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一帶一路新聞 >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國內產業布局新思路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04 點擊:

  “一帶一路”戰略為平衡國內區域發展提出了新思路。一方面,它強調提高面向西北的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對外開放水平,為中西部地區開拓了新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帶動產業、資金等資源流向中西部地區,應對當前東部地區成本上升和轉型壓力增大、制造業加快對外轉移等問題,促進制造業向中西部轉移,加強東、中、西部之間的經濟聯動性。在“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如何促進經濟產業化是中西部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建議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大力推進的有利契機,加強區域間合作,優化國內產業鏈布局,推動國內不同區域協調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國內產業布局新思路
 
  國內產業布局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產業布局的現狀與特征看,大部分工業產業仍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2014年東部沿海地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比重為61.7%,其中廣東、江蘇、山東工業增加值占比排名前三位,工業增加值之和占全國的35.7%。各細分行業中,除采礦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飲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加工業外,其他行業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總產值占比均超過50%。
  
  而西南、西北地區資源密集型行業較為集中。食物原材料、煤、油、氣、水等為該地區的優勢資源,煤炭、石油、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等能源原材料采選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石油等加工及冶煉,食品、飲料加工業是這些地區的優勢產業。
  
  中部內陸地區工業體系較為齊全,已經出現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趨勢。資源類行業中,山西、河南的煤炭開采,河南、江西、湖南的有色金屬開采,河南、湖南、湖北的非金屬礦開采,以及相關的資源加工和冶煉行業的占比在全國位居前列。由于中部地區承東啟西、聯南通北,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食品制造、紡織、服裝等輕工業和一些設備制造業,甚至是醫藥制造這類高技術類行業開始不斷向中部地區轉移,中部內陸地區的這些行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除山西外,中部地區基本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
  
  東北是發展最早的工業基地,石油和黑色金屬開采及加工冶煉等重化工業、設備制造業是其優勢產業。黑龍江的石油、天然氣開采位居全國前列,遼寧的石油化工、黑色金屬冶煉、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和吉林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都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支柱產業。
  
  現有產業布局存在三方面的主要問題
  
  一是不同區域規劃和產業政策之間缺乏有效協調。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從大的區域看包括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京津冀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從小的區域看包括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規劃。這些既有區域性國家戰略或規劃往往著眼于某一區域或地區自身,沒有針對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協同和融合,容易導致不同地區之間出現重復建設。
  
  二是地區間產業結構趨同。由于財政體制不健全、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考核機制,地區之間的競爭逐漸強化,各地區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產業結構,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工業結構相似率較高。有研究表明,除海南、黑龍江和西藏外,其余或多或少都存在產業結構同質化現象,其中四川、山東、安徽與全國31個省區中的9個以上地區制造業結構相似度系數在0.8以上;而相鄰區域省份產業結構趨同問題也較為突出。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加大了地區之間的競爭,不利于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企業規模不經濟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也造成了地區市場分割,使得全國統一市場體系難以形成。
  
  三是工業布局過度集中于東部地區。雖然中西部省份工業不斷發展,但我國工業布局仍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更多是資源輸出,大量的資本、勞動和和自然資源仍不斷從中西部地區流向沿海地區。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我國貿易渠道仍較單一,幾乎全部集中在海上通道,僅有西部沿邊地區貿易渠道部分集中在陸上;二是我國對外貿易主要面向美國、日本、韓國等東南方向,2014年東部地區進出口總額占比仍高達85%;三是中西部地區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水平較東部地區仍有較大差距。在這種開放格局下,工業布局不斷向東部地區聚集,中西部地區資源輸出的地位得到了強化,工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產業優勢難以發揮。
  
  “一帶一路”戰略
  
  為平衡國內區域發展提出新思路

  
  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動力,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平衡國內區域發展提出了新思路,對促進我國區域產業平衡發展意義重大。
  
  首先,覆蓋面廣,強調區域間協同發展。2015年3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提及了18個省份,還涉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內陸地區的節點城市和沿海城市,基本上涵蓋了我國主要經濟地帶,貫穿了由東向西、由南向北的地區。同時,對各地區進行了明確定位,如廣西要發揮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盟區域的國際通道,形成海上與陸上絲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與過去的區域發展戰略相比,“一帶一路”戰略更加注重區域與區域之間的互動,強調跨行政區域的協同發展。
  
