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核動力”:高新區獲批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15 點擊:次
廣州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在珠三角國家示范區起核心作用
“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啟動儀式前日在廣州舉行。根據國務院批復,廣州、珠海、佛山、惠州仲愷、東莞松山湖、中山火炬、江門、肇慶等8個國家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統稱珠三角國家示范區),這是全國第二個以城市群為單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被納入這一特殊政策區域后,珠三角城市群將獲得怎樣的“紅利”?廣州高新區有望在哪些政策上有所突破?本報記者采訪到相關部門及專家學者,解讀“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可多方面先行先試
根據相關政策,自主創新示范區可以在以下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工作,包括:股權激勵試點,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課題)經費中按規定核定間接費用,支持新型產業組織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支持創新企業的稅收政策,組織編制發展規劃等。
2009年3月,北京中關村成為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之后獲批的有武漢東湖、上海張江、深圳(第一個以城市為基本單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長株潭(包含長沙高新區、株洲高新區、湘潭高新區)、蘇南(第一個以城市群為單位獲批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包括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5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的9個國家高新區)、天津、成都、西安、杭州(包括杭州、蕭山臨江2個國家級高新區)。
從已經建立的示范區來看,新政策在示范區試點成功后,就會迅速向全國推廣。比如2014年年底,在中關村實行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等先行先試政策,就推向了全國。兩周前,在示范區試點的四項所得稅政策,也推廣至全國范圍內實施。
和此前的示范區相比特點是“大尺度”
今年9月29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于同意珠三角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批復》,廣州、珠海、佛山、惠州仲愷、東莞松山湖、中山火炬、江門、肇慶等8個國家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統稱珠三角國家示范區),這是全國第二個以城市群為單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第1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珠三角示范區與前10個“示范區”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分析認為其空間區域的“大尺度”是此前的示范區所不具備的。廣東省社科院現代化戰略所劉煒博士稱,以往的示范區,有的以單獨的高新區為基本單位,有的以城市為基本單位,但其空間尺度都不如珠三角示范區。
劉煒分析,創新活動在空間上一般都是高度聚集,本次以珠三角8個城市的高新區為載體,就是希望探討在這樣一個整體空間尺度內,城市之間的創新園區如何分工協同,最終形成合力。“這8個城市的優勢各有不同,比如廣州,是創新的核心城市,很多創新資源,特別是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這里聚集;而佛山,在工藝流程、產品的改進上有很好的創新基礎。不同城市的‘稟賦’不同,分工也有區別。珠三角城市群要考慮合力問題”。
記者還從省科技廳了解到珠三角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另一個目標,就是聯合香港、澳門,建立有效的跨境、跨城創新合作協調機制,建立面向全球的創新生態圈。
廣州高新區希望能有政策層面突破
據了解, 廣州高新區此前已制定相關建設方案,暫未能公開。但該區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希望在對外科技合作、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經國務院批準,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特殊政策區域,核心是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做出示范。通過加入這一特殊政策區域,廣州可以更深層次參與到國家戰略中。
該負責人還表示,珠三角示范區的核心是面向全球的“開放式創新”。廣州在上一輪開放發展中贏得了先機,但是目前優勢不明顯,必須要在新一輪開放中尋找話語權。示范區本質上是政策區,要通過優化外部環境讓創業更加便利。
對于建設示范區,廣州高新區希望能有兩個突破,一是政策層面上,尤其是在對外科技合作、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方面,希望有先行先試的政策或措施。二是希望通過廣州高新區的先行發展,將政策措施和發展模式推廣到知識城、生物島甚至廣州市更大范圍內。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作出示范的區域,其主要目的是著力實施創新引領戰略,到2020年實現技術創新領先、產業領先、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先、體制機制創新領先的建設目標,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對其他國家高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引領和示范。
2009年3月,北京中關村成為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廣州優勢:科技人才
專家分析,由于廣州特殊的地位及人才、科研優勢,在珠三角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將起核心作用,但廣州也要借此機會彌補科技金融及產學研協同發展方面的不足。
廣東省社科院現代化戰略所劉煒博士認為,珠三角8個城市的高新區要形成一個基于高新園區的創新網絡。“目前珠三角的創新資源主要聚集在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城市具備人才條件,也集中了不少高新企業,同時也是信息和金融資本聚集的地方。這兩個城市要起輻射作用”。
劉煒認為,廣州目前最大優勢是人才,這里是珠三角科研機構最集中的城市,比如廣州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就可以服務珠三角其他城市高新區的企業。但廣州目前也有一些短板。比如研究與產業對接不夠緊密,這主要涉及科研體制問題;另外就是創新的金融支持還要加強,金融支持與本地產業結構有關,廣州原有的支柱產業與汽車、石化等有關,門檻很高,金融資本不易進入,不像一些新興城市,與互聯網產業相關,金融資本容易進入。