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與發展思路要點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2-18 點擊:次
“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與發展思路要點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十五五”時期(2026 - 203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進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在此期間,全球格局加速演變,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開展“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有助于準確把握發展趨勢,明確發展方向,為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提供堅實基礎,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順利實現現代化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前期研究重點方向
發展環境分析:深入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科技發展趨勢等外部環境變化,以及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轉變、區域發展格局調整、人口結構變化等內部因素,全面分析“十五五”時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科技創新: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究如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產業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探索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產業發展:結合國內外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研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強產業協同發展,推動產業集群建設,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區域協調發展:分析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研究如何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加強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探索區域政策創新,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綠色發展: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研究能源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問題。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民生保障:關注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住房等民生領域,研究如何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
安全發展:強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領域研究,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安全保障體系。提高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能力,確保經濟社會穩定運行。
三、發展思路要點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培育創新主體,優化創新生態。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提升產業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區域戰略對接,推動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拓展對外合作空間,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