  其次,促進對西開放,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市場基礎。中西部地區既不靠海、也不沿邊,存在開放口岸少、物流費用高、區域轉關難等制約因素。“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將打開面向西北的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開放大門,有助于深化中西部地區的開放程度,從而使中西部地區更貼近市場,將臨近東盟、中亞、南亞、中東歐等貿易伙伴的地緣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釋放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
  
  第三,打開路上通道,為東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提供通道基礎。過去路上通道不發達是制約中西部地區經貿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將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先導和突破口,依托國際大通道積極打造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構建安全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中西部地區可以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升交通、通訊、電網、管道等基礎設施水平,顯著增強沿線經濟帶和城市群的連接性,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對外經濟走廊,為要素集聚和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第四,加快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為東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創造空間。當前,我國產業發展面臨轉型升級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東部地區成本上升和轉型壓力增大,制造業也在加快對外轉移。而中西部地區的低成本優勢仍較突出。2014年其他省份工資為沿海省份工資的77%左右,商業營業用房平均銷售價格約為沿海省份的60%左右。同時,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有助于擴大產品供應和服務半徑。“一帶一路”的提出將進一步引導資源流入中西部地區,提高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承接能力,一些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產業優勢突出、要素集聚能力較強的區域,如長江中游、成渝、中原、呼包鄂榆、哈長等重點城市群,具備成為潛在戰略性增長區域的有利條件。此外,“一帶一路”下大范圍的區域協同合作將成為重要趨勢,新市場的開拓、東中西聯動性增強也將為東部地區產業的轉型升級創造有利條件。
  
  國內產業布局的新思路
  

  “一帶一路”是輻射范圍最廣的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目前各省區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相繼提出各自的對接方案,未來“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將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協調好各地區對接規劃之間及其與既有區域性戰略的關系,通過“一帶一路”戰略重點城市或地區將沿線區域性戰略連接起來,以點帶線促面,促進各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一)加強區域間的通道建設
  
  各地區產業布局的基礎是通道的聯通。一是加強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民用航空航線、高速鐵路、公路等;二是加強各區域內部設施聯通,以各區域內重點城市為支點,加強區域內其他城市與支點城市的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區域道路網絡和信息化網絡一體化水平;三是加強各區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陸上通道建設。目前“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已開通多條國際班列,基本覆蓋我國東、中、西部鐵路貨運樞紐。從部分省區“一帶一路”對接方案來看,通道建設的區域合作和整合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如江西、四川等中部地區的通道建設方案多有重合,未來需要注意加強各地區特別是相鄰地區之間的協調,構建高效、一體化的運輸網絡。
  
  (二)加強各地區經濟平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技術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工業園區等經濟平臺已成為各地產業發展主要載體。截至2014年底,國家級高新區有113家,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有16個,國家級技術經濟開發區218個。這些經濟平臺將不同企業集中,形成顯著的產業集群優勢,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但仍存在建設面積貪大、產業項目雷同、維持成本高、閑置率高等問題,多數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競爭力不強。
  
  未來要完善經濟平臺建設,一是加強區域內和跨區域的產業協調聯動,整合閑置的、效率和效益低下的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二是加強區域內平臺之間的交流,促進平臺產業、人才、技術等合作;三是在政府引導下加強不同區域平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東西部之間,可以加強政策溝通協調機制,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探索技術合作、產業轉移、共建產業園等,實現和創新各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
  
  (三)立足本地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一帶一路”戰略下交通運輸類、基建相關產業、裝備制造業、能源建設、文化旅游、信息產業、出口競爭力較強的消費類產業將面臨較大發展機遇。未來各地區可根據自身優勢,加強地區間合作協調,優化各產業鏈布局。
  
  西北、西南地區的農業、石油、煤炭等資源較為豐富,可繼續憑借其天然優勢,延長資源產業鏈,促進食品制造業、上游采選業、中游冶煉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推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旅游文化的合作與發展,同時依托西安、成都、重慶、蘭州等中心城市,進一步發揮陜西、甘肅、四川、重慶在信息產業和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型環保產業的基礎和優勢,促進其相關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帶動周邊地區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中部內陸地區有靠近東部發達省份的區位優勢,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先鋒隊,目前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設備制造業已經出現了從廣東、浙江、上海等東部沿海地區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內陸地區的轉移,未來可繼續加強其與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對接。
  
