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關于下達2025年巴彥淖爾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2-20 點擊:

2025年巴彥淖爾市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的布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做好2025年經濟社會各方面工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以“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為強大政治引領,努力在貫穿一條主線、辦好兩件大事、深化“六個工程”、推進“六個行動”、建設“五高五區”上取得更大進步,全力服務自治區闖新路進中游,奮力譜寫巴彥淖爾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

  一、著眼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高質量建設“兩個基地”

  做大做強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聚焦“地水種技、糧肉乳草、鏈服治改”關鍵環節,全力推動農牧業“接二連三”。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建設高標準農田160萬畝,配套實施鹽堿地綜合治理30.2萬畝。打造6個“看禾選種”平臺,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高水平保障農畜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50萬畝以上,牲畜飼養量穩定在2500萬頭(只)左右,肉類產量達到50萬噸以上、奶產量穩定在140萬噸。鏈條式鍛造農牧業發展新優勢,做強肉羊、向日葵、奶業、玉米4個百億級產業鏈,促進華萊士、黃柿子產業鏈進一步向加工端延伸,力爭自治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60家以上,農企利益聯結比例穩定在87%。

  推動工業聚鏈成勢。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做強增量、做優存量、做大總量,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百億級產業集群,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戶以上。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助推農畜產品加工業精深發展,推進沃爾羊毛加工基地、辣椒精深加工產業園、魚菜共生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助推新型冶金化工產業創新發展,推進金貓12萬噸炭黑、國能120萬噸搗固焦、黑貓100萬噸焦化、飛尚20萬噸銅冶煉技改等項目建設,謀劃布局“疆煤外運”承接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助推生物醫藥產業賦能發展,推進光大聯豐長鏈二元酸、聯邦制藥他唑巴坦、光大聯豐頭孢類中間體等項目建設。助推新材料產業煥新發展,推進伏能硅業光伏產業鏈、澎晟14萬噸工業硅等項目建設。助推裝備制造產業借勢發展,推進遠景大型葉片制造基地、上海電氣零碳產業園一期、華晟高效光伏組件、英斯特光伏鋼制邊框等項目建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綠電制氫氨醇、碳基材料等產業,推進隆基綠能風光制氫綠色甲醇、陜耀風光制氫等項目建設。加快“三化”改造進程。新增自治區級以上專精特新和創新型中小企業20戶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中心5個以上、綠色示范單位10個以上。

  加快建設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扎實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緊抓快干推進新能源發展,構建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供能方式。推進蘇計沙地200萬千瓦光伏治沙基地、150萬千瓦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太陽溝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烏蘭布和大基地配套煤電等項目建設,力爭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2000萬千瓦。推動巴彥油田新增探明儲量3000萬噸,原油產量達到113萬噸以上。

  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加快推動服務業品質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農畜產品加工數字化轉型項目。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體系,積極申建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推進中青農科智慧冷鏈綜合體、烏后旗煤炭儲運交易中心、農高區農產品應急保供樞紐基地等項目建設。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持續加強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搭建好銀企精準對接橋梁,加大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融資支持,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到1280億元。以“歌游內蒙古”區域文旅品牌建設為統領,推出一批“文旅+百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新場景、新產品,打造示范旗縣區2個、示范村3個。推動烏梁素海景區項目提檔升級,打響“渡·陰山”核心文旅品牌。

  二、著眼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促進投資消費良性循環

  全力以赴穩定和擴大有效投資。深入開展重大項目謀劃行動,高標準抓好項目謀劃,高效率推動項目落地,高質量推進項目投產。縱深推進政策落地工程,用足用好國務院《意見》及配套文件,緊盯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支持領域、具體投向,重點在“三北”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鹽堿地綜合治理、城市更新等方面加大資金爭取力度。扎實做好“十五五”規劃編制,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自治區盤子,切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綜合運用重大項目工期倒排、領導包聯、聯席會議和定期調度四項制度,建立重大項目建設亮燈督辦推進機制,全面解決影響和制約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和建設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推動204個重大項目早開工建設、早投產達效,力爭全年完成投資突破510億元。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激活民間投資活力。

