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沈陽市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的政策解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1-22 點擊:次
關于《沈陽市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的政策解讀
一、出臺背景
生命健康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也是我國現代產業體系中具有較強成長性、關聯性和帶動性的朝陽產業,更是建設健康中國和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撐。以北京、上海、蘇州、廣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漢等為代表的全國生物醫藥重點城市均已紛紛出臺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及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政策供給端確保各地在產業發展、產業競爭的領先性和主動性,因此,制定產業支持政策已經成為重點城市產業發展的標配和常規手段。
沈陽市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基礎良好,科教資源、醫療資源、產業人才均居于全國前列。“十三五”以來,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業規模居東北第一方陣;在人用疫苗、重組蛋白、眼科制劑、高端醫用設備、高值耗材等領域培育了一批優質企業。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已成為沈陽市重點打造的“10大產業集群”之一,是提升產業能級、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力量,是沈陽市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
為進一步培育壯大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加快推進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重點產業集群的工作部署,市科技局協同發改、工信、衛健等部門,編制了《沈陽市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以下簡稱《工作措施》)。
二、主要內容
《工作措施》由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3部分內容組成。總體要求明確了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發展布局。重點任務包括六大工程、18項任務,并相應出臺了18條支持政策。
一是加速科研成果產業轉化工程,包括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建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加速建設大學科技園。到2025年,突破產業鏈斷點堵點技術問題10項以上,新建或新升級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2個,新建大學科技園2個。
共3條政策,主要包括對自主研發、聯合攻關項目給予最高700萬元資金支持,對上年度新獲批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每個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對符合條件的駐沈國家及省、市級大學科技園給予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
二是提升臨床研究服務能力工程,包括建立藥械臨床試驗平臺、提升臨床研究服務能力、探索多維度醫工協同轉化。到2025年,新增1-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共3條政策,主要包括對新獲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對大型臨床研究隊列構建等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對醫工結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給予每項最高50萬元補助。
三是健全公共技術服務體系工程,包括鼓勵盤活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建設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強化重大創新資源引進。到2025年,新增藥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3-5個,平臺本地服務量達到40%。
共3條政策,主要包括對納入新型研發機構管理體系的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對投資新建的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補助,對世界500強企業、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300高校等在沈設立的高端研發機構“一事一議”給予支持。
四是完善企業生態梯隊系統工程,包括鼓勵企業做優做強、支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孵化科技創新企業。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5戶、遼寧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35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300戶。
共3條政策,主要包括對工業總產值符合要求的規上工業企業分檔給予50-5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50萬元獎勵,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
五是培育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工程,包括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建設專業化產業園區。到2025年,新增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5-10個,建成2-3個特色產業園區,打造1-2個100億元規模的綜合園區。
共3條政策,主要包括對新獲得藥品注冊證書和生產批件并在沈產業化的按類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對產業項目給予100萬元獎勵,支持建設頭部企業配套園區。
六是打造高端產業人才高地工程,包括系統構建產業人才梯隊、精心培育醫藥英才、完善高端人才配套服務。到2025年,引培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10個。
共3條政策,主要包括對引進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給予總計3-30萬元獎勵,在“興沈英才計劃”中設立生物醫藥領域,支持企業與省內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開展人才定向培養。
保障措施在組織、要素、資金、服務、招商等5方面提出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