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缺什么怎么補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2-06 點擊:次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是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的關鍵。近年來,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地各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取得長足進步。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還缺什么?怎么補?今年,省政協成立專題調研組,邀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部分省政協委員開展實地調研,廣泛座談交流,助力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向新而行、向質圖強、向上突圍。
瞄準需求建平臺
單晶硅產業集群是寧晉縣的特色“名片”。走進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5G智能車間,只見機械手臂、自動導引運輸車等智能化生產設備緊密協作,高效生產。
“生產技術的迭代更新是保持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浩強說,近年來,他們積極搭建創新平臺,建立了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省級工程中心、2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以及5個通過CNAS認證的檢測實驗室,構建了多層級研發體系。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持有有效專利1827項,其中發明專利977項。
“拿5G智能車間來說,在創新平臺的技術支撐下,我們先后進行了8次升級改造,生產效率比上一代車間提升了4倍。”張浩強說。
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的創新實踐給了省政協委員、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炳燭很大啟發。“聚焦縣域特色產業重點需求,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可以大大激發企業發展活力。”他建議,要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通過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平臺,構建“企業集聚+平臺賦能+應用驅動+群體突破”的協同創新、聯合攻關新模式。
怎樣讓創新鏈、產業鏈精準匹配?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支建民認為,要有效促進現有創新平臺提質增效,加大對跨學科、跨產業、跨主體的融通類平臺的支持力度,完善分類評價體系,解決好“建平臺”與“用平臺”脫節、平臺建設與發展需求錯位等問題。同時要結合縣域特色產業創新發展的實際需求,優化完善創新平臺布局,打造從戰略平臺到技術平臺、服務平臺,從應用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高水平創新平臺方陣。
激活動力強生態
世界絲網看中國,中國絲網看安平。作為全球最大的絲網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安平縣有絲網企業1.3萬余家,產品涵蓋8大系列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安平絲網產業產值達到1006億元,是河北省首個千億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安平的絲網企業數量雖多,但企業單體規模較小,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在河北省絲網產業協會會長梁畔逢看來,科技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制約了當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要聚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原創性技術研發,完善科技創新鏈條。”梁畔逢認為,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應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上發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他建議,通過財政、金融、稅收等多種政策措施,鼓勵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對原始創新和自主攻關的投入。同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推動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加快向企業流動,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要善于牽“牛鼻子”。“當前,攻克‘卡脖子’技術只靠一家企業單打獨斗難以完成,亟待行業聯手建設更具系統性和綜合性的研發組織模式。”省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王海龍認為,應聚焦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
他建議,要鼓勵和支持領軍企業以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為牽引,推動產學研用共同參與、共同投入、共享成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動力。
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今年,河北省出臺了《河北省特色產業集群“共享智造”行動方案》,在全國率先推進“共享智造”,通過推動集群加快智改數轉、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促進企業協作,提升整體競爭力。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和富介紹,目前,河北省已打造百川機器人共享工廠、無極智享門業共享工廠、清河羊絨制品一線成衣共享工廠3個省級共享工廠標桿,全力構建龍頭帶動、“共享智造”的特色產業集群。
優化機制育人才
如何制作一件高品質羊絨衫?坐落于“中國羊絨之都”清河縣的河北紅太集團選擇從源頭養羊做起。
為繁育出產絨更細更長的優質絨山羊,紅太集團與內蒙古農科院、中國畜牧業協會羊業分會、河北農大等多家單位開展技術合作,通過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方式,成功繁育出產絨細度14微米左右、長度45毫米左右的超細絨山羊——“紅太優質絨山羊”。優質的羊絨原料,成為該集團搶占國內外羊絨制品高端市場的“利器”。
“企業的發展靠創新,創新的根本在人才。”清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鞠占穩認為,省直相關部門應協調推動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創新人才向基層下沉,安排高校學生到專業對口的民營企業實習,推動職業院校為當地企業精準輸送技術人才。
“人才先行,科技賦能,科技特派員大有可為。”省政協委員、省科學技術廳國際合作處(港澳臺合作處)處長張潔建議,積極引導科技特派員深入縣域企業開展技術、管理、知識產權、科技招商等科技服務,為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助力。
引進人才是開始,留住人才是關鍵。省政協委員、河北科技大學科學與技術發展研究院產學研辦公室主任師偉力建議,健全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充分賦予科技創新平臺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權,打通制約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的關鍵堵點,真正實現栽好梧桐樹、留住金鳳凰。(記者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