  多措并舉促進消費恢復。緊抓迎新、暖春、盛夏、金秋、銀冬消費季和節假日消費節點,組織開展“暢享美好生活·嗨購巴彥淖爾”主題系列促消費活動700場以上,持續激發居民消費活力。用好消費品以舊換新延續擴面政策,鼓勵引導銷售企業疊加讓利,統籌推動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電動自行車換“速”,穩定大宗商品消費。大力發展智慧餐飲、“互聯網+”等消費新業態,打造一批直播電商基地、“夜間經濟”地標、首店經濟、地方特色小店和老字號品牌,提升黃河灣步行街品質,啟動運營摩爾城商業綜合體,全面激活文旅消費。加強城鄉商業體系建設,完善社區商業配套和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有序拓展農村消費。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充分釋放養老、家政、托育等社會服務領域消費潛力。

  鍥而不舍開展招商引資。把準方向抓招商,聚焦“兩個基地、四個集群”和19條重點產業鏈,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未來趨勢,系統梳理產業鏈的短板弱項和空白領域,持續招引一批優質企業和產業項目,引進區外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緊盯質效抓招商,依托國家農高區、經濟開發區和甘其毛都口岸等平臺載體,充分發揮鏈主企業集聚效能,加快引進產業層次高、帶動能力強、綠色低碳的項目,切實以高質量投資支撐高質量發展。熱忱服務抓招商,牢固樹立乙方思維、創新意識、系統觀念,認真做好對接洽談、項目簽約、落地建設、投產運營等全過程跟蹤服務,推動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的項目梯次推進格局。

  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基礎設施覆蓋面,新建充電樁1000個,5G基站500座,完成高鐵沿線5G基站建設。包銀高鐵建成通車。推進國道110磴口黃河大橋和黃羊木頭至磴口段、甘其毛都跨境鐵路、臨哈鐵路擴能改造、G0616烏拉山至海流圖段、G628黑柳子工業園區至劉拐沙頭、G242臨河過境段等項目建設。全力構建“一橫兩縱”主網架構,開工建設烏前旗烏拉山、烏后旗主變擴建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

  三、著眼提升發展安全能級,高標準筑牢“兩個屏障”

  堅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積極開展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治理,打造烏蘭布和東緣400里防風固沙帶、巴音溫都爾沙漠百萬畝生態治理等重點標志性工程,完成“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400萬畝以上。全面完成“十四五”烏梁素海治理規劃內項目建設,啟動編制“十五五”流域生態保護規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環境保護約束性考核目標。加快推進北方防沙帶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完成2個尾礦庫閉庫銷號、環境修復治理。嚴格落實基本草原保護、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涉牧旗縣草畜平衡指數下降到10%以下。深入實施農業“四控”行動,化肥、農藥利用率穩定在43%以上,地膜回收處置率穩定在85%以上。

  提升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深入推進節水行動。持續打好農業節水增效攻堅戰,全面落實工程、農藝、品種、結構、機制“五節”措施,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60萬畝。健全階梯水價、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使用再生水累進減價等政策,加快推進再生水綜合利用、數字孿生灌區國家級試點建設,爭取“十五五”河套灌區現代化改造項目開工建設,推動萬元工業增加值較2020年用水量下降12%。全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力爭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以上。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積極開展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統計核算、監測分析和管理調控,有序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試評價工作,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十四五”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目標。推動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全面完成“十四五”批而未供、閑置土地處置任務。

  持續夯實安全穩定屏障。縱深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加大危險作業專項整治力度,推動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著力防范財政金融風險,加強基層“三保”資金支出動態管理和實時監控,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化債目標任務,穩步推進地方法人銀行改革化險,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融資平臺壓降任務,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聚焦邊防安全、邊境穩定,加強邊境地區綜合治理,鞏固拓展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成效。

  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保障為重點,統籌做好市政道路、供排水、供熱、供氣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改造等工程,新改建四類管網80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網6公里,改造老舊小區49個、14394戶。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穩步推進農村牧區廁所革命,全面提升農村牧區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水平,開工建設4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改造農村危房586戶。加快完善現代化農村交通運輸體系,新改建農村公路500公里,支持烏后旗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旗縣,實現自治區級“四好農村路”示范旗縣全覆蓋。

