提純制氫、天然氣裂解制氫、堿性及SOEC電解水制氫等裝備制造,同步發展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和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等裝備制造。以南充市水風光氫一體化產業園為支撐,圍繞水風光氫一體化制氫示范延伸布局上游制氫鏈條,吸引制氫環節企業入駐,加快實現產業化。近期形成以工業副產氫為基礎,可再生能源制氫作為補充的穩定氫氣供應體系。依托南充現有大型企業SOEC電解制氫優勢,長遠布局相關技術方向電解水制氫技術研究,并探索在非化工園區制氫可行性,試點應用小型分布式SOEC電解制氫。
重點發展高壓氣態儲氫、液態儲氫、加氫等裝備及核心部件研發與制造。積極發展35/70/103MPa高壓氣態儲氫裝備,加快推進固定式高壓儲氫容器、車載高壓儲氫裝備研發及產業化。以液氫儲運領域關鍵龍頭企業中科九微為支撐,圍繞中科九微延伸布局上游制氫、下游應用鏈條,通過建設氫能產業園集聚“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氫能企業,加快氫能科技創新和轉化,通過油氣氫電綜合能源站、氫儲能調峰電站建設和氫燃料電池車輛示范運行,拓展氫應用領域,推動建立完整的氫能產業鏈條。利用南充現代物流園平臺,籌備建設制氫加氫綜合能源站,探索氫燃料電池不同車型的示范運行。
在用氫環節,發展氫能關鍵材料裝備。招引一批燃料電池、儲能電池生產以及零部件配套項目,推動氫燃料整車發展壯大。
2.培育燃料電池產業鏈
依托大型合作國企,發展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依托東方電氣集團、中科九微等企業或機構,提升空壓機、雙極板、膜電極研發與制造能力,加快東方電氣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批量化制造,實現本地規模化量產。大力發展高性能電堆、催化劑、氫氣循環系統等零部件制造,鼓勵多種落地模式和合作方式,積極吸引核心技術強、帶動作用大的企業與項目,實現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生產。
依托現有汽車制造業基礎,發展燃料電池運用裝備制造。依托市內完善的汽車產業鏈在氫能源汽車領域的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加速發展壯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重點發展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冷藏車、洗掃車、公交車等多種車型,搶占川內及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面向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專用變速器、減速器、電驅動總成等核心零部。加強對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開發、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集成、燃料電池電堆等重點產業鏈條的招引支持力度。
(四)拓寬示范應用場景
鼓勵重點區域與龍頭企業先行先試,開展交通運輸、儲能等領域氫能示范應用、拓展新型應用場景。
有序推動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結合“成渝氫走廊”建設,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在物流運輸、城際客運、城市公交等領域開展氫能汽車推廣應用試點。依托吉利氫燃料客車、濟美動力高性能模塊化燃料電池等,加強在公交、物流車、共享車輛等場景應用推廣,全力推動氫能產業發展。以新能源重卡砂石運輸車應用示范為基礎,探索打造氫能重卡砂石運輸示范場景。同時加快推進濟美動力高性能模塊化氫燃料電池項目落地,開展氫燃料電池共享車輛推廣運用試點工作。定制氫能源公交示范線,近期開通2條以上的氫能公交車試點線路,倡導綠色出行。加快政府、國企及公共機構燃油車的淘汰速度,支持替換采購或租賃氫燃料電池汽車。
逐步推進氫能在儲能領域的示范應用。發揮氫能的儲能與媒介功能,充分利用棄電,開展用電峰谷期儲能,減少能源浪費,實現能源互補及氫氣大規模存儲。鼓勵市內各園區布局分布式智慧能源示范應用項目,打造低碳園區、零碳園區。在有條件的數據中心、寫字樓、商業綜合體、通信基站等,推進氫能熱電聯供、應急電源、備用電源等技術發展與應用。
穩步拓展氫能的新型應用場景。在現階段采用技術水平成熟的長距離拖車運氫的基礎上,根據南充市產業及技術情況,拓展開發液氫運輸項目及示范應用場景,鼓勵有關液氫及真空廠家共同開發打造液氫裝備制造基地。結合南充市現有新質生產力,探索低空經濟與氫能結合的氫燃料電池無人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