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一帶一路”項目融資須引入PPP模式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6-03 點擊:次
外交部長王毅日前表示,兩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起步順利,開局良好,取得一系列重要早期收獲,其中,金融支撐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今年初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正式啟動,沿線國家積極探討建立或擴充各類雙多邊合作基金,金融合作正在迅速展開,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認為,目前“一帶一路”處于初期階段,在這一階段,可能實際上更多的是大型國企基建先行,而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還會有很多具體的困難與風險,如何分析與防范這些風險,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中小企業“走出去”融資難
“‘一帶一路’已經為我們很多企業在‘走出去’時提供了新的區域合作平臺,因為在‘一帶一路’(沿線)上,已經建立了77個境外的工業園區,這些園區可以為中小企業在當地投資和集聚降低風險,然后提高效率。此外,國內各地也與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有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都有政府間的協議與合作項目,而這些項目也給我們中小企業提供配套服務以及新的商機。”張建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說。
在他看來,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具備豐富的對外投融資經驗的機構,是“一帶一路”戰略投融資支持和服務的主力軍。
張建平表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不同的問題,其中融資問題的情況不太一樣,如大型國有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過程當中,融資的問題并不特別突出,因為有國家開發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支持,另外從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也比較容易,但中小企業融資就會比較困難。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世界各國都有的問題,我認為中小企業除了自有資金,可能更多地需要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如私募股權基金、PE、風險投資等。規模比較小的中小銀行,也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一部分的融資支持。”張建平說。
東道國應該分擔融資責任
據亞洲開發銀行不完全估計,2020年前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達8萬億美元,其中,電力和公路投資需求分別占51%和29%。全球金融危機后,傳統上提供基礎設施開發建設資金的各國財政和銀行部門的資金供給能力進一步受到限制。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支持的這些基建項目,或者是大型國企在國外開展的這些項目,其實有很多工程、施工、設備承包、服務等都是會分包出去的,在分包的過程中,很多中小企業可以在這其中獲得機會。在金融支持方面,需要企業根據自己的自身條件,從不同的渠道去尋找金融支持。”張建平說。
他表示,原則上而言,在很多國家開展“一帶一路”的大型項目,不可能全部由中方負擔,東道國應相應地承擔一部分責任,當地的金融機構也應該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當然,具體的項目可能要依靠項目的執行方、東道國的政府以及中方具體進行協商談判,從而形成具體的方案。
據張建平介紹,近兩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簡稱“PPP模式”)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過程中越來越多,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
2015年10月,中國首個在海外的高鐵項目——印尼雅萬高鐵也是采取PPP模式。根據公開資料,中方聯營企業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印尼方聯營企業則由國營建筑公司PTWijayaKarya、印尼國家鐵道公司(PTKeretaApi)及國營公路服務公司(PTJasaMarga)組成。這一項目的預計費用將達55億美元,其中75%的費用來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
“將來,‘一帶一路’上大量的基建項目,包括機場、港口、公路、鐵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甚至電網、通訊網絡等,很多都是需要PPP模式的。”張建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