  四、著眼改革開放創新,高水平打造“向北開放橋頭堡”

  高效推動重點領域改革。積極開展助企行動。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投資融資、科技創新、規范經營等方面破除各種隱性壁壘,一視同仁給予政策支持。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合理設置頻度,妥善把握力度,著力提升精準度,努力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標本兼治抓好誠信建設工程,做好償還拖欠企業賬款工作。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農墾集團化、市場化改革,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擴大“信用+”場景應用,提升信用惠民便企水平。扎實抓好自治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4.0版重點任務落實,鞏固提升“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推動工程建設項目、用電報裝等領域審批事項跨部門、跨層級聯辦。扎實推進杭錦后旗蒙海鎮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有序推進解決承包地細碎化試點。

  加快構筑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實施區域合作深化行動。提升甘其毛都口岸通關過貨能力,優化整合傳統公路、鐵路、AGV物流運輸組織模式,加快推進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區、出境車輛服務區、蒙煤電子交易平臺等項目建設,力爭通關過貨量增長10%以上。全面啟動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創建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新設自治區級公共海外倉倉儲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深度融入自貿區創建,強化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開放資源聯動發展,力爭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左右。落實好京蒙協作“六個倍增計劃”和“四項行動”,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深度對接,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優化產業布局。

  因地制宜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統籌推進全域農高區化發展,聚焦特色生物育種、生態保護修復、鹽堿地綜合利用等優勢特色領域,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突圍”工程項目,推動“1+10+N”創新平臺提質增效,設立國家絨毛質量檢測中心巴彥淖爾實驗室,力爭農高區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嚴格落實財政科技剛性支出機制,確保財政科技支出增長20%以上。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推動從“量”的增長轉為“質”的提升。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力度,推動技術交易數量和交易額增長20%以上。

  五、著眼改善保障民生,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

  進一步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好局面。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講好“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講好河套大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積極開展“民營企業進邊疆”活動,不斷推動邊境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和邊境“五個共同”中華民族歷史觀宣教長廊建設。深入實施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持續抓好16個自治區級互嵌式發展試點社區建設。

  進一步推動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深入開展就業促進行動,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以充分就業保障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聚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強化服務保障、崗位供給和政策扶持,力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7500人,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9萬人。深入推進技能內蒙古行動,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年完成就業技能培訓3200人次以上。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各類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加大擔保貸款等扶持力度,釋放創業帶動就業潛力。保障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兜牢民生底線,織密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開展精準參保擴面專項行動,全面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基本養老保險新增擴面1.2萬人以上,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新增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000人和1萬人以上。加強醫保基金常態化監管,提升住院、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堅決防范醫保基金“跑冒滴漏”。扎實推進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實落地,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范圍。深入推進國家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建設。實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完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機制。解決殯葬領域突出問題。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抓實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多方發力促進脫貧群眾增收。

  進一步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均衡布局。深入開展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發揮河套文化核心區引領作用,全力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完成文物“四普”實地普查,積極創建自治區級河套文化生態保護區。維護好溫暖工程建設成果。高質量完成教育振興三年行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集團化辦學學校覆蓋率達50%。主動適應新高考改革,持續推進普通高中選課走班和生涯教育規劃培訓。設立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巴彥淖爾市中學,加快巴彥淖爾職業技術學院、臨河區匯豐學校初中部建設,推動臨河區第五中學分校、明珠路幼兒園年內建成投用,新增學位1770個。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家級優勢專科2個、自治區級優勢專科4個,建成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發展,推動市醫院和杭錦后旗醫院與北京安貞醫院共建心血管病地區協作中心,烏前旗人民醫院、五原縣人民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旗縣區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實施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500張以上。持續推動全民健身補短板工程建設,舉辦汽車越野拉力賽、徒步越野挑戰賽、第四屆環烏梁素海自行車邀請賽等體育賽事活動。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關于下達2025年巴彥淖爾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2025-02-20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2025年巴彥淖爾市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的布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做好2025年經濟社會各方面工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以“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為強大政治引領,努力在貫穿一條主線、辦好兩件大事、深化“六個工程”、推進“六個行動”、建設“五高五區”上取得更大進步,全力服務自治區闖新路進中游,奮力譜寫巴彥淖爾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