  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具有人才和科研優勢,要著力建立自立創新的先進制造業體系,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和技術密集型高技術產業,同時,以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區為核心,加快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的發展,探索金融、管理、開放等方面制度的創新。
  
  (四)引導產業鏈中下端的加工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一方面,中西部地區有靠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區位優勢,如新疆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接近,內蒙古緊鄰俄羅斯、蒙古等國家,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這些沿線大部分國家能源、礦產、農業原材料等較為豐富,工業化程度較低,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產業結構相對單一,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在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多向中國出口原油、礦石等初級產品,從中國進口機械和交運設備等工業制成品及紡織等輕工業產品。另一方面,從國內區域比較優勢看,中西部地區的低成本優勢仍較突出,資源豐富,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西部地區設施、產業配套能力逐步增強。此外,中西部地區自身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中西部地區人口總量為7.7億人,約占中國總人口的57%。可在生態環保的基礎上,將東部地區產業鏈中下端的加工制造、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一是探索省省對接合作,如近期在民盟甘肅省委、民盟福建省委和蘭州新區管委會的共同推動下,福建、甘肅兩地政府、企業探討建立政策溝通協調機制、產業轉移和共建新能源等合作模式,這是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優化地區產業鏈布局的可行方式。
  
  二是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中西部地區要注重加強技術的引進,充分利用東部沿海地區創新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改造傳統產業,促進上下游產業一體化,同時堅持綠色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和深度加工。
  
  三是承接省份之間要加強合作,避免惡性競爭,特別是中部地區一些省份,產業結構和相對優勢較為接近,要積極探索區域協作模式,首先要明確本地區的定位及核心發展地區,在原有功能分區的基礎上,整合分散、功能單一的功能區,促進本地區內部特色鮮明、高度關聯的產業布局,其次圍繞本地區主導產業,從省際產業鏈合作視角優化本地區主導產業。
  
  優化產業布局需要相應的保障措施
  
  按上述產業布局思路,為實現產業鏈和區域互動發展,還需要政府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
  
  第一,中央政府加強統籌作用,促進地方政府間協調合作。完善地方政府有效合作機制,突破行政壁壘,制定跨區域投資合作的考核制度、土地等資源共享的稅收分享制度;建立和完善具有實質性權力的超行政區劃的協調與監督機構;組建區域性行業協會,將區域內的企業按行業組織起來,建立市場與政府間的溝通和對話渠道,推動政府合作向縱深發展。地方政府要轉變思路,從單一化的各個區域競爭轉向共贏合作,清理各種變相優惠政策,避免盲目投資和惡性競爭,實現產業跨區域的協調發展。
  
  第二,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扶持,引導資源向中西部流入。加大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支持中西部地區在改善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上的投入,通過貼息、減免稅收或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引導投資或產業流向中西部地區。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產業轉移或兼并項目提供信貸、融資、財務顧問等服務支持。根據中西部地區產業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差別化產業政策,適當降低中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門檻。
  
  第三,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營商環境。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政府要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技術創新、技術評估、產權交易等一系列公共服務平臺或中介機構。要順應市場化需要,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推進依法行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法制環境,保障投資者權益;進一步簡政放權,著力消除行政性體制障礙,推動政府職能向提供優質服務和良好發展環境改變。
  
  第四,外交支持助力西向外部市場的開拓。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與沿邊國家建立高層交往和磋商機制,加強與這些國家的交流、溝通和協調,促進中西部地區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合作,可考慮優先推動安全狀況高、地理位置較近、與我國外交關系較好的國家和地區合作的開展,建立示范性項目,以支點國家帶動區、片聯動,先近后遠,先點后面,有序推進。


相關文章推薦:

主頁 > 新聞中心 > 一帶一路新聞 >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國內產業布局新思路

2015-12-04 來源:未知 點擊:

  “一帶一路”戰略為平衡國內區域發展提出了新思路。一方面,它強調提高面向西北的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對外開放水平,為中西部地區開拓了新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帶動產業、資金等資源流向中西部地區,應對當前東部地區成本上升和轉型壓力增大、制造業加快對外轉移等問題,促進制造業向中西部轉移,加強東、中、西部之間的經濟聯動性。在“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如何促進經濟產業化是中西部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建議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大力推進的有利契機,加強區域間合作,優化國內產業鏈布局,推動國內不同區域協調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國內產業布局新思路
 
  國內產業布局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產業布局的現狀與特征看,大部分工業產業仍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2014年東部沿海地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比重為61.7%,其中廣東、江蘇、山東工業增加值占比排名前三位,工業增加值之和占全國的35.7%。各細分行業中,除采礦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飲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加工業外,其他行業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總產值占比均超過50%。
  
  而西南、西北地區資源密集型行業較為集中。食物原材料、煤、油、氣、水等為該地區的優勢資源,煤炭、石油、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等能源原材料采選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石油等加工及冶煉,食品、飲料加工業是這些地區的優勢產業。
  
  中部內陸地區工業體系較為齊全,已經出現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趨勢。資源類行業中,山西、河南的煤炭開采,河南、江西、湖南的有色金屬開采,河南、湖南、湖北的非金屬礦開采,以及相關的資源加工和冶煉行業的占比在全國位居前列。由于中部地區承東啟西、聯南通北,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食品制造、紡織、服裝等輕工業和一些設備制造業,甚至是醫藥制造這類高技術類行業開始不斷向中部地區轉移,中部內陸地區的這些行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除山西外,中部地區基本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
  
  東北是發展最早的工業基地,石油和黑色金屬開采及加工冶煉等重化工業、設備制造業是其優勢產業。黑龍江的石油、天然氣開采位居全國前列,遼寧的石油化工、黑色金屬冶煉、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和吉林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都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支柱產業。
  
  現有產業布局存在三方面的主要問題
  
  一是不同區域規劃和產業政策之間缺乏有效協調。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從大的區域看包括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京津冀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從小的區域看包括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規劃。這些既有區域性國家戰略或規劃往往著眼于某一區域或地區自身,沒有針對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協同和融合,容易導致不同地區之間出現重復建設。
  
  二是地區間產業結構趨同。由于財政體制不健全、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考核機制,地區之間的競爭逐漸強化,各地區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產業結構,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工業結構相似率較高。有研究表明,除海南、黑龍江和西藏外,其余或多或少都存在產業結構同質化現象,其中四川、山東、安徽與全國31個省區中的9個以上地區制造業結構相似度系數在0.8以上;而相鄰區域省份產業結構趨同問題也較為突出。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加大了地區之間的競爭,不利于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企業規模不經濟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也造成了地區市場分割,使得全國統一市場體系難以形成。
  
  三是工業布局過度集中于東部地區。雖然中西部省份工業不斷發展,但我國工業布局仍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更多是資源輸出,大量的資本、勞動和和自然資源仍不斷從中西部地區流向沿海地區。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我國貿易渠道仍較單一,幾乎全部集中在海上通道,僅有西部沿邊地區貿易渠道部分集中在陸上;二是我國對外貿易主要面向美國、日本、韓國等東南方向,2014年東部地區進出口總額占比仍高達85%;三是中西部地區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水平較東部地區仍有較大差距。在這種開放格局下,工業布局不斷向東部地區聚集,中西部地區資源輸出的地位得到了強化,工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產業優勢難以發揮。
  
  “一帶一路”戰略
  
  為平衡國內區域發展提出新思路

  
  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動力,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平衡國內區域發展提出了新思路,對促進我國區域產業平衡發展意義重大。
  
  首先,覆蓋面廣,強調區域間協同發展。2015年3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提及了18個省份,還涉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內陸地區的節點城市和沿海城市,基本上涵蓋了我國主要經濟地帶,貫穿了由東向西、由南向北的地區。同時,對各地區進行了明確定位,如廣西要發揮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盟區域的國際通道,形成海上與陸上絲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與過去的區域發展戰略相比,“一帶一路”戰略更加注重區域與區域之間的互動,強調跨行政區域的協同發展。
  
