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威海印發三年行動計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8-09 點擊:次
8月8日下午14:00,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市長張善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邢海波,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于習文,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李世強,市商務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凌飛介紹《威海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有關情況。
《行動計劃》從三個方面明確了我市未來三年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在產業規模上,對標省內濟青煙等市,持續做優存量、培育增量、擴大總量。到2026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超過200家,營業收入總量突破1000億元。在創新能力上,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提升產業集群生命力。到2026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超過150家,首臺套設備及首版次軟件數量超過50個。在產業結構上,做大打印設備及智能終端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具備一定基礎的新興產業,積極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到2026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左右。結合我市基礎和實際,重點選取了九大領域作為主要發力點。
經過多年發展,我市集成電路產業已聚集了一批骨干企業,在MEMS(微機電系統)、分立器件、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模塊等細分領域形成明顯的比較優勢。下一步,將重點推動骨干企業搶抓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機遇期,積極構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基礎,打造設計、封測、裝備、材料各環節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到2026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50億元。
打印設備作為我市重要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先后獲評省特色產業集群、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省首批數字產業集群等稱號。目前已集聚了“世界500強”企業6家,發展本地配套企業約120家,94%以上的零部件實現本地化生產,2023年打印機產量達到1600萬臺。下一步,將持續豐富打印機產品種類、型號,補齊產業鏈短板弱項,加速產業規模膨脹,進一步提升品牌聚集度、配套能力和創新能力,全力打造全球打印機基地。到2026年,打印機年產能達到3000萬臺。
在數字終端領域,我市在多功能一體機、自助服務設備、訪客一體機、新零售終端、智能娛樂主機等智能終端設備方面有較好發展基礎。下一步,將重點圍繞應用牽引帶動骨干企業升級打造一批高科技產品,爭取列入省首臺(套)設備、首件套電子產品推廣目錄,積極構建綜合競爭力強、產業優勢突出的智能終端生態體系。到2026年,智能終端產能達到1300萬臺。
虛擬現實產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前沿領域,包含智能硬件、數字內容等多個方面,已催生出諸多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下一步,將重點支持相關院所和企業在“智能硬件+數字工具+內容產品”全產業環節發力,推進虛擬現實技術與工業設計、健康醫療等領域的融合創新發展。到2026年,建成省級虛擬現實公共體驗中心3家,形成體驗場景30個以上。
近年來,我市通過在商業航天、衛星遙感、衛星互聯網等細分領域積極布局,初步聚集起一批航天復合材料生產企業。自主研發設計的通遙一體化衛星系統“威海壹號”,將星地激光通信速率提升至40Gbps,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下一步,將立足碳纖維等新材料領域核心優勢,重點培育發展航空航天復合材料、艙體核心部件制造等產業,加快航天前沿領域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擴大北斗導航、高分遙感在各領域的推廣應用,爭取落地一批項目,形成一定產業規模。
在大數據產業“融通”生態體系方面,我市有較好的基礎條件,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兩化融合發展指數、數字經濟發展活躍度等多個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目前建成5G基站7847個,基本實現了5G信號全覆蓋。建成全國第42個、全省第2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實現接入企業270家,注冊量和解析量達到8700萬條。下一步,將重點引導通用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培育一批試點示范項目,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到2026年,打造數據驅動型“晨星工廠”300家以上,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示范標桿超過100個。
能源電子產業是適應新能源需求融合創新并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我市擁有豐富的海上風電、光伏資源等優勢,為能源電子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下一步,將重點依托下游場景精準培育一批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豐富關鍵信息技術產品供給,向新型電力系統、電動交通工具、充換電設施等重點應用領域布局。到2026年,能源電子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
新型電子材料是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包括硅單晶、靶材、電池材料等多種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在鋰電、鈉電、靶材、陶瓷材料等方面,我市先后招引培育了一批骨干企業,發展了電解液、正負極材料、電芯等核心產品。下一步,將加快打造集鋰電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芯制造、電池系統等于一體的鋰電產業鏈。支持相關企業攻克核心技術,向高性能磁控濺射靶材、氮化硅陶瓷等領域拓展,提高新型電子材料產能比重。
圍繞九大工程,研究制定了推動產業發展的5條路徑共12項具體措施,通過具體、系統的步驟和方法,引導九大工程朝著預期方向前進,確保目標實現。在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方面,對區市、開發區的產業布局和園區建設提出指導意見,推動各區市科學布局一批優勢產業。到2026年,建成20家左右省級重點數字產業園區。在提升創新發展能級方面,不斷建設完善產業創新生態,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到2026年,爭取培育推廣首臺(套)設備、首件套電子產品及首版次高端軟件數量超過70個。在做強發展主體引擎方面,按照“分類指導、梯次培育”方式,對不同規模和發展階段的企業分類培育。同時,強化項目謀劃工作,每年著力推進60個左右的重大項目建設。在增強數實融合質效方面,持續推動企業“智改數轉”,到2026年,市級及以上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標桿企業達到50個以上,省級及以上工業互聯網示范標桿超過100個。在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方面,重點圍繞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培育產業促進機構、加大人才引育力度3個方面深入開展工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平臺和人才支持。
創新支撐能力持續提升。目前,全市共建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20家。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引領“1+4+N”創新資源向產業聚集,共有32個研發團隊、55名專家涉及多個細分領域,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服務支撐。工信部威海電子信息產品實驗檢測中心建有電磁兼容實驗室、環境與可靠性實驗室,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關鍵性技術支撐。
謀劃布局未來產業。虛擬現實產業,鼓勵企業在智能硬件、數字內容等方面發力,提升產品供給能力。鈣鈦礦產業,依托我市在原材料+關鍵材料+配套技術領域基礎優勢,探索帶動產業布局。人工智能產業,重點發展手術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船等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型智能產品,強化人工智能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廣應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建好園區載體。以特色園區優化產業發展布局,鼓勵引導“項目集聚化、集聚園區化、園區特色化”發展,依托重點園區,積極搶占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先機,承載落地一批重點項目,加快產業集聚集約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支撐和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市科技局重點部署該產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工作,初步形成“平臺支撐+人才引領+企業應用”的工作推進路徑。
布局高能級平臺支撐產業發展。威海市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0家,其中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8家,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56家,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重點人才引領產業發展。近年來,我市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共入選國家級、省級重點人才工程21人,分布在衛星導航定位、網絡安全、衛星激光通信、海空天一體化等領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我市目前近1700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企業342家,268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企業544家,占比均超五分之一,通過能力提升工程、創新創業大賽等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下一步市科技局將持續實施創新鏈體系建設,強化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大力提升企業創新水平,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市商務局將組織開展好重點招商活動,籌備市領導外出招商以及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市長咨委會年會等活動,持續宣傳推介威海投資機遇,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招商資源。全面加強對產業鏈招商工作的協調、調度、推進,對重點項目開展持續督導推進,定期實地核實項目進展,同時用好重大項目要素保障聯席會議機制,及時解決項目推進落地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推動重點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務實提升招商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