  一、著眼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高質量建設“兩個基地”

  做大做強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聚焦“地水種技、糧肉乳草、鏈服治改”關鍵環節,全力推動農牧業“接二連三”。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建設高標準農田160萬畝,配套實施鹽堿地綜合治理30.2萬畝。打造6個“看禾選種”平臺,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高水平保障農畜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50萬畝以上,牲畜飼養量穩定在2500萬頭(只)左右,肉類產量達到50萬噸以上、奶產量穩定在140萬噸。鏈條式鍛造農牧業發展新優勢,做強肉羊、向日葵、奶業、玉米4個百億級產業鏈,促進華萊士、黃柿子產業鏈進一步向加工端延伸,力爭自治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60家以上,農企利益聯結比例穩定在87%。

  推動工業聚鏈成勢。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做強增量、做優存量、做大總量,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百億級產業集群,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戶以上。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助推農畜產品加工業精深發展,推進沃爾羊毛加工基地、辣椒精深加工產業園、魚菜共生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助推新型冶金化工產業創新發展,推進金貓12萬噸炭黑、國能120萬噸搗固焦、黑貓100萬噸焦化、飛尚20萬噸銅冶煉技改等項目建設,謀劃布局“疆煤外運”承接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助推生物醫藥產業賦能發展,推進光大聯豐長鏈二元酸、聯邦制藥他唑巴坦、光大聯豐頭孢類中間體等項目建設。助推新材料產業煥新發展,推進伏能硅業光伏產業鏈、澎晟14萬噸工業硅等項目建設。助推裝備制造產業借勢發展,推進遠景大型葉片制造基地、上海電氣零碳產業園一期、華晟高效光伏組件、英斯特光伏鋼制邊框等項目建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綠電制氫氨醇、碳基材料等產業,推進隆基綠能風光制氫綠色甲醇、陜耀風光制氫等項目建設。加快“三化”改造進程。新增自治區級以上專精特新和創新型中小企業20戶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中心5個以上、綠色示范單位10個以上。

  加快建設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扎實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緊抓快干推進新能源發展,構建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供能方式。推進蘇計沙地200萬千瓦光伏治沙基地、150萬千瓦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太陽溝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烏蘭布和大基地配套煤電等項目建設,力爭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2000萬千瓦。推動巴彥油田新增探明儲量3000萬噸,原油產量達到113萬噸以上。

  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加快推動服務業品質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農畜產品加工數字化轉型項目。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體系,積極申建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推進中青農科智慧冷鏈綜合體、烏后旗煤炭儲運交易中心、農高區農產品應急保供樞紐基地等項目建設。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持續加強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搭建好銀企精準對接橋梁,加大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融資支持,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到1280億元。以“歌游內蒙古”區域文旅品牌建設為統領,推出一批“文旅+百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新場景、新產品,打造示范旗縣區2個、示范村3個。推動烏梁素海景區項目提檔升級,打響“渡·陰山”核心文旅品牌。

  二、著眼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促進投資消費良性循環

  全力以赴穩定和擴大有效投資。深入開展重大項目謀劃行動,高標準抓好項目謀劃,高效率推動項目落地,高質量推進項目投產。縱深推進政策落地工程,用足用好國務院《意見》及配套文件,緊盯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支持領域、具體投向,重點在“三北”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鹽堿地綜合治理、城市更新等方面加大資金爭取力度。扎實做好“十五五”規劃編制,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自治區盤子,切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綜合運用重大項目工期倒排、領導包聯、聯席會議和定期調度四項制度,建立重大項目建設亮燈督辦推進機制,全面解決影響和制約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和建設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推動204個重大項目早開工建設、早投產達效,力爭全年完成投資突破510億元。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激活民間投資活力。