  其次,促進對西開放,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市場基礎。中西部地區既不靠海、也不沿邊,存在開放口岸少、物流費用高、區域轉關難等制約因素。“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將打開面向西北的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開放大門,有助于深化中西部地區的開放程度,從而使中西部地區更貼近市場,將臨近東盟、中亞、南亞、中東歐等貿易伙伴的地緣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釋放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
  
  第三,打開路上通道,為東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提供通道基礎。過去路上通道不發達是制約中西部地區經貿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將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先導和突破口,依托國際大通道積極打造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構建安全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中西部地區可以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升交通、通訊、電網、管道等基礎設施水平,顯著增強沿線經濟帶和城市群的連接性,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對外經濟走廊,為要素集聚和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第四,加快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為東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創造空間。當前,我國產業發展面臨轉型升級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東部地區成本上升和轉型壓力增大,制造業也在加快對外轉移。而中西部地區的低成本優勢仍較突出。2014年其他省份工資為沿海省份工資的77%左右,商業營業用房平均銷售價格約為沿海省份的60%左右。同時,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有助于擴大產品供應和服務半徑。“一帶一路”的提出將進一步引導資源流入中西部地區,提高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承接能力,一些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產業優勢突出、要素集聚能力較強的區域,如長江中游、成渝、中原、呼包鄂榆、哈長等重點城市群,具備成為潛在戰略性增長區域的有利條件。此外,“一帶一路”下大范圍的區域協同合作將成為重要趨勢,新市場的開拓、東中西聯動性增強也將為東部地區產業的轉型升級創造有利條件。
  
  國內產業布局的新思路
  

  “一帶一路”是輻射范圍最廣的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目前各省區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相繼提出各自的對接方案,未來“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將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協調好各地區對接規劃之間及其與既有區域性戰略的關系,通過“一帶一路”戰略重點城市或地區將沿線區域性戰略連接起來,以點帶線促面,促進各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一)加強區域間的通道建設
  
  各地區產業布局的基礎是通道的聯通。一是加強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民用航空航線、高速鐵路、公路等;二是加強各區域內部設施聯通,以各區域內重點城市為支點,加強區域內其他城市與支點城市的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區域道路網絡和信息化網絡一體化水平;三是加強各區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陸上通道建設。目前“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已開通多條國際班列,基本覆蓋我國東、中、西部鐵路貨運樞紐。從部分省區“一帶一路”對接方案來看,通道建設的區域合作和整合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如江西、四川等中部地區的通道建設方案多有重合,未來需要注意加強各地區特別是相鄰地區之間的協調,構建高效、一體化的運輸網絡。
  
  (二)加強各地區經濟平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技術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工業園區等經濟平臺已成為各地產業發展主要載體。截至2014年底,國家級高新區有113家,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有16個,國家級技術經濟開發區218個。這些經濟平臺將不同企業集中,形成顯著的產業集群優勢,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但仍存在建設面積貪大、產業項目雷同、維持成本高、閑置率高等問題,多數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競爭力不強。
  
  未來要完善經濟平臺建設,一是加強區域內和跨區域的產業協調聯動,整合閑置的、效率和效益低下的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二是加強區域內平臺之間的交流,促進平臺產業、人才、技術等合作;三是在政府引導下加強不同區域平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東西部之間,可以加強政策溝通協調機制,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探索技術合作、產業轉移、共建產業園等,實現和創新各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
  
  (三)立足本地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一帶一路”戰略下交通運輸類、基建相關產業、裝備制造業、能源建設、文化旅游、信息產業、出口競爭力較強的消費類產業將面臨較大發展機遇。未來各地區可根據自身優勢,加強地區間合作協調,優化各產業鏈布局。
  
  西北、西南地區的農業、石油、煤炭等資源較為豐富,可繼續憑借其天然優勢,延長資源產業鏈,促進食品制造業、上游采選業、中游冶煉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推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旅游文化的合作與發展,同時依托西安、成都、重慶、蘭州等中心城市,進一步發揮陜西、甘肅、四川、重慶在信息產業和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型環保產業的基礎和優勢,促進其相關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帶動周邊地區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中部內陸地區有靠近東部發達省份的區位優勢,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先鋒隊,目前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設備制造業已經出現了從廣東、浙江、上海等東部沿海地區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內陸地區的轉移,未來可繼續加強其與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對接。
  
