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北京發展具身智能的“施工圖”來啦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3-14 點擊:次
未來三年,北京市發展具身智能的“施工圖”來啦:
預期到2027年底,突破百余項關鍵技術,產出不少于10項國際領先的軟硬件產品;力爭推動萬臺具身智能機器人規模落地,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不少于兩個具身智能特色產業聚集區,形成“一南一北”具身智能特色產業發展高地……
2月28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專場新聞發布會。
北京具身智能發展有基礎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劉衛華介紹,目前,北京已經成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在全國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已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2400家,約占全國四成,其中獨角獸企業36家,占全國超半數。2024年全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提前完成三年發展目標。
具身智能作為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徑之一,已經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劉衛華表示,北京在具身智能領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儲備了一批高水平研究團隊,形成先發優勢;涌現一批初創企業和潛在獨角獸企業,創新動力強勁;擁有科研教育、工業制造、商業零售等一批適合具身智能機器人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并持續打造中關村論壇、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品牌活動。
市經信局副局長蘇國斌介紹,北京市作為全國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已將具身智能確立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方向,“現在,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大腦-小腦-本體’協同創新的技術路徑,具身智能技術正處于從實驗室研發向規模化應用轉化的關鍵階段。”北京市設立了總規模1000億元、存續期15年的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持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未來產業領域,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項目,同時還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國際合作,并加快場景開放與規模化應用。
圍繞算力、數據、算法和場景等要素保障,市發展改革委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夏翊介紹,本市推動一批單體大規模智算集群建設,已經建成若干萬卡級以上智算集群,在作為人工智能創新高地的海淀區內建成智算集群規模已達萬P級。人工智能數據運營平臺已經上線,開放共享一批具身智能數據集,有力支撐具身智能大模型訓練。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介紹,目前,海淀區內已經集聚具身智能企業297家、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167家、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22家,開設具身智能及機器人相關專業的院校21所,擁有喬紅、王田苗、黃強、趙明國、王鶴等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和知名學者,形成了以“大腦、小腦、本體”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產業鏈條。
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伊元甲介紹,作為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經開區和高精尖產業主陣地,亦莊集聚了小米機器人、優必選等具身智能及智能制造生態企業300余家,打造了“1+6”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到應用場景的具身智能產業鏈體系,是北京市重要的具身機器人產業集聚區。
《行動計劃》有亮點
依托北京豐富的技術資源和產業基礎,北京市三部門聯合出臺《行動計劃》,繼續從技術創新、平臺支撐、場景牽引、生態優化等4個維度,推動具身智能領域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1
技術引領“新突破”
聚焦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大腦”大模型、“小腦”模型技能庫、機器人運動控制、核心零部件、智能芯片等具身智能關鍵技術,促進產學研協同攻關。預期到2027年底,突破百余項關鍵技術,產出不少于10項國際領先的軟硬件產品,顯著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2
平臺支撐“新引擎”
構建世界模型仿真、多模態具身數據采集、機器人中試驗證、真實場景開放測試等新型研究創新平臺,面向全市主體開放共享,提升產業整體迭代發展速度。
3
場景開放“新范式”
充分發揮具身智能對科研教育、工業商業、個性化應用等場景的賦能作用,按照場景成熟度分批次、分階段加大開放,優先推動在科研教育場景擴大開發者生態,逐步推進在汽車生產、商業零售等領域聯合研發和規模化場景落地,前瞻探索家庭服務、養老助老場景等人機共生環境應用解決方案,力爭推動萬臺具身機器人規模落地,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
4
生態構筑“新格局”
圍繞人才引育、開放合作、企業培育、產業集聚等方面協同發力,梯度化培養一批極具創新能力的本土青年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建設不少于2個具身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預計培育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不少于50家,形成“一南一北”具身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未來發展有路線
劉衛華介紹了2025年進一步推進具身智能產業發展的具體工作舉措。她表示,作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兩大前沿技術的結合,具身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年將進一步把握具身智能發展新機遇、打造新引擎、擴大新優勢。一是打造具身智能新賽道,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持續突破具身大腦模型、小腦技能庫、智能芯片等關鍵技術,提升具身機器人復雜任務處理能力,強化產品硬實力。二是做實做優中關村(亦莊)國際機器人產業園、中關村(海淀)具身智能創新產業園,支持開展成果早期驗證與孵化、技術轉移與應用、產品落地與推廣,提升企業服務能級,支撐一南一北具身智能產業發展高地建設。三是做大做強世界機器人大會、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和機器人運動會、智源大會3大品牌活動,促進學術分享與交流,產業合作與互動,推動產學研用聯動發展。四是做精做優4個新型研究創新平臺,支持領軍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主體牽頭建設世界模型仿真、多模態數據采集、本體中試驗證等共性技術平臺,打造海淀公園機器人開放訓練場,面向全市開放共享,構建協同創新生態。
下一步,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將以《行動計劃》為指引,充分發揮北京市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創新資源優勢,加強部門協同和資源整合,推動具身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培育的深度融合。同時,積極營造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資源參與北京具身智能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