  多措并舉促進消費恢復。緊抓迎新、暖春、盛夏、金秋、銀冬消費季和節假日消費節點,組織開展“暢享美好生活·嗨購巴彥淖爾”主題系列促消費活動700場以上,持續激發居民消費活力。用好消費品以舊換新延續擴面政策,鼓勵引導銷售企業疊加讓利,統籌推動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電動自行車換“速”,穩定大宗商品消費。大力發展智慧餐飲、“互聯網+”等消費新業態,打造一批直播電商基地、“夜間經濟”地標、首店經濟、地方特色小店和老字號品牌,提升黃河灣步行街品質,啟動運營摩爾城商業綜合體,全面激活文旅消費。加強城鄉商業體系建設,完善社區商業配套和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有序拓展農村消費。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充分釋放養老、家政、托育等社會服務領域消費潛力。

  鍥而不舍開展招商引資。把準方向抓招商,聚焦“兩個基地、四個集群”和19條重點產業鏈,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未來趨勢,系統梳理產業鏈的短板弱項和空白領域,持續招引一批優質企業和產業項目,引進區外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緊盯質效抓招商,依托國家農高區、經濟開發區和甘其毛都口岸等平臺載體,充分發揮鏈主企業集聚效能,加快引進產業層次高、帶動能力強、綠色低碳的項目,切實以高質量投資支撐高質量發展。熱忱服務抓招商,牢固樹立乙方思維、創新意識、系統觀念,認真做好對接洽談、項目簽約、落地建設、投產運營等全過程跟蹤服務,推動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的項目梯次推進格局。

  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基礎設施覆蓋面,新建充電樁1000個,5G基站500座,完成高鐵沿線5G基站建設。包銀高鐵建成通車。推進國道110磴口黃河大橋和黃羊木頭至磴口段、甘其毛都跨境鐵路、臨哈鐵路擴能改造、G0616烏拉山至海流圖段、G628黑柳子工業園區至劉拐沙頭、G242臨河過境段等項目建設。全力構建“一橫兩縱”主網架構,開工建設烏前旗烏拉山、烏后旗主變擴建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

  三、著眼提升發展安全能級,高標準筑牢“兩個屏障”

  堅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積極開展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治理,打造烏蘭布和東緣400里防風固沙帶、巴音溫都爾沙漠百萬畝生態治理等重點標志性工程,完成“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400萬畝以上。全面完成“十四五”烏梁素海治理規劃內項目建設,啟動編制“十五五”流域生態保護規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環境保護約束性考核目標。加快推進北方防沙帶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完成2個尾礦庫閉庫銷號、環境修復治理。嚴格落實基本草原保護、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涉牧旗縣草畜平衡指數下降到10%以下。深入實施農業“四控”行動,化肥、農藥利用率穩定在43%以上,地膜回收處置率穩定在85%以上。

  提升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深入推進節水行動。持續打好農業節水增效攻堅戰,全面落實工程、農藝、品種、結構、機制“五節”措施,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60萬畝。健全階梯水價、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使用再生水累進減價等政策,加快推進再生水綜合利用、數字孿生灌區國家級試點建設,爭取“十五五”河套灌區現代化改造項目開工建設,推動萬元工業增加值較2020年用水量下降12%。全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力爭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以上。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積極開展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統計核算、監測分析和管理調控,有序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試評價工作,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十四五”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目標。推動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全面完成“十四五”批而未供、閑置土地處置任務。

  持續夯實安全穩定屏障。縱深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加大危險作業專項整治力度,推動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著力防范財政金融風險,加強基層“三保”資金支出動態管理和實時監控,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化債目標任務,穩步推進地方法人銀行改革化險,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融資平臺壓降任務,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聚焦邊防安全、邊境穩定,加強邊境地區綜合治理,鞏固拓展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成效。

  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保障為重點,統籌做好市政道路、供排水、供熱、供氣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改造等工程,新改建四類管網80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網6公里,改造老舊小區49個、14394戶。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穩步推進農村牧區廁所革命,全面提升農村牧區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水平,開工建設4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改造農村危房586戶。加快完善現代化農村交通運輸體系,新改建農村公路500公里,支持烏后旗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旗縣,實現自治區級“四好農村路”示范旗縣全覆蓋。

  四、著眼改革開放創新,高水平打造“向北開放橋頭堡”