  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具有人才和科研優勢,要著力建立自立創新的先進制造業體系,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和技術密集型高技術產業,同時,以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區為核心,加快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的發展,探索金融、管理、開放等方面制度的創新。
  
  (四)引導產業鏈中下端的加工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一方面,中西部地區有靠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區位優勢,如新疆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接近,內蒙古緊鄰俄羅斯、蒙古等國家,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這些沿線大部分國家能源、礦產、農業原材料等較為豐富,工業化程度較低,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產業結構相對單一,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在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多向中國出口原油、礦石等初級產品,從中國進口機械和交運設備等工業制成品及紡織等輕工業產品。另一方面,從國內區域比較優勢看,中西部地區的低成本優勢仍較突出,資源豐富,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西部地區設施、產業配套能力逐步增強。此外,中西部地區自身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中西部地區人口總量為7.7億人,約占中國總人口的57%。可在生態環保的基礎上,將東部地區產業鏈中下端的加工制造、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一是探索省省對接合作,如近期在民盟甘肅省委、民盟福建省委和蘭州新區管委會的共同推動下,福建、甘肅兩地政府、企業探討建立政策溝通協調機制、產業轉移和共建新能源等合作模式,這是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優化地區產業鏈布局的可行方式。
  
  二是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中西部地區要注重加強技術的引進,充分利用東部沿海地區創新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改造傳統產業,促進上下游產業一體化,同時堅持綠色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和深度加工。
  
  三是承接省份之間要加強合作,避免惡性競爭,特別是中部地區一些省份,產業結構和相對優勢較為接近,要積極探索區域協作模式,首先要明確本地區的定位及核心發展地區,在原有功能分區的基礎上,整合分散、功能單一的功能區,促進本地區內部特色鮮明、高度關聯的產業布局,其次圍繞本地區主導產業,從省際產業鏈合作視角優化本地區主導產業。
  
  優化產業布局需要相應的保障措施
  
  按上述產業布局思路,為實現產業鏈和區域互動發展,還需要政府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
  
  第一,中央政府加強統籌作用,促進地方政府間協調合作。完善地方政府有效合作機制,突破行政壁壘,制定跨區域投資合作的考核制度、土地等資源共享的稅收分享制度;建立和完善具有實質性權力的超行政區劃的協調與監督機構;組建區域性行業協會,將區域內的企業按行業組織起來,建立市場與政府間的溝通和對話渠道,推動政府合作向縱深發展。地方政府要轉變思路,從單一化的各個區域競爭轉向共贏合作,清理各種變相優惠政策,避免盲目投資和惡性競爭,實現產業跨區域的協調發展。
  
  第二,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扶持,引導資源向中西部流入。加大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支持中西部地區在改善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上的投入,通過貼息、減免稅收或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引導投資或產業流向中西部地區。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產業轉移或兼并項目提供信貸、融資、財務顧問等服務支持。根據中西部地區產業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差別化產業政策,適當降低中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門檻。
  
  第三,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營商環境。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政府要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技術創新、技術評估、產權交易等一系列公共服務平臺或中介機構。要順應市場化需要,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推進依法行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法制環境,保障投資者權益;進一步簡政放權,著力消除行政性體制障礙,推動政府職能向提供優質服務和良好發展環境改變。
  
  第四,外交支持助力西向外部市場的開拓。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與沿邊國家建立高層交往和磋商機制,加強與這些國家的交流、溝通和協調,促進中西部地區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合作,可考慮優先推動安全狀況高、地理位置較近、與我國外交關系較好的國家和地區合作的開展,建立示范性項目,以支點國家帶動區、片聯動,先近后遠,先點后面,有序推進。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国产精品 无码专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成人综合网站|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色婷婷综合和线在线| 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亚洲av日韩av在线电影天堂| 粗一硬一长一进一爽一a级|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а√最新版地址在线天堂 |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看|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app| 丰满的少妇被猛烈进入白浆| 一本岛v免费不卡一二三区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视频 | 十八岁污网站在线观看| 露脸内射熟女--69xx|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欧美xxxxx高潮喷水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亚洲| 亚洲第一无码xxxxxx| 97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天天摸日日添狠狠添婷婷|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性色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