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打造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8-20 點擊:次
打造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早在2017年,上海就發布了《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之后,一系列規劃、政策措施發布,明確上海要加快建設更具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深度參與人工智能等三大產業高地建設,支持民營企業廣泛參與數據、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等。
上海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也不斷創新探索——出臺并實施了我國首部人工智能省級地方性法規《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在人工智能標準領域先試先行,發布人工智能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培育人工智能高水平“上海標準”;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倫理專家委員會,試點分級治理和“沙盒監管”……
上海市副市長陳杰在今年6月20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上海搶抓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機遇,以人工智能驅動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快打造世界級高端產業集群。當前,首輪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各項任務全部落地,已形成從軟件模型到智能終端、從基礎研究到應用創新的全產業鏈布局。
具體來看,創新規模方面,人工智能產業規上企業從2018年的183家增長到2023年的348家,產業規模從1340億元增長到超3800億元,居全國前列。目前上海已有34款大模型通過備案,產生了制造業、金融、具身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
產業基金和投資方面,相關數據顯示,上海設立了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累計募資已達31億元,超過74%的資金已精準投放到關鍵領域。母基金部分投資了紅杉、奇績創壇等12只子基金,撬動投資規模572億元。
近年來,上海在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系列重要舉措不僅推動了AI技術創新,還促進了其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
以數據為例,通用人工智能初創公司MiniMax創始人、CEO閆俊杰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通過政府牽頭數據平臺,聯合多家大型公司共同提供高質量數據資源,并有效解決了數據版權問題,相關舉措降低了企業的數據獲取成本。
閆俊杰表示,新興行業監管方面,上海展現了開放與合作的態度。多個監管部門給予企業充分的指導與幫助,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環境。他特別提及,上海的市場經濟與商業化氛圍濃厚,為新興互聯網公司的快速成長提供了肥沃土壤,MiniMax受益頗多。
此輪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產業發展和產業治理齊頭并進。這和當下技術發展狀況、人工智能未來作為基礎設施存在等因素密切相關。近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4)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舉行,或為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明下一步方向。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人工智能高層顧問機構專家曾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近年來,上海在人工智能應用尤其是在新應用的機遇探索上,取得了顯著成果。人工智能治理方面,上海逐漸形成獨特認知,如WAIC 2024通過的上海宣言很好地體現了發展、治理、安全并重的理念,體現了通過安全和治理實現穩健發展的理念。
各地攜手共進,合力發展
2022年至今,為在人工智能新浪潮中搶占先機,越來越多的城市出臺了鼓勵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對于一城的產業政策而言,因地制宜十分重要。
“各城市需要根據自身產業基礎、人才結構、地理位置等特點發展具有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避免過度競爭和資源浪費,以共同推動整個產業繁榮發展。”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城市產業政策的背后,關系著一個國家自身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相關目標的實現,更需要城市間優勢互補,以合力共促發展。
王鵬表示,各城市可以在數據、計算資源等方面實現共享,共同推進高速網絡和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定期的交流機制,分享政策制定、技術研發、市場應用等方面的經驗和成果,共同推動AI產業快速發展。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永合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和上海在繼續建設“AI之城”的過程中,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在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引領全球科技創新。
張永合認為,上海和北京在人工智能領域都具備強大的研究實力和豐富的研究資源。他以人工智能在空間天文領域的應用為例介紹,上海擁有完善的研究體系,可以從衛星的概念提出到儀器研制,再到總裝集成和仿真運控等方面,形成完整產業鏈。而北京則是國家戰略規劃、政策發布的集中地,擁有眾多國家級科研機構以及大量的空間儀器研究所。
張永合認為,北京和上海在項目、人才和設備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兩地應相互呼應,共同為全球科技創新作出更多貢獻。他強調,北京和上海之間不是競爭關系,而是攜手共進、引領世界的關系。
為了加強合作,張永合提出了兩點建議。首先,在數據和人才引進上,北京和上海應共同建立公共創新中心或創新平臺,集中數據,面向公眾開放。這樣可以促進兩地的數據互通和科學家的交流頻率,實現工程師根據科學家的想法快速構建項目。
其次,北京和上海應結合各自的大型國際會議,如上海的人工智能大會和臨港頂尖科學家會議,以及北京的中關村論壇等,讓世界的科學家能夠常來中國,常來北京和上海。這樣可以促進外部和內部治理的碰撞與結合,推動科技創新。
曾毅強調,產業未來需要的是協同發展,不是競爭式發展,各城市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應加強合作交流與優勢互補。“北京、上海等城市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競爭中展現了強大的實力和獨特優勢。未來,各地應深度協同,共同打造安全、可控、可持續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及應用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