  高效推動重點領域改革。積極開展助企行動。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投資融資、科技創新、規范經營等方面破除各種隱性壁壘,一視同仁給予政策支持。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合理設置頻度,妥善把握力度,著力提升精準度,努力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標本兼治抓好誠信建設工程,做好償還拖欠企業賬款工作。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農墾集團化、市場化改革,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擴大“信用+”場景應用,提升信用惠民便企水平。扎實抓好自治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4.0版重點任務落實,鞏固提升“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推動工程建設項目、用電報裝等領域審批事項跨部門、跨層級聯辦。扎實推進杭錦后旗蒙海鎮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有序推進解決承包地細碎化試點。

  加快構筑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實施區域合作深化行動。提升甘其毛都口岸通關過貨能力,優化整合傳統公路、鐵路、AGV物流運輸組織模式,加快推進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區、出境車輛服務區、蒙煤電子交易平臺等項目建設,力爭通關過貨量增長10%以上。全面啟動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創建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新設自治區級公共海外倉倉儲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深度融入自貿區創建,強化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開放資源聯動發展,力爭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左右。落實好京蒙協作“六個倍增計劃”和“四項行動”,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深度對接,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優化產業布局。

  因地制宜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統籌推進全域農高區化發展,聚焦特色生物育種、生態保護修復、鹽堿地綜合利用等優勢特色領域,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突圍”工程項目,推動“1+10+N”創新平臺提質增效,設立國家絨毛質量檢測中心巴彥淖爾實驗室,力爭農高區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嚴格落實財政科技剛性支出機制,確保財政科技支出增長20%以上。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推動從“量”的增長轉為“質”的提升。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力度,推動技術交易數量和交易額增長20%以上。

  五、著眼改善保障民生,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

  進一步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好局面。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講好“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講好河套大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積極開展“民營企業進邊疆”活動,不斷推動邊境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和邊境“五個共同”中華民族歷史觀宣教長廊建設。深入實施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持續抓好16個自治區級互嵌式發展試點社區建設。

  進一步推動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深入開展就業促進行動,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以充分就業保障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聚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強化服務保障、崗位供給和政策扶持,力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7500人,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9萬人。深入推進技能內蒙古行動,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年完成就業技能培訓3200人次以上。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各類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加大擔保貸款等扶持力度,釋放創業帶動就業潛力。保障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兜牢民生底線,織密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開展精準參保擴面專項行動,全面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基本養老保險新增擴面1.2萬人以上,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新增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000人和1萬人以上。加強醫保基金常態化監管,提升住院、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堅決防范醫保基金“跑冒滴漏”。扎實推進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實落地,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范圍。深入推進國家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建設。實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完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機制。解決殯葬領域突出問題。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抓實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多方發力促進脫貧群眾增收。

  進一步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均衡布局。深入開展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發揮河套文化核心區引領作用,全力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完成文物“四普”實地普查,積極創建自治區級河套文化生態保護區。維護好溫暖工程建設成果。高質量完成教育振興三年行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集團化辦學學校覆蓋率達50%。主動適應新高考改革,持續推進普通高中選課走班和生涯教育規劃培訓。設立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巴彥淖爾市中學,加快巴彥淖爾職業技術學院、臨河區匯豐學校初中部建設,推動臨河區第五中學分校、明珠路幼兒園年內建成投用,新增學位1770個。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家級優勢專科2個、自治區級優勢專科4個,建成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發展,推動市醫院和杭錦后旗醫院與北京安貞醫院共建心血管病地區協作中心,烏前旗人民醫院、五原縣人民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旗縣區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實施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500張以上。持續推動全民健身補短板工程建設,舉辦汽車越野拉力賽、徒步越野挑戰賽、第四屆環烏梁素海自行車邀請賽等體育賽事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与亲女洗澡时伦了毛片| 国语少妇高潮对白在线|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老熟妇bbxxx视频|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亲子乱aⅴ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碰碰人人av熟女天堂|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屁股xxxx|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 | 亚洲| 在办公室被c到呻吟的动态图|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做aj视频免费的网站| 男人猛戳女人30分钟视频大全| 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 少妇久久久久久被弄高潮|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xxx|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天天春夜夜春| 我的乳在厨房被揉搓| igao视频天堂| 四虎影视一区二区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亚洲 小说 欧美 激情 另类|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站| 门卫又粗又大又长好爽| 色婷婷欧美在线播放内射|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免费看